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斋雅谈 - 第 2 页/共 5 页
《赤壁赋》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此盖用《庄子》句法:“自其异者而眂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而眂之,万物皆一也。”又用《楞严经》意:“佛告波斯匿王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尝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生灭,不变者元无生灭。”
周子充作《定光庵记》:“佛以慧日照三千大千世界,顾岂滞于方。然日出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躔度必有所舍,其明难与佛等。”乃全用东坡《奉安神宗书阁祝文》语也。
东坡《赤壁赋》,多用《史记》语,如“杯盘狼藉”、“归而谋诸妇”,皆《滑稽传》;“正襟危坐”,《日者传》;“举网得鱼”,《龟策传》;“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则如《神女赋》,所谓以文为戏者。
东坡云:“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为浅陋。仆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于食龙肉也;而仆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知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者果何也?”
甫里有《杞菊赋》,东坡有《后杞菊赋》,张南轩有《续赋》,夏枢密亦有《续赋》,亦各有意。
薛梦桂字叔载,号梯飙,永嘉人,父大圭。绍熙间,上书乞立储,在赵忠定诸人先。叔载擢高科,通京籍,风度清远,所居西湖五云山曰“隔凡”,关曰“林壑”,瓮通命之曰“方崖小隐”,诸名士莫不纳交焉。俪语古文,词笔皆洒落,不特诗也。
张建自号兰泉,其论诗云:“作诗不论长篇短韵,须要词理具足,不欠不余。如荷上洒水,散为露珠,大者如豆,小者如粟,细者如尘,一一看之,无不圆成,始为尽善。”
高复古尝谓学者云:“胸中无千百家书,乃欲为诗,如贾人无资,终不能致奇货也。”
宋之文治虽盛,然诸老率崇性理、卑艺文,朱氏主程而抑苏,《吕氏文鉴》去取多朱意,故文字多遗落者,极可惜。水心叶氏云:“洛学兴而文字坏。”至哉言乎!
石林词:“谁采蘋花寄与,又怅望、兰舟容与。”或以为重押韵,遂改为“寄取”,殊无义理。盖“容与”之“与”自音“豫”,乃去声也。扬子云《河东赋》云:“灵舆安步,风流容与。”注:“天子之容,服而安豫。”“与”读为“豫”。《汉·礼乐志》“练时日,澹容与”,注“闲舒”,皆去声。
姜尧章《铙歌鼓吹曲》,乃步骤尹师鲁《皇雅》;《越九歌》乃规模鲜于子骏《九诵》,然言辞峻洁,意度萧远,似或过之。
士大夫辞荣,固是美事,然有不当辞而辞者。至于不肯磨勘,甚而批毁印历,而世以为高而效之者,皆非中道也。司马公辞枢密副使,章有云:“臣自幼时习赋、论、策,就试,每三年一次乞磨勘,岂不慕荣贵者乎?”盖天下自有中道,过犹不及也,此为古今至论。今所谓喋喋辞免者,安知非饰诈邀名哉?德祐末,大臣则又有以辞荣而避难者,此尤不足道也。
坡翁谓陈师仲曰:“足下所至诗,但不择古律,以日月次之,异日观之,便是行记。”此说极佳,故王筠以一官为一集,杨大年亦然,所著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海阳》、《蓬山》、《冠鳌辞》之类。简斋所谓“一官成一集,尽付古沙头”是也。
史达祖邦卿,开禧堂吏也。当平原用事时,尽握三省权,一时士大夫无廉耻者,皆趋其门,呼为梅溪先生。韩败,达祖亦贬死。善词章,多有脍炙人口者。李和父云:“其诗亦间有佳者。”
李文饶《退身论》云:“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操政柄以御怨诽者,如荷戟以当猛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而已。”呜呼!其言亦哀矣。
宣律师尝夜梦神人烧香供养,香气与世间不同,因问曰“此何香”,答云:“西天棘林中香。”【案:梦天棘事,蔡梦弼注杜甫诗尝引之,此条必考证甫诗,而传写佚其后半。】
周益公尝戏作《贺冬启》云:“数九九而哦诗,自怜午瘦;办多多而有酒,骤觉冬肥。”
林子善家藏崔悫画龟,甚佳,朱希真作赞曰:“骨为裘褐,气为饩饘,孰令汝寿,惟虫知天。他日碧波莲叶上,不知谁见小如钱。”
蒋重珍伯父能禅,其亡也,重珍祭之以文云:“不必轻生,前以为空;不必重死,后以为实。”此语极有味。
周子充云:“文章有天分,有人力,而诗为甚。才高者语新,气和者韵胜,此天分也。”
世言李泰伯不喜《孟子》,而所赋《哀老妇》诗云:“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轲书。”何耶?
正则作《吕君用志》,形容其俭以起家之意云:“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亦近乎薄矣。
天圣中,吴咸为殿中丞,吴中所居有红梅阁,盖吴有爱姬者红梅,因以名阁,又作《折红梅》词。
“菖蒲花,难见面”,古语也。【案:《玉台新咏》载《西曲歌·乌夜啼》曰:“菖蒲花,可怜闻名不曾识。”《南史》亦载张皇后见菖蒲事,必宋人诗词有用此典者,故密引古语证明出处,而传写佚其后半。】
卷中
白傅诗“天黄生飓母,雨黑长枫人。”【案:此白居易《送客游岭南》诗,原本误作太白诗,“雨”字误作“雷”,今校正。】注云:“飓母如断虹,有大风即见。枫人因夜黑云雨,暗长数丈。”比见李仲宾云:“往年在东平,舟夜行,残夜微月,拥篷眺望,忽有黑云起天角,渐成巨人,其长数十丈,掉臂阔步行水上,掠舟而西。一舟皆惊魇群起,视之,其去如飞,得非所谓枫人耶?”
对偶之佳者曰:“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柳摇台榭东风软,花压栏杆春昼长。”“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梨园子弟白发新,江州司马青衫湿。”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昌黎之贬山阳,遇顺宗即位赦,以伾、文之党尚炽,不得放还。其《寄三学士》诗云:“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果然又羁縻,不得供锄耰。”又《忆昨行》云:“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常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眼中了了见乡国,知归有日眉方开。”其情亦可怜矣。大抵小人专政,安肯以恩赦放逐客,惧恩不及己故也。
岑嘉州《赤骠马歌》云“平明剪出三鬃高”,乐天亦云“马鬛剪三花”。所谓“三花”者,盖唐御马多剪鬃为三瓣,李伯时常画三鬃马图。余少日观御马,有剪作山水、人物、花鸟之像甚精,一时所尚如此,盖不止剪三鬃也。
孟郊云:“难将寸草心,报答三春晖。”【案: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盖传本有异。】此语关纲常,非唐诗人语也。至东坡诗云:“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其言尤悲。东莱于《蓼莪章》云:“莪蒿不能报天地之生育,犹人子不能报父母之劬劳。”皆祖郊之意也。
少陵“尝果栗欼开”,“欼”或作“雏”。周繇赋云:“开栗弋之紫欼。”贯休诗云:“新蝉避栗欼。”又云:“栗不知欼落。”按《集韵》:“欼,侧尤切,草纹蹙也,即栗篷耳。”【案:《广韵》:“欼,初纪切,音□(桼刂),啮也。”无侧尤切平声。考《贯休集》,作“栗皱”,注“栗篷也”。《集韵》:“灾尤切,绉平声,革纹蹙也。”字从皮,不从欠。据此,则“欼”当作“皱”,“草纹”亦当是“革纹”之误。又案:贯休诗以“栗皱”、“菱壳”,固当作“皱”。杜诗本作“栗园”,以对“樵径”,则又不必改作“栗皱”矣。今就原文订证之。】
杜诗喜用“悬”字,然皆绝奇。如“江鸣夜雨悬”,“侵篱涧水悬”,“山猿树树悬”,“空林暮景悬”,“当空泪脸悬”,“猕猴叠叠悬”,“疏篱野蔓悬”,“复道重楼锦绣悬”。
白傅诗云:“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但以恩情生罅隙,何人不解作江充。”小坡《思子台赋》云:“彼杨公之爱修兮,岂减吾之苍舒。”皆深中人情。
李商隐诗云:“咸阳宫殿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年秦帝醉,不关天地有山河。”末句殊不可晓。南昌裘闻诗以为“秦帝”合作“天帝”,“天地”合作“秦地”,事在张平子《西京赋》曰:“昔者大帝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是时也,并为强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岂不诡哉!”李善注:“昔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志林》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列仙赞》云:“秦穆受金策祚世之业。”史载秦地雨金三日,误陨其是耶?呜呼!天帝果有时而醉乎?
李商隐《晋元帝庙》云:“青山遗庙与僧邻,断镞残碑锁暗尘。紫盖适符江左运,翠华空忆洛中春。夜台无月照珠户,秋殿有风开玉宸。弓剑神灵是何处,年年春绿上麒麟。”【案:此诗《李商隐集》不载,未详所据何本,疑姓名有误。】
东坡诗喜用“朅来”字:“朅来东观弃丹墨”,“长陵朅来见大姊”,“朅来城下作飞石”,“朅来畦东走畦西”,“朅来从我游”,“朅来齐安野”,“朅来清颍上”,“朅来廉泉上”。其用字盖出于颜延年《秋胡》诗“朅来空复辞”,所用之意同耳。
坡翁尝作《女髑髅赞》云:“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而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业风相鼓转,巧色美倩盼。无师无眼禅,著便成一片。”其后径山大慧师宗杲,亦作《半面女髑髅赞》云:“十分春色,谁人不爱。视此三分,可以为戒。”甫成四句,忽若有续之者云:“玉楼清夜未眠时,留得香云半边在。”吴君特尝戏赋《思佳客》词云:“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欲飞。 情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乱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案:此词未载词谱,后半阕当以三字二句换头,乃作七字一句,或宋人有此别体。】
东坡谓晨饮为“浇书”,李黄门谓午睡为“摊饭”,放翁拾以为句云:“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
陆放翁有《心太平庵》诗云:“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胸中故湛然,忿欲定谁使。”又云:“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乐天有云:“闲倾三数酌,醉吟十余声。便是羲皇代,先从心太平。”盖出《黄庭经》云:“观志流神寄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又《外景经》云:“观志游神三奇灵,行闲无事心太平。”又乐天云:“此身不欲全强健,强健多生人我心。”又云:“自学坐禅休服药,从他日复病沈沈。”于良史云:“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此存楚以为外惧之意。
放翁在朝日,尝与馆阁诸人会饮于张功父南湖园。酒酣,主人出小姬新桃者,歌自制曲以侑尊。以手中团扇求诗于翁,翁书一绝云:“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盖戏寓小姬名于句中,以为一笑。当路有恚之者,遽指以为所讥,竟以此去。
放翁有“南酒应怜未归客”及“更就高僧学白羹”,盖嘉州用南中法酿酒,及僧用糁加菜,不施盐酪,故名“白羹”。
放翁诗云:“故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宋刘瑀《与颜竣书》云:“朱修之五代叛者,一朝居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晋人谢鲲重卫玠,言论弥日,王敦谓鲲曰:“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正始,乃魏齐王芳年号;宣明,谢晦字也。
俗以油饧缀糁作饵,名之曰“蓼花”,取其形似也。放翁诗云:“新蝶饧枝缀红糁。”“饧枝”二字甚新。
放翁诗多用新语,如“厚味无人设佞汤,微芬时自炷廉香”,自注:“以松子、胡桃、蜜作汤,谓之佞汤;以炭末、乳香、蜜作湿香,谓之廉香。”
放翁咏长安富庶有云:“红桑琵琶金镂花,百六十弦弹法曲。”盖四十面琵琶也。
涪翁诗云:“一钱不直程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白发永无怀橘日,三年惆怅荔枝红。”张巨山诗云:“故园坟树想青葱,寒食风光泪眼中。自痛不如伧父子,纸钱犹挂树头风。”予以永感之人,久离坟墓,每读为之潸然。
涪翁云:“百叶缃梅触拨人。”又云:“推床破面掁触人。”乐天《榴花》诗:“撑拨诗人兴。”陆天随《蠹化》曰:“或掁触之,辄奋角而怒。”《朝野佥载》杨廷玉《回波词》:“阿姑婆见作天子,旁人不得掁触。”
山谷《咏鹧鸪》诗云:“终日忧兄行不得,鹧鸪应是鼻亭公。”象尝封于鼻亭,柳子厚有《鼻亭神记》。或谓山谷在永所作永州道接鼻亭故云,非也。
半山云:“退之善为铭,如《王适》、《张彻》尤奇。”余亦谓《董府君》及《贞矅》二铭尤妙。《董》云:“物以久弊,或以轹毁。考致要归,孰有彼此。由我者吾,不我者天。斯而以然,其谁使然。”《贞曜》云:“于戏贞曜,维出不訾。维持不猗,维卒不施。以昌于诗。”坡翁尝举此问王定国云:“当昌其身耶?昌其诗也?”王来诗不契所问,乃作诗答之曰:“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案:《韩愈集·董府君铭》原本“董”讹“萧”,“物”讹“或”,今据本集改正。】
半山诗云:“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李泰伯诗云:“若教管仲身长在,宫内何妨有六人。”在管仲时,桓公之心未蠹也。若已蠹,虽管仲奈何!未有心蠹尚能用管仲之理。张文定《游华清宫》云:“当初不是不穷奢,民乐升平不怨嗟。姚宋未亡妃子在,胡尘那得到中华。”亦此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