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 - 第 116 页/共 283 页
甲寅: 秦庄襄王卒,太子政继,是谓始皇帝。以吕不韦为相国,号仲父,同太后专政。李斯为舍人。齐田单屠聊城。魏无忌自赵归国,率楚、齐、韩、赵、燕五国之师攻秦军于河外,走蒙惊,追至函谷。
乙卯:秦蒙惊平晋阳#19。
丙辰:赵孝成王卒,子偃继,是谓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将,颇奔魏。
丁巳:秦蒙惊攻魏,拔二城。攻韩,拔十二城。
戊午:魏安厘王卒,子景愍王继。信陵君亦卒。赵将李牧拔燕二城。
己未: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赵伐燕,获将剧辛。
庚申:楚考烈王会齐、韩、赵、魏、燕五国之兵伐秦,至于函谷,不利。东徙都寿春。春申君就国于吴。
辛酉:秦拔魏之汲。赵拔魏之邺。
壬戌:秦封嫪毒长信侯,关政于内。韩桓惠王卒,子安继。
癸亥:长信侯嫪毒作难,政蕲年宫,不克,伏诛。徙太后于雍,流蜀者四千家。楚考烈王卒#20,子幽王悍继。
经世之午二千二百二十七
甲子:秦始皇帝十年。吕不韦坐嫪毒事免相。李斯为相。齐、赵来置酒,复华阳太后于甘泉宫。
乙丑:秦王万、桓齮拔赵九城。赵悼襄王卒,子迁继。秦兵攻邺。
丙寅:秦会魏伐楚及韩。文信侯吕不韦自杀。
丁卯:秦桓齮大败赵军十万于平阳。韩公子非使秦不还。
戊辰:秦桓齮破赵宜安及赤丽。韩王安朝秦。
己巳:秦伐赵,一军攻邺,一军攻狼孟。燕太子丹自秦逃归。赵李牧抒秦有功。
庚午:魏献秦丽邑。
辛未:秦内史腾灭韩,获其王,以其地为颖川郡。
壬申:秦王翦下井陉,大破赵军,进围巨鹿。赵以赵葱代李牧、颜聚代司马尚将#21。
癸酉:秦王翦灭赵,获其王,以其地为赵郡。楚幽王卒,母弟犹立。庶兄负刍杀犹代立。魏景愍王卒,子假继。赵亡太子喜称王于代,会燕军于上谷。
甲戌:秦王翦破燕军于易水。为一刻轲使秦,不还。
乙亥:秦王翦、王贲灭燕,获其太子丹。剪谢病还,拔楚十城。
丙子:秦王贲灭魏,决河灌大梁,获其王。
丁丑:秦王翦破楚,杀其将项燕。楚丧师于薪,走寿春。
戊寅:秦王翦、蒙武灭楚,获其王,以其地为楚郡。
己卯:秦王贲平辽东,获燕王。平代,获赵太子。王翦定越,以其地为会稽郡。
庚辰:秦王翦灭齐,获其王,以其地为齐郡。东至海及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至阴山辽东,分天下地为三十六郡,罢侯置守。铸天下兵为十二金人。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大建宫室,作阿房。为万世业,称始皇帝。更以建亥月为岁首。
辛巳:西巡狩,至于陇右北地及回中乃复。
壬午:东巡狩,至于邹峰,封太山,禅梁甫,南登琅琊。丞相院林王绾,卿士李斯,王戊五大夫赵婴,将军杨樛及九侯勒帝功于金石,表于海上,遂南至于衡山,浮江自南郡,由武关乃复。
癸未:东巡狩,至于博浪沙中,遇盗。遂登之罘#22,刻石纪功,北由上党乃复。
甲申
乙酉
丙戌:北巡狩,至于碣石,由上郡乃复。使蒙恬击胡取河南地。
丁亥: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又北斥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以筑亭障。
戊子:置酒咸阳宫,聚天下书焚之。
己丑:聚天下学士于骊山,坑之。广阿房宫,自咸阳达于渭南。
庚寅
辛卯:南巡狩,至于云梦。左丞相冯去疾留守,右丞相李斯从行。少子胡亥请行。至九疑,浮江东至于会稽,又北至于琅琊,由平原达沙丘,崩。左丞相李斯、宦氏赵高矫帝书,更立少子胡亥,赐上郡太子、将军蒙恬死,遂还咸阳。胡亥立,是谓二世皇帝。葬始皇帝于骊山。
壬辰:宦氏赵高为中郎令,专政。东巡狩,至于会稽,北又至于辽东乃复。大杀王族及群臣。复广阿房,征天下材士,以五万人为屯尉,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戍卒陈胜称王于楚,关东郡邑皆杀其令长以应陈胜,而西攻秦。陈胜将武臣称王于赵,魏咎称王於魏,狄人田檐称王于齐,楚人项梁称兵会稽#23,徐人刘季称兵丰沛。陈胜兵西攻秦,至于戏。
癸巳:秦杀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及囚左丞相李斯,谏罢阿房故也。将军章邯灭陈胜于城父#24,破项梁于定陶,平田儋于临济,渡河北攻赵。田儋死,其弟荣立儋子市为王。陈胜将秦嘉立胜子景驹为王。项梁杀景驹,求楚怀王孙心立之,保盱眙。项梁死,其侄羽军彭城#25,其将刘季军砀山。楚王心收项梁军,自盱眙徙彭城。以刘季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俾南略地而西攻秦。以项羽为鲁国公,封长安侯,俾北救赵而西攻秦。约先入关者王。
经世之未二千二百二十八
甲午:秦二世三年。中郎令赵高称丞相,杀李斯及弒其君胡亥于望夷宫,代立,不克,立二世兄之子子婴为王#26。子婴立#27,夷赵高三族。沛公兵十万由武关入至咸阳,秦子婴降于轵道。收图籍,封宫室府库,示秦人以约法三章,还军灞上,以待东诸侯。项羽北救赵,杀大将军宋义#28。至巨鹿,大败章邯军于洹水。秦军降者二十万,悉坑之于新安#29。合齐、赵、魏、韩、燕五国之兵四十万,由函谷而入,会沛公于戏,而屠咸阳,杀子婴,收子女玉帛,焚宫室府库。
乙未:项羽渝约,自主封建,立楚王心为义帝,徙之江南,都郴。封沛公季为汉王,迁之汉中,都南郑。分秦关中为三,一封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一封降将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一封降将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分齐为三,一封齐将田都为临菑王,都临菑。一封齐将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一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徙即墨。分楚为三,一封楚将英布为九江王,都六。一封楚将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一封蕃
君吴茵为衡山王,徙邾。分赵为二,一封楚将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一封赵王歇为代王,徙雁门。分韩为二,一封楚将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一封韩将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分魏为二,一封赵将司马印为殷王,都朝歌。一封魏王豹为魏王,徙平阳。分燕为二,一封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一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徙无终。封吴芮将梅鋗十万户侯,赵歇将陈余环三县,田市将田荣不及封。羽自称西楚霸王,王梁地九郡,都彭城。诸王之在戏下者,咸遣罢兵就国。羽亦东出,使人杀义帝于江上,杀韩王成,以郑昌代之。臧荼杀韩广于燕,并有其地。田荣杀田都、田安、田市于齐,并有其地,称齐王。彭越受荣符以覆梁地,陈余受荣兵以破常山。赵王歇自代迁都巨鹿。张耳走汉。项羽北破田荣于齐,荣死,弟横立荣子广,复保城阳。
丙申:汉王自南郑东收三秦、二韩,五诸侯兵合三河,士五十六万东伐楚,入彭城,取重宝美女,为置酒高会。项羽至自伐齐,大破汉军于雎水,杀十余万,并获汉王父母妻子。汉王退保荣阳,筑甬道,以通敖仓粟,使将韩信、张耳攻魏、赵,丞相萧何兵至自关中,自此日战于京索间。
丁酉:楚围汉于荣阳,拔之。纪信、周苛摐公死之。汉退师保成皋。九江王英布降于汉。彭越破楚军于下邳。韩信、张耳平魏、赵还军修武。汉王自成皋北渡河至修武,使张耳收兵赵地。韩信伐齐,卢绾、刘贾南渡白马津,会彭越攻楚。楚又拔汉成皋。
戊戌:汉复取成皋,与楚对兵广武。韩信平齐,乞封假王。项羽请和,约分天下于鸿沟,归汉父母妻子,还军至阳夏。汉军复至,楚复败汉军。汉又大会韩信、彭越、英布及诸侯兵于垓下。
己亥:汉灭楚,项羽死于东城。汉王以鲁国公礼葬羽于谷城。楚之诸侯而王者并降封侯。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治下邳。建成侯彭越为梁王,治定陶。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治广陵。韩王信为韩王,治阳翟。衡山王昊茵为长沙王,治临湘。肇帝位于汜水之阳,西都长安,大建宫室。燕王臧荼不恭,命攻下代郡,往平之,获臧荼。以太尉卢绾为燕王。齐王田广卒,叔横立,入于海。
庚子:帝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执楚王韩信归,降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一封刘贾为刑王,治淮东。一封弟交为楚王,治淮西。别封子肥为齐王,徙韩王信为太原王。匈奴寇马邑,韩王信以众叛。帝尊父太公为太上皇。
辛丑:帝北征韩王信于铜鞮,信走匈奴,遂征匈奴,至于平城。匈奴围帝于平城七日。樊哙北定代,以兄仲为代王。
壬寅:建未央宫。代王刘仲自雁门逃归,废为合阳侯。以陈豨为代王。
癸卯:大朝诸侯于未央宫。赵相贯高事觉。
甲辰:太上皇及太上后崩。陈豨以雁门叛,帝北征。诛淮阴侯韩信,并夷三族。萧何为相国。
乙巳:梁王彭越以定陶叛,平之,夷三族。淮南王英布以广陵叛,兼有淮东、西地。
丙午:帝征淮南,平之,夷英布三族。周勃平代,获陈稀于当城。帝崩,太子盈践位,是谓惠帝。太后吕氏临朝称制。萧何、曹参、陈平、周勃辅政。葬高祖于长陵。卢绾以燕叛。
丁未:太后杀赵王如意及母夫人戚氏。齐王肥献阳城为鲁元公主汤沐邑。
戊申:相国萧何卒,曹参为相国。
己酉:城长安。
庚戌:除挟书律。
辛亥:相国曹参卒,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壬子:太尉樊哙卒,周勃为太尉。
癸丑:惠帝崩,立无名子为帝。葬惠帝于安陵。封吕氏四人为王,六人为侯。罢王陵相。进陈平右丞相,以审食其为左丞相。关政于内#30 ,于太后专制,名雉。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幽无名子于永巷,杀之。立恒山王义为帝#31。
戊午:尉它称帝南越。
己未:匈奴寇狄道。
庚申:太后杀赵王友,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分统南、北军。
辛酉:太后吕氏崩。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曲周侯郦商及子寄诛吕禄、吕产#32;获南、北军,夷吕氏三族。废恒山王义,迎高祖中子代王恒于雁门,立之,是谓文帝。以宋昌为卫将军,专南、北军,丞相陈平让周勃右丞相,而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张武为中郎。
壬戌:以皇子启为皇太子。周勃免相,陈平兼左右丞相。
癸亥:丞相陈平卒,周勃复相。始作铜虎符。
经世之申二千二百二十九
甲子:汉孝文皇帝三年。免周勃相,以灌婴为相。王兴居以济北叛,平之。匈奴寇北地。
乙丑:绛侯周勃下廷尉。
丙寅
丁卯:王长以淮南叛,徙之蜀。放贾谊于长沙。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除肉刑。
乙亥
丙子:祀上帝。
丁丑
戊寅:改称元年,是谓后元。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匈奴寇云中、上郡,命六将屯备,周亚夫军细柳。
甲申:文帝崩,太子启践位,是谓孝景皇帝。葬太宗于灞陵。
乙酉:与匈奴约和亲。
丙戌
丁亥: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七国连叛,诛御史大夫晁错。七国平,梁孝王霸有东土。
戊子:以皇子荣为皇太子
己丑:以公主嫔于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