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选 - 第 679 页/共 817 页
王衍风流绝世无,璚林玉树映珊瑚。梦回忽弃沈香楹,歌罢空余玉唾壶。杳杳缑山飞独鹤,漪漪白水没双凫。辋川池馆烟花里,他日相思展画图。
○题小画
秋高山气佳,木落江水静。意固不在鱼,鱼惊钓丝影。
○题悬厓兰图
居高贵能下,值险在自持。此石或可转,此报终不移。
○吴江晚泊
无数舟航共晚晴,大星先见月初生。背人白鸟双飞去,隔水幽花一树明。
○渔村夜归二首
丝丝暖雨歇春潮,云压江流落涧桥。欲访桃花无路入,好风时度玉人箫。
月落苹汀宿雾凝,小桥霜冷挂渔罾。归来已是三更后,水际人家尚有灯。
◆薛氏兰英 蕙英(联芳集)
兰英、蕙英,吴郡人。皆聪明秀丽,能赋诗,建一楼以处,曰「兰蕙联芳」。二女日夕吟咏不辍,有诗数百首,颜曰《联芳集》。时杨铁崖制《西湖竹枝曲》,和者百余家,见之笑曰:西湖有《竹枝曲》,东吴独无《竹枝曲》乎?乃效其体作《苏台竹枝》十章。铁崖见其稿,手题二诗于后云:「锦江只见薛涛笺,吴郡今传兰蕙篇。文采风流知有日,连珠合璧照华筵。」「难弟难兄并有名,英英端不让琼琼。好将笔底春风句,谱作瑶筝弦上声」。自是名播远迩,咸以为班姬、蔡女复出,易安、淑真而下,不足论也。
苏台竹枝词十首
○苏台竹枝词十首
姑苏台上月团团,姑苏台下水潺潺。月落西边有时出,水流东去几时还。
馆娃宫中麋鹿游,西施去泛五湖舟。香魂玉骨归何处?不及真娘葬虎丘。
虎丘山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约伴烧香寺中去,自将钗钏施山僧。
门泊东吴万里船,乌啼月落水如烟。寒山寺里钟声早,渔 【火】 【水】 江风恼客眠。
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上方。
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杨柳青青杨柳黄,青黄变色过年光。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
翡翠双飞不待呼,鸳鸯并宿几曾孤。生憎宝带桥头水,半入吴江半太湖。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百尺高楼倚碧天,阑干曲曲画屏连。侬家自有《苏台曲》,不去西湖唱《采莲》。
◇元诗选三集◇
序
甲集
乙集
丙集
戊集
己集
庚集
辛集
壬集
●元诗选三集序
余向刻元诗,前后共二百家,行世已久。壬午后,复广搜博采,心力俱瘁,吴下藏书家残编剩稿,靡有遗憾。乙酉秋,应诏入都,编选四朝诗馆。因得尽窥内府秘本,手自抄撮,存诸行箧。乙未秋,给假旋里,南泝湘漓,北登崧岱,访求遗佚,裒益滋多。倦游归卧草堂,辄合二十年来所得,重加诠次,凡成集者约一百六十余家,其诸家选本及山经、地志、野史、稗官、书画卷轴所传诗未满数首者,编入癸集,共计三千余人,元诗綦大备矣。缮写粗毕,欲悉付剞人,力有未逮。复先以百家质诸海内,他日续完全书,以成巨观,则元人一代精华,不致磨灭弗彰,而余半生□摭苦心,亦庶几可以无负矣。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秋八月,长洲顾嗣立书于秀野草堂。
●元诗选三集•甲集
贻溪先生麻革(贻溪集)
石泉先生张宇(石泉集)
陈先生赓(子扬集)
陈先生庚
白云子房皞(白云子集)
兑斋先生曹之谦(兑斋集)
杜处士瑛(缑山集)
善夫先生杜仁杰(善夫先生集)
杨处士云鹏(陶然集)
须溪先生刘辰翁(须溪集)
刘主簿将孙
石堂先生陈普(石堂先生遗稿)
东溪子甘泳(东溪集)
毛文学直方(聊复轩斐集)
刘处士边(自家意思集)
郭□□麟孙(祥卿集)
汤提举炳龙(北村集)
王处士圭(敬仲集)
王处士璋
王教谕虎臣
◆贻溪先生麻革(贻溪集)
革字信之,临晋人。父秉彝,登金皇统九年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革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其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至洛,遂避地家焉。北渡后,尝自代门踰代岭之北,留滞居延。己亥夏,赴试武川。及秋归,道浑水,访刘祁京叔于浑源。登龙山绝顶,自作游记。隐居教授而终,人称为贻溪先生,有诗文行世。信之正大中与张澄仲经、杜仁杰仲梁隐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遗山元好问裕之评仲梁诗如偏将军将突骑,利在速战,屈于迟久,故不大胜则大败;仲经守有余而攻战不足,故胜负略相当;信之如六国合从,利在同盟,而敝于不相统一,有连鸡不俱栖之势,虽人自为战,而号令无适从,故胜负未可知。当时以为知言。当金源北渡后,裕之首为河汾倡正学。时信之与张宇彦升、陈赓子扬、庚子京、房皞希白、段克己复之、成己诚之、曹之谦益甫诸老与裕之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并以诗鸣。元大德间,大同路儒学教授房祺自号横汾隐者,纂录信之等八人编集成帙,得古律诗二百一首,号曰《河汾诸老诗集》。明副使濩泽车玺称其词藻风标,如层峰荡波,金坚玉莹,绝无突梯脂韦之习,纤靡弛弱之句。录此,亦足见金源一时河汾诗学之盛,虽易世不衰云。
上云内帅贾君
送杜仲梁东游
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赴中书
关中行送李显卿
阻雪华下
置酒半山亭得秋字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
守约斋为吕仲和作
杨将军垧马图
题李氏寓酒轩
卢山兵后得房希白书知弟谦消息
晚步张巩田间
板桥道中
过陕
为王德新寿
为秦人梁帅寿
送申生取新赴中书
寄杜仲梁
寄元裕之
竹林院同张之纯赋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