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导引养生经 - 第 2 页/共 2 页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口纳气,厥逆填腹,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二十四、覆卧,傍视两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偃外,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经骨疼。
二十六、偃外,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仰、足经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肿,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二十九、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外,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一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王乔导引图一在彭祖中
七日伸左脚,屈右膝,内厌之,五息止,引脾气,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彭祖导引图
导引,服,解发,束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箔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淘气诀
诀曰:凡人五藏,亦各有气。外闭息,觉后,欲服气者,先则淘转,宿食故气得出,然后调服。其法,闭握固,仰倚两拳於乳问,两膝举背及尸,内闭气,鼓气海中气,便自内出,斡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淘气毕,则调之。导引,服,束向坐,不息四通,啄齿二七,愈齲齿痛。或日治蚶不齲。
咽气诀
夫人皆禀天地元气而活之,每咽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气海中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候吐极际,则辗口连鼓而咽之,郁然有声汨汨,然后左边而下,至经二十四节,如水历坎,闻之分明也。女人则从右边而下,如此则内气相固,皎然别也。以意送之,手摩之,令速入气海。气海在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下丹田。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此摩而助之,务令速下。若气已流通,不摩而自下,一闭口而连咽,止二咽,号云行。一湿咽取口中津液相和咽之,谓之雨施。服气入内,气未流目令夜也行,每一咽则施之,不可遽行至连咽,三年行之,乃以功成也。
导引,服,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痉。或日行气从足起,令上气至头止。
导引服气,先偃卧,闭口鼓腮腹,令气满口,咽,咽时作意感向后,日夕为之,妙也。
导引,服,踞地壁角中,两手抱膝,低头,不息九通,愈颈痛腰脚。一日治劳,他同。
导引,服,左右伸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风、气不随、塞闭。
导引,服,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饱之气,即饥醒,宜夏月行之,令人温冻不躁。导引,服,正坐,张鼻服气,排至脐下,小口微排,不息,以除结,宜夏月喜热。
导引,服,小低头,微息,但抱手左右,不息十二通,消食,令人轻身,益精神,配气不得入,或导引服写行气,皆低头抱踞,以绳自缚,低头不息十通,消食轻身。
导引,常以两手如拓千斤之石,左右互相为之,终身无疾。
导引,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之。此势每日为之,补益延年。当为之时,勿当风,仍须闭气,每一服了,吐气莫令耳闻。若劳倦,以咽吐之。脏中病若玲,则吹气若热,呼气出之矣。
导引,服蛇行,闭气偃外,正直复起踞,随王相所在,向之不息,少食通畅,服气为根,以唾为浆,春出冬藏,华池玉浆,甜如给子,勉行之,勿生疑。一本春生夏养,冬合内藏,闭目前光,他同。
导引,思气者,呵属心,心主舌。口乾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治之。如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亦须作意量宜治之,过度则必损。
导引,思气者,呼属脾,脾主中宫土。如气微热,腹肚胀满,气闷不泄,以呼治之。
导引,思气者,吹属肝,肝主目,目温赤,嘘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吹属肾,肾主耳,腰膝玲,阳道衰,吹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咽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咽以治之。呵、咽、呼、嘘、吹、嘻,是五藏各主一气,及劳极,依理之,立差。
导引之法,外秣当令高,无令地气上冲,鬼气有干。
导引之法,无令躁暴者,一身之贼。
导引之法,无令向北,反神,有犯,每事不言,亥子日不向北唾,灭损年命。
导引,服,思司命,两人更回,左右旋,思,常见。导引,服,思神光黄,且明月在己边,画夜常见。
导引,服,思五脏形气色串,周流身匝。
导引,服,思五藏色神在所处,自此以下,人形皆五。
导引,服,思五藏化为龙鱼。
导引,服,思精脐中,肾气正赤白,从背上头下迎身,名日还精。
导引,服,思心为火如斗,辟恶气。
导引,服,思飞,分身飞行,常念有人若己在前后,久可得与语,南北在所问。
右抄集《宵先生导引图异同事》、《道林导引要旨》。
低头,以两手抱两足,不息十二通,主消谷,令人身轻,益精气,诸邪恶百病不得入。
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口热疮及五痔。
累膝坐,以两手据两膝上,伸腰极,起头引之,不息三通,治肤。交趺坐,叉两手着头上,挽头结下着地,不息五通,令人气力自益。长跪坐,曲手以抱两乳下?左右膝摇不息,令人延年益寿,住年不老。以两手抱两膝着胸前,不息三通,治腰痛肾疝及背膂中疼痛。
大箕坐,以两手捉两足,五指,自极低头至地,不息十二通,治颈项腰背痛,又令人耳目聪明。
交趺坐,以两手交叉着头下,自极,,不息六通,治腰痛不能反顾。
仰头以手摩腹,以手持足距尘,不息十二通,治膝痹不任行步及腰背痛。
伸两脚以两手指着足指上,治腰痛如折及敌血、瘀血。
屈两脚,坐卧住足五指,治腰背痛。
外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之,不息十二通,治脚痹湿及腰背痛。
左手急引发,右手急箔项中,利阴阳之势。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治虚羸大小便。
以一手攀上悬绳,一手自持脚,治痔及肿。伏蹲踞,以两手抱两膝,低头不息九通,治颈痛劳极,腰痛百节蹉错。
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消也。夏天为之,令人自然冻,不热。
以两手大指捻鼻孔,不息,令人阴阳不倦。外转两足十过,内转两足十过,补虚损益气。
赤松子坐引之道,能常为之,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百病不生。其先长跪,两手向前,各分开,以指外向。
次复长跪,两手夹叉腰左右。
次复长跪,以右手反腰,左手高头而止。
次复长跪,以右手伸后去,左手叉腰前。
次复缓形长跪,左右手更伸向前,更屈,从后叉腰。
次复长跪,高举两手。
太清导引养生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