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 - 第 1780 页/共 11672 页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 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方回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苏公堤畔水如天,又见侵疆筑葑田。 遥望横斜似棋局,飞乌翘鹭自争先。 方回 寄彬州孙通守振武闻泝湘将至八桂 南斗之南八桂林,携琴欲觅旧知音。 想君湘水花边路,识我衡阳雁外心。 逼侧甲兵询动静,艰难书问畏浮沉。 相烦为报真消息,莫待春江柳色深。 方回 寄伯宣尚书士常吏侍二首 林下休官已七年,新闻偶到白云边。 一时人物归司命,二老儒臣筦吏铨。 严子钓台踚旧隐,山公启事玷群贤。 驱驰力尽心徒在,聊信归鸿寄短篇。 方回 寄伯宣尚书士常吏侍二首 贫与身仇病作魔,春来为况复如何。 梅花未了桃花动,诗债犹稀酒债多。 剩喜故人跻要路,稍令閒客藉余波。 吏廉岁稔兵氛寝,是处江湖可一蓑。 方回 寄呈吕道山于八桂 朼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 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 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 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方回 寄仇仁近白廷玉张仲实京口当涂江阴三学正兼述新岁阴雨春寒有怀 同时纠正诸侯学,铛脚相邻总钜邦。 足可养廉三斛米,未妨温故一灯窗。 有人北面求宗旨,无事东流送大江。 向道紫阳山色好,何为不肯溯溪泷。 方回 寄董总管文卿精春秋连为太平姑苏二大郡 春秋家学汉醇儒,才尹当涂又尹苏。 光价九霄悬日月,爱思两郡甲江湖。 蛾眉采石风前笛,橘里长桥□后鲈。 太白季鹰俱不及,□□□□拥菟符。 方回 寄抚州吕使君索李雁湖注王半山诗 一别龙门十五期,湓城日夜梦魂驰。 归装初解临川印,注本应多介甫诗。 定复一鸱能见惠,遥知五马未相遗。 鲤鱼直下西江水,兼有书来慰我思。 方回 寄还程道益道大昆季诗卷 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 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 无逸幼槃金华似,才翁子美欧阳知。 怒流汹涌各分派,万折到海夫奚疑。 方回 寄集贤阎子静学士 新年七十一衰翁,此道心知万折东。 名位集贤唐学士,文章内相陆宣公。 两朝纶綍倾前古,四海绅緌立下风。 手把一枝梅欲寄,江南岁暮待春鸿。 方回 寄康庆之钱塘二首 奕品深参古烂柯,笔踪傍出旧临河。 诗成不觉千篇易,书读曾逾万卷多。 壮士玉关汗血马,美人南国采莲歌。 俊游奇观平生事,将相其如此老何。 方回 寄康庆之钱塘二首 暮年生计乏从容,六秩临头万事慵。 官酒河豚如有毒,故姬秋燕已无踪。 往来迎送犹多事,俯仰炎凉竟少悰。 独□已知心欲去,西湖同赏木芙蓉。 方回 寄老山张鹏飞御史 通袖风霜手,挥毫雅颂音。 柄臣曾见惮,素士许同吟。 包括沧溟浅,蜚腾岁月深。 一朝梦惟肖,槁草仰商霖。 方回 寄刘伯宜南昌 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才看陶令门前柳,却忆滕王阁上云。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方回 寄平江王元俞治中并呈孟君复总管 两玉人俱出相家,一时顿有富才华。 登楼赋咏追王粲,落帽风流致孟嘉。 未肯一茎生白发,相逢九日醉黄花。 苏台欲往何由得,独立吴山眺晚霞。 方回 寄寿牟提刑献之巘 七十閒人两地仙,恰如同见会昌年。 诗名我愧刘宾客,心事君真白乐天。 致仕元无官爵累,藏书各有子孙传。 磻溪淇澳可齐寿,入相封侯恐未然。 方回 寄寿牟提刑献之巘 乃翁曾记脱靴亭,直节高风有宁馨。 知命时年弃轩冕,传心学问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