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42 页/共 142 页
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不知湘水巴陵路。曾记渔阳上谷无。
原选者评。如此寓感。亦匪夷所思。
小园独酌
横林摇落弄微丹。深院萧条作小寒。秋气已高殊可喜。老怀多感自无欢。
鹿初离母斑犹浅。橘乍经霜味尚酸。小酌一卮幽兴足。岂须落佩与颓冠。
古意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夜泊武昌城。江流千丈清。
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湖上寻梅
镜湖渺渺烟波白。不与人间通地脉。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
东皇高之置度外。正似人中巢许辈。万木僵死我独存。本来长生非返魂。
小雪湖上寻梅时。短帽乱插皆繁枝。路人看者窃相语。此老胸中常有诗。
归来青灯耿窗扉。心镜忽入造化机。墨池水浅笔锋燥。笑拂吴笺作飞草。
原选者评。仗气爱奇。遂成异境。方回取梅花诗十五篇。殊不逮此。
湖山
坡度小岭。轩豁见平湖。但醉梅花下。民间酒可沽。故堞无遗迹。萧然数十家。
茶烟映山起。酒旆傍堤斜。
雪晴欲出而路泞未通。戏作
欲觅溪头路。春泥不可行。归来小窗下。袖手看新晴。春日杂兴
行人陌上思悠悠。十里斜阳古渡头。一片落花无觅处。只教芳草管闲愁。
兰亭道上
湖上青山古会稽。断云漠漠雨凄凄。篮舆晚过偏门市。满路春泥闻竹鸡。
箭箙弓弢小猎回。壮心自笑未低摧。前身家近盘阊路。曾看吴王射雉来。
原选者评。蕴藉不失唐人风调。
初夏杂兴
隐趣与谁论。深居湖上村。避兰宁改路。惜笋不开园。庭草饶生意。溪沙记涨痕。
愁来时浅酌。随事有鸡豚。
山行过僧庵不入
垣屋参差竹坞深。旧题名处赖重寻。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
淡日晖晖孤市散。残云漠漠半川阴。长吟未断清愁起。已见横林宿暮禽。
原选者评。明方回曰。诗极高胜。尤有工夫针线。如老杜所谓。裁缝减尽针线迹。也。残云。一联及末句结。乃结煞山行一段馀意。前辈诗例如此。须合别有摆脱。老杜。缚鸡行。山谷。水仙花。皆然。
夏日六言
醉面贪承夕露。钓竿喜近秋风。借问孤舟何处。深入芙蕖浦中。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
不求奇骨可封侯。但喜枯肠不贮愁。数点残灯沽酒市。一声柔橹采菱舟。
元知泽国偏宜夜。已就天公探借秋。归过三更风露重。纱巾剩觉发飕祒。
郊行
凄风吹雨过江城。缓策羸骖并水行。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壮心耿耿人谁识。往事悠悠恨未平。斜日半竿羌笛怨。西陵寂寞又潮生。
原选者评。结有神韵。
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原选者评。深识妙解。非浅人所能与。游常言。诗欲工。而工亦非诗之极。锻炼之久。乃失本指。斫削之甚。反伤元气。观其所言。其自命可知矣。李东阳谓宋人之诗。但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未可与道者。不知能识此意否。
杨大鹤曰。放翁诗至万首。然翁又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自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自言。间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非为娱耳目。遣暇日而已。此岂黏头缀尾。朝镌夕琢。必待月久岁深。以多作为能者哉。
思蜀
西游陈迹浩无穷。回首真同一梦中。柳拂驿墙思凤集。鼓喧市里忆蚕丛。
故人丘垄秋芜碧。旧隐园林夕照红。自闵未能忘感慨。浩歌弹剑送飞鸿。
江村
江村连夜有飞霜。柿正丹时桔半黄。转枕却寻惊断梦。拨炉偶见爇残香。
医无绝艺空三易。死与浮生已两忘。拈得一书还懒看。卧听孙子诵琅琅。
原选者评。陈讠于曰。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古诗少有松处。然到其精彩发露。自斑驳可爱。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选者评。祖应世曰。放翁易箦嘉定中。国弱已极。而尚作此想。其赍志可悲矣。
褚人获曰。示儿。一绝。有三呼渡河之意。
周之麟曰。观于。家祭无忘。之语。千秋而下亦为长恸。此其用心与子美何以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