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先生文录 - 第 2 页/共 21 页
●方山先生文录卷之三
纪述
◆纪述
旗性资疏卤向往不前而景哲追修之志寔不敢自怠凡所闻于师友辄为纪之间有自得亦附书焉置之几案少禆循省曰述者明非巳作不敢冐立言之责也
上篇
下篇
○上篇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狥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牛梏于童可服于厢木植于芽可栋明堂必也其慎始乎
气者所以运乎天地万物者也有清则有浊有厚则有薄穷则变变则通故一治一乱皆非一日之积也
御气者道也胜天者人也赞化者性也
圣人制命贤者安焉不肖者逆焉
君子积行而处穷守道而招毁命也亦性也命则顺受于天性则责成于已
心易实而难虚气易扬而难抑能虚而抑其于道也几矣
失心之言荒以肆无检故也怠行之言易而罔不试故也
圣人全道而立训故简而一诸儒拟言而议道故烦而二
几也者君子之所慎也审几者贤见几者圣知几者神
不知几不足与有行也不知本不足与有用也
一节之士难与语中庸之道也好名之人难与语切实之事也
人之所不能违者时也所不可离者道也时有升降阴阳尽之矣道无定在鸢鱼见之矣通乎昼夜穷通得丧皆非在我者也察乎渊鱼体用显微皆非在物者也
缓行徐言不可遽谓之德也工文善书不可遽谓之才也
文王望道未见者不自满假其心虚也颜子见道卓尔者既竭其才其心实也曰虚与实其究一也
人之一身父母之遗体也天地之委形也观天地之不远念父母之孔迩则心常存而身有主矣
万物皆备于我不可以物为非我也然而有我则私矣万理皆具于心不可以心为无物也然而有物则滞矣
天行徤斯悬日月而不坠地行顺斯振河海而不泄人行诚斯备万物而不遗
五纪明则阴阳成象而天道立矣四维效则刚柔成质而地道立矣五典贞则仁义成德而人道立矣
圣人立命其次植义其下沉俗
愽文约礼孔子之学也一贯尽之矣知言养气孟子之学也四端尽之矣扩而充之四端其一贯矣
君子习天以敦仁习地以精义习于天地之间以对时故可以事上可以使下可以知明可以知幽
清生浊虚生实一生数大生细
其志定者其言简以重其志俭者其言质以实其志刚者其言果以断其志直者其言明以厉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妙感应者存乎德竭显微者存乎识处事变者存乎才
诚者立本也谋者定事也几者预图也激清名于一朝发义气于一二事者未为得也
君子于天下谈不如见亿不如历
阴阳之气凝者为石流者为水凝者无变信也流者无滞智也孔恶其硁窒也孟非其激逆也信立而通则不窒矣智运而正则不逆矣
信贵能明执偏废全其失也塞直贵能容任情驭物其失也绞果贵能详疾行寡顾其失也率
君子之于道非任不成非气不至自是似任而非任也客气似气而害气也
赋奇特之器者受抑于天抱直遂之操者见折于人斯性命之理造化之权也
明养于静而丧于耀勇昌于平而沮于愎
炫才则嫉来矜名则毁集由是任事人忌其成也由是总权人忌其专也其中介以止其外巽以达其庶乎
正学之不孚于天下者伪徒坏之也大道之不行于天下者多岐乱之也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朋友之聚所以乐也对面而异其存亦奚贵于聚哉
直木先伐全璧受疑抱愚之性犯世之忌求一朝之安难矣知止能退庶其免乎
画者象也值其画者变也潜龙勿用者辞也用其辞者占也斯义不明而附会无不至矣
尚书纪帝王也春秋纪伯也王降而伯德降而力礼降而政斯天下多故矣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巳矣欲腾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一念至微也天必格之况积德而惟馨者乎
崔子尝言续经之作也何传之难而湮之易乎知者寡而罪者众乎由魏晋而来天其闭道也巳矣
世一易则习一变贤一出则论一新必也折之仲尼斯其为定则矣乎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妄之灾也巳
中庸者唯中则庸也过焉者非也庸或非中也或失之不及也
易终于未济斯天道之不穷乎书终于秦誓斯气运之将变乎诗终于商颂斯文弊之复质乎春秋终于获麟斯王道之永久乎
达于天命之谓德推而通之之谓道举而措之民而宜之之谓功异裁同制之谓教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或问舜有四耳四目信乎曰非然也以四方人之耳目为耳目是以无所不闻无所不见斯之谓四耳四目也禹有九手九足信乎曰非然也以九州岛人之手足为手足是以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斯之谓九手九足也
无实而有名者盗也小实而大名者幸也孔子愿以执御名而天下后世称圣焉实也
经者律之本也律者经之推也经以用律无废道矣律以行经皆良法矣彼闲于法者常弃经以为腐专于经者率薄法以为俗其亦勿思甚矣
问义与命有以异乎曰孔子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命也亦义也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是命也非义也
慱施者施之慱也济众者众得其济也故曰慱施非难济众为难
诗有五材献俗而不俚列政而彰义极幽而不隐贡善而不謟刺恶而非怒用之房中则美化流用之乡党则亲睦行用之朝廷则纲纪立用之军旅则威武振用之郊庙则神鬼格斯其为诗也唯君子为能举之也
诗以言志虞廷所以昌也诗以炫藻六朝所以衰也能者忌之积也直者怨之招也君子能而不有直而不居斯得其道矣
势利在人有时而销歇也天理在人无时而泯没也
人之一心本与天通者也或为巧言所入或为谠言所拂斯变其常性而不能辨是与非矣
华园徐子与薛子论易于西湖之上薛子曰秦始皇之焚书其肇于伏羲之一画乎徐子怃然曰子之言其有感欤非过也
君子置得丧穷通于度外而无时不自得也小人置得丧穷通于度内而无时不患失也
孔子以易道之未明也取诸出入之门以开示学者阖辟则谓之乾坤一阖一辟往来不穷则谓之变通见形则谓之象器制用则谓之法利用则谓之神神也法也象器也变通也乾坤也其究一也
君子不知风不足以成俗不知雅不足以立政不知颂不足以敦化
或问江鲍徐庾应刘沈宋二陆三谢可以为诗乎曰乱世之作也其词冶其音漓政散民流而不可止也问曹植王粲曰其殆涂斯人之耳目者乎勿观可也问李白杜甫曰其犹有可取乎近于史也曰然则删后果无诗乎曰楚有屈原汉有苏武梁鸿诸葛亮晋有陶潜唐有张廵元结韩愈颜真卿司空图其犹古之遗也元声之在两间也洋洋乎曷尝一日息哉
文中子讲学河汾王珪其族叔父也亦师而受学焉辅相唐室卒为名臣岂偶然哉
畜不久则着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人子之事亲也显亲为上其次悦亲其次养亲其次荣亲其次逸亲逸者力可能也荣者贵可能也养者富可能也悦者贤可能也非德为圣人其孰能显亲哉
经所以治身也亦所以治人也律所以一民也亦所以一已也故治经者要于适用治律者要于求中
君子之道定心为上心定则经可治心不定则经不可治今之乱经者则又多矣以权者假以术者贼以功利者叛以辞赋者荒以章句者支以记诵者浅以静虚者玄以俗者卑以名者袭故治经得之于心而措之于行者鲜矣
古人于同巳者或知其恶焉不以其同而私喜也异巳者或知其善焉不以其异而私怒也
时之隆污民之休戚其几安在哉存乎士风之真与佞耳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君子之于世无去无就惟道之从介士甘遯迹以遂高退士务匿名以辟咎志士求危身以着节义士乐奋勇以垂声其行不同其失中一也
治世之教也上主之故德一而俗同季世之教也下主之故德二三而俗异
族之离由宗法不立也宗法不立则礼废而不肖者益偷矣欲其合族而延祀也不亦难乎
良臣于君尽心而巳尔不以远近异其忠贞士于友尽心而巳尔不以从违贰其信
古者以行为言故其文简而中后人以言为行故其文烦而亿
义协则礼皆可以经世不必出于先王理达则言皆可以喻物不必援之故典
三皇立其生故施以网罟五帝昌其化故辨以衣裳三王比其法故维以制度五伯胁其威故假以兵车仲尼绌其智故约以忠恕孔伋达诸天故析以性命性命者仲尼罕言子思盖将以捄陂行而伐私情也
无成者恶盈也括囊者辟谮也逊迹者消忌也有是三者庶乎免于今之世矣
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肆于誉而勑于毁君子宁抑而济毋顺而溺宁毁而周毋誉而缺
存诚之心道民之教也闲邪之方防民之政也克巳之勇一民之行也
怀永图者缓急效负远略者遏浮言
言贵切而不贵讦议贵尽而不贵争迹贵明而不贵暴名贵与而不贵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