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兰小谱 - 第 8 页/共 10 页

秀骨棱棱孰与偕,相逢不是弁而钗。芳心一缕书千古,肯向泥涂抵死埋。   上苑巍科王右丞,琵琶一曲快先登。天梯若许侯门借,技发屠龙叱亦能。桂林曾冒北籍考试。   周二官,保和武部江苏长洲人,旦中之房老也。其《卖鱼》一出,摹写网船嫩妇,形容曲肖,音调谑如在金阊牙市中,令人叫絶。小周四官,同部元和人,年仅成童,伶俐活泼,无非天趣,惜面方不媚,豪客未之赏焉。是日演《拷红》,眼色传神,跃跃欲语,不独齿牙吐慧,称可意侍儿。友人张君契赏已非一日,诗以识之。   蛤蚌团鱼满担沽,偶逢相谑巧支吾。南濠多少秧歌脚,风味萧骚似尔无。南濠有少妇缝穷送暖者,多不缠足。人呼为『秧歌脚。』   啼笑如真无限娇,担当风月小妖娆。可怜窗外窥情女,祗是胡卢依样描。是日有某官演《佳期》,兴致索然。   李琴官,文保和部江苏元和人。年仅弱冠,目妍而瞬,面瘦而腴,虽非谢氏闺英,亦属郑家文婢。尝演《裁衣》,风流酝藉,有企爱之神,无乜斜之态。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吾于斯剧恍然也。若他人之始庄而终浪者,徒见其丑秽耳。   娇态临风弱不支,却于酝藉动情思。目光冉冉浑如语,想见寒花未嫁时,寒花,归熙甫婢。   狼藉瑶卿与秀卿,两头蛮触损清名。梁溪丰范从谁说,酥酪而今有弟兄。其弟秀官,在永庆部。   孙秀林,吉祥部浙江德清人。丰神俊朗,眉字轩豁,无柔媚可怜之色,昆旦中之矫矫者。在京班一二年,卽弃所业。余去冬相见,翩翩不羣。闻今春南返,在张湾舟中已作泉下少年郎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诗以伤之。   出墙红杏倍生妍,洒落春光媚远天。见说园中花事好,供谁攀折倩谁怜?   归帆稳称入东吴,啼遍春山旧鹧鸪。一夜凄风兼苦雨,可怜红蕊没青芜。   王翠官,庆春部诨号『水蜜桃』,江苏元和人,昆旦中欢喜缘也。恬雅妍媚,水团面笑容可掬,人见之未有不欢悦者,雅号于以称焉。尝演《絮阁搜妆》,恰称玉环娇态。今回苏,而是班之彩云零落矣!   侵晓冲寒叩紫宸,妬情娇语可怜春。饶他四面观音好,未底王昌态度匀。苏旦有号『四面观音者』,以《长生殿》得名。   玉容春盎润如膏,赢得人呼『水蜜桃』。却笑吴姫名亦尔,两般滋味尽酕醄。友人云:金阊有伎,亦名『水蜜桃』。   韩学礼,保和武部浙江钱唐人。朴质无姿,齿已加长,宜于苦戏。盖南中梨园不事冶,惟取曲肖形容,令人怡情而已。新自苏来京,友人张君见其《送米》《哭灵》,为之感痛,因以梓里,属余品题。余曰:『昔陈老莲之画美女,多鸠鹄形,以『万壑千岩,其秀在骨』,非吴下水乡徒滋柔媚。吾杭越地也,爱学礼者,作老莲之美女观可乎?』   洗涤铅华静不浮,哀弦苦调见风流。梨园尽是他乡侣,谁把杭州曲子讴,白香山句   白傅深情祗自伤,潇潇暮雨忆吴娘。十年抛却西湖好,怕听相思引恨长。杨升庵云:『吴二娘,杭州名妓,有《长相思》一词。』白香山诗:『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盖子美之黄四娘也。   李秀官,永庆部江苏元和人。鲜肤秀色,文弱堪怜,腰未袅而多姿,眼不波而自媚,令   人有宋玉墙东之感。向在永祥部,如玉韫椟中,歌楼罕觏,今则入五都之市,为有目者之所共赏矣。   纤柔定似柳丝丝,谁赠春风袅娜词。移向苏台鬬歌舞,起眠情绪耐人思。   卸郄新妆懒自拈,无因重见态纤纤。爱他帘隙窥人处,约腕金黄指玉尖。卸妆后,揭帘偷视,腕指如玉,为彼中之难得者。   金桂官,萃庆部字缦亭,江苏常熟人。清姿瘦骨,腻理柔容,如俟城隅之静女,无桑间   态,亦乏林下风。素习昆曲,曾为外吏衙前,今春阑入部内,匝月之间,泽车华服,气象改观。噫!为之执鞭亦所欣慕焉矣!   薄施脂粉已嫣然,歌韵曾夸相府莲。为爱娇多身转怯,几形凫脰与鸯肩。幼为南沙蒋氏小史。   燕寝趋承宠爱浓,翩翩花影度春风。卯儿幻入霓裳队,漫把铜山笑邓通。   张发官,保和文部江苏元和人。面如瓜瓠,弱不胜娇,雅韵闲情,有谢夫人林下风致,耽清静,解文墨,尝见余《燕兰谱》,略识此中款要,知非庸俗伶工矣。昔保和部,本昆曲,去年杂演乱弹、跌扑等剧,因购苏伶之佳者,分文、武二部。于是梁溪音节,得聆于呕哑谑浪之间,令人有正始复闻之叹。嗟乎!梨园虽小道,而状古来之忠孝奸顽,使之感发惩创,亦诗教也。诗人之感,在士大夫;梨园之感,及乎乡童村女,岂曰小补之哉?部中皆梨园父老,惟发官年二十四,为最少,回视陈、王、二刘,不必出门合辙也。以之作殿,殆曲终奏雅欤?   弱质娉婷爱羽毛,琵琶羞唱郁轮袍。唐昌玉蕊真仙种,莫认元都观里桃。   淡妆雅服出轻盈,意态丰姿宛转生。几度悠扬闻玉笛,江南风月最关情。   艳冶浮靡讵苟同,耽闲绰有士人风。燕兰妙谛渠能识,不羡家明韵语工。南唐优李家明,能诗。   太平无象尽消摇,妙舞清歌乐圣朝。会得诗人风化远,郑声屏去奏虞韶。   《燕兰小谱》卷之四终   ●燕兰小谱卷之五   西湖安乐山樵吟   余叙列诸伶,以甲午为限。而前此名优之可采者,于斯附见焉。至于佚事、新闻可征者,述其颠末咏之;传闻者第寄一时兴感,其事则隐而不録,恐人言未的,不敢以之速咎。因分杂咏、杂感,聊寓讽诫,犹赋之有乱辞云。   杂咏共一十八则,计诗二十八首   友人言:苏伶有号『碧成夫人』者,姓李名桂官,字秀章,吴县人。昔在庆成部,名重一时,尝与某巨公乡谊,时佐其困乏,情好无间。后巨公莅外省,桂官亦脱身同往,于今十数年矣。闻其慷慨好施,颇无资蓄,是优伶中之勇于为义者,是可识也。   漫将巾帼事倾城,雅意怜才别有情。赚得豪儿金似土,夜来闻唤状头声。   友人言:昔苏伶唐玉林、方兰如,长洲人,在庆成部一时之彼美也。秀州某贾与之契好。所有贸易之资,尽耗于浅斟低唱中。既而贾以逋负被絷,二人告其友曰:『贾之事,公所知也。倘藉公之力,为渠解纷,则二千金之助。吾两人在,何至废业失所?』友感其言,为之平章息讼。未几,贾复与他伶狎。二人怆然曰:『溺不可拯也,我不负贾而贾实负我矣!』其金遂絶。噫!谁谓此辈中无真情侠骨者耶?为述其事书之。   雅遇周郎顾曲频,感恩知己两情亲。怜君金尽缘歌舞,羞作吴王宫里人。   乍可春回淑气和,欢场几见醉颜酡。桃花流水情无限,精卫辛劬奈若何。   友人言:京伶冯三儿,大兴人。昔在王府大部,旦中尤物,以声技蓄厚赀。弱冠后,颀长突弁,遂弃业为掌班,而颔下亦于思可玩。班素隶贵邸,一日,主人以旦色未佳,仍命三儿充之。因剃须复业,而孙寿之态毕露矣。   脱郄须眉复效颦,应缘曾现女人身。侍儿瞥见多相笑,仙子麻胡两失真。   施朱施粉事妖妍,顾影真堪一笑先。昔日欢郎多冷落,夜来惟有细君怜。   友人言:昔苏伶天保儿,姓陈氏,常熟人,在大成部,色技精妙,大胜今日魏、陈诸郎。卽《拐磨》一剧,非长生所能彷佛也。以获罪遣戍新疆,而周其困穷,保其开释,不乏有力之交。惜其福薄而殒,闻之慨然有感。   断袖何如割臂盟,胥靡犹系故人情。未知仗义孙宾硕,肝胆曾为若辈倾。   友人言:苏伶张蕙兰,吴县人。昔在保和部,昆旦中之色美而艺未精者。常演《小尼姑思凡》,颇为众赏,一时名重,蓄厚资回南,谋入集秀部。集秀,苏班之最著者。其人皆梨园父老,不事艳冶,而声律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目往,如与古会,非第一流不能入此。蕙兰以不在集秀,则声名顿减,乃捐金与班中司事者,挂名其间,扮演杂色。噫!为名为实,吾不能知,而其志则可嘉矣。   笙歌丛里早知机,莫俟门前车马稀。一棹江南烟水阔,舞衫何似緑蓑衣。   攀援声价附清音,名实难窥两可心。甘就经师执都养,应羞孔目擅词林。友人言:蕙兰之在集秀,如为实,则耳濡目染,其技日进,犹执都养役于经师之门;若为名,是监生捐孔目,而自诩翰林先生矣。其语甚新而确。   友人言:昔京伶八达子,系旗籍,在萃庆部。貌不甚妍,而声容态度恬雅安详。大小杂剧无不可人意者,一时盛称都下。于甲午年沃若而陨,今其名尚津津在人齿颊间。谱中不録,犹记旧院而无马湘兰,为歌坛一大缺限矣!余闻之有感,不忍以未见而弃焉。   歌坛豪客忆声容,名下诸郎未许同。乐伎卽今腾众口,书生空愧老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