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丛书 - 第 366 页/共 467 页
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
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
自怜方未已,欲去复徘徊。
贞元中有周存者,性喜放生。尝放一鲤鱼,戏为诗,极佳。陆氏称之,末云:“倘若成龙去,还施润物功。”后入试,试题为“白云向空尽”。诗既成,苦于无结,忽忆鲤鱼诗,因改二字云:“倘若从龙出,还施润物功。”遂得通籍。
十二月花神议 清 德清俞樾曲园
议之上
夫霏红沓翠,大块之文章也;翦露裁烟,化工之能事也。隋帝苑中,尚有司花之女郎;唐皇宫内,亦有惜春之御史。而谓香国繁华,都无管领乎?乃世俗所传十二月花神,鄙俚不经,悠谬已甚。吴下养闲翁乃议更定十二月花神,属草稾未定,辱以示余。余适将有西湖之行,笑而诺之,未遑暇也。已而舟窗独坐,苦无聊俚。乃就养闲翁原议,以意参酌之。虽无青帝司规之权,聊附昌黎荐士之义。
正月梅花 何逊
按:梅花为林处士所专久矣,原议以处士为梅花之神,允符公议。然考梁何逊作扬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逊常吟咏其下,后居络,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树彷徨,终日不能去。然则爱梅成癖,首推此公。杜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唐以前言梅花事,所艳称者。固无如何水部矣。宋赵蕃诗云:“梅从何逊骤知名”。孤山处士尚其后辈,以俎豆让之,或亦首肯。
二月兰花 屈平
原议二月为杏花,然兰为香祖,未敢从祧,易杏而兰,重国香也。夫兰之为花,得春最早。其后花者,蕙而非兰也。世俗重闽兰,则其花尤后,又蕙之别种矣。祀兰春仲,以副“春兰”之名,不敢混蕙为兰也。然奉屈子为神,则固滋兰而又树蕙者,接芳错芬,又岂徒九畹已乎。
三月桃花 刘晨 阮肇
原议以东方朔为三月桃花之神,然此儿馋涎,止在桃实,非爱其花也。改奉刘阮,则洞口桃花为有主矣。
四月牡丹花 李白
原议四月芍药花而以韩魏公主之。按古无牡丹之名,统谓之芍药。魏公诗云:“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乃自唐以来,分为二种。且有“牡丹花王,芍药花相”之说矣。故改四月为牡丹花,而以谪仙为之神。“清平”三章,何减金带一围也。
五月榴花 孔绍安
原议以博望侯为五月榴花之神,盖以其使西域始得此种也。然考《博物志》张骞西域所得,尚有胡桃、蒲桃诸种,非止石榴,未可专之。按《旧唐书》孔绍安传,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时人称之,此事见正史,且是榴花,而非榴实。又其诗意,盖以自喻,非泛赋一花一果者比也。然则榴花之神,似宜移祀孔君。
六月莲花 王俭
原议以周茂叔为莲花神,然茂叔从祀尼山,未可以花神事之。《南史?庾杲之传》: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乐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韩偓《寄河南从事》诗云:“莲花幕下风流客”,赵嘏《寄桂府杨中丞》诗云:“一从开府芙蓉幕”,并称述此事,以为美谈。然则,莲花之神,无以踰俭矣。他若谢灵运有“初日芙蓉”之目,然是论诗,非事实也。至于六郎狐媚,远公缁流,虽有涉于莲花,亮无关于祀典。
七月鸡冠花 陈后主
原议七月秋葵花,而以鲍明远为之神,因明远赋此耳。按:谢灵运有园葵诗,亦秋葵花也,则鲍、谢似宜并祀,然于鄙意皆未甚协。考《枫窗小牍》云:“鸡冠花,汴中谓之洗手花。中元节前,儿童唱卖以供祖先。”则鸡冠花,古人所重。世传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苏黄门鸡冠花诗云:“后庭花草盛,怜汝系兴亡。”《碧鸡漫志》非之。然其云:“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目为后庭花。”则仍与黄门诗合。今拟七月改用鸡冠花,而以陈后主为之神。后主以风流亡国,词克怜之,奉为花神,或鸡口犹胜牛后乎。
八月桂花 郄诜
九月菊花 陶渊明
十月芙蓉花 石曼卿
三者均如原议
十一月山茶花 汤若士
原议以石季伦为山茶花之神,未为允协。拟改用汤临川,虽名辈较晚,然玉茗风流,回胜金谷繁华也。
十二月蜡梅花 苏东坡 黄山谷
原议允协。蜡梅本名黄梅,其改今名,由苏黄始也。
总领群花之神 迦叶尊者
原议无之。按:既有群花,应有总领之者。昔迦叶尊者,于灵山会上百万众前,因世尊拈花,迦叶独破颜微笑,世尊遂付以正法眼藏。今以总领群花,色空空色,一以贯之矣。
议之下
尝读《淮南子》,书称有女夷之神司天和,以长百榖草木。草木有神,其说古矣。然其神必曰“女夷”,意者琼苗玉树,固女子之祥乎。夫娇花宠柳,虽吾辈之闲情;而访紫寻红,实闺人之本色。设有东都丽娟,南国佳人,椒糈兰香,以时致祭。则迎神送神之曲,当易阳律而为阴吕矣。因亦就养闲翁原议,参酌之。以唐宫十眉图,当罗虬九锡文焉。
正月梅花 寿阳公主
原议以梅妃为之,允符公论。考《海录碎事》,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其事甚艳,然则移祀寿阳,亦公论也。
二月杏花 阮文姬
原议二月梨花,而以谢道韫为花神。未为允协。拟改用杏花,《钗小志》云:阮文姬插鬓喜用杏花。今以为杏花之神,红粉轻薄,占断风流矣。
三月桃花 息夫人
原议允协。
四月蔷薇花 丽娟
原议允协。丽娟事见《贾氏说林》。黄金买笑,诚韵事也。
五月榴花 魏安德王妃李氏
原议以石醋醋为之,事出《博异志》。所谓处士崔元徽春夜独处,忽有青衣引入杨氏、李氏、陶氏。又一绯衣小女,姓石名醋醋者也。然石醋醋止是寓言,并无其人,亦犹杨氏、李氏、陶氏,止是杨柳及桃、李耳。今以石为榴花之神,然则李氏可以为李花神,陶氏可以为桃花神矣。此议之未协者也。考《北齐书?魏收传》,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氏女为妃,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诸人莫知其意。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今以安德王妃为榴花之神,洵吉祥善事矣。
六月莲花 晁采
原议以西子为莲花之神,以吴下锦帆泾有西子采莲古迹也。然自梨园传唱其事,久化雅而为俗矣。考唐大历中有女子晁采,小字试莺,少与邻生文茂约为伉俪,及长茂寄诗通情。采以莲子达意,坠一于盆,开花并蒂。母闻之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遂以采归茂。此事绝艳。 钦定《全唐诗》载之,而世罕知者。今奉作花神,不特为莲花添一佳话,亦且搜贤采逸之盛心也。
七月玉簪花 汉武帝李夫人
原议允协。玉簪得名,由夫人始也。又按:原议以凤仙为六月花,然六月既有莲花,无庸兼及凤仙。或移祀于七月,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呼凤仙为“好女儿花”。若七月改用凤仙,而从原议以李后为之神,于理亦协。又考花史云:李玉英秋日采凤仙花,染指甲,于月中调弦,或比之落花流水,亦韵人韵事也。附登荐章,用备采菲。
八月桂花 唐太宗贤妃徐氏
原议以嫦娥为桂花神。然嫦娥乃“常仪”之转音,实无其人。即如俗说嫦娥为月中仙人,则亦不得即以为花神也。考《唐书?太宗徐贤妃传》,八岁晓属文,父孝德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然则小山丛桂,不得专属淮南矣。以妃为桂花神,无忝焉。
九月菊花 晋武帝左贵嫔
原议九月茱萸,以贾佩兰为花神,用《西京杂记》事也。然九月不及菊花,终有遗憾。拟改用菊花,而以左贵嫔为神,菊花一颂,允宜俎豆九秋也。
十月芙蓉花 飞鸾 轻凤
原议允协。事见《杜阳杂编》。所谓“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也。
十一月山茶花 杨太真
原议允协。山茶花有一种名“杨妃山茶”,不嫌牵合也。
十二月水仙花 梁玉清
原议以洛妃为之,稍嫌附会。按《瓶史》云:水仙神骨清绝,织女之梁玉清也。宜即以梁玉清主之。
总领群花之神 魏夫人
原议无之。今补焉。南岳魏夫人为女仙中最贵者。《南史?邓郁传》称:神仙魏夫人忽来临降,则事见正史矣。《庶物异名疏》曰: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之弟子。今故以魏夫人为总领群花之神。万紫千红,归其统摄。何惧封家十八姨乎。
清溪惆怅集 清 悔盦居士 辑
自序(集唐用黄■⑴堂骄文句)
湔裙水上,拾翠岩边,有美一人,亭亭独处。产耶溪而濯质,弄药争花;索皓月而按歌,调丝擫管。丛台妙伎,本是无双;天水仙哥,素推第一。糅初梅而委色,伴秾李以表年。始预风流,自然飘荡。妍妆袨服,降于巫峡之阳;雪肤花颜,藐然姑射之上。则有长卿消渴,始诣临邛。饯斜光于碧岫之前,选丽质于绮罗之列。经过款洽,幸无折齿之惭;朝夕窥临,多值敛眉之日。春山历历,暮雨沉沉。命妖侣于石城,留姓名于金谷。时则金釭二等,犹隔琐窗;牙管一双,新调铅粉。写琼毫而洞色,巧借丹青;把芳酒以留欢,会谐丝竹。能书善画,岂吟纨扇之诗;曲榻温炉,自夺鸳衾之价。香风乍度,斜领全开。揽明镜于怀中,坠纤腰于掌上。含情愈惑,不邀结而自亲;握手将违,尚殷勤而未已。
既而暖风习习,兰圃多暄;瑶草萎姜,长亭欲别。公子去而忘返,王孙游兮不归。梦佳期于北方,赠灵修于南浦。浣纱见影,尚悄悄以在眸;挑锦停功,亦伥伥而度日。惜流光之不驻,弦管相催;叹欢会之难寻,琴棋间作。斜窗印月,谁怜此夜之情;彩槛临风,已极伤春之目。辞红楼之婉娩,落絮飘花;登绮席以逶迤,丹莺紫蝶。
尔乃遇河间之姹女,骇汾水之佳人。托芙蓉以为媒,指兰■⑵而可掇。金铺月坠,已无为雨之期;锦席夜陈,复认吹箫之侣。云靡绿鬓,竞饰明珰;花艳丹唇,来窥皎镜。引臂替枕,楚襄之梦宜然;斜身引帏,洛水之灵非匹。花有情而独笑,月未仄而先阴。衾被罔留,膏铅不御。形单影只,同销地媪之魂;目断意迷,自有湘妃之泣。于是绕霞廊而转步,弹云璈而答歌。暂疑王母之台,近接天孙之馆。涨鹊桥之远岸,动影南棂;扈鸳砌之仙游,陪欢北诸。方且霓裳凤髻,云帔花冠,一袭轻衣,九茎仙草。双珠绝价,疑佩响于风余;四照灵葩,洗镜光于月夜。
讵料重扃驻燠,长庑生寒。问凉暄则芳树无情,观媚丽则瑶房有寂。誓山海而长在,良会不恒;与珠玉而俱灰,五情空热。长烟冉惹,爱罗幌之春风;余馥葳蕤,漱玉池之灵液。泛素波而径去,不觉魂销;剪瑶带而犹欷,初疑梦觉。嗟乎!芬芳九酝,荏苒百龄。逮花落而春归,竟月同而地隔。犹忆瑶台吐镜,银烛掩花。绡縠参差,绮罗回薄。捧金炉而入侍,兰察氤氲;抗璇闼而同嬉,管弦呕哑。仙凡阻越,去也何缘。非梦寐而不通,郁予怀其谁语。虽复圆珰月聚,佩以幽襟;颓鬓云垂,题于团扇。亦何能使华笺五幅,顿华履以自持;琼树一枝,伴琼椷而不去也哉!
仆文非绮组,学乏缣缃。时阅瑶签,常持缥帙。思齐宋玉,庶几申骚客之情;犹赋陈思,仿佛入神仙之境。精灵忽恍,乃为抚掌之资;梦想徒劳,粗得捧心之态。缘情不忍,与影俱游。修蛾再睹,无忘欢好之时;匣镜重窥,更伫丹青之玩。一盼一睐,一肌一容,靡弗长短侔形,秾纤合度。顾我则笑,忽欲去而中留;望之若仙,似将翔而复倚。琼台易接,是耶非耶?然而断章摘句,寻耻雕虫;散藻摛华,希声刻鹄。淫文艳韵,劣近于讴歌;丽质冶容,尚惭于风雅。藏之幽房密寝,殊不类其为人;刻乎贞金翠珉,岂敢传诸作者。有欢有戚,且叹且言。仿佛烟光,依稀仙躅。倩徐陵作序,终传郑国之香;为逸少装书,真谓羽陵之蠧。岁在元黓敦牂,如月朔日,悔盦居士纂于三十六天长雨花室。
悔庵银河吹笙图序
银河吹笙图者,悔庵追悼镜娘之所作也。瑶瑟停弄,湘天空而雁啼;琼箫罢吹,秦月冷而凤咽。树色秋晓,鹊飞何年;楼头夜明,蟾挂今夕。镜脉脉而无影,烛幢幢而不晖。合欢之房已芜,姗佩之幄何黯。縠薄于雾,寒衬五铢之衣;裾轻若霞,瘦销一把之玉。榭碧凝恨,委丛花于曲廊;墙红界愁,交冻藓于文甃。梧桐半死,宿露犹翻;杨柳长眠,清霜未歇。蜀客魂断,听三更之杜鹃;缑仙梦归,怆千载之辽鹤。伤心之事,谁能遣乎?
溯夫绛馆校籍,群推懿真;黄庭钞经,独授妙想。鹤扇曾障,逢洪崖而拍肩;鹇冠忽欹,渡弱水而撝手。閴寂琳宇,空虚碧城。莓苔院扃,薜荔帷卷。玉殿思悄,说幽盟于往年;瑶台气清,忆旧梦于隔世。方谓丹餐绛雪,屑饵元霜。青鸟时窥,翠莺晚跨。月中捣药,或呼蟾来;云外传书,多附鹤使。岂知阆苑之谪先返,玉峰之期遽行。翳桂旗于西山,飞芝盖于南浦。望凌波之袜,洛女原神;怀明月之珰,江妃忽逝。
顾乃仙劫虽历,夙缘未忘。待阮郎而不归,携萧史而才去。丸分驻景,愿从碧落之游;箓受观香,请列紫清之侍。事会多阻,音尘竟湮。条脱之金尚缠,参差之玉空叫。羯鼓声促,惊羽化而袂飘;丛铃语凄,泣香销而幡护。桃碧千树,人间断肠;梨红一枝,天上弹泪。何必锦瑟破梦,方吟悼亡之诗;玉箫逾期,始制伤逝之赋。
嗟乎!三生絮泊,半响粱炊。石火之光倏销,昙花之影偶现。霜零青女,妆斗婵娟;星隔黄姑,路悲迢递。天茫茫而结恨,地郁郁而埋愁。飚轮不停,烟辔长往。银甲爪冷,擘麟几时;绣鬟肩低,驾鹿何处。展是图也,不犹可想象飞易,追寻坠簪。驻惊鸿于卷中,招别鹄于琴里。团扇在握,慨秋风之弃捐;佩环空归,传夜月之怅望也哉。
然而渚宫云散,梦未觉于楚襄;吴市烟沉,情徒伤夫韩重。惭无雅奏,变哀蝉之声;窃有寓言,参化蝶之谛。夫清浅碧海,看扬尘以几回;寂寥青天,悔奔月以终古。灵药难觅,劫灰易飞。水阅千龄,云浮一映。即使香案旧吏,电钥早持;珠宫清班,霓裳高咏。而刘纲仙眷,岂琼肌之不凋;曼倩细君,将绿发之终槁。
今且名并剡玉,像同模金。自写明妃之图,争题幼妇之句。虽复钗上双凤,颈缘谁回?匣中一鸾,影怯独舞。槛曲罥纲,晶屏寒而夜开;床空栖尘,玉簟冷而宵竟。未免只益凄哽,倍销别魂。屟响恨其来迟,帘 旌愁其隔断。至乃脸际余晕,眉间薄颦。晓山敛妆,秋水呈媚。固已霞气莹抱,追姝子于罗浮;雪光映肤,遇神人于姑射。何况矞云涌现,如升银台;翠水回环,似接瑶岛。仙帔风曳,步虚之声宛闻;画裙烟飘,冲举之势恍觌。揽蕙带而徐结,寨荃香而试纫。听擫管于三霄,赠支机于七夕。或者星辰如昨,针楼许邀;日月更长,壶峤容住。磨镜市上,随负局之翁;弹璈庭中,逐吹笙之伴。则金榜重辟,琅函再开。宫居广寒,界近兜率。榆青鹊渡,盼乘槎于张骞;桂白兔圆,期淬斧于吴质。岂但绢裁一匹,图缥松溪;还当券署十华,简题蕊阙。
光绪壬午花生日,钱塘黄祖戴才伯甫叙于驼沙廨舍之浣尘小榭
清溪惆怅集题辞
清溪曲 (武进)屠 庚(公积)
妾家住清溪,杨柳垂大堤。
堤边有明月,夜夜闻乌啼。
唤郎采莲去,秀渌娇罗绮。
花底一尺天,暗香催梦起。
妾心比莲子,愿托夫容里。
夫容飘秋江,莲子坠秋水。
鸳鸯不双飞,泛荡溪东西。
风波弱菱叶,画船人未归。
昔年歌舞衣,零落知几时。
溪头旧门卷,芳草空萋迷。
惆怅曲 (武进)刘心宝(星伯)
惆怅复惆怅,忆昔清溪上。
溪水碧于油,美人楼上头。
楼头月如镜,楼外花交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