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小史 - 第 5 页/共 6 页
十一月广寒⑦月冷仲冬交,天地无晴冻怎熬。旁午拓窗申⑧又闭,周围护雪更编茅。
十二月九九⑨常防冻不开,窗封更恐雪飞来。倘逢滴水成冰候,炉火能将春唤回。
(《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月建寅:北斗斗柄所指称为“建”。斗柄旋转所指十二时辰称月建。农历正月称建寅,二月称建卯,依次类推。月建寅,就是指农历正月。本文所说月份都是指农历。②向晨:向,接近。③朔风:北风。④桂花蒸后:南方各省有采摘桂花蒸糕的习俗。桂花蒸后,是诗歌中时间物化的手法,指八月。⑤菱壳燥:艺兰术语。秋天空气干燥,常造成兰花盆土与盆体分离,称菱壳燥。⑥小春回:深秋季节,乍寒还暖,阳光、气温好似春天,称小阳春。⑦广寒:即广寒宫。传说月亮中有广寒宫,为嫦娥居住的地方,后来就以广寒宫代指月亮。⑧申:申时,古代记时,一天分十二时辰,申时相当于下午三、四点钟。⑨九九: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直到“九九”为止。
栽新要言
栽种新花①宜雨天或暖天,时在谷雨之后,浇水亦便。须用新盆,切不可用旧盆,新者取其易燥。泥则宜用翻盆旧泥,种新花最佳。若用新泥栽之,花必不发。盆泥之高低,约齐蒲头为率②,亦不必高似馒头形。落盆之泥,老花欲松,新花宜坚。新种之花如无雨,浇水之后,急闭置花房,以避燥风烈日。遇微雨移出淋之,如雨大仍归花房。待其花杆长至七八寸,再加泥寸许。此时之根叶服土,精神亦足,方可稍受风露。如遇狂风寒冷,仍避花房。初发之花,性畏寒暑,又兼新花新栽,气力不足,若早受风露,必至萎叶败根,无可救药。养花者切宜留意,勿以此言为河汉③也。且花之未栽以前,受闷二十余天,九死一生,及至上盆拥泥,乃久病乍起之时,亟宜调护,断不可使受寒风,复令其受病。若能留心如是,何患花之不发哉。(《蕙花镜》)
每岁惊蛰有新花到时,莳花者须取其未发蕊杆之箭,在篓中未伤而易于培养者。移归后,先将根拨松,用淡水④浸湿,不可浸及蕊叶。视根须之烂者剪净,以四五枝并为一札,用稻草铺地,将篾栈条做成空圈,插于草上如装米囤形。将蕙草横放其中,根对囤边,叶向囤中,周围砌转,层层叠高,须整齐不令移动。叶上不可喷水,着水则叶黄。面上再盖稻草,以圈匾覆之,使其闷不透风。闷至四日,将根发开再浸水,仍依前法铺盖;再四日又浸,又盖,再浸再盖至五次,花杆必长至六七寸,将要出铃之时,拣其根蒲多者先种。上盆后,遇微雨淋花最妙,至湿透亦无妨。雨后花必长发,根亦易活。如无雨,浇水后即宜置之花房,不令泄风。淋雨之花,天寒时移至花房中为妥。照法补种,须二十天之久,其花次第而开矣。所以种花秘谈有云:“春兰未了蕙花来,觅得之时切莫栽。藏过清明方可种,早种依然花不开。”(《第一香笔记》)
[注释]
①新花:即新落山花,刚从山上采挖下来的兰花。②约齐蒲头为率:蒲头,即芦头,兰花的假鳞茎;率,标准。③河汉:即银河,转而比喻大而无当或不可相信的空话。④淡水:疑为“浅水”之误。
栽新续说
栽新之法,前篇已言大略,尚有未尽处,故续详之。
新花如闷在囤内二十天之久,已经出铃者,亦可先种。在囤内之时,又不宜颠倒多看,恐有损伤之虞。
初闷至第四天发阅①,根白色干燥者,宜多浸数次。篓中发出之箭杆,曲而不直及囤内提出之曲者,另置栈圈再闷,使花杆直立,久屈者必能复伸。
已闷二十天尚未发动,箭杆不见变色,仍仿前法置之。待至谷雨依旧不长,即将包壳用铜剪割开,移去外壳,再闷数日,逢雨上盆。其小蕊亦可摘去数枚,仅留一二朵,尚能开放。惜其精力不足,花也不畅,此法试之上品名花。
上盆后或仍置囤内,遇微雨出淋。延至三四日,渐可移置屋内。待其起发,日间或置于庭檐,晚间仍须进屋闭窗。缘久闷之花,花杆娇嫩,畏寒异常(此恐无花房设置之故)。
新花受露,须过谷雨二三日,方可断霜②。
受露后,若得和风吹,花杆始硬,绽花亦不致软落③。盆泥须滋润,不可太湿。日间遮帘,不可对照太阳。
每日酌量浇水,不可过湿,湿则伤根。
喷水切宜谨慎,水灌衣壳之内,花杆必致受伤。
新花最忌手指挑拨,引人多看,恐受鼻中呼吸之气,且指爪有热毒,多看弄使花不发。
浇水之喷筒,其眼以匀细为妥,眼大则水力太猛。
以上要言数则,种法虽已详尽,惟天时不能预料,要之随时留心。培植如法,则多栽多成。至于风雷寒暑,变动异常,非人力所能挽回耳。(《第一香笔记》)
[注释]
①发阅:发,揭开;发阅,指揭开圈匾查看。②断霜:指天气不会再下霜。农谚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③受露……不致软落。按原著句读应标点为:受露后若得和风吹花,杆始硬绽,花亦不致软落。文理不通,疑为排版之误。
种类
兰蕙有梅瓣、水仙、荷花、素心四种。而素心又有五种,名绿胎素、白胎素、黄胎素,皆属净素;有白舌而红腮者,谓之桃腮素;舌上有隐约淡红点者,曰刺毛素。另有一种全红舌者,名曰朱砂素。若论花品,外三瓣阔大,而捧心无兜者谓之荷;外三瓣短圆,捧心起兜,而舌硬不舒者谓之梅;外三瓣起尖,捧心有兜,而舌下垂者谓之水仙。此四种为上品。五瓣相符,舌、头形相配为佳。若四种内更得素心,世所罕逢。花蕊初出,有大硬壳对抱者,谓之鸡嘴。层层总包细蕊者,谓之大衣壳。兰之衣五层,蕙之衣七层或九层。鳞次含盖小蕊者,名曰小衣壳。小衣渐透,谓之出壳。蕙蕊紧抱花杆,离杆累累如贯珠者,谓之排铃。花柄横出,花心向外,谓之转茎。花柄底有一粒如珠者,谓之命露,又曰兰膏。大瓣交搭,下露舌根,旁露捧心处,谓之凤眼。花背两边瓣盖顶瓣处,谓之上搭,胸下谓之下搭。凤眼大而上搭深,花必阔而有兜,且不落肩。花放时大瓣谓外三瓣,中二瓣谓之捧心,捧心之中谓鼻头,鼻下谓舌。
蕙花开九朵,或十一二朵者相宜,开五六朵者亦有,更有开至二十余朵者,花必劣种。(《艺兰新法》)
论蕊
小蕊头形八法①,萧山沈沛霖前辈,言之甚详,照录于左:
一、机梭形——蕊尖长,微似紧边者,开硬捧尖舌水仙。
二、爪锤形②——顶平而下部敛小者,开合背梅,如下部放大者,舌必大。
三、莲肉形——土下部相等,要肉裹尖上重白头,方能走圆③,若满蕊俱白,开必伸长反撟。
四、花生肉形——上下部相等,较莲肉形稍长者,开大圆铺舌梅形水仙,如白头肉裹尖重者,亦开梅瓣。
五、橄榄形——上下小而中部宽长者,开小舌水仙。
六、圆灯壳形——蕊顶开窍者,开软捧微撟水仙。
七、净瓶头形——顶收口放者,开小撟水仙。
八、石榴头形——蕊圆短,项收顶翻者,开大撟角。
另有如龙眼果形,浑身胖圆而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以为瓣虽短,无秀气不大贵。然此花最难得也。(《第一香笔记》)④
蕙花至小排铃时,头形有五门,分列八式如左:
巧种门⑤
蜈蚣钳——开紧边厚肉、合背硬捧心小舌梅者居多,分窠大舌仙者少,软者即分窠大舌梅。此推上品之第一。
大平切——开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合硬小舌梅者少,梅仙皆出。此推上品之第二。
小平切——开平边、长脚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合硬小舌者少,多出仙种。此推上品之第三。
角门⑥
瓜子口——开宽边文 ⑦,出仙者居多,出梅者少。此推上品之第四。
石榴头——开宽边武 ⑧,飞捧方缺舌,梅仙皆出。此推上品之第五。
官种门⑨
杏仁形——开宽边蒲扇捧春兰舌,是为水仙。此推上品之第六。
癃放门
油灰块——花未开先见捧心。所谓油灰块者,捧心合硬如油灰块也。外三瓣开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如人有痹癃⑩之疾,故谓之癃放也。捧全合硬者居多,有 硬小舌者,更有分头合背无舌者,其名曰“三瓣一鼻头”。梅仙中最劣之品也。
行花门
尖头形——蕙中开梅仙外,尽属此形。上搭深而蕊形短阔,或开荷瓣,否则皆无名粗花而已。
此外,有倒松子形、茉莉花形、押惊螺形、蜒蝣头形、白果形、砂豆形、蟹钳形、蜜蜂尾形、道袍襟式、橄榄核式、香灯形式、羊角形式、剪刀式、月牙式诸名目,或出异花,无佳品也。
[注释]
①从下文作者专门论述蕙花小蕊头形看,小蕊头形八法,是针对春兰而言。②爪锤形:“爪”疑为“瓜”之误。瓜锤,古代兵器,形似南瓜而有柄。③走圆:走,向某方面发展,有“趋向”之意。走圆,即趋向圆形。④从这段开头说明看,应引自《兰蕙同心录》。⑤巧种门:此门所出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捧起兜,且有白头。⑥喬皮角门:此门所出的共同特点是外三瓣瓣端后翻呈波状。⑦文喬皮:文,微,柔和,不猛烈。文喬皮,微喬皮,即瓣端微向后翻。⑧武喬皮:武,猛烈,程度重。⑨武喬皮,即瓣端大后翻。官种门:此门所出品种共同特点是捧有轻兜,间或成“滑口”,即不起兜,但捧前端起“白边”。⑩痹癃:中医术语。痹,指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癃,癃闭,指小便不通的病。
论色
色以嫩绿为上,老绿次之,赤转绿又次之。其余赤花,若色俏尚可,如色昏且紫者,最为下等。(《兰蕙同心录》)
论壳
蕙壳不等,绿、白绿、红紫、淡红、赤绿,均出名种。荷形水仙,俱长衣圆尖荷花壳出居多。若梅瓣,或从鹊口出,或从圆头出,或从鹦鹉嘴出。至于直统筋粗色昏,均非好花。兰白壳明透,绿筋通梢,十有九素。如白壳上添有绿彩,定是素梅瓣,即萧山蔡氏梅素可验。(《兰蕙同心录》)
论箨
贴蕊小包衣为肉箨,贵长大不贵短小。凡梅形、荷形水仙,箨上必有浓滑光彩,与寻常花箨迥别。彩重箨厚捧必厚,彩轻箨薄捧亦薄。乃有诸内,斯形诸外也。(《兰蕙同心录》)
凡兰蕙之箨,一边有彩,一边无彩,开时亦一边有兜,一边无兜,历验不爽。
论筋
凡兰蕙细种,壳上纱筋,必根根通梢,细软光润。即箨上亦有细筋到顶,光艳夺目。若筋粗色昏,行花无疑。(《兰蕙同心录》)
论瓣
瓣要主瓣与副瓣匀紧圆结、肉厚质糯为贵。若平边、宽边,或主瓣阔、副瓣狭,且薄更撟,均为不取。(《兰蕙同心录》
蕙花有初开瓣甚狭,逐渐放阔,开至三日始足,较初开阔至二三倍者,最为可贵。惟荷花有此开品。(《蕙花镜》)
论捧
捧心总要光洁,以软蚕蛾为上,阔观音兜、僧鞋菊为次;挖耳捧、硬蚕蛾捧再次之;更有豆夹捧、蟹钳捧、滑口捧,皆不贵也。若琵琶头捧,是水仙之最下者。(《兰蕙同心录》)
论肩
中为主瓣,两边为副瓣。两副瓣宜左右横平,谓之一字肩,最为上品。副瓣升上者,谓飞肩,可贵也。垂下一二分谓落肩,官种水仙尚可;再落者谓之三角,虽瓣好不足贵也。(《兰蕙同心录》)
论舌
舌要圆短,以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舌为上;小如意舌、方胜舌、方版舌次之;微缺舌、尖如意舌再次之;若吊舌及狭长舌斯为下矣。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居多。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水仙兼梅形有之。方胜舌、方版舌,其花必兼小撟,出瓜子口头形无疑。微缺舌,是撟角出身。(《兰蕙同心录》)
论苔
舌苔以绿色、白色,沙光①匀细者为佳。若苔粗沙毛,色黄且昏者,非惟不贵,并多变端②。(《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沙光:沙,指舌苔上绒毛状物,沙光,绒毛光泽。②变端:端,项目、因素。变端,变化因素。
论点
舌上朱点,蕙花散漫居多,以深红色俏为上,或淡色亦要鲜明。若春兰必要成品,或一点,或元宝,或品字,或大块,均好。若红如行花者,不取也。(《兰蕙同心录》)
论鼻
两捧中藏香者谓鼻。鼻宜小,小则捧心窝结,花更得神。若大且粗,名曰“大准头”①,捧必“开天窗”②,时下贱之。(《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大准头:准头,古代相术术语,指鼻子。②开天窗:兰花术语,指两捧上方不紧闭,当中有较大缝隙,露出鼻头,称为“开天窗”。
论梗
梗以细长为贵。蕙兰大花细梗,谓之“灯草梗”,一干七八萼,最有丰神。至粗干小花,俗名“木梗”,花或十三四萼,嬲紧①一团,不取也。兰梗亦须高五六寸为贵,若矮脚,虽花好无味。(《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嬲紧:嬲,娆扰,纷乱。嬲紧,纠结纷乱。
论叶
叶以收根、细糯、短阔、垂软为上。如大一品者,花在叶面,丰神独绝。大抵性柔肉厚,方得气度从容。黄山谷云:“蕙有士大夫之概”是也。狭长圆叶,亦有秀气。他如上尖下阔,直矗粗硬之叶,花藏叶底,时人名“韭菜簇蝴蜂”,盖讥其乱耳。(《兰蕙同心录》)
论芽
子芽出土,凡绿花与素,均白绿色。若白赤及赤绿、水红,均芽尖稍有微红,纯赤者,子芽即有红紫色。春兰白绿芽属素类。大凡发芽,以霉前后①为得气,以伏芽为次,至交秋发芽,名曰秋扦②,总不甚大也。(《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霉前后:霉指霉雨季节。霉前后,指霉雨季节前后这段时间。②秋扦:扦,扦子,金属或竹木等制成的针状物。秋扦,形容兰花秋芽细小。
论根
根以圆细为贵,如蕙根粗且方者①,必无佳种。即或得气稍粗,其根头必有分桠两歧,且仍圆样。此是先辈论说,虽验之未必尽然,姑存疑以待考。(《兰蕙同心录》)
[注释]
①如蕙根粗且方者:如,象。不能理解为“如果”。从这段文字的意思看,作者是专门论述春兰根的。有些兰著在引用这句话时,解释为“兰根以圆细为贵,如果蕙兰根粗且方的,必无佳种”,译者以为是错误的。作者是以蕙兰根与春兰根作比赛,言外之意蕙兰根就是粗且方的。
《兰蕙小史》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