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第 409 页/共 415 页
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作天子。(○北史隋唐人谅传。《诗纪》百二十九。)
【大业中童谣】
〖隋《书》曰:炀帝大业中童谣云云。其後李密坐杨玄感之逆。为吏所拘。在路逃叛。潜结群盗。自阳城山而来。袭破洛口仓。後复屯兵苑内。莫浪语。密也。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寻亦破灭。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旧《唐书》作洪水绕杨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隋书五行志。旧《唐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百二十九。)
【炀帝时童谣】
〖隋《书》曰:炀帝嗣位。萧琮以皇後之故。甚见亲重。拜内史令。改封梁公。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後有童谣曰云云。帝由是忌之。遂废於家。未几卒。〗
萧萧亦复起。(○隋书萧琮传。)
【隋末江东童谣】
〖长短经曰:大唐武德二年。王充杀越王侗於洛阳。僭称尊号。隋氏灭矣。注云。今兹三月。江东童谣曰云云。江都西有鼓城村。村有彭城水。上引其水入西阁之下。果於此被执。〗
江水保泠泠。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古谣谚三十六引长短经四。又云。按王充即王世充。唐人避太宗讳。省去世字。所谓上者。指炀帝而言。今兹三月。乃恭帝义宁二年之三月。即炀帝之大业十四年。至五月改元武德。盖追叙上一年之事也。)
【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古今风谣。)
【谚语】
【长安为崔弘度屈突盖语】
〖隋《书》曰: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抚罚。吏人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时有屈突盖。为武侯骠骑。亦严刻。长安为之语曰:〗
宁饮三升(北史作斗。)醋。(隋书作酢。古通。)不见崔弘(《御览》作恒。)度。宁炙(北史作茹。《御览》同。)三斗艾。不逢屈突盖。(○隋书崔弘度传。北史崔弘度传。《御览》四百九十二。《诗纪》百二十九作长安谣。)
【相州百姓为樊叔略语】
〖隋《书》曰:叔略以功进封清乡县公。拜汴京刺史。高祖受禅。进爵安定郡公。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栗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
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隋书樊叔略传。《诗纪》百二十九作樊安定歌。)
【时人为刘郑译语】
〖隋《书》曰:高祖以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後赏赐钜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时人为之语曰:〗
刘牵前。郑译推後。(○隋书刘传。)
【长孙平引鄙谚】
〖隋《书》曰: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愿陛下宏山海之量。鄙谚曰云云。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不痴不聋。未(北史作不。)堪(北史无堪字。)作大家翁。(○隋书长孙平传。北史长孙平传。《御览》二百十八。)
【幽州为卢昌衡卢思道语】
〖隋《书》曰:昌衡小字龙子。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
卢家千里。释奴龙子。(○隋书卢昌衡传)
【时人为保妥萧语】
〖隋《书》曰:妥少机警。以技巧事湘东王。後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时兰陵萧亦有隽才。住青杨巷。妥住白杨头。时人为之语曰:〗
世有两隽。白杨何妥。青杨萧。(○隋书何妥传。北史何妥传。《御览》四百九十五。)
【时人为崔亻キ李若语】
〖隋《书》曰:武城崔亻キ与顿丘李若俱见称重。时人为之语曰:〗
京师灼灼。崔亻キ李若。(○隋书崔亻キ传。《诗纪》百二十九作崔李歌。)
【南土人为牡蛎语】
〖南越志曰:南土谓蛎为豪。甲为牡蛎。合涧中圆蛎。土人重之。语曰:〗
得合涧一蛎。虽不足豪。亦足以高。(○《御览》九百四十二。)
【邺下为释灵裕语】
〖续高僧传曰:释灵裕精爽宏赡。理相兼通。故邺下谚曰:〗
衍法师伏道不伏俗。裕法师道俗俱伏。(○续高僧传释灵裕传。)
【谭公府中为裴镜民语】
〖李百药隋故益州总管府司马裴君碑铭曰:君讳镜民。字君倩。河东闻喜人也。晋荡公为其诸子精选府寮。辟为谭公大将军记室。府中为其语曰:〗
令德日新裴镜民。(○全唐文百四十三。)
【刘炫引谚论政敝】
〖隋《书》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覆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故谚云云云。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敝。职此之由。〗
老吏抱案死。(○隋书刘炫传。)
【时人为库狄士文语】
〖隋《书》曰:库狄士文。代人也。拜贝州刺史。至州。发レ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馀人而表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於州境。有京兆韦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
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隋书库狄士文传。)
【隋图经引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