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朝诗集 - 第 1134 页/共 1217 页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尽可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
【西湖杂咏二首】
云合云开楼上下,月升月落榻东西。
侧身枕畔低回看,身与雷峰塔顶齐。
倦将书卷引闲眠,枕上青山几上烟。
午梦似醒醒似梦,湿云如地水如天。
【过燕矶怀孟阳】
孤帆落炤在矶头,风引歌声唤客留。
正欲低回寻往事,纷纷木叶下江流。
【将归白下留题侯豫瞻画壁】
酒中别意画中花,梅半残时柳半芽。
我欲桥边添个客,醉眠芳草不思家。
【泊皖城三日怀白下故人】
城依碎石岸依沙,行遍城南乏酒家。
日暮客愁如白下,芦花风起似杨花。
【汤宣城诗有长桥细月眉相约之句有所怀极赏之惜其全篇不称春日坐浪楼戏为足之】
寂寂春山一鸟鸣,春江入夜乱春声。
长桥细月眉相约,远浦微波目共成。
歌扇裂余犹见画,舞巾题处已无名。
那堪一尺天涯路,空对繁星达曙明。
商秀才家梅一十三首
子幸以斯言叙我诗,百世而下有指而目之者,曰此有明之世一僻固狭隘之诗人也,视欧阳子之称圣俞者,不尤有余荣矣乎!”余既诺孟和之请,而未及为。今录其遗诗,追忆平时往复之语,聊举其绪言,以慰孟和于地下,并以谂于世之知诗者。
【留别杜生】
樵川旅思久应残,未去遥知别事难。
渐有岁时生远梦,乍无朝夕共清欢。
山莺劝酒宜深听,春柳如人不忍看。
更尽须臾携手处,溪流正涨月光寒。
【到白门同友夏坐茂之斋头话别】
暂得清言到夜分,逢迟别促思纷纷。
庭前一片高梧影,明月来时即似君。
【听同舟人吹箫】
有客同舟月正来,闲吹玉管思徘徊。
数声只在霜篷里,却似江头寒雁哀。
【同伯敬渡漳河】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
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
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
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
【题受之津逮轩】
虽然城市即山居,才理清斋木石余。
坐卧此中心自远,月来先照满床书。
【过何季穆夜坐听雪】
入春难独夜,今夜坐能深。
有雪下疏树,如风吹隔林。
因之闻不睡,亦可共微吟。
斟酌闲房里,清寒到客心。
【同王忘机林子丘登雨花台过吊亡姬杨烟墓荐洒赋诗】
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
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自吴门登舟武林二首】
来往钱唐路,今朝倍有情。
蛾眉过柳色,燕语掠江声。
远翠如鬟沐,残花带笑迎。
独怜一水上,吴越女盈盈。
碧水照多思,舟中余有春。
最怜从岸草,如恋渡江人。
烟态变浓树,歌声覆绿絺。
浮家达者事,亦未自由身。
【至武林邸舍】
十载武林路,重来半故乡。
烟青出墙竹,月白过楼霜。
岁晚情难住,湖山梦易长。
萧萧闲坐处,斟酌伴清光。
【过滩(示吴姬)】
晓发即滩声,溪山无限情。
亦知船不住,笑指石能行。
屡惜岩峦去,浑忘波浪惊。
从来幽阁里,夷险未分明。
【得家书】
忽见平安字,封题是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