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种曲目录 - 第 1 页/共 2 页

六十种曲   《六十种曲》明末毛晋(1599-1659)辑,毛晋,字子晋,常熟(今属江苏)人。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八万四千多册,大部分是明刻 本,也有很多宋、元本,并建造了汲古阁、目耕楼来贮藏图书。又以汲古阁的名义刻了许多书,所刻的书以底本精善、校勘审慎而受到重 视。《六十种曲》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而且,其中有大约二十种左右的戏曲剧本,是现存剧本的最早或最好的版本。   《六十种曲》编于崇祯年间,分6帙,在3年内陆续出齐。初印本没有总名称,而是在每帙第一种的扉页上题 “绣刻演剧十本”,每一种 又题“绣刻某某记定本”,所以有人称这部书为《绣刻演剧十本》,或《绣刻演剧》。康熙年间重印时,6套同时出齐,才有了《六十种曲》 这一总标题。书中收集《琵琶记》等传奇作品59种,杂剧《西厢记》1种,共60种。59种中,既收汤显祖《还魂记》,又收硕园改本《牡丹亭 记》。   这部书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它集中了元明两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选录了如《琵琶记》、 《荆钗记》、《幽闺记》、《精忠记》、《鸣凤记》、《玉簪记》和汤显祖“四梦”等思想上、艺术上有较高成就的剧本,反映了编选者 思想、艺术上的鉴别力。   因为《六十种曲》收了这么多南戏、传奇,而且元、明两代在这方面的最著名的作品——如南戏中的《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 》《幽闺记》《杀狗记》,传奇中的《玉簪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都已包括在内,所以,如要了解元、 明两代南戏、传奇的概貌,它是一部简明扼要的基础书。而且,从版本的角度看,它也很有特色。   01 琵琶记   元 高明   02 荆钗记   明 柯丹邱   03 香囊记   明 邵璨   04 浣纱记   明 梁辰鱼   05 寻亲记   明 范受益   06 千金记   明 沈采   07 精忠记   明 无名氏   08 鸣凤记   明 无名氏   09 八义记   明 徐元着   10 三元记   明 沈受先   11 南西厢记  明 崔时佩、李景云   12 幽闺记   元 施惠   13 明珠记   明 陆采   14 玉簪记   明 高濂   15 红拂记   明 张凤翼   16 还魂记   明 汤显祖   17 紫钗记   明 汤显祖   18 邯郸记   明 汤显祖   19 南柯记   明 汤显祖   20 北西厢记  元 王德信   21 春芜记   明 汪錂   22 琴心记   明 孙柚   23 玉镜台记  明 朱鼎   24 怀香记   明 陆采   25 彩毫记   明 屠隆   26 运甓记   明 吾邱瑞   27 鸾鎞记   明 叶宪祖   28 玉合记   明 梅鼎祚   29 金莲记   明 陈汝元   30 四喜记   明 谢谠   31 绣襦记   明 徐霖   32 青衫记   明 顾大典   33 红梨记   明 徐复祚   34 焚香记   明 王玉峰   35 霞笺记   明 无名氏   36 西楼记   明 袁于令   37 投梭记   明 徐复祚   38 玉环记   明 杨柔胜   39 金雀记   明 无心子   40 赠书记   明 无名氏   41 锦笺记   明 周履靖   42 蕉帕记   明 单本   43 紫箫记   明 汤显祖   44 水浒记   明 许自昌   45 玉玦记   明 郑若庸   46 灌园记   明 张凤翼   47 种玉记   明 汪廷讷   48 双烈记   明 张四维   49 狮吼记   明 汪廷讷   50 义侠记   明 沈璟   51 白兔记   明 无名氏   52 杀狗记   明 徐<田臣>   53 昙花记   明 屠隆   54 龙膏记   明 杨珽   55 飞丸记   明 张景   56 东郭记   明 孙仲龄   57 节侠记   明 许三阶   58 双珠记   明 沈鲸   59 四贤记   明 无名氏   60 牡丹亭   明 汤显祖   《六十种曲》原刻初印本不多见,除去复本公私庋藏现存约42种,流失国外者约30种。清初有重印本、重刻本。道光补刻本,错乱较 多。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本,部分作品按初印本作了校正。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调整了剧目顺序,恢复了原刻初印本的面目 。1958、1982年中华书局有重印本。   六十种曲   琵琶记   荆钗记   香囊记   浣纱记   寻亲记   千金记   精忠记   鸣凤记   八义记   三元记   北西厢   幽闺记   明珠记   玉簪记   红拂记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南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