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 - 第 73 页/共 74 页

秦李斯初学于荀卿。及为秦相。请以诗书百家语。诣守尉杂烧之。   汉灵帝中平初。钜鹿张角事黄老。以符水疗病。号太平道。十余年间众数十万。时号黄巾贼。皇甫嵩讨平之。北魏孝庄时。冀州沙门法庆渤海李归伯。率乡人为乱。自号大乘佛。斩害僧尼焚烧经卷。元遥讨破之。   唐武后。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召见。时大安禅师至。问曰。闻汝善观心。我心何在。三问皆验。师复问之。女辞屈。变作牝狐。下阶而走。   三教谈论   宋明帝。幸庄严寺。观三教谈论。   唐高祖。幸国学。命博士徐旷沙门惠乘道士刘进善讲说○太宗诏祭酒孔颖达沙门惠净道士蔡晃。入弘文谈论三教 德宗圣节敕给事中徐岳沙门覃延道士葛参成。讲论三教 敕沙门端甫。入内殿与儒道论议。   敬宗。敕沙门道士四百人。于大明宫谈论设斋○文宗圣节。诏秘书监白居易沙门义林道士杨弘元。谈论三教○宣宗敕谏议李贻孙国师知玄同道士。谈论三教。   僧道角法   汉明帝。五岳八山道士。乞与西竺摩腾竺法兰焚经角法不胜。吕惠通等并令出家。   宋明帝。逸士顾欢作夷夏论。意党道教。同徒袁粲为论以驳之。谓孔老教俗。释氏出世。常侍何镇之亦以书抵欢言。道家经籍简陋。   陈宣帝。南岳思禅师降伏道士欧阳正则十四人。敕贷罪给事僧众(云云)。   北齐文宣。道士陆修静等乞与释氏角法不胜。并令剃度。不从者杀四人。   北周武帝。诏群臣沙门道士。于内殿博议三教。法猛法师立论理胜。司隶大夫甄鸾上笑道论三十六篇。隋客问三教优劣。李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唐高宗。诏沙门义褒等。入宫谈论。道士李荣理屈语塞。令黄门引荣退席○玄宗。道士吴筠造论毁释氏。浙西观察使陈少游请神邕法师。面决邪正。筠竟败北○代宗。沙门崇惠与道士角法告胜。赐紫衣。   僧先道后   宋明帝。顾欢作论。以佛道二教。齐乎达化。   北齐魏收。撰魏书作佛老志。   唐太宗诏。老子李姓是朕之祖。名位宜在佛先。沙门智实诣阙申理。不许○上谓弘福寺主道懿曰。佛老尊卑通人自鉴朕宗○柱下故先老子。凡有功德佥向释门。太原旧第亦以奉佛。未尝创道观也(云云)○高宗。敕道士隶宗正寺。班在诸王次○武后。敕僧尼依旧位在道士上。   宋太祖。诏令僧道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廷。僧东道西。若遇郊天。道左僧右(宁僧统僧史略)○徽宗。敕道士位居僧上○高宗。庐山道法师申札都省。崇观之后道士叨视资品。林灵素辈视两府者甚众。遂令道士冒居僧上。靖康建炎。道士视官已行追毁。而国忌行香寺院众会犹敢傲然居上。今欲复正祖宗旧制(云云)。续据太常寺。称因革礼。肆赦故事。道左僧右。嘉祐编敕绍兴新书。并以僧道寺观立文。政和条内。道在僧上。并已删去。寻蒙朝旨。应行香立班诸处聚会。并依祖宗成法。以僧居左○绍兴十三年。临安府道正刘若谦申省乞道士位僧上。都僧正善逵。乞检准绍兴三年。都省批送法道法师状。继蒙朝旨。依祖宗旧制以僧在上。告示刘若谦取知委。   内律分财   唐德宗。敕亡僧资财旧例送终之余分。及一众比来因事官收。并缘扰害。令仰依旧。一准律文分财法。官司仍前拘收者。以违制论。   僧制治罚   梁武帝。制僧尼犯过。依佛律行罚。   北魏僧犯杀人。依俗格断。余犯付昭玄都统。以内律判之。   唐太宗。诏僧徒有过准内律明为条制。诏颁遗教经。付京官刺史。僧尼业行与经不同者。公私劝勉○高宗。奘法师奏二事。一者正观以老子位在佛上。二者僧道有过同俗推勘亏辱法门。上曰。僧用俗法即遣停罢○玄宗诏。僧尼有过一依佛律处分。州县不得擅行决罚○代宗诏。天下官司毋得捶辱僧尼。   宋真宗。诏僧道有犯公罪。听用赎法。敕品官无故毁辱僧尼。口称秃字者。勒停见任。庶民流千里。   宣和八年。吴国公主敬重空门。敕品官庶民如有毁辱僧尼骂称秃字者。照祥符三年指挥施行○孝宗乾道元年。郑国公主出家。敕品官庶民有毁辱僧尼骂称秃字者。依祥符宣和敕旨。品官勒停。庶民流千里。仰天下州军遍榜晓谕。应僧尼过犯。官司不得擅理。须奏取指挥施行。   僧籍免丁   唐武后延载元年。敕僧尼旧隶司宾(即鸿胪寺)今改隶祠部○玄宗开元十七年。诏天下僧尼。三岁一造籍○二十四年。敕僧尼隶鸿胪寺。明年仍旧隶祠部。道士隶宗正寺。以李宗也○天宝六载。敕僧尼属两街功德使。始令祠部给牒用绫素○德宗建中三年敕僧尼事故。三纲申州纳符。告注毁。在京于祠部纳告○宪宗元和二年。诏僧道隶左右街功德使○文宗。太和五年。敕州郡造僧尼籍。   梁太祖开平元年。敕僧尼改属祠部。   晋天福二年。以杨光远为天下功德使。凡寺院皆属焉。   宋太祖。敕僧道隶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试经业。关祠部给牒○高宗绍兴十五年。敕天下僧道。始令纳丁钱。自十千至一千三百凡九等。谓之清闲钱。年六十已上及残疾者免。   赐谥封塔   晋孝武。潜法师亡。诏赐钱建塔。   唐太宗。化度寺僧邕亡。上敬悼赐帛。敕李百药撰碑。欧阳询书○中宗。神秀国师亡。赐谥大通○玄宗。金刚智三藏亡。赐谥灌顶○清源思禅师追谥弘济禅师归真之塔○南岳让禅师亡。谥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宪宗。敕曹溪六祖谥大鉴禅师灵照之塔。柳宗元撰碑○穆宗。汾阳业禅师赐谥大达国师○宣宗。敕重建东林寺。追谥远法师曰辩觉○沩山祐禅师亡。赐谥大圆○黄檗运禅师亡。赐谥断际○懿宗。德山鉴禅师亡。赐谥见性○临济玄禅师亡。赐谥惠照○洞山玠禅师亡。赐谥悟本○追谥南山宣律曰澄照○赵州谂禅师亡。谥真际○云居膺禅师亡。谥弘觉○曹山寂禅亡。谥元证。   唐庄宗。问道于三圣惠然。及亡谥广济太师通寂之塔。   宋太祖。永明寿禅师亡。赐谥智觉○太宗。追谥东林远法师曰圆悟。西林永法师曰觉寂○明教大师天息灾亡。谥惠辩○传教大师法贤亡。谥玄觉○徽宗。崇宁元年。赦书节文。天下名德未有谥号者。仰所属以闻。唐宣律师赐谥法海。慈云式法师谥法宝。南屏臻法师谥实相。孤山圆法师谥法惠○摩腾三藏谥启道圆通法师。竺法兰谥开教总持法师。傅大士等空绍觉大士。李长者显教妙严长者○高宗。天童觉禅师亡。谥宏智塔曰妙光○径山杲禅师亡。谥普觉塔曰宝光。语录入藏○光宗。惠光讷法师亡。谥宗广慈塔曰普照。   褒恤终亡   宋文帝。惠严法师亡。诏赐钱五万布五十疋。   齐武帝。僧远法师亡。帝致书慰弟子法献。   隋文帝。昙延法师亡。帝辍视朝。敕王公往临。   唐太宗。僧邕法师亡。赐帛。敕李百药撰碑。欧阳询书○玄琬法师亡。遗表僧有过乞以内律治之。上嘉纳。遣皇太子临吊。敕给葬具。   高宗。奘法师亡。帝哭之恸。废朝五日。敕用金棺银椁。五诏褒恤○文宗。清凉国师澄观亡。上辍视朝三日。重臣缟素。敕葬终南山石室。敕宰相裴休撰碑。   宋真宗。天息灾三藏亡。敕有司具礼送终○法贤三藏亡。敕送终如天息灾礼。   临终瑞相   宋仁宗。天钵元禅师别文彦博曰。入灭去焚龛烟白。彦博手执流离瓶。烟入瓶中舍利填满○神宗。明教嵩禅师亡。火浴鼻舌眼睛耳豪数珠五物不坏○欧阳修居颍上屏酒肴。临终借华严经。读至八卷而化○文与可谓崔公度曰。经言。不妄语舌覆面上。即吐舌至眉。三折之后。沐浴冠带。正坐而化○赵抃从重元禅师问心要。闻辟历声豁然大省。是年有大星殒于庭。趺坐而化○徽宗。苏轼卒于毗陵。钱济明问曰。公平生学佛如何。轼曰。此语亦不受。遂化○高宗。韦太后建延祥观。迁圆法师于马脑坡。陶器舍利无算○孝宗。参政钱端礼问道于元禅师。微疾谓机禅师曰。地水火风暂时凑泊。遂敛目而化。   君臣慢法   周襄王。秦缪公获石像弃马坊中。梦天帝责诫。以问由余。往视像曰佛神也。   魏吴主孙晧。得金像灌以不洁。俄得肿疾。请康僧会受戒疾愈。   齐东昏侯。取瓦官玉像。为潘贵妃作钗钏。   唐高宗。奘法师译因明论。尚药吕才作解毁之。有旨令公卿领才。就法师礼悔○宣宗。京城进士孙樵。上书言。武宗发二十七万僧。陛下奈何兴之于已废之后。帝怒不纳。   宋太祖。河南进士李蔼。造灭邪集以毁佛。窃藏经以为衾。事闻。敕流沙门岛○徽宗。敕左街道楷赐紫衣师号。楷表辞。上怒流淄州○筠州惠洪坐交张商英流崖州○诏改佛法。永道上书谏。上怒流道州○高宗。宰相秦桧。以径山宗杲为张九成党流衡州。   韩欧排佛   唐宪宗。迎凤翔佛骨入禁中。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曰。佛本夷狄之人。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帝大怒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闻大颠禅师名。请入郡问道。留旬日。尚书孟简闻愈与大颠游。以书嘉之。愈答书称。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故自山召至州郭。留数十日。实能外形骸不为事物侵乱。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简复报之曰。释氏之教。大明善恶之异路。核天下神道报应之征。为广其道。奈何韩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云云)。柳宗元送浮图浩初序。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云云)○韩退之作原道云。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然则如之何其可也。曰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亦庶乎其可也○女拏圹文云。愈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可一扫去(云云)。   王荆公非韩云。人有乐孟子之距杨墨。而以斥佛老为己功。庄子所谓夏虫者。斯人之谓乎(云云)。   苏子瞻非韩云。退之于圣人之道知好其名而未乐其实。其论至于理而不精。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云云)。   西蜀龙先生。作非韩百篇(云云)。   明教嵩禅师。作非韩三十篇(云云)。   祖印讷禅师。与欧阳公。论退之排佛老(见通塞志十二卷)。   宋仁宗。谏议欧阳修著本论。谓佛法为中国患。又曰。今佛之法可谓奸邪。又曰。千年佛老贼中国(云云)修左迁滁州。将归庐陵。游庐山谒祖印讷禅师。与之论道。肃然心服。平时排佛为之内销。祖印谓曰。退之倡排佛老。足下今又和之。将使后世好名之士援韩氏欧阳氏以为法。岂不为盛德之累。足下所著本论。孜孜以毁佛为务。以搜狩丧祭乡饮之礼。为胜佛之本。是犹退之原道实未知道。修大惊赧。师复为说悟心之旨。自此颇有省发。及入参大政。每誉于公卿之前。岁时书问未尝绝。出知扬州。高丽遣使问魏武注孙三处要义阙注。诏问修。不知答。饰使者往问祖印。师曰。兵者机密之事。不可以示人。使反命。以其言应诏。   欧阳外传云。欧子撰新唐书。如高僧玄奘神秀诸传及正观为战士建寺之文。并与削去。司马君实云。永叔不喜佛。旧唐史有涉其事者必去之。因曰。驾性命道德之空言者。韩文也。泯治乱成败之实效者。新书也○孝宗御制原道论云。朕观韩愈原道论。徒文繁而理迂耳(云云)。   化胡伪经   晋成帝。道士王符伪撰老子化胡经。堕地狱受苦。   北魏孝昭。道士姜斌引开天经说。老子西入化胡。以佛为侍者。沙门昙谟最言。佛生昭王时。后三百四十五年。定王时老子始生。太尉萧综劾奏。开天伪经。罪当惑众诏流斌马邑。   唐高宗。诏议老子化胡经。沙门法明曰。既无翻译朝代。岂非伪造。乃敕令搜聚伪本一处禁弃○武后。沙门惠澄。乞依前朝毁化胡经。敕八学士议○中宗。敕毁化胡经及画壁变相。违者科罪。   事魔邪党   末尼火祆(火烟反)者。初波斯国有苏鲁支。行火祆教。弟子来化中国。唐正观五年。其徒穆护何禄诣阙进祆教。敕京师建大秦寺○武后延载元年。波斯国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玄宗开元二十年敕末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既为西胡师法。其徒自行。不须科罚○天宝四年敕两京诸郡有波斯寺者。并改名大秦○大历三年敕回纥及荆扬等州。奉末尼各建大云光明寺。六年回纥。请荆扬洪越等州置摩邪寺。其徒白衣白冠○会昌三年。敕天下末尼寺并废。京城女末尼七十二人皆死。在回纥者流之诸道。五年敕。大秦穆护火祆等二千人。并勒还俗○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禽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饮酒。夜聚淫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乘。我乃上上乘。   白云莱者。徽宗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居杭之白云庵。立四果十地造论数篇。教于流俗。亦曰十地莱。觉海愚禅师辨之。有司流恩州。嘉泰二年。白云庵沈智元自称道民。进状乞额。臣寮言。道民者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既非僧道童行。自植党与千百为群。挟持祆教聋瞽愚俗。或以修桥砌路敛率民财。创立私庵为逋逃渊薮。乞将智元长流远地。拆除庵宇以为传习魔法之戒。奏可。   白莲菜者。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僧弟子元。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男女修净业。戒护生为尤谨。称为白莲导师。有以事魔论于有司者。流之江州。其徒展转相教。至今为盛。   良渚曰。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犹五行之有沴气也。今摩尼尚扇于三山。而白莲白云处处有习之者。大氐不事荤酒。故易于裕足。而不杀物命。故近于为善。愚民无知皆乐趋之。故其党不劝而自盛。甚至第宅姬妾。为魔女所诱入其众中。以修忏念佛为名。而实通奸秽。有识士夫宜加禁止。   毁法恶报   魏高贵乡公。罽宾国王害师子尊者。白乳涌高数尺。王臂寻堕。七日命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