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58 页/共 361 页

心。即日秋清。恭惟典藩雍容。神人相助。台候万福。游八月下旬。方能到武昌。道中劳 费百端。不自意达此。惟时时展诵送行妙语。用自开释耳。在当涂见报。有禾兴之除。今 窃计奉版舆西来。开府久矣。不得为使君樽前客。命也。郑推官佳士。当辱知遇。向经由 时。府境颇苦潦。后来不至病岁否。伯共博士想已造朝久。舟中日听小儿辈诵。左氏博 议。殊叹仰也。末由参觐。惟万万珍护。即膺严近之拜。不宣。游惶恐再拜。上启原伯知 府判院老兄台座按,本书作于孝宗乾道六年。赴蜀道中。原伯。名逢。曾几长子。伯共。即吕祖谦。途 经禾兴苦潦情况。可参。入蜀记。六月五日。七日记事与曾逮书 游顿首再拜。上启仲躬侍郎老兄台座,拜违言侍。又复累月。驰仰无俄顷忘。顾以野 处穷僻。距京国不三驿。邈如万里。虽闻号召登用。皆不能以时修庆。惟有愧耳。东人流 殍满野。今距麦秋尚百日。奈何。如仆辈既忧饿死。又畏剽劫。日夜凛凛。而霪雨复未止。 所谓麦。又已堕可忧境中矣。朱元晦出衢。婺未还。此公寝食在职事。但恐儒生素非所讲。 又钱粟有限。事柄不颛。亦未可责其必能活此人也。游去台评岁满尚两月。庙堂闻亦哀其 穷。然赋予至薄。斗升之禄。亦未知竟何如。日望公共政。如望岁也。无阶参省。所冀以 时崇护。即庆延登。不宣。游顿首再拜上启。正月十六日按,孝宗淳熙八年十二月。朱熹到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二。本 书当作于淳熙九年与明远书 游顿首。间阔顷叩甚至。忽奉手帖。欣重。秋雨。尊候轻安。卿禅师遗墨甚妙。恨见 之晚。辄题数行。不足称发扬之意。皇恐。得暇见过。不宣。奉简明远老友文字共四轴。又五册。纳去。五派图四轴。数日前已就付来人去矣。游按,陆游交游中。字明远者。有汪澈。澈事迹详。宋史。本传及周必大。省斋文稿。卷 三十神道碑卿禅师。善书。见。渭南文集。卷三十。跋卿师帖。又有沈明远。名作磈。吴兴人曾几。茶山集。卷一有。沈明远作磈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 韵。次绿字韵。二诗。中有。嵚磌庾岭南。美者色苍玉。赏音无东坡。尤物多跧伏。之句韩元吉。南涧甲乙稿。有与沈明远倡酬诗多首。中有。妙笔真堪赋洛神。之句。卷十四又 有。送沈明远序。本书似明远以卿禅师遗墨贻陆游。陆游恨见之晚。其人艺术素养可知本书中之明远。当即其人。然以陆游现存文字中。无及沈明远者。无其他文字资料可证。姑 志于此。以待考。又沈明远事迹。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韦居安。梅磍诗 话。著作传于今者。有。寓简。十卷。 与仲信书 游顿首再拜仲信学士老友兄,即日秋气清。伏惟尊候神相万福。儿子婚事。甚荷留 念。初正以吾辈气类。故敢有请。已令媒氏具道其情。尚何疑哉。今又蒙垂诲。已抵龟而 决矣。余令媒氏禀白。自此遂忝瓜葛。何幸如之。羸控叙。草草。不宣。游顿首拜仲信即省元学士友兄。同上。 按,陆游交游中。据现有资料。有两仲信。一为王廉清。游老友。挥麈录。作者王明 清之兄。一为詹仲信。陆游后辈。未知孰是。抑或为其他人。姑志存疑与亲家书 游皇恐再拜。拜违道义。忽复许时。仰怀诲益。未尝一日忘也。桐江戍期忽在目前。盛 暑非道途之时。而代者督趣甚切。不免用此月下浣登舟。愈远门阑。心目俱断。然亲家赴 镇。亦不过数月间。彼此如风中蓬。未知相遇复在何日。凭纸黯然。惟日望召归。遂跻禁 途。为亲旧之光尔。游皇恐再拜按,本书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是年七月三日。陆游到严州。桐江。任。见。严 州图经。与友人书 游皇恐拜问契家。尊眷。共惟并拥寿祺。镜中有委敢请,子聿亦粗能勤苦。但恨不得 卒业。函丈若不弃遣。尚未晚也。张七三哥苦贫可念。官期尚远。奈何。每为之心折。顾 无所置力耳。三丈亦念之否。游皇恐再拜。 按,子聿。一作子遹。子纟聿。陆幼子与明老帖 有人兮山陉。云卷兮霞璎。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惆怅兮狐疑。蹇独立兮忠贞此寒山子所作楚辞也。今亦在集中。妄人窜改附益。至不可读。放翁书寄天封明公。或 以刻之此中也按,影宋本。寒山集。中所载楚辞仍多八字。辞云。有人坐山径。云卷兮霞璎。秉芳 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惆怅狐疑。年老已无成。众喔咿斯。蹇独立兮忠贞。日人苞印跋 语谓为。未得帖之前已刻。并谓。足以见古人于事物一一致意之概。明老。即慧明。能 文。天封。在天台山。见。渭南文集。卷十九。重修天封寺记。与杜思恭书 正月廿四日。游顿首再拜复书敬叔法曹学士友兄执事,即日春寒。伏惟尊候神相万福前岁冬初。闻从者西征。适卧病沉绵。无由追路。一道珍重语。既益鸟首日远。而游僻居泽中。 不与人接。例不能通四方书问。惟有念吾至交之心。朝暮不止耳。忽有远使到门。出诲帖。 谆谆累纸。相与之意。加于在傍邑时。不以老病为可绝。不以疏怠为可罪。此古人事。今 于左右见之。幸甚过望。幸甚过望。录示近诗。超胜妥帖。殆两得之。人之所难。敬叔何 独得之易也。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虽前辈负大名者。往往如此。愿舟楫鞍马间。加意 勿辍,他日绝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益公今龙门,又喜接晚进,敬叔得所归矣。旦 夕乘马日造朝,又当过庐陵,必复从容于天香堂上。游与益公四十年旧交,穷达虽殊,情好不 替如一日,辄有一缄,告为转达。又有杨廷秀待制书,亦烦送之。不罪。千扣。谕及拙稿, 见托一二友人编辑,未成次第。若可出,自当以一帙归之敬叔。今更当督之矣。手钞近诗, 却如来教,写得数篇封纳,臂力弱不能多写,负见索之勤,积愧如山矣。相望天末,临书 悢悢,惟几为台家倍加保辅,即膺严召,不宣。游顿首再拜。 友杜敬叔自峤南寄书来,索余手录。七十三翁,岂复能。笔砚,欹斜跌宕。 读之自不能识,敬叔以意求之可也。庆元丁巳正月二十四日,笠泽陆游务观书。 按。杜敬叔,名思恭,淳熙十四年进士。事迹详光绪。上虞县志。 与仲王已书 一 游顿首。伏被手帖,获闻动静,深以为慰。开谕院记,谨已具稿。今遣优婆塞归拜呈, 不知可用否。老病无复佳思,皇恐,皇恐。此乃令人写本,若欲恶札,却须示及,当为作 之,仍告写及题额人衔位。姓名。若要写守。倅衔,亦须示及,当为一手写去,切不可令 他人书。向来南山只为如此,故曾致虑,不免重刻,切望少留神,仍丁宁知事也。未即会 聚,万万为道珍厚。不宣。游顿首。智者王已公禅师友旧。十一月八日。 按。自此以下八书,俱刻金华智者寺。渭南文集。卷十九有。智者寺兴造记。作于 宋宁宗嘉泰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本书。谨已具稿。当指是文。 二 游顿首。启智者禅师老友。即日春寒,伏惟法候万福。寺记本是老夫自欲书丹,意为 不过数日可了。不料忽得齿疾,沉绵岁月,又值改岁,一番应接,遂失初约,留滞净人。昨 法云忽过,良以为愧。碑颜不欲更托人,并为写去。前辈此例甚多。碑上切不须添一字。寻 常往往添字,坏却。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幸痛察。余惟为佛嘱自爱,不宣。游顿首。正 月四日。 三 监寺首座以次不及别上状,刻碑时且告与点检,碑样只依明州宸奎阁碑最妙。僭率,皇 恐,皇恐。游顿首。 按。二书当作于嘉泰四年。后书当是前书附言。 四 游顿首。智者堂头禅师。即日春残,伏惟法候胜。原注。缺数字。别却不知瓶锡所寓。 无遣一纸问,动静不可得,惟有驰心尔。忽法云送翰札来,乃知说法名山,玉烟珠气,要 是不可埋没也。游去春已请老,一生扰扰,遂得结局。尽出余芘。正月,忽被命寓直内阁, 殊非野人所宜,一味惭恐耳。崖蜜蜡烛分寄,足见旧好不替,感激,感激。末由握臂,唯 万万为大法自重,不宣。游顿首。四月六日。 1。 五 游顿首,忽奉诲帖。欣承,苦寒。法候万福,老病日侵。度不能久住世间。且随缘过 日耳。下谕法衣。急作字泽师。几为九峰所取,幸稍早数日。已令径附来使纳去,想便升 座于人天众前分以披挂也,崖蜜石芥佳惠。然自此切罢信物。庶全道气。巳屡咨。原作 姿。据民国何氏刊本改。白矣,春事鼎来。为道自重。不宣,游再拜南山禅师老友侍者, 按。南山。即仲王已,陆游尝应仲王已请。作。严州重修南山报恩光孝寺记。文集。卷 十九。时仲王已在南山。主持修寺事, 六 游顿首,适承临访。荷千里命驾之意。殆不胜言,晚刻。伏惟道体万福,来日辄具汤 饼。相屈少款诲益。切勿拒也,勿匆不宣,游再拜南山禅师故人足下, 七 游顿首,秋暑正。原注。缺。法候万福,久不。原注。缺。问。徒有驰系,日来衲子 必更云集,夏中。有几人打发,老拙。原注。缺。衰。不能响磎修廊。炷香丈室也,偶丘 子行。原注。缺三字。候动静。唯冀为法珍重。不宣,游顿首智者禅师老兄,七月十三日 八 游顿首启,伏被诲墨。欣承,即日尊候万福,名山大乘师。宜得大笔登载。然后宜称, 事伟辞贫。但深愧负,风土之宜。敬已下拜矣。以。原注。疑脱一字。不必讲此。白头尚 如新耶。石工亦甚佳,小简尤不足传,读之赧然,正暑。万万为道。原注。缺。重。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