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词叙录 - 第 4 页/共 7 页
曲有本平韵者亦可作入韵,【高阳台】、【黄莺儿】、【画眉序】、【虾蟆序】之类是也;有本入韵不可作平者,【四边静】是也;其它平韵不可作入者甚多。
今曲用宋词者,【尾犯序】、【满庭芳】、【满江红】、【鹧鸪天】、【谒金门】、【风入松】、【卜算子】、【一剪梅】、【贺新郎】、【高阳台】、【忆秦娥】,余皆与古人异矣。
凡曲引子,皆自有腔,今世失其传授,往往作一腔直唱,非也。若【昼锦堂】与【好事近】,引子同,何以为清、浊,高、下?然不复可考,惜哉!
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于鼓怒也,所谓“其声噍杀以立怨”是已;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已。夫二音鄙俚之极,尚足感人如此,不知正音之感[1]何如也。
[1]此处显然脱落一“人”字。
生 即男子之称。史有董生、鲁生,乐府有刘生之属。
旦 宋伎上场,皆以乐器之类置篮中,担之以出,号曰“花担”。今陜西犹然。后省文为“旦”。或曰:“小兽能杀虎,如伎以小物害人也。”未必然。
外 生之外又一生也,或谓之小生。外旦、小外,后人益之。
贴 旦之外贴一旦也。
丑 以墨粉涂面,其形甚丑。今省文作“丑”。
净 此字不可解。或曰:“其面不净,故反言之。”予意:即古“参军”二字,合而讹之耳。优中最尊。其手皮帽,有两手形,因明皇奉黄旛绰首而起。
末 优中之少者为之,故居其末。手执搕爪。起于后唐庄宗。古谓之苍鹘,言能击物也[1]。北剧不然:生曰末泥,亦曰正末;外曰孛老;末曰外;净曰倈(律蛇切,小儿也),亦曰净,亦曰邦老;老旦曰卜儿(外儿也。省文作卜);其它或直称名。
[1]原本何焯眉注:家奴多用末扮,亦有参军、苍鹘之意。
傅奇 裴铏乃吕用之客。用之以道术愚弄高骈,铏作傅奇,多言仙鬼事謟之,词多对偶。借以为戏文之号,非唐之旧矣。
题目 开场下白诗四句,以总一故事之大纲。今人内房念诵以应副末,非也。
宾白 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科 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今人不知,以诨为科,非也。
介 今戏文于科处皆作“介”,盖书坊省文,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诨 于唱白之际,出一可笑之语以诱坐客,如水之浑浑也。切忌乡音。
打箱 以别技求赏也。
开场 宋人凡句栏未出,一老者先出,夸说大意,以求赏,谓之“开呵”。今戏文首一出,谓之“开场”,亦遗意也。[1]
[1]原书何焯眉注:定远诗:“牛口定场先”。遵王云:“‘鬼门’谓之‘牛口’”。惜未征其出何书。
曲中常用方言字义,今解于此,庶作者不误用。
员外 宋富翁皆买郎外散官,如朝散、朝议、将仕之类。
谢娘 本谓文女,如谢道蕴是也。今以指妓。
勤儿 言其勤于悦色,不惮烦也。亦曰“刷子”,言其乱也。
行首 妓之贵称。居班行之首也。
小玉 霍小玉,妓女也。今以指女妓。
薄暮 母也。“薄”音“博”,磨上声。[1]薄民绵母,以切脚言。
[1]疑原作:“母”,“磨”上声。
九百 风魔也。宋人云:“九百尚在,六十犹痴”。
相公 唐、宋谓执政曰“相公”。最古。今人改曰“大人”,已俗矣。
下官 六朝以来,仕者见上,皆称“下官”,或曰“小官”。最古。
奴家 妇人自称。今闽人犹然。
使长 金、元谓主曰“使长”,今世已呼公侯子、王姬。
包弹 包拯为中丞,善弹劾,故世谓物有可议者曰“包弹”。
虚脾 虚情也。五脏为脾最虚。
挜襬 把持也。今人云“挜襬不下”,即此二字。
动使 什物器皿也。见《东京梦华录》。
嗹嗻 能而大也。或作“ ”“ ”,皆俗字。
儍角 上温假切,下急了切。痴人也,吴谓“呆子”。
评跋 以言论人曰“评”,以文论人曰“跋”。
波查 犹言口舌。北音凡语毕必以“波查”助词,故云。
入跋 入门也。倡家谓门曰“跋限”。
妆幺 犹做模样也。古云“作态”。
妆局 宋有吉庆事,则聚人治之,谓之“结局”。诓人者,亦“骗局”。
忐忑 上卯□切[1],下呑勒切。心不定貌。俗字也。
[1]据“忐”字字音,当作“吞卵切”。
遮莫 尽教也。亦曰“折莫”。杜诗:“遮莫邻鸡下五更。”
行径 门墙也。犹言家风也。
搂罗 矫绝也。唐人语曰:“欺客打客当搂罗。”今以目绿林之从卒。
魐魀 难进难退也。一作“间架。”
端相 细看也。唐人曰:“端相良久。”作“端详”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