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朝诗集 - 第 667 页/共 1217 页

云水飘然一老僧,头颅种种貌棱棱。   人间正果修将满,天下名山遇即登。   向外见来终不实,从前学得是无能。   此归莫向舟中结,且卧随身七尺藤。   【送楚岩往支硎山】   昔有支公者,曾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犹存马蹄迹。   寒泉出傍涧,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笔势甚奇特。   岩岩圆通殿,飞构烂金碧。   春来香火盛,倾城出游适。   施钱日满钵,来往恒络绎。   世人竞刀锥,于此乃不惜。   我当少年时,一岁尝一即。   提携随父兄,娱览常至夕。   别来已几时,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从晋时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师遂当往,远续前人迹。   我今何以赠,小偈聊塞责。   切烦大士前,我为启胸臆。   慧眼无不观,是物皆润泽。   如何不见我,困此尘俗役。   愿垂杨枝露,洒我一点滴。   不愿官禄高,不求财宝积。   但愿尘劳中,早脱奔走厄。   无灾复无难,居家作禅伯。   保此清净正,永离种种色。   与师结晚交,来著登山屐。   【鄂首座还山】   病中承数过,清话一炉香。   对食同甘菜,忘形不下床。   壁问间笠破,门外倚藤方。   惆怅明朝别,何人访闷乡。   【严长老归宝积寺】   黄芦宝积寺,创自镜禅师。   佛殿已百岁,僧房今六支。   洞庭山入牖,笠泽水通池。   他日吾将到,来题壁上诗。   【净公住东隐】   山水谁不爱,顾乏能游人。   浙中本多胜,石秀而泉淳。   向者虽一到,终是居官身。   抱官游山水,味自不相亲。   今子遂当往,我亦解朝绅。   相从岩谷里,以子为依因。   子有旧草履,我有新葛巾。   滴泉与片石,务搜天所珍。   【政公虎跑开堂】   人生何事大,惟有生与死。   此事苟不明,枉作真男子。   政公自吴来,其目定如水。   我以为有道,延入禅室里。   朝谈复暮说,句句堪入耳。   相知岂独我,亦有吴太史。   及今当南还,虎跑其所止。   我作送行偈,且依世人礼。   伏请石田翁,证明吾与尔。   【吴中普门长老乞语】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   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   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   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   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   【百花庵主见访】   一春高卧只垂帘,说著浮名病又添。   闻道百花庵可住,他时借我读《华严。   【先舅大中府君己亥岁尝制十四咏寿宝林褧老师八十今八年矣此老师尚无恙其法孙定惠持此卷至都下敬作二偈以为师寿法鼓】   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   用手执捶以击鼓,三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   【禅灯】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   (君谦仪曹幼时读书吴城西金山中,倦则取释典阅之,久而自谓恍然若有所得。故其与佛者遇,辄作佛语投之,虽率尔韵语,亦归于是,殆今日之宋承旨也。丙午秋八月,吴宽书于春坊朝房。)   赵按察宽二首   【行台日暮偶成】   何处萧萧暝色侵,海云将雨过寒林。   间关旅雁天涯路,寂历啼皦岁暮心。   槁木嗒然聊隐几,飞蓬搔尽不胜簪。   松垣深掩黄昏静,惟有炉熏对苦吟。   【题卢沟晓月图】   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迥,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王兴化弼三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