古尊宿语录 - 第 184 页/共 230 页

会么。垢尽则明现也。三千大千世界遐迩。   祇在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乃喝云。不信自殊胜。   甘为下劣人。   上堂。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既收得不护惜。也要众人见。蓦拈拄杖掷下云。还识么。若识。   烧沉水香供养诸禅德。明月照见夜行人。   良由不是他家事。参。   上堂。佛法现前。僧俗俨然。八月初五。冷落秋天。   晚参上堂。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志公和尚欺我等愚迷。压良为贱。然则敢问诸人。   而今四大五蕴。是有相之身。那个是当人无相之体。良久嘘。   欲报先圣护念恩。粉骨碎身又安得。   上堂。举雪峰云。南山有修鳖鼻蛇。汝等诸人。   出入好看。玄沙云。用南山作么。师云。奇哉善知出处。   非父不生其子。蓦拈拄杖召大众云。南山鳖鼻蛇。却在者里。   便掷下云。拟即丧身失命。   上堂。昔有五百罗汉。以六神通降一毒龙。了不能得。   忽异方有一尊者至。众谓曰。我等尽其神力。   降不可得。尊者可能降之。尊者乃弹指一下。其龙便伏。   诸禅德。据此还有优劣也无。若言无。   五百众尽其神力皆曰不能。此尊者一弹指。而毒龙便伏。既有优劣。   如何可明。于此明得。作个出格道人。动静去来。   五眼不能睹。十力不能知。堪受人天供养。日消万两黄金。   于此未明。山门今日作斋供养罗汉。   且随队长连床上开单展钵。下座。   上堂。祇知今日明日。不觉前秋后秋。诸禅德。   休得也未便好休。而今更有什么事。见么。   四大海水灌入你诸人鼻孔里。须弥山突出额角边。   三十年后不得辜负洞山长老。   上堂。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遂拍禅床左边云。不是师子吼。又拍禅床右边云。不是无畏说。   你拟心早是脑裂也。更拟如何若何。一队野狐精。   喝一喝。下座。   上堂。平旦寅。狂机中有道人身。乃喝云。不是狂机。   又唾云。不是狂机。若作狂机会。又争得。   行住坐卧山河大地不是狂机。且道作么生是道人身。良久云。   各自归堂吃茶。   晚参上堂。此个事。学不得。教不得。传不得。   须是当人悟始得。悟得也。可可地。闲闲地。了了明明地。   历历落落地。一切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用外求。   乃拈拄杖横按云。横按镆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遂掷下。   良久喝一喝。下座。   上堂。师子不食雕残。快鹰那打卧兔。放出临济大龙。   抽却云门一顾。遂拈拄杖云。云行雨至。三草二木。   上堂。抚掌左右顾大众云。归堂吃茶去。   因发化主上堂。出家沙门。当清净自活。   以乞食为正命。食不过分。离憍慢故。以乞法为正念。   增长智慧不滞寂故。蓦拈拄杖云。你有拄杖子。与你拄杖子。   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于此荐得。增汝智慧。   破汝憍慢。火焰里藏身。淤泥中出现。千手千眼大悲菩萨。   一任神通变化。于此不荐。有清泉兮恣汝饮。   有碧岩兮从汝栖。切忌寒猿深夜啼。   谢主首上堂。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乃拈拄杖云。不是一法。又舍个什么佛事也。   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养。受供养则不无。   还知滋味也无。若不知。分付与首座。复敲香台云。   五千余轴言言异。一一龙宫海藏来。遂掷下云。   实际理地不用安排。分付与藏主。   上堂。九日无白醪。饱餐黄栗糕。十日有黄菊。   催人打禾谷。五更钟未鸣。邻鸡巳数声。相逢不下马。   各自奔前程。参。   上堂。昨日风气暖。今朝天色寒。乾坤共著力。   衲子眼皮宽。下座。   上堂。古德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又作么生是家珍。   蓦拈拄杖召大众云。还见么。遂敲香台复乃嘘嘘。   释迦老子棒打不杀。文殊普贤唤不回头。休休。虚费力。   且随流。待伊时节至。一叶落天下秋。   上堂。洞山门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钵盂里屙屎。   净瓶中吐唾。执法修行。如牛拽磨。参。   上堂。谢黄檗先驰云。分枝列派共阐宗猷。   祖令全提各随机变。洒黄龙之一雨。枯木重荣。继断际之遗踪。   真灯再焰。光我先觉。以进后昆。不任欢庆。   某无似之者。何承先驰。上人远离鹫岭深入洞山。得得驰书。   叙其法乳。过沐周勤。仰荷弗巳。复拈拄杖召大众云。   实谓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阿喇喇。也大奇。   筭来彼此丈夫儿。睡则同床各自梦。古今此理少人知。   少人知付先驰。传归鹫岭。分明举向师。   上堂。洞山门下。要道便道。要用便用。救得眉毛。   失却鼻孔。乃喝云。久雨不晴。参。   出县回上堂云。三日不相见。不得故眼相看。   是何言欤。洞山数日不相见。相见祇是旧时人。乃合掌云。   不审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参退吃茶。   上堂。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   你诸人拟向和泥合水处见洞山。   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处。拟向壁立千仞处见洞山。   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处。拟向一切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处。   你不要见洞山鼻。祇在洞山手里。拟瞌睡。也把鼻索一掣。   祇见眼孔定动。又不相识。也不要你识洞山。   且识得自巳也得。下座。   谢监院上堂。僧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时如何。师云。   斩新日月特地乾坤。进云。龙得水时添意气。   虎逢山色长威狞。师云。且得天下太平。进云。   与么则道泰不传天子令。师云。老僧被你钝置一场。复云。   身是光明幢。心是神通藏。大众各自照顾抖擞精神。而今现定。   僧也如是。俗也如是。释迦也如是。弥勒也如是。   还有人信得及么。若信得及。不为分外。若信不及。   亦不亏欠。信与不信。光明幢神通藏。各自参堂去。下座。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和尚家风。门云。   有读书人来报。诸德。千闻不如一见。又作么生见。良久云。   祇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