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 - 第 712 页/共 11672 页

湖海相忘日自疏,经年不作一行书。 世间惟有韩康伯,肯为渊源住岁余。 陈师道 寄杜择之 诗家两杜昔无邻,文采传家世有人。 疾置送诗惊老丑,坐曹得句自清新。 兴来不假江山助,目过浑如草木春。 农马智专吾不让,衡阳纸贵子能频。 陈师道 寄黄充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 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 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 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 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 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陈师道 寄君玉 不见紫霄翁,侵寻鬓已蓬。 倦游乡域异,归梦夙宵同。 爱酒贫应甚,吟诗老更工。 清时公道在,未足叹途穷。 陈师道 寄寇荆山 旷士三年别,荆山一顾中。 百千人欲死,四六老能工。 脱帽头应白,求田意欲东。 口须论世事,目已失飞鸿。 陈师道 寄寇十一 邻里相望信不通,时因得句寄匆匆。 画楼著燕薰风里,杨柳藏鸦白下东。 度日守窗令节换,经旬无使觉门空。 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 陈师道 寄寇元弼 朱樱青子已尝新,白帢黄衫见未频。 载酒对棋无俗士,闭门高枕有闲人。 有底百年须薄禄,相看一笑鄐关身。 肯留恶客开家酿,惊坐何人更姓陈。 陈师道 寄李学士 眼看游旧半东都,五岁曾无一纸书。 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 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後车。 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 陈师道 寄怜 借子翩翩困下驹,春原随处小踟蹰。 可能炙背春风里,卧把青铜摘颔须。 陈师道 寄沛县姜承议 平生鲁国老先生,晚见诸郎识老成。 怪有武功蒙宠锡,果缘阴德贯神明。 金池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百里饥寒独颜阖,忍令一物不敷荣。 陈师道 寄侍读苏尚书 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余枚叟,在处儿童说细侯。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壼头。 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 陈师道 寄送定州苏尚书 初闻简策侍前旒,又见衣冠送作州。 北府时清惟可饮,西山气爽更宜秋。 功名不朽聊通袖,海道无违具一舟。 枉读平生三万卷,貂蝉当复自兜牟。 陈师道 寄泰州曾侍郎 八年门第故违离,千里河山费梦思。 淮海风涛真有道,麒麟图画岂无时。 今朝有客传河尹,是处逢人说项斯。 三径未成心已具,世间惟有白鸥知。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二首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二首 去国如前日,为邦得旧游。 霜甘先落手,春雁几回头。 只道风沙恶,宁知贾宋留。 赋诗真有助,吊古不同忧。 陈师道 寄滕县李奉议 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一得何用五千言,弛灾决狱人不冤。 盛气走讼畏讨论,终岁敛吏不到门。 子弟无赖皆西奔,外吏畏惧过乃尊。 踵门父老如云屯,拊髀跳踉走儿孙。 绛幡翠节歌呗喧,画盆戴顶烟如焚。 绣襢彩轴箱帕繁,曲躬叉手前致言。 畜眼未见耳不闻,暮年何以答此恩, 请诵华严寿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