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丛书 - 第 285 页/共 467 页

陶然亭子祀文昌,谶兆都含桂蕊香。   虔炷旃檀祈一纸,可堪天壤有王郎。   教书名字趁宵分,真假从人问转殷。   一落孙山动凡想,仙才都让沈休文。   愁里闻歌没奈何,非关尘海有风波。   些时欢笑些时恼,累煞纤眉锁处多。   分将蜀锦作缠头,砚箧楹联取次留。   只是科名听不得,怪他偏索状元筹。   道我多时见太非,何曾相爱便相违。   生生软语难禁受,酒尽天寒怕典衣。   柔情密意已全谙,难作空花镜里含。   怪得前宵分橄榄,尝将苦味好回甘。 仲冬六日,置酒某堂话别。后二日夜,青城主复饯于此。车中感赋云:   双趺踏篇玉尘沙,除却樱桃不是花。   日暮寒天江水远,断无游子尚天涯。   劝我迟留意最长,会逢恩诏出明光。   蟾宫不织登科记,枉说城西制锦坊。   丹砂无术点黄金,剩有萧郎一片心。   置酒要烦歌折柳,无端鸩鸟集前林。   教裁蜀锦换缠头,教觅西汪碧玉瓯。   教制蛮韡护纤体,笑渠原不是莲钩。   约我闲房话别离,送行应有断肠时。   四牌楼里新居远,只是摇头不遣知。   才离一日胜三秋,赖有良朋举酒筹。   情到极时翻淡漠,更无余意强遮留。   硬说相抛各一天,自家情事自家怜。   师门何计能离却,翻向黄姑乞聘钱。   埋怨多般未肯言,知从何地解烦冤。   痴心苦把离愁说,才得双瞳惹泪痕。   一面缘成百面缘,记渠私语倍愁牵。   京华强别休回首,车马何时赋北旋。 再忆云:   帖报惊传第一声,喜闻同姓急闻名。   怪来说是阳平客,乡里空烦记得清。   艳福从知酿祸胎,非关奴辈利吾财。   偶因小隙真成恼,亲受牵裾屈膝来。   静爱蛄蛄宛转鸣,花壶纤手笑相擎。   教藏怀袖休轻放,候暖时闻一两声。   阿芙蓉染指头香,火热轻挑半段枪。   清瘦合教怜阮瑀,怪人多事口先尝。   也知时命偶相遭,文字何曾若个豪。   生怕酒阑愁思起,几回低劝别牢骚。   四更人倦梦无聊,清脆唤声声也樵。   一出都门三十里,宵来才算可怜宵。   又见江郎扇头时云:“官到广文原太冷,客非骑省却悲秋。”多情人固同此浩叹也。翁覃溪先生有言:“夫痴不过招厌,狂则必招忌。”若予殆痴而不狂者欤。后见赋别八绝句,为惜春生登诸《申报》,并跋云:“仆小住燕台,兴耽风月。樱桃花好,买醉难辞。偶于某某堂上,见也道人留别某郎之作。觉情文之斐亹,更感慨而歔欷,作者其有忧患乎?至作者姓氏,询诸某郎,笑而不答,殆深于情欤!数千里外,竟获赏音,附书志感。”     《丙子出都志感》三律云:   蝶浪蜂狂负好春,秋花合伴苦吟身。   偶然忍泪谈遗墨,才信深心出美人。   文岂能工偏誉我,情如此重转伤神。   怜渠赠别难为语,含笑从知未是真。   别后真成一见难,怪渠生小话无端。   差池燕羽惊初见,溜滴琴心却再弹。   己隔天涯犹想象,重来人海定盘桓。   明知情尽愁难尽,忍与空花比例看。   桐阴拂翠月空明,见我时萦惜别情。   娇小何曾识文字,缠绵端不羡科名。   竟将遗墨收藏好,却惹归人感慨生。   十四言中无限事,宵深乘醉手挥成。   偶与所善某郎忤,既而悔之,填《薄幸词》制绣帕遗之云:   一声长叹,谁分遣柔肠寸断。便断也教人怜惜,忍把负情侬唤。奈罡风吹下梳翎,天涯认作将归雁。纵酒满金尊,花飞玉笛,赢得泪珠偷咽。  端怕煞凄凉境,浑不耐些时不见。怪来迟片晌,佯嗔忍笑,寒更数尽重开宴。者般留恋,算鲰生薄幸,樱桃错打黄金弹。从今过犯,折却相思一半。”      忆昨《蝶恋花》六阕云:   天半朱霞惊乍见,旖妮风流,眼角含娇盼。问姓便将侬姓唤,争禁得者般温婉。  小坐余芬都不散。霭霭春云,惯逐东风转。只惜芳名生小擅,宵深忍病陪欢宴。   雅俗怜渠都得半,拨尽檀槽,又把丝桐按。弹到仙翁肠欲断,临风肯逐霓裳伴。  艾艾期期听总惯,喜遇知音,一凤当筵唤。莫道登场歌婉转,青衫湿透红颜涴。   喜是杏林春日燕,个甚憨痴,解捧云郎砚。袖底芬芳浑不辨,偎肩故故防人看。  一笑登场妆束换,酒后茶余,却又清谈惯。别样聪明流到眼,十三年纪今刚满。   记得歌场刚一见,秀入眉峰,更瘦腰轻倩。侬为情痴应趁愿,宵深强便持笺唤。  亦有闷怀难自遣,谁分琴徽,中道鹍弦断。无限花飞春不管,重欢已是离亭宴。   生怕秋深花事短,漏泄春光,幻作红衿燕。削额发垂刚不掩,朱唇小结樱桃半。  道是蕊珠仙被谴,絮语呢喃,妒煞新莺啭。袅娜妆成偏汝惯,尽呼醋醋将谁怨?   玉笛悠扬声不断,顺口歌成,爱个儿清婉。窄袖短衣妆束惯,登楼忽露红妆面。  一体灵狸谁解辨,绮丽丛中,且把胡琴乱。只是从人邀拇战,当筵依旧豪情见。      下篇     嘲花     金溪朱春舫戏赠秋芙联语云:“九串空花,春舫依然漆黑;三拳潦草,秋芙到处装红。”谐语殊堪喷饭。     尝携诸郎游天宁禅院,指佛出句云:“者和尚长伸手,只想要钱。”某郎略解对而不对,为润色之云:“那相公瞎淘神,不会冤斗。”闻者大噱。     十三旦者,秦伶,有盛名,京师妇孺皆知之。同乡某水部子甫数龄,善属对。人举此命对,即应声曰:“六一翁。”庐陵有知,得无干笑?京师旧传一律,中四语云:“得意一声拿纸片,伤心三字点灯笼。资格深时钞渐短,年光逼处兴偏浓。”写事最入妙。     又五言律云:   万古寒渗气,都归黑相公。   打围宵寂寂,下馆(戏馆也)昼匆匆。   飞眼无专斗,翻身即软篷。   陡然条子至,开发又成空。 孽海中尚有如此苦恼!     《都门杂记》有云:   捐班新到快嬉游,戏旦连宵闹不休。   博得黄金买歌舞,终归潜夜渡芦沟。 语虽粗率,而予目击此等事,殆非一次矣。     思思复思思,走走重走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处走。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处走。   昨夜见纸条,也樵大摆酒。   同行六七人,独不与我耦。   往岁客京华,同年多且有。   亦作狭斜游,舞袖大垂手。   开筵孰主宾,雄辩倾左右。   行乐未及央,弃予如敝帚。   独自冒雨归,茫茫丧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