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 第 34 页/共 134 页

赠李香蕖  采林 赠吴漪莲 赠吴漪莲  德林 舞花行  三元 赠周沅香  甲寅 赠周媚香 听春新咏  别集目録 听春新咏别集  蒋金官 赠蒋云谷 蓬壶以『春』『湘』二韵诗赠蒋云谷,一时传抄,几于纸贵。戏占八絶,聊步后尘  陶双全 赠陶柳溪 观陶柳溪《乔醋》  喜林 为杏仙作  文林 为王锦屏作 为王锦屏作  莲官 赠吴香芸  刘彩林 哨遍  顾长松 赠顾介石 介石为余近邻,南北分驰,从无识面。令岁入都,于广场始一见之。廿年企慕,聊慰渴衷,赋此持赠  小潘 灯下戏赠潘郎  真馥 怀陆阆仙 画山水扇面赠阆仙,并题一絶句 题阆仙小像 和芳草词人题陆阆仙小照原韵 菩萨蛮初见阆仙 疏影 洞仙歌 摸鱼子 洞仙歌见阆仙乘马 浣溪纱阆仙额有螺纹,葱翠可爱  添喜 即席口占  才林 赠张琴舫  郑三元 赠郑三元  二林 赠陈意卿  霞林 赠罗眉生 赠罗眉生  天禄 戏赠蒋韵兰  王桂林 赠王浣香 附録芳草词人赠朱素春作素春名麒麟,今暂回南。  姚翠官 赠姚翠官  韩四喜 赠韩韵笠  飞来凤 赠戴三官  玩月 赠何月卿 送月卿回陜西 《听春新咏》跋 ●《听春新咏》序 莺花岁月,脂粉平章。双邀丝竹之星,再拓酒泉之郡。一声羽柳,才人愿号箫卿;十斛鹅螺,名士合呼眉匠。鱼笺雁纸,竹笑兰言,荷露松烟,红裁碧晕。我辈偶一为之,客中赖有此耳。留春阁小史,熏香荀令,爱乐谢公,水驿山程,仲宣旅思,楚琴赵瑟,小阮风流。于焉访北地之春多,占玉楼之风好。调狐打鹘,间凭赤玉阑干;捉絮拈花,私画乌丝格子。乃君也十年箫管,播燕支颜色之謡;仆也二月琴书,谢江左烟波而至。麝煤昼暖,学陶潜闲赋性情;螭烛宵明,听傅元善谈儿女。簸天钱,为妆助,星亦能豪;收雌蜺,为缠头,山皆欲笑。鹍弦羯鼓,寳帐楼台,翠袖红腔,玉人镜槛。南浦珠来,雕鞍并载;西园月满,娇鸟犹啼。同领香天酒国之春,渐多捉搦迷藏之曲。爰有刻玉词人,瑶华叠寄,披香博士,芝帙齐开。鸾歌凤舞,求此友声;蚕尾蝇头,昭其心画。裁五朶之云,仙童拥至;剪半弦之月,倩女迎来。小史乃低呼虎仆,联成本事之诗;偷访官奴,写就小名之録。部虽分四,叩叩通香;谱是无双,行行缀锦。镜殿晨开,千花竞入;珠帘暮卷,百蝶争飞。他时赌唱旗亭,谁工杨柳;此日添题云笈,我盥蔷薇。君诚好事,犹胜燕市悲歌;世有大巫,莫笑吴儿轻薄。 小南云主人弁言 ●《听春新咏》弁言 留春阁小史以《听春新咏》底本见示,并属加墨。仆何人斯,敢膺此任!然尝阅《燕兰小谱》《日下看花记》诸书,皆所重在人,题咏俱出一手,观者每有挂漏之疑焉。小史此集,编珠排玉,专采诗词,不为羣花强分去取,亦不为羣花强判低昂。余既喜其立意甚高,不落前人窠臼,且长安萍寄,十有余年,集中诸人,相识过半。其性情嗜好,知之最深,实有出于小史闻见之外者,翻阅之余,为之稍加删饰,导涓撮壤,尽其区区,不自知其僭妄也。倘云集中之次第未尽公,各部之遗珠犹不少,未达瑶章,强投花案,空名难列,盛气先施,则请以例言三复之,当必哑然而笑,嘿尔而息矣。附《浣溪纱》词一阕: 赏识从无似此真,排珠比玉部居匀,惜花判得费精神。愧我久偿绮语债,让君独折柳条新,笔端还许听余春。 天涯芳草词人题 ●《听春新咏》缘起 余赋质懧愚,踈懒成习。词章之学,素不经心;吟馆骚坛,未敢涉足。厥后浪迹都门,寄情山水,见人题咏,艳羡辄生,无不心识而手録之。其中咏花之作什居五六,盖既悔早岁之多嬉,复触寻芳之夙好也。今岁长夏,闷坐一窗,检出吟诵,琳琅满目,齿颊流芳。因思造物生才,原非限地。乃或断髭无成,或叉手立就,良枯逈异,缺陷难平。倘令夜光照乘,长埋没于故纸败簏之中,更为可惜。爰取菊部诸郎为题赠所及者,犂为四部,各缀数言。既辑旧吟,复征新咏,与小南云主人、古陶牧如子往来商榷,汇録成帖,寿之枣梨。庶使铿金戛玉,无遭覆瓮之寃;雏凤鸣鸾,亦藉汗青之力。诗因人作,人以诗传。佳咏名花,争姸斗丽。闲窗翻阅,恍遇众香于卷帙间也,宁非遣兴袪烦之一助哉。 留春阁小史书于燕台客舍。 ●《听春新咏》题词 云衣月扇斗娉婷,名到能题眼自青。多少才人多少泪,为他携酒访旗亭。 墨花灿灿洒金壶,百帧新辞幼妇呼。一样人间珊网密,那须象罔更求珠。 名花繁艳日边栽,花史瑶宫手谱来。亲向下方传法曲,一时齐听紫云回。 红蕉馆主人岘仙氏 腰鼓铃柈一笑哗,年年歌板按红牙。闭门细缉燕支谱,提唱宗风北部花。 吴兴仲子 ●《听春新咏》例言 一、是编专集诗词,非为评花起见,故长吟短咏俱入搜罗,淡思浓情无分去取。人亦不许姸媸,有诗卽録。间有芳姿艳质,名噪歌坛,而集翠有征,花诗无句,姑从割爱,愿识者无诮遗珠也。 一、集中小传,祗取登场情景,众所共见者,铺叙数语。至性情嗜好,杂技兼长,已于诸公题咏自为注出,故寥寥寸幅,絶少波澜。间作一二点缀,神之所注,笔亦随之,非自乱其例也。 一、集中褒多贬少,故偶见所优卽为绘出,善善从长也。至有艺臻神化不可枚举者,第标数剧以见一斑,立言居要也。至于别集诸人,稍涉感慨,亦有触而然尔。 一、梁溪派衍,吴下流传,本为近正;二簧、梆子,娓娓可听,各臻神妙,原难强判低昂。然既编珠而缀锦,自宜部别而次居。先以昆部,首雅音也;次以徽部,极大观也;终以西部,变幻离奇,美无不备也。至蒋陶诸人,音艺兼全,盛名久享,自不屑与哙等伍,特以别集标之。 一、各部中羣芳林立,霞蔚云蒸,孰轾孰轩,难以强定。今惟以得诗之先后为次第。至若兼咏羣花,一时并集,不得不稍分位置,然亦遍采舆评,不敢略存私臆。识者谅之。 一、前人已刻之诗,概不録入。是以各部名花,止登什之一二。倘诸君子不吝珠玉,惠以瑶章,再图续刻,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