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芍药谱 - 第 2 页/共 2 页

绯多叶也。绯叶五七重,皆平头,条赤而绿,叶硬、皆紫色。   ○下之中   宿妆殷   紫高多叶也。条叶花并类绯多叶,而枝叶绝高平头。凡槛中虽多,无先后开,并齐整也。   取次妆   淡红多叶也。色绝淡,条叶正类绯多叶,亦平头也。   聚香丝   紫丝头也。大叶中一丛紫丝细细是也,枝条高,绿叶疏而柔。   簇红丝   红丝头也。大叶中一簇红丝细细是也,枝叶并同紫者。   ○下之下   效殷妆   小矮多叶。也与紫高多叶一同,而枝条低,随燥湿而出,有三头者、双头者、鞍子者、银缘(丝?)者,俱同根,而土地肥瘠之异者也。   会三英   三头聚一萼而开。   合欢芳   双头并蒂而开,二朵相背也。   拟绣韀   鞍子也。两边垂下如所乘鞍状,地绝肥而生。   银含棱   银缘也。叶端一棱白色。   ○新收八品   御衣黄   黄色浅而叶疏,蕊差深,散出于叶间,其叶端色又微碧,高广类黄楼子也。此种宜升绝品。   黄楼子   盛者五七层,间以金线,其香尤甚。   袁黄冠子   宛如髻子,间以金线,色比鲍黄。   峡石黄冠子   如金线冠子,其色深如鲍黄。   鲍黄冠子   大抵与大旋心同,而叶差不旋,色类鹅黄。   杨花冠子   多叶白心,色黄,渐拂浅红,至叶端则色深红,间以金线。   湖缬   红色深浅相杂,类湖缬。   黾池红   开须并萼,或三头者,大抵花类软条也。   ○后论   维扬,东南一都会也,自古号为繁盛。自唐末乱离,群雄据有,数经战焚,故遗基废迹,往往芜没而不可见。今天下一统,井邑田野,虽不及古之繁盛,而人皆安生乐业,不知有兵革之患。民间及春之月,惟以治花木、饰亭榭,以往来游乐为事,其幸矣哉。扬之芍药甲天下,其盛不知起于何代,观其今日之盛,想古亦不减于此矣。或者以谓自有唐若张祜、杜牧、卢仝、崔涯、章孝标、李嵘、王播,皆一时名士,而工于诗者也,或观于此,或游于此,不为不久,而略无一言一句以及芍药,意其古未有之,始盛于今,未为通论也。海棠之盛,莫甚于西蜀,而杜子美诗名又重于张祜诸公,在蜀日久,其诗仅数千篇,而未尝一言及海棠之盛。张祜辈诗之不及芍药,不足疑也。芍药三十一品,乃前人之所次,余不敢辄易。后八品,乃得于民间而最佳者。然花之名品,时或变易,又安知止此八品而已哉。后将有出兹八品之外者,余不得而知,当俟来者以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