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全书 - 第 213 页/共 215 页
官人问僧名甚么。曰无拣。官人曰。忽然将一椀沙。与上座。又作么生。曰谢官人供养。
广南有僧住庵。国主出猎。左右报庵主。大王来。请起。主曰。非但大王来。佛来亦不起。王问。佛岂不是汝师。主曰是。王曰。见师为甚么不起。
福州洪塘桥上有僧。列坐官人问。此中还有佛么。僧无对。
昔有官人。入镇州天王院。睹神像。因问院主曰。此是甚么功德。曰护国天王。曰祇护此国。徧护余国。曰在秦为秦。在楚为楚。曰腊月二十九日。打破镇州城。天王向甚么处去。主无对。
昔有官人。作无鬼论。中夜挥毫次。忽见一鬼出曰。汝道无。我聻。
昔有道流。在佛殿前。背佛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满于法界。向甚么处坐得。僧无对。
有一行者。随法师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曰。将无佛处来。与某甲唾。师无对。
死鱼浮放水上。有人问僧。鱼岂不是以水为命。僧曰是。曰为甚么却向水中死。僧无对。
鹞子趂鸽子。飞向佛殿栏干上颤。有人问僧。一切众生。在佛影中。常安常乐。鸽子见佛。为甚么却颤。僧无对。
昔有一僧。去覆船。路逢一卖盐翁。僧问。覆船路向甚么处去。翁良久。僧再问。翁曰。你患聋那。僧曰。你向我道甚么。翁曰。向你道覆船路。僧曰。翁莫会禅么。翁曰。莫道会禅。佛法也尽会。僧曰。你试说看。翁挑起盐篮。僧曰难。翁曰。你唤这个作甚么。僧曰盐。翁曰。有甚么交涉。僧曰。你唤作甚么。翁曰。不可更向你道是盐。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昔有一僧。参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问。婆有眷属否。曰有。僧曰。在甚么处。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属。僧曰。婆莫作师姑来否。曰汝见我是甚么。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滥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滥佛法。僧曰。汝恁么岂不是混滥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岂曾混滥。
庞行婆入鹿门寺设斋。维那请意旨。婆拈梳子插向髻后曰。回向了也。便出去。
温州陈道婆。尝徧扣诸方名宿。后于长老山净和尚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
昔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着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
青州佛觉禅师(疑云门宗)
颂仰山师子曰。一色无过指示人。白银世界里嚬呻。超然推倒还扶起。争似东风照日新。
圆通善国师(疑云门宗嗣佛觉)
佛日自江右至燕。寓大圣安。一夕与佛觉晦堂。夜话次。时师年方十二。座右侍立。日曰。山僧自南方来。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者。师叉手进前曰。自是和尚拄杖短。日大惊曰。可乞此子续吾临济一宗。师曰。云门临济岂有二耶。日称赏不已 金世宗幸圣安瑞像殿。问师曰。礼即是。不礼即是。师曰。礼则相敬相重。不礼则各自称尊。帝大悦 后住延圣。示众。举洞山曰。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又曰。即如万里无寸草。作么生去。石霜曰。出门便是草。大阳曰。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且道诸人即今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若道万里无寸草。许你参见洞山。若道出门便是草。许你参见石霜。若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许你参见大阳。若总道不得。许你参见延圣。何故。唯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话落人间 示众。举云门大师观音糊饼话。师曰。韶阳老人。可谓唱弥高和弥寡。如今却向延圣拂子头上。入方广三昧。东方入定西方起。乃至男身入定女身起。还会么。野色更无山隔断。月光直与水相连。
燕京庆寿元悟玉禅师(疑云门宗。嗣圆通)
金显宗。遣中使持纸一张。书心佛二字问师。者是甚么字。师曰。不是心。不是佛。称旨。次日赐长短句曰。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用无为。十二时中更勿疑。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挂碍。佛佛心心。心若依佛也是尘。师答曰。无为无作。认作无为还是缚。照用同时。电卷星流已是迟。非心非佛。唤作非心犹是物。人境俱空。万象森罗一镜中。
黄山赵文孺居士(疑云门宗。嗣圆通)
尝有偈曰。妄想元来本自真。除时又起一重尘。言思动静承谁力。仔细看来无二人。
高邮州定禅师(疑云门宗。嗣元悟)
初参元悟。室中举僧问元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曰脓滴滴地。师于是有省。僧问。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师曰。乾屎橛。
杭州径山云庵庆禅师
建阳人。举僧问杨岐。如何是佛。岐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曰莫是者便是么。岐曰湖南长老。颂曰。杨岐一头驴。眼光如电烁。踏杀天下人。说甚三只脚。
竹林巨川海禅师
颂风铃曰。铜唇铁舌太尖新。楼角悬来不记春。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风说与个中人。
云峰樵隐悟逸禅师
怀安聂氏子。皇庆泰定间。赐佛智号。奉旨三住雪峰。百废具修。大为法门盛事。尝序雪峰录曰。老真觉。自德山一棒桶底脱后。直得鳌店月寒。象峰雪霁。揽醍醐于一杓。彰大用于三球。譬之轰百亿雷霆于四天之下。旷数百世真声愈宏。所有垂示。流出胸襟。盖天盖地。广陵一奏么弦。下里不复声矣 元统二年示寂。塔于本山。
[王*央]北和尚
涉猎经史。言辞简邃。髼首垢面。动静不羁。尝题诗曰。万紫千红总是春。何须饶舌问东君。哑人得梦向谁说。竖起空拳指白云。又曰。不偏不倚立于中。不着西边不着东。超出东西南北外。一毫头上钓苍龙。一日谓众曰。吾垂化尽矣。若等勉之。言绝而蜕。
镇州嘉山来禅师
僧问。铁牛和尚塔何在。师以手指之。忽然省发。乃示颂曰。铁牛铁牛。更莫别求。有人问我。竖起指头。
沩山太初禅师
字子愚。温陵人。世为儒者。倜傥有大志。读书过目成诵。博综内外典。多所发明。所为诗文皆不凡。士大夫多推目之。一旦弃去。选佛于尊胜。以律自检。尽去豪举之习。出岭遍参。丛林有声。久之罢参归闽。会南剑报恩虚席。郡守陈宓。闻师名。命主之。未几真德秀西山居士。延师主大沩。二十余载。百废俱举。日绕万指。师说法纵横博大。钳锤学者。不让古宿风。西山既致政。每与师游。从容论道。莫不心醉。大抵师以平实接人。故诸儒雅重之。
五台铁勒院子范慧洪大师
因阅楞严。至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忽大悟。遂造河朔。见汶禅师。陈所见。汶印可之。临终说偈曰。六十春光又八年。浮云收尽露青天。临行踢倒须弥去。后夜山头月正圆。更衣坐脱。
建宁府蒋山慧空元模禅师
古田苏氏子。大德庚子。定中游蒋山元奖道场。有老人迎谒曰。吾为师守此山。五百年矣。言毕化黑龙而去。既寤乃曰。吾当选此山也。遂往卓庵。一日谓众曰。吾昔於佛所。号慧空菩萨。今化缘既毕。即当入灭。因为众说四谛法。复说偈曰。四十年余寄俗尘。如今却显个中尊。岩头一夜东风起。吹得花开满树春。铁船无柁亦无篷。撑入金莲性海中。末后一机今说破。白云元不离长空。大地山河觅无迹。虚空撞破见端的。纵使铁轮顶上旋。本性圆明常不失。复曰。西天第三代商那和修尊者。隐象白山。现龙奋迅三昧说法。调伏诸外道。然后化火自焚。吾今象鼻岩前。亦当如是。言毕。云雾四起。雷雨大作。化火自焚。塔于庵之西。
郑州普照寺佛光道悟禅师
临洮兰州冠氏子。偶宿湾子店。闻马嘶。豁然大悟。归告母曰。某於途中。拾得一物。母曰何物。师曰。无始来不见了底。母掌曰。何喜之有。遂辞母参方。母曰。将何之。师曰。水流须到海。鹤出白云头。遂往参白云海。乃承印记。泰定二十四年。出主普照。身着白衫。跨黄犊。吹短笛。游於洛中。尝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却向毗卢顶上。别有行处。泰和五年入灭。
杭州灵隐普觉淳朋禅师
嘉佑五年。奉旨断还九里松集庆占路。上堂。山前一片闲田地。旷大劫来无界至。今朝恢复又归来。坐断脚头并脚尾。东也是。西也是。南北纵横无不是。毕竟酬恩作么生。十里荷花九里松。直指堂前香一炷。
明州雪窦常藏主
横山之高弟也。不谙文字。专习禅定。侪辈呼为常达磨云。所作偈颂。事理圆融。音律调畅。其颂铁牛曰。百炼炉中辊出来。头角峥嵘体绝埃。打又不行牵不动。者回端不入胞胎。海门偈曰。业风吹起浪如山。多少渔翁着脚难。[拚-ㄙ+ㄊ]命舍身挨得入。方知玉户不曾关。苦笋偈曰。紫衣脱尽白如银。百沸锅中转得身。自是苦心人不信。等闲嚼着味全真。息庵偈曰。百尺竿头罢问津。孤峰绝顶养闲身。虽然破屋无遮盖。难把家私说向人。
台州黄岩濠头
丁安人。讳觉真。号竺心。初见绝田耕子委羽山。有省入。遂弃家。筑室自居 复参涌泉古愚。愚曰。良家子女。东奔西走作么。真曰。特来礼拜和尚。愚曰。者里容你不得。真乃拍手一下曰。三十年用底。今朝捉败。愚便休去 又往雁山春雨庵。谒无际。才入门。便曰。春雨如膏。行人恶其泥泞。际曰。不是不是。真拟进语。被际喝出 晚年就邑中明因寺侧。开接待。一僧提包笠。直入卧内。真问。是甚么。曰行脚僧。真遽指其足曰。草鞋绳断。为甚不知。僧无对。真便将包笠掷出曰。者里无汝措足处 一日明因奎相看真曰。闻说长老夜来生得儿子。是否。奎曰。且道是男是女。真曰。鸡衔灯盏走。鳖齩钓鱼竿。
明州育王勉侍者
空室之族侄也。少年有志。不幸短命而死。尝有送同事僧游台雁偈曰。鸟窠吹布毛。侍者便悟去。虽不涉言诠。早已成露布。天台岭上云。雁宕山中树。此去好商量。莫触当头讳。临终偈曰。生本不生。死亦非死。秘魔擎叉。俱胝竖指。
镊工张生
讳德。鄞之下水人。世为大慈供堂。随众听法。有省。一日大雪。沙弥团雪作佛像。众皆述偈咏之。生亦随后。占偈曰。一花擎出一如来。六出团团笑脸开。识得髑髅元是水。摩耶宫里不投胎。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
操行高洁。禀性虚明。参大光敬玄禅师。乃曰。祇是个草里汉。遂参福严雅和尚。又曰。祇是个脱洒衲僧。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自此韬藏。不求名闻。栖止云居弘觉禅师塔所。四方学者奔凑。因称古塔主也。景佑四年。范公仲淹。出守鄱阳。闻师道德。请居荐福。开阐宗风。僧问。大善知识。将何为人。师曰莫。曰恁么则有问有答去也。师曰莫。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何是般若。师曰。黄泉无老少。曰春来草自青。师曰。声名不朽。曰若然者碧眼胡僧也皱眉。师曰。退后三步。僧曰苦。师乃吽吽。问临济举拂。学人举拳。是同是别。师曰。讹言乱众。曰恁么则依令而行也。师曰。天涯海角。问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此意如何。师曰。乾柴湿茭。僧便喝。师曰。红焰炎天。上堂。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益。无功德。近来出家人。贪着福慧。与道全乖。若为福慧。须至明心。若要达道。无汝用心处。所以常劝诸人。莫学佛法。但自休心。利根者画时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参。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九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二十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