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 第 5 页/共 5 页

八景照泥丸,朗然洞房中。婴儿为赤子,混离生玉容。   五道秀金华,位为上清公。七祖断玄滞,身得乘神风。   徘徊玉清上,和乐反婴童。太始三炁周,真文肇生明。   元始天王曰:   元虚黄房内,中有黄宁童。左有坚玉君,右有帝昌皇。   浮清翳神炁,蔚蔚虚灵容。青肝明轮子,开朗彻八窗。   太一寿丘兰,奉符入玉宫。拔我七世罪,回元期十通。   混合帝一室,五老变孩蒙。太素梵行初,一善四金通。   元始天王曰:   太极主四真,凌羽逸上清。七转召司命,太一扬威明。   司录促诣位,三举登震灵。魔王来受事,仙官束鬼精。   月中青帝母,号曰芬艳婴。太张上五符,安来上玉名。   混化六合内,洞房列火兵。太极五灵冲,横文帝子宾。   元始天王曰:   斗中四真人,散花玉清台。帝卿中玄生,一徊众真来。   香风扇三宝,五藏映清夷。苍胡颉光华,檀炽钧吉祥。   太中六炁清,曲水襄天河。六度功圆成,五魔伐六阴。   中结元始王,高观六合庭。   元始天王曰:   晨中黄景炁,三秀登霄庭。沧台飞羽轮,延迎道已成。   司命奉帝书,号为玄度卿。保生太霞宫,列宾馆上清。   命门合精延,守我身黄宁。左携元素君,右摄朱郁灵。   太和度七觉,点火生真文。紫华领胎仙,元命真中神。   元始天王曰:   金阙上景炁,十方晖紫烟。三命太一帝,五召太平神。   七转招岳真,玉符告三官。拔籍三灵下,受生高上晨。   太帝八灵王,一化回庆玄。桃君守六合,勒精卫泥丸。   太清八景观,十德真文宣。保子神中神,元命生自然。   元始天王曰:   太虚空无景,霞中有彭室。九云合重扉,帝君静幽密。   八真合景君,上携女太一。雌雄混玉房,九变还得七。   分形散六合,泥丸易分别。太真九光轮,十佺丿文结。   保子元炁通,五炁理中颉。混一归帝阙,永寿无终劫。   变化飞上清,三千行超越。   元始天王曰:   太玄九炁上,烟回大晖间。神光秀空峰,五道焕三天。   驾景登绝霄,乘风荡滞神。中一日运珠,理心入清闲。   混合三五宫,累变亿万年。伐绝胞树生,永断血尸根。   七祖散积滞,返华黑幽玄。万炁生万神,齐仙成仙王。   太玄启十明,妙行登十真。   元始天王曰:   上清绝霞外,八皇运九天。幽寥生帝宇,携此景中人。   晨登太老寝,夕宴金华轩。羽节命太一,锦旗招万神。   坚我六府胎,伐灭胞树根。解结生七祖,散祸宁九玄。   赤帝丹灵峙,扶兆入玉门。月母灵素兰,守闭死炁关。   死炁自今绝,生津从兹延。万神万炁仙,超脱位真王。   十真妙行全,太玄会明阳。无上大洞尊,一炁同龙光。   元始天王曰:   东华发始晖,高晨映上清。焕洞圆珠蔼,朗朗紫曜明。   七神回帝席,五老飞玉軿。太一景中立,司命摄万精。   泛然云波间,寂盻泥丸城。七转召三官,北君稽首灵。   五岳应炁到,拔死书长生。三举震灵符,玄解大魔精。   七祖解血结,玄华保黄宁。   元始天王曰:   太帝九老京,校仙登扶桑。七转召天帝,司命乘神纲。   五岳启灵户,传声大魔王。河海皆受事,立尔应会方。   保符泥丸内,守神曰桃康。回明易死籍,记仙叔火王。   拔绝三途疾,去祸生上英。七玄登朱室,兆身会玉堂。   上友方盈子,下携理维藏。左摄明车君,右辅归盛昌。   混一玉京炁,化兆吉以昌。反婴元命童,檀炽吉祥钧。   天一元根仙,自在光明轮。   元始天王曰:   玉清万华宫,高仙藏帝经。主图九天表,洞观无中生。   七转召万神,五岳一来庭。三官招众魔,司录校所呈。   拔籍重泉曲,记仙书上清。   元始天王曰:   玄洲绝三津,羽景太无庭。回霄飞垂漠,委化混万精。   五云蔚绝空,七霞落圆明。朗朗幽寥子,梵昌济黄宁。   五老挥绛华,散香携玉灵。金质濯帝川,绿烟蔼流琼。   神拔三涂积,仙胎结兆形。上清玉皇师,玉宸大道君。   与心绛宫神,飞澄太玄尊。   元始天王曰:   三真生太元,玉户映晨华。太素洞元虚,丹林森朱柯。   回神九重府,南昌发琼华。百关纳津液,停玄三秀阿。   兆身腾玉清,七祖离幽扃。长保不终劫,万世成仙家。   位为圣统尊,玉清大洞神。   元始天王曰:   西元九灵炁,金丹流云宫。上极璇曜抄,晖景太霞中。   动回九天轮,静沉八流纲。室有胎仙母,携衿太帝皇。   玄一灵时生,三老素牢张。左把兆符籍,右携理神宗。   同登琳龙阙,稽首玉清房。拔弃死灭根,养形三五中。   七祖解尸结,受福明珠方。上证圣中尊,符化元炁王。   玉宸道君言:我师元始天王,授我此《大洞仙经》,其旨玄奥,修真妙门。初定通息,太和一千,中观变真,离相消尘,元合五千,坐在立亡,大定全真,妙行通灵。初曰通炁,次曰通神,终日通灵,十通成真,道备登宸,超脱飞升,过度三界,往来三清,证品太洞,天一帝尊,六度十通,万行圆成,千和万合,自然至尊。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五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