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史弹词 - 第 2 页/共 32 页
躬巡狩,崩苍梧,禹避阳城。(舜荐禹于天,命禹摄政总师。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归禹,乃即位。 苍梧,山名,一名九嶷,在永州府宁远县。阳城,今河南府登封县。 嶷,音夷。▼璜按家语史记,皆言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焉。南轩据孟子曰,卒于呜条。谓无南巡之说。舜既命禹摄天子矣,胡为又自远巡南裔?禹既宗舜矣,胡为听其远葬而不归榇于北都也?应以崩鸣条为是)
崇伯子,盖前愆,九畴锡洛。(帝尧时,洪水为患。尧咨四岳有能俾乂,四岳举高阳氏子伯鲧,尧命为司空,封鲧为崇伯,使治水。九岁绩用弗成,舜殛鲧于羽山,举禹使续父业。胡氏曰:禹伤父以治水殛死,故直以此自任,卒之建立伟绩,克盖前愆。前编曰:禹非惟克勤于邦以为忠,而补前人之愆以济天下,乃所以为大孝也。时神龟出洛,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关子明曰: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 洛水,一名洛汭,在河南府城南。经偃师宜阳永宁巩县界。▼璜按图书俱出伏义之世,至禹时又因神龟负文而衍其义为九章大法,非至禹时而洛书始出也。)
奠山川,作贡赋,天地平成。(禹平水土,奠高山大川。水患既息,任土作贡,成赋中邦。于是地平天成,锡圭告成)
悬钟鼓,置铎鼗,下车泣罪。(禹以五音听治,悬鼓钟盘铎鼗以待四方之士。曰:导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振铎,启以忧者击磬,有讼狱者摇鼗。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何为痛之?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铸九鼎,象方物,天雨黄金。(左传:王孙满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胡氏曰:左氏以为鼎者图象百物而为之备,诬矣。禹所铸者,别九州岛之分野,差田土之高下,定贡赋之式度,立井田封建之经界,铸于鼎以为万世凖耳。赞宁要言曰:禹鼎不止图山川猛鸷之物,每州民户暨地里宽狭,皆可知也。故得九鼎,知九州岛户籍图书,所以历代宝之欤。是时天雨黄金三日。▼璜按后世铭功钟鼎之象,义本乎此)
龙负舟,一生死,蝘蜓齐视。(禹济江,黄龙负舟,舟中人惧。禹仰天叹曰:吾受命于天,蜗力以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予何忧于龙?视龙犹蝘蜓,颜色不变。须臾龙俛首低尾而去。 在壁曰蝘蜓,草上曰蜥蜴。江水出今茂州岷山,合汉入海)
集会稽,戮防风,万国咸宁。(禹即位后,会诸侯于涂山,承唐虞之盛,执玉帛者万国。后八岁,命诸侯计功于越,命曰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戮之。禹崩于会稽,因葬焉。 会稽县,属今绍兴府。防风氏国,今湖州府武康县。涂山,今凤阳府)
尧让舜,舜让禹,相传有道。(尧舜禹以天下相让禅,盖圣人大公无我,惟有道者传之耳。)
为生灵,输苦役,非恋尊荣。(尧舜禹以爱天下鹞心,无所系念于其间,所谓五帝公天下也)
从此后,禹传家,子承父业。(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故禹以天下传之子)
夏商周,相仿效,直到如今。(所谓三王家天下也。三代至今皆传子孙)
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帝。(夏自禹至桀凡一十七主,共天下四百五十八年)
殷汤氏,三十帝,六百余春。(汤建国号曰商,后盘庚改为殷。自汤至纣,凡三十主,共天下六百四十四年。)
成周氏,八百年,三十七世。(周自武至赧王,凡三十七主,共天下八百六十七年)
九州岛中,诸列国,并入强秦。(周室既衰,七雄各霸。秦始皇灭二周而吞六国,遂有天下)
秦无道,十五年,止传二世。(秦始皇十三年,二世三年)
六国人,并楚汉,起义争衡。(燕韩赵魏齐楚为六国,又楚项羽,汉刘邦,俱起兵攻秦)
汉高祖,定江山,一十三帝。(高祖平秦灭楚而定天下,传至孺子婴,凡十三主,是为西汉。)
二百年,遭王莽,篡国酖君。(西汉共天下二百一十年,王莽酖平帝,弒孺子婴,篡位一十八年)
汉光武,复中兴,一十二帝。(光武诛莽中兴。传至献帝几十二主,是为东汉。)
二百年,刘备起,汉室三分。(东汉共天下一百九十五年。献帝崩,昭烈即位西蜀,天下三分。 西蜀,今四川)
三国志,乱纷纷,五十余载。(蜀魏吴为三国。蜀汉正统四十三年。汉亡又十六年吴亡。武帝时,陈寿撰三国志,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
汉归曹,吴入晋,取次销沉。(汉降于曹,曹禅于晋,晋又灭吴。而天下始尽归于晋)
司马晋,五十年,五胡大乱。(晋自司马炎有天下,传至愍帝,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是为西晋。其时五胡扰乱,怀愍后蒙尘。五胡者,鲜卑匈奴氐羌羯五等胡人也。氐音邸,又音低。羌音腔。羯音结。)
走江东,承旧统,百岁云奔。(西晋亡,司马睿渡江即位,传至恭帝。凡十一主,共一百零四年,是为东晋)
南北朝,两相持,不能混一。(宋齐梁后梁陈为南朝。元魏西魏东魏北齐后周为北朝)
气相吞,力厮并,一百余春。(南北两朝共一百六十九年)
宋齐梁,传陈国,俱都江左。(宋刘裕篡晋,传八主,六十年。齐萧道成篡宋,传七主,二十四年。梁萧衍篡齐,传四主,五十六年。陈陈霸先篡梁,传五主,三十三年。俱都金陵。又后梁萧詧,称帝江陵,传三主,三十年。隋灭之。 金陵,今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江陵,今荆州府江陵县。)
索头魏,分齐周,北地称尊。(元魏拓跋珪,匈奴索头沙漠汗之后。传十六主,一百六十年。孝武时,高欢奉静帝居邺都,为东魏;宇文泰奉文帝都长安,为西魏。后欢子洋夺东魏为北齐,泰子觉夺西魏为后周。北齐传五主,二十六年。后周传五主,二十八年。索头,鲜卑别部也,姓拓拔氏,其俗以索辫发,因号索头。邺,今河南彰德府临漳县。长安,今陕西西安府长安县)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周武帝灭齐。隋杨坚篡周,又南平陈后主,而天下一统,尽归于隋矣)
四十年,弹指过,海内风尘。(隋自杨坚传至恭帝,凡三主,三十八年)
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唐李渊受隋禅而有天下,传至哀帝,凡二十一主)
三百年,捱不到,付与朱温。(唐共二百八十九年,为朱温所灭。)
朱温起,号梁朝,归于李氏。(后梁朱温,共十六年,为唐李存勖所灭。)
李唐亡,石晋继,刘汉相承。(唐李存勖前后四主,共十四年,为晋石敬瑭所篡。晋两主,共十一年,为北番所掳。晋臣刘智远乘晋灭称帝为汉,父子共四年。)
郭氏周,紧相连,通称五代。(后周郭威灭汉,无嗣,传妻兄子柴荣,凡三主二姓,共十年。合梁唐晋汉周,谓之五代。)
五十年,十三帝,流水浮云。(五代起梁朱温,终周恭帝,凡十三主,共五十三年。)
宋太祖,占中原,无多日月。(宋太祖赵匡胤,受周禅而有天下。在位十七年)
西北边,辽金夏,不相住争。(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传至宣宗,几十主,二百一十年。大金阿骨打灭辽称帝,传末帝,凡九主一百一十九年。西夏李曩霄,傅至南平主,凡十主,一百九十年。中间又有西辽耶律大石,因大辽灭而称帝,传至天禧帝,凡五主七十一年)
三百载,十八君,汴杭闽广。(宋自太祖至帝昺,几十八主,共三百一十七年。都汴,为北宋。自高宗南渡,都杭州,为南宋。后帝昺航海至闽、广而亡)
到头来,元世祖,一鼓而吞。(宋亡,天下归于元矣。)
胡元氏,并宋金,中华一统。(元蒙古人,姓奇渥温氏。世祖忽必烈,并宋平金,混一南北而有天下)
急慌慌,忙过了,九十三春。(元自世祖至顺帝,凡十主,九十三年)
廿一史,笑谈间,从头数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唐太宗晋书、沈约南宋、萧子显南齐、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魏收北魏、令狐德棻周书、魏征隋书、李延寿南史北史、刘煦宋祁唐书、欧阳修五代史、元脱脱宋辽金三史、宋濂王祎元史,谓之廿一史。 司马迁班固,注见后史记汉书句下。陈寿注见前三国志句下。班固为西汉书。南宋元嘉初,范晔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又谓之东汉书。唐太宗贞观中,诏太子司议郎敬播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考证类例,咸出敬播。齐沈约修南宋书;裴子野删为宋略三十卷,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初江淹受诏为齐志,沈约复着齐纪,萧子显自表于梁武帝修齐书。梁史官姚察初录梁陈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问之,察因以所议着篇,成辄上奏,又不克就。且死,属子思廉继其业。唐贞观中,思廉表父遗言,有诏听续,因采谢旻顾野王等诸书,总括为梁陈二书。李德林在齐预修国史,创纪传书二十卷,至开皇中续撰,增多至三十八篇。唐贞观初,敕其子百药仍其旧录,杂采他书,演为北齐书五十卷。初,齐天保中,诏魏收修魏书,收纳金增减善恶,且党北朝,贬江左。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隋开皇中,诏魏澹别成魏史,断自道武,下迄恭帝,为纪及列传合九十二篇。令狐德棻为唐秘书丞,武德中建言:唐承南北五代,无正史,请加撰次。乃诏德棻陈叔达等共成周史。唐贞观中,诏颜师古孔颖达修述隋史,魏征总其事,序论皆征作。李延寿父太师,尝以宋齐梁陈同隋,欲拟吴越春秋编年,未就而卒;延寿追终先志,更依马迁体,总序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尽陈一百七十年,为南北二史。刘煦,石晋宰相也,因唐常述旧史,增损为帝纪二十、列传一百五十,凡二百卷。谓之旧唐书。其书烦略不均,是非失实,至宋仁宗时,诏欧阳修宋祁删修唐史,纪表志修主之,列传祁主之,凡废传六十一,增传三百三十一,志三表四,谓之新唐书。开宝中,诏扈蒙与卢多逊等修梁汉周史,史成而褒贬失真。仁宗命欧阳修重加修定,为五代史。元元统六年,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诏修宋辽金三史,召翰林欧阳元为总裁。发凡举例,凡论赞表奏,皆元属笔。明洪武中,诏宋濂王祎修元史。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沈约,字休文,武康人,谥隐,仕齐为步兵校尉;梁武帝受禅,拜尚书仆射,加侍中,迁丹阳尹。所著有晋书百卷、南宋书、齐纪、梁武帝纪若干卷。萧子显,字景阳。李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官宋正卿。魏收,字伯起,曲阳人,北朝官仆射。刘煦,字日辉,涿州归义人。宋祁,字子京,号小宋,谥景文。欧阳元,字原功。)
是和非,长共短,细有评论。
要知就里分明处 细简残篇着意听。
滚滚龙争虎鬬,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西江月
明朝有意来相访 绿水青山别是春。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诗曰:
混沌初分气候淳,标枝野鹿看君臣。三皇五帝宾天去,辛苦阇浮世上人。
世上生灵作业多,功名富贵反成魔。常怀杞国忧天闷,不见康衢击壤歌。仗剑提刀争日月,伏尸流血换山河。白头钓叟秋江上,笑指清鸥下碧波。
诗出大才闲遣兴,话谈今古便惊人。沙金璞玉求良匠,流水高山待赏音。玉在石中谁辨宝,金藏沙里未为真。淘金必索披沙拣,取玉须教破璞寻。琴对子期弹雅操,马逢伯乐长千金。龙光未识思雷焕,奇字难知问子云。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讲谈尽合周公礼,褒贬咸遵孔圣文。断简残篇藏故典,冰弦玉轸播新闻。高人满座垂清听,始信书生用意深。
适间提说历代总要,不曾开列君臣大体贤愚、国运短长、流传世次,今将三皇五帝之后,从夏禹传家以至商周二代,直至战国七雄,略陈大概。
夏后氏者,禹王受虞舜禅位为天子,建有天下之号曰夏[在位二十七岁],传一十七帝。其名曰:
启[在位九岁] 太康[在位二十九岁] 仲康[在位十八岁]帝相[在位二十七岁] 少康[在位二十二岁] 帝杼[在位十七岁]帝槐[在位二十六岁] 帝芒[在位十八岁] 帝泄[在位十六岁]帝不降[在位五十九岁] 帝扃[在位二十一岁] 帝廑[在位二十一岁]帝孔甲[在位三十一岁] 帝皋[在位十一岁] 帝发[在位十三岁]帝桀[在位五十二年]放于南巢,天下归商。共享国四百五十八年。
商汤氏者,代夏伐桀,抚有天下[在位十三祀]。传十三君,其名曰:
外丙[在位二祀] 仲壬[在位四祀] 太甲[在位三十三祀](按孟子曰:汤崩,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曰:汤在位十有三祀而崩,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崩。太丁之子太甲立。程子曰: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太甲差长,故立之。今考皇极经世史,无外丙仲壬名世,且通鉴编年:丁未三十祀,王崩,嫡孙太甲践位,戊申商王太宗太甲元祀。汤以丁未崩,甲以戊申立,历数甚明。外丙仲壬之时辨矣。)
沃丁[在位二十九祀] 太庚[在位二十五祀] 小甲[在位一十七祀]雍己[在位一十二祀] 太戊[在位七十五祀] 仲丁[在位一十三祀]外壬[在位一十五祀] 河亶甲[在位九祀] 祖乙[在位一十九祀]祖辛[在位一十六祀] 沃甲[在位二十五祀] 祖丁[在位三十二祀]南庚[在位二十五祀] 阳甲[在位七祀] 盘庚[在位二十八祀]小辛[在位二十一祀] 小乙[在位二十八祀] 武丁[在位二十九祀]祖庚[在位七祀] 祖甲[在位三十三祀] 廪辛[在位六祀]庚丁[在位二十一祀] 武乙[在位四祀] 太丁[在位三祀]帝乙[在位三十七祀] 帝辛[在位三十二祀]帝辛者,纣也,周师入,衣宝自焚,天下归周。共享国六百四十四年。
周武王者,父曰文王,纣时封为西伯,至武王伐纣,而有天下[在位七年]。传三十七君,其名曰:
成王[在位三十七年]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穆王[在位五十二年] 共王[在位一十二年] 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孝王[在位一十五年] 夷王[在位一十六年] 厉王[在位五十一年]宣王[在位四十六年] 幽王[在位一十一年]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桓王[在位二十三年] 庄王[在位一十五年] 厘王[在位五年]惠王[在位二十五年]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 顷王[在位六年]匡王[在位六年]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 简王[在位一十四年]灵王[在位二十七年] 景王[在位二十五年] 悼王[无纪年]敬王[在位四十四年] 元王[在位六年] 真定王[在位二十八年]哀王[在位三月] 思王[在位五月] 考王[在位一十五年]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 烈王[在位七年]显王[在位四十八年] 慎靓王[在位七年] 赧王[在位五十九年],共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天下归秦。
通计三代,共一千九百七十年。夏禹、商汤、周武,为三代开基圣主。启贤继禹,少康中兴;合商有三宗: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谓之贤圣之君。周自成康继武、宣王中兴,其余者或长或短,各有事迹。今按史记,写入词文。
话说起,三代君,尊称夏禹。(三代,夏商周也。尧封禹于有夏,故建有天下之号曰夏,禹为夏开基圣祖。夏,今山西平阳府夏县。)
姓姒氏,乃轩辕,黄帝元孙。(尧赐禹姓姒氏。禹,黄帝轩辕氏元孙。轩辕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于僰道之石纽乡。 姒,词上声。一书云:禹母吞薏苡而生,因姓。僰音卜)
其父鲧,帝尧时,廷推治水。(尧时洪水为灾,四岳举崇伯鲧可治水。尧曰:鲧方命圮族。不可用。岳曰:试可,乃已。帝用之,戒曰,钦哉)
为无功,身得罪,殛死黄熊。(鲧障洪水,九载无功,尧命舜殛于羽山。人物考云:殛鲧投水,化为黄熊,因为羽渊之神)
续父业,任司空,躬乘四载。(鲧治水无功,殛死,舜举禹使续父业,任为司空。禹伤父功不成,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橇,山乘撵,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橇音敲,形如船而短小。撵音菊,以铁为之,形如锥,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
娶涂山,呱呱泣,不顾私情。(禹娶涂山氏女曰憍,生子启,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禹弗子。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憍音骄。呱音孤)
瀹济漯,排淮泗,注江注海。(禹疏九河,瀹济漯,排淮泗而注之海,决汝泗而注之淮,决汉而注之江。 济水发源王屋山顶崖下,名曰沇水,自沇而下,伏于地中,及其东出二源合流,始名为济。自是又伏流河中,截河南出,溢而为荥。自荥而下,又伏而东流,东北会青州之汶水,又北东而入海。兖州东南据济,西北截河。漯水乃河之支流也。淮水出胎簪山,流于桐柏山,东会于泗沂,入于海。泗水出泗水县陪尾山,经曲阜嵫阳济宁界,入于淮,东流入海。汉水出嶓冢,东流方名为汉,又东流则随地得名,至于汉阳府大别山入江。江水发源岷山,东流至大别,与汉水会。彭蠡溢出大江,循南岸而行,与江汉颉顽趋海。江居中曰中江,汉自北岸入曰北江,同入于海。)
任九州岛,作贡赋,禅代为君。(初,舜分天下为十二州,禹复为冀兖青徐雍豫梁荆扬之九州岛,任土作贡,庶土交正,成赋中邦。详载禹贡一书。舜禅位于禹,舜崩,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归禹,乃即位。)
绝旨酒,拜昌言,下车泣罪。(仪狄作酒,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遂疏仪狄,绝旨酒。人有昌言,则拜之。 下车泣罪,注见一段泣罪句下)
叙九畴,铸九鼎,镇国安民。(舜命禹叙洪范九畴,叙畴语详洪范篇。九畴注见一段锡洛句下。九鼎注见一段九鼎句下)
天与子,启承家,兵征有扈。(禹崩于会稽,初禹荐益于天,禹子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天下不归益而归启。曰:吾君之子也。启乃即位,即钓台以享诸侯。有扈氏不服,启作甘誓,召六卿征之。大战于甘,不胜;六卿请复之,启曰:不可,吾地非浅,民非寡也。今兹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班师,琴瑟不张,钟鼓弗考,不因席,不仍味,亲亲长长,尊贤委能,隐神朞月,而有扈服。遂灭之。孟子曰:天与子,则与子。 钓台,在今河南开封府禹州嵎水之东。扈国,今西安府鄠县)
太康氏,畋洛水,五子歌闻。(启崩,子太康立,弟五人分对于卫。以有穷后羿为相,太康逸豫灭德,盘游无度。畋于洛水之表,羿拒之于河,不得入。弟五人御其母以徯于洛之汭,述禹之戒,作五子之歌。一章言太康之失民,二章言太康之游畋,三章哀京师之不保,四章痛故府旧章之沦丧、宗庙社稷之不祀,五章哀恫以终之。有穷,侯国名。洛汭,在河南府巩县,洛水入河处)
仲康氏,讨羲和,阴锄羿翼。(太康尸位失国,崩于阳夏,太康弟仲康嗣位。仲康以羲和党恶于羿,命胤侯掌六师以讨之,翦羿羽翼。故终仲康之世,羿不敢逞也。语详书胤征。阳夏,今开封府太康县。)
帝相氏,被寒浞,弒逆亡身。(仲康传子相,徙都商邱,依同姓诸侯斟灌斟鄩氏。羿自迁于穷石,用寒浞,浞娱羿于田,逢蒙杀羿而烹之,浞自立。浞因羿室生浇及豷。后浞使浇灭斟灌斟鄩氏,弒相。 商邱,县名,属归德府。斟灌政城,在青州府寿光县;斟鄩故址,在莱州府潍县。寒,国名,浞封此,有寒亭古迹。鄩,音寻。浞音足。浇音枭,论语作奡。豷,音系。)
少康氏,灭浇豷,銮舆反正。(初,相被弒,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少康年四十一,旧臣靡自有鬲氏收灌鄩之烬,讨浞诛之,立少康。寻使臣女艾灭浇于过,使太子季杼灭豷于戈,乃归故都,夏道复兴。有仍,国名。缗,后名,有仍国君之女也。靡,夏旧臣名。鬲过戈,皆国名。鬲,音格。杼音苎)
一成田,一旅众,靡致中兴。(初,少康居仍,为仍牧正。浇使其臣椒求之,逃奔有虞,为虞庖正。虞君思妻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族,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谋中兴焉。卒赖旧臣靡讨浞伏诛,奉王践位,复禹旧绩,夏道复兴,诸侯毕朝。胡氏曰:少康靡鬲经营四十年,然后克殄元凶,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此真可谓中兴者矣。故唐虞世南论历代中兴之主,以少康为冠。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虞,商均所封之国。思,虞君名。姚,虞姓,二女,妻少康也。纶邑,今平阳府荥河县)
再传至,七朝君,三回甲子。(少康传七代,一百四十八年,俱能帅禹以兴夏道)
杼槐芒,泄不降,以至扃廑。(杼,少康子。槐,杼之子。芒,槐之子。泄,芒之子。不降,泄之子。扃,不降之弟。廑,扃之子)
帝孔甲,醢雌龙,崇神好鬼。(孔甲,不降之子,廑崩,孔甲嗣位。时天降二龙,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能饮食之,赐氏曰御龙。龙一雌死,潜醢以食王。王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大纪曰:王好鬼神事,肆行淫乱,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诸侯化之,夏政始衰。鲁,今汝州鲁山县。醢,音海。)
又相传,复二纪,皋发因循。(孔甲传子皋,在位十一年。皐传子发,在位十三年)
至履癸,号桀王,荒淫无道。(履癸,发之子也,是为桀。力能申铁钩索,负恃有力,不务德而武伤百姓。有赵梁者,教桀无道,劝以贪狠行淫纵乐。谥法:贼人多杀曰桀。)
造琼宫,宠妹喜,涂炭生灵。(时诸侯或不朝,桀伐蒙山有施氏。有施氏进女妹喜,王嬖之,为之为琼宫象廊瑶台玉床。罢民力,殚民财。为肉山脯林,酒池槽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以为戏剧,诸侯韦氏顾氏昆吾氏,党桀为恶,恣行乱政,以虐其民。 蒙山,今青州府蒙阴县)
十七帝,统江山,子承父业。(自禹至桀共一十七帝)
四百年,红日落,禹迹无闻。(夏有天下四百五十八年。桀无道,关龙逢谏曰: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不胜,民惟恐君之后亡矣。桀曰:吾有天下,犹天有日。日亡,吾乃亡矣。囚逢而杀之。书曰: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以陟禹之迹。 龙逢,安邑人。)
商汤氏,顺民心,呜条伐夏。(汤名履,又名天乙,主癸之子,契之后也。时桀无道,民心归汤,汤以伊尹为相,尹说汤伐夏救民。费昌为御。与桀战于呜条,应天顺人,代夏而有天下,建国号曰商。鸣条在平阳府安邑县。张晏曰:禹汤,皆字也)
祖名契,姓子氏,掌教明伦。(汤始祖名契,尧封于商,赐姓子氏。舜命为司徒。敬敷五教。 商,今西安府商州)
十四世,乃生汤,南巢放桀。(契生昭明。昭明传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生汤,共十四世。汤伐桀,桀曰:吾悔不杀汤于夏台。及战败,走入于三朡之国,汤师从之。桀奔南巢,因放焉。后三年,死于亭山。其子淳维妻其众妾,遁于北野,随畜转徙,号荤育,逮周曰玁狁。汉书匈奴传曰:其先伯禹苗裔,盖本此也。 三朡,国名,今山东定陶有三朡亭。南巢,今巢县。 朡,音宗。)
祷桑林,祈雨泽,祝网施仁。(时大旱七年,太史占曰:当以人祷。汤曰:吾请雨者,为民也;若必以人,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昌与。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初,汤见人张网四面,祝之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解其三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入吾网。汉南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仁及禽兽。归之者四十余国。 南轩曰:史记有剪发断爪、身为牺牲之说。夫以汤为民吁天之诚,自能格天致雨,何至信其人祷之说,而毁其爪发乎?或出野史谬谈,不可信也。桑林在凤阳府亳州,一云在泽州阳城县。世传汤祷雨于此。至今多桑)
发庄山,金铸币,赈民困乏。(伊尹言于汤,发庄山之金,铸币赈民,救民之无食卖子者,民始不困。 币,钱也。)
怀万邦,新其德,自勒盘铭。(汤伐桀,有惭德。左相仲虺作诰以释之曰:德日新,万邦惟怀。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举伊尹,任阿衡,扶持太甲。(汤在位十三年崩,太子太丁早卒,立太丁之子太甲。任伊尹为阿衡。尹奉嗣王祗见厥祖。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伊尹,力牧之后,居伊水,故曰伊。 伊尹名挚,陈留人)
放桐宫,三载后,允德修身。(太甲既立,败度败礼,颠覆汤之典型,尹作太甲三篇,放之桐宫,曰: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居桐宫三年,自怨自艾,处仁迁义,尹以冕服奉之归亳。王允德修身,诸侯咸归。 桐宫即桐乡城,今在平阳府曲沃县。亳,今河南偃师县,汤所都也。)
伊复政,将告归,敬陈一德。(尹复政于王,将告归。恐王德不一,任用非人,作咸有一德。)
主善师,绥先禄,永底民生。(尹训王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又曰:克绥先王之禄,永底蒸民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