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朝诗集 - 第 305 页/共 1217 页

谢豹花开满岭红,空蒙晓雨湿春丛。   看山不尽行人意,处处东风啼郭公。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归路贪行不觉多,馆夫连日棹江波。   满船争唱湖州调,两岸云山侧枕过。   小姑南岸对彭郎,天劈云厓峙两傍。   日暮惊涛没沙尾,江流较比去年强。   吉阳洑里采鱼舟,采得鲜鱼为日谋。   偶见官船忽撑去,却如凫鸭不回头。   顺风全不废{亶}牵,把柁沿江稳放船。   指点大龙山色近,皖城只在水云边。   棹歌齐发浪声喧,池口东边又换船。   秫酒发醅偏醉客,鲥鱼出网不论钱。   【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中求赋七言】   一自朝云委路歧,春风吹梦托游丝。   内家丛里分明见,仿佛盘旋立舞时。   东家蝴蝶爱悠扬,不肯轻飞过短墙。   剩买麝煤千百斛,暖熏浓抹到沈香。   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   玉阑西畔春如海,拟倩东风整翠翘。   【夜泊扬子桥】   扬子桥头夜泊船,水波才定月初圆。   不眠细数经行日,笑隔东风又一年。   【使关中经过鸿沟(在汜水县西)】   一双秋水佩吴钩,百二山河属壮游。   往事销沉遗迹在,断鞭斜日过鸿沟。   【宝鸡县】   渭河霜满水如苔,一县人家半草莱。   唯有秋风酸枣木,淡烟深锁斗鸡台。   【登胥江驿亭】   小阁开帘望远岑,暖风晴日啭幽禽。   胥江流水清无底,较比春愁一样深。   【岭南杂录(十首)】   一剑南来两鬓星,肩舆随处看丹青。   岂知庾岭梅边客,却上交州海角亭。   岛屿潮来日欲曛,聱牙蛮蛋动成群。   挐舟尽入沙湾泊,为避犁头海上云。   海滨朝夕易炎凉,湿气蒸人沁薄裳。   昨日崖州有船到,满城争买白槟榔。   石鼎微熏茉莉香,椰瓢满贮荔枝浆。   木绵花落南风起,五月交州海气凉。   牂牁流水碧潺潺,潮落潮生草木闲。   一片海云吹不起,越人遥指是厓山。   雁翅城东涌怒涛,外洋水长蛋船高。   莫言昨夜南风急,今日登盘有海蚝。   吉贝衣单木屐轻,晚凉门外蹋新晴。   相逢故旧无多语,解说边垆骨董羹。   倔强凭陵距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   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谁跨鲸鲵斩断虹,海波飞立瘴云空。   阇婆真蜡船收澳,知是来朝起飓风。   番禺南望渺烟波,怪底鱼龙出没多。   顷刻风霆飞白昼,黑云拖雨过牂牁。   榕树阴阴集莫鸦,竹深人静似仙家。   芭蕉小苑垂双实,茉莉南州压万花。   蛮落人家厌食鱼,儿孙生长不知书。   桄榔满种缘山逻,翡翠新收越海墟。   【登南海驿楼】   海气空蒙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   冯唐头白怀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清远峡】   山酒吹香绿满瓢,转回随峡放兰桡。   年来不奈愁成绪,都与春风付柳条。   【凉州曲】   琵琶初调古《凉州,万壑风泉指下流。   好是贞元无事日,玉宸宫里按新秋。   【淳安棹歌】   淳安县前江水平,越女唱歌兰叶青。   山禽只管唤春雨,不道愁人不愿听。   【过浦江县】   官树冥冥啼早鸦,雨晴山县踏春沙。   谁家故宅无烟火,一叶松扉锁落花。   【东吴棹歌(三首)】   太湖茫茫水拍天,吴侬只惯夜行船。   《竹枝歌罢灯将灭,风雨潇潇人未眠。   艇子抢风过太湖,水云行尽是东吴。   阿谁坐理青丝网,遮得松江巨口鲈。   玻璃冷浸洞庭山,雪竹攒青竹柚斑。   白发吴娃笑相语,官船不似钓船闲。   【兰溪棹歌(三首)】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野凫晴踏浪梯平,越上人家住近城。   箬叶裹鱼来换米,松舟一个似梭轻。   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明时。   孙丹阳炎八首   【宝剑歌】   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只是阴山太古雪,为谁结此青芙蓉。明珠为宝锦为带,三尺枯蛟出冰海。自从虎革裹干戈,飞入芒砀育光彩。青田刘郎汉诸孙,传家惟有此物存。匣中千年睡不醒,白帝血染桃花痕。山童神全眼如日,时见蜿蜒走虚室。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寒。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霖雨。   【题好溪图送宪使黄继先】   君乘马,望君来栝苍下。君乘舟,望君来好溪头。好溪水生玳瑁鱼,好溪水生明月珠,好溪水生青珊瑚。使君来此月再枢,惟饮此水无一需。使君之清水不如,临别赠君青丝辔。随君马头行万里,相思之心有如水。   【龙湾城】   龙湾城,壮如铁。城下是长江,城头有明月。月色照人心不移,江水长流无尽时。   【迎日词】   凤炙兮麟脯,瑶席兮桂俎。乐万舞兮如云,吹笙竽兮龙二女。干孑孑,载以舆。六苍虹,历天衢。云霈霈兮夜未艾,执长辔兮久相待。   【奉使还途中闻东征捷音】   南来万马净边尘,衔璧归朝尽大臣。   城上玉绳浮婺女,帐前银甲拥天人。   出师已略扶桑国,奉使须通析木津。   遂有江黄慕中夏,可无书檄谕全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