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群芳谱 - 第 43 页/共 195 页
|李咸用|薄日朦胧秋。
|李涛|秋槐满地花。
|于濆|秋沼生荷芰。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
|司空曙|菊花枫叶向谁秋。
|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
|李商隐|秋日掌阶柿叶阴。
|郑谷|红叶黄花秋景宽。
|杜荀鹤|秋水鹭飞红蓼晚。
|宋苏轼|枫叶芦花秋兴长。
|秦观|雨荷风蓼不胜秋。
|元叶颙|黄花有恨惊秋老。
|赵孟俯|露下碧梧秋满天。
|张雨|秋在梧桐疏处多。
|明孙太初|菰米莲房作好秋。
|词|
|原|明刘基眼儿媚|烟草凄凄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增|宋刘镇念奴娇|嫩凉生晓,怪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咽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蒙,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别录|
|原|千金方|秋宜食黍、桃、葱。 秋耕宜早,恐霜后掩入阴气。 收五谷,择吉日,上仓先祭仓神。 收藏鲜果,梨橘之类带枝插,萝卜或芋中仍用纸或干穰草包护瓮,勿通气。
○七月 立秋、七夕附见
|增|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注|日月会于鹑尾,而斗建申之辰也。 凉风至,白露降。 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注|黍稷之属于是始熟。 命百官始收敛。|注|顺秋气收敛物。
|原|梁元帝纂要|七月曰孟秋、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又曰凉月。
|花月令|是月也,桐报秋,木槿荣,紫薇映月,蓼红,菱实,鸡冠报晚。
|增|瓶史月表|七月,花盟主紫薇、蕙花。花客卿秋海棠、重台朱槿。花使令波斯菊、水木香、矮鸡冠、向日葵。
|汇考|
|原|诗幽风|七月食瓜。 七月烹葵及菽。
|增|夏小正|七月莠雚苇。|传|未莠则不为雚苇。莠然后为雚苇。故先言莠。 湟潦生苹,爽死,苹秀。|传|湟潦生苹也者,湟,下处也,有湟,然后有潦,潦而后有苹草也。爽也者,犹疏也。苹也者,马帚也。 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茶。|传|灌,聚也,荼,雚苇之莠也,为蒋楮之也,雚未莠为菼,苇未莠为芦。
|晋书乐志|七月之辰谓为申,申者身也,言时万物身体皆成就也。 七月之管名为夷则,夷,平也,则,法也,谓万物将成,平均皆有法则也。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水衡记|荻苗水,七月、八月菼花,故以名。
|梦溪笔谈|七月,百谷成实,自能任持,故曰太乙。
|赏心乐事|七月,餐霞轩五色凤仙花,玉照堂玉簪,西湖荷花,南湖观鱼,应铉堂东葡萄,霞川水荭,珍林剥枣。
|洽闻记|河中凤林关有灵岩寺,七月十五日,溪穴流圣柰出,大如盏。
|楚志|水陆寺在沔江,深不可测,名莲花潭,于初秋良夜,有莲花艳出水面,香浮袭人。
|立秋|
|增|礼记月令|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要览|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否则摇落,谓之离合风。
|东京梦华录|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翦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椮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卖者虽多,不及李和一色拺银皮子嫩者货之。
|熙朝乐事|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翦刻花瓣插鬓边,或以秋水吞赤小豆七粒。
|七夕|
|增|荆楚岁时记|七月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风土记|或问董勋,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于古,何也,勋曰,七月黍熟,七曰阳数,故曰珍糜,今惟设汤饼,不复有糜矣。
|说林|七月七日,陈丰以青莲子十枚寄葛勃,勃啖未竟坠一子于盆水中,有喜鹊过,恶污其上,勃遂弃之,明早有并蒂花开于水面如梅花大,取置几头,数日始谢,房亦渐长,剖之各得实五枚,如丰来数,自是乡人改双星节为双莲节。
|原|东京梦华录|七月七夕,以小板传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菉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设彩羃帐货卖,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做假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五色线|仙子云,天宝六载侍辇骊山,七夕夜,张锦绘树瓜花,陈饮食,焚香于庭,拜缕针纴线。
|致虚阁杂俎|薛瑶英于七月七日,令诸婢共翦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于亭中,随风而上遍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没,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七夕,徐婕妤雕镂菱藕,作奇花异鸟,攒于水晶盘中,以进上,极其精巧,上大称赏,赐以珍宝无数,上对之竟日喜不可言,至定昏时,上自散置宫中几上,令宫人暗中摸取,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斗巧,以为欢笑。
|诚斋杂记|蔡州丁氏女精于女红,每七夕祷以酒果,忽见流星坠筵中,明日瓜上有金梭,自是巧思益进。
|常氏日录|七日,将午时酒服菖蒲一二寸,饮酒不醉。
|集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