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 - 第 764 页/共 11672 页
陈文蔚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 槁木寮
夜半一阳动,万木总皆春。
当观向荣意,从此识吾仁。
陈文蔚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 观小斋
一息万里驰,白日天无光。
归来固吾圉,宇泰生吉祥。
陈文蔚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 岁寒谷
中独抱孤清,外示聊以朴。
不结桃李交,风味良不恶。
陈文蔚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 隐窝
筑室在涧阿,种木清成阴。
中有圣人书,可以乐吾心。
陈文蔚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 寓意轩
山水可吾情,对酒不必醉。
及其不以酒,何由得翁意。
陈文蔚 集著尚书偶成
水饮已忘三月味,囊空真乏一钱储。
屡空本是吾家事,赢得闲身且著书。
陈文蔚 记梦
梦里分明记本极,觉来无语正心君。
阴阳却把量消长,且喜新来胜一分。
陈文蔚 寄题黄子京贫乐斋
羞逐纷纷世所趋,东溪风月未尝孤。
闭六蒿藋从渠长,堆案简编聊自娱,
机括要须明活法,箪瓢非但守枯株。
不观点也风雩意,洒落脸中一累无。
陈文蔚 寄题列岫
面面青山不记名,相知宜雨亦宜晴。
去来自在云千叠,高下无多屋数楹。
晨诵书弦俱乐事,春光秋月总诗情。
个中真乐谁能识,不问人间枯与荣。
陈文蔚 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
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
谁知圣门教,入道固有门。
非博奚反约,溯流乃求源。
颜曾日用功,如海众水吞。
及其成功后,木落归本根。
固非求捷径,大学废讲论。
李君敞高阁,驾言避俗喧。
藏书比邺侯,日夕手自翻,
百家期贯穿,目击万里存。
上下洞今古,高深察乾坤。
一旦忽融会,豁然破篱籵。
笑彼习忘子,读书尝惮烦。
陈文蔚 寄题吴伯丰所居二首 读书阁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
藉此间旷地,端坐穷轩羲。
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
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
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
昔闻堂上声,斩轮尝笑之。
而子得学省,不觉糟粕遗。
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
陈文蔚 寄题吴伯丰所居二首 亦爱轩
心兮如太虚,何恶亦何爱。
吾庐寄吾兴,妙处端有在。
於中忘岁时,畴觉屡迁代。
但知曲肱眠,居然乐其内。
无事户不出,此意谁能会。
更约素心交,携书静相对。
陈文蔚 寄题吴伯丰同荣堂
一气同流举切身,胡然於此限比邻。
直须静处工夫到,便觉闲中意思真。
心远独游千载上,客来共醉一樽醇。
寓形宇内皆生意,何但名园草木春。
陈文蔚 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 读书亭
古人不可见,千卷留遗编。
要非纸上语,至理实参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将何传。
极本会於一,枝叶数万千。
博文可约礼,掘井志得泉。
兹乃读书旨,涵泳当忘年。
勿以急迫求,留神尝静专。
说勿事悠悠,岁月空推迁。
久而竟纯熟,脱落不知然。
众理斯旁参,如海地百川。
又如庖丁刀,体解牛无全。
超然得我心,枫鉴非方圆。
书在言语后,用起言语先。
唐人资缀缉,汉儒拘训笺。
记诵日益博,畴知心鉴昏。
祗足聘驰骛,与道实天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