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 第 358 页/共 578 页
灵帝光和五年立在亳州永城县孔君名耽此碑笔法颇古怪其文又自左而右数行之后字画顿小其末又有小字数十叙孔君之年及其子歴官与石工姓名【释】
白石神君碑【金石文字记云有隂】
碑在真定灵帝光和六年立【释】
成阳令唐扶颂 碑隂
在濮州雷泽县有隂唐君自成阳令换治昌阳邑人慕恋既行之后处士闾蔡班等共立此碑灵帝光和六年也汉人分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纎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释】
唐君碑隂载出钱造碑人【金石録】
上谷太守张平仲碑
卢奴县有汉上谷太守议郎张平仲碑光和中立【水经注】
单父令杨彦碑 尚书郎杨禅碑
鄢县水次有单父令杨彦尚书郎杨禅字文节兄弟二碑汉光和中立【水经注】
拓令许君颂
拓县城内有拓令许君清徳颂石碎字紊惟此文见碑城西南里许有汉阳种天下碑録作翟令许叔台碑光和中立【水经注】
文穆碑
山桑县东有文穆碑冢光和中卒故吏涿郡太守彭城吕防等立【水经注】
八都神庙碑
碑在镇州元氏县西北十里庙坛下光和中立【天下碑録】
外黄令髙彪碑
碑绍兴中吴郡取土于郭外而得之今碑在郡斋名字皆剥缺不可考碑云光和七年龙在困敦月次鹑火六日丙申卒盖灵帝甲子年六月也是嵗十二月改元中平文苑有髙彪字义方吴郡无人详史之所书甚与碑合家无而姑蘓盖不逺也则知此乃髙彪之碑无疑【释】
种氏石虎刻字
种氏石虎刻字光和七年造【续】
司从事郭究碑
在河阳郭君名究仕郡诸曹史辟司从事灵帝中平元年碑歴叙其诸父与郭仲竒碑同【释】
都乡正卫弹碑
灵帝中平二年立在汝州昆阳城中赵氏误认卫为街遂云莫晓其为何碑【释】
幽州刺史朱碑 碑隂
碑云字伯灵光和六年卒水经云故吏牟化中平二年造碑碑在今亳州界中后余守亳州徙碑置州学中【集古録】
朱碑隂文字残缺水经云朱碑隂故吏姓名多上谷代郡人【金石録】
郃阳令曹全碑 碑隂
万厯初郃阳县旧城掘得此碑中平二年造碑文书遒古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壊真可寳也【石墨镌华】曹全碑隂共五十六人【汉碑目】
范冉墓碑
范冉中平二年卒何进移书陈留太守累行论諡佥曰宜为贞节先生刺史郡守各为立碑表墓焉【后汉书】
南阳太守秦颉碑
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盖是述其前事【释】
荡隂令张迁碑
中平三年二月故吏韦萌等刋石立表盖其去思碑也【金薤琳琅】
八分书今在东平州儒学欧阳赵洪三家皆无此碑山东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邪【金石文字记】
尉氏令郑季宣碑 碑隂
中平三年立名已残缺季宣字耳【汉字原】
郑季宣碑隂横刻篆八字于其上曰尉氏处士故吏人名【汉字原】
太丘长陈寔坛碑
陈君名寔以灵帝中平三年卒蔡中郎凡作陈君三碑其第一碑云立庙旧邑则知太丘有此碑勒其文皆已亡缺无可读者惟其首云君讳寔字仲躬尚存【释】
陈度碑
文字残缺不完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云【金石録】
司空掾陈君碑额【中平五年】
碑已残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画竒伟在颍川陈太丘墓侧世説注引海内先贤曰湛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车徴不就然则斯碑岂非陈湛碑乎【金石録】
赵相刘衡碑
碑在齐州歴城县刘君名衡字元宰歴张掖属国都尉仪郎辽东属国都尉赵相再为议郎以灵帝中平四年卒【释】
尹俭碑
彭水西北有汉安邑长尹俭墓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石阙阙东有碑中平四年立【水经注】
司空掾陈寔残碑
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中平三年卒汉史误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续】
巴郡太守张纳碑 碑隂
灵帝中平五年立今在巴州张君名纳渤海人此碑乃掾属李元等为之【释】
张纳碑隂题名七十有四人【同上】
大石岭碑
新城大石山上有大石岭碑河南隠士通明以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于山堂立碑【水经注】
不其令蕫恢阙
碑録云济州任城有蕫恢墓防石阙字一云童恢琅邪人一云汉故不其令童君东汉循吏有童恢云恢字汉宗琅邪姑幕人辟公府除不其令其为令在杨赐罢相之后则恢盖孝灵时人也【释】
圉令赵君碑
名字俱缺其卒以灵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献帝初平元年立此碑【释】
学殿嵗月记
在成都府学殿建于东汉之初平汉人以大记其修筑嵗月刻于东楹天下栋宇之古无过于此者【舆地碑目】
江州夷邑长卢丰碑
建安七年立蜀人谓之汉夜郎碑【汉字原】
巴郡太守樊敏碑
今在黎州樊君名敏碑云八十有四嵗在汁洽盖献帝建安八年癸未嵗也卒后二年立此碑【释】重刻本字甚拙恶【金石文字记】
益州太守髙颐二阙
二阙今在雅州髙颐字贯方有墓碑以献帝建安十四年卒碑石沦碎官不尽见此两阙一有髙君名字一不称名而字阙【释】
益州太守髙颐碑
今在雅州【释】
绥民校尉熊君碑【释云在道州】
碑云君讳乔建安二十一年卒【集古録】
司徒掾梁休碑
碑録云襄州谷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黄武前一年也岂吴人尚用汉厯乎否则误字也【续】
黄龙甘露碑二 碑隂
墨寳云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城蜀人以为刘氏瑞应凡二碑大小不侔碑首皆有黄龙甘露之碑六字甚伟其内无一可辨在眉州彭山县即汉武阳县地碑首有十九字又一小碑亦题黄龙甘露之碑其首云惟建安二十六年余皆磨灭【汉字原】
舜庙碑【以下碑无年月】
九疑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县南有舜碑碑是零陵太守徐俭立【水经注】
二妃祠碑
湘水上黄陵庙民为立祠于水侧荆州牧刘表刋石立碑树之于庙【水经注】
许由庙碑
颍川箕山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太守朱宠所立【水经注】
夷齐庙碑
首阳山上有夷齐庙前有二碑并是后汉河南尹广陵陈导洛阳令徐循与处士平原蘓腾南阳何进等立【水经注】
太公庙碑
汲县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防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君与髙国同宗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遂立坛祀为之位主【水经注】
季札子碑
奉髙县有吴季札子墓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髙令所立【水经注】
范蠡碑
宛县三公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为蠡立碑【水经注】
屈原庙碑 程坚碑
屈潭即罗渊也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水经注】
髙祖庙三碑
沛县有汉髙祖庙庙前有三碑后汉立庙基以青石为之阶陛尚存【水经注】
东平宪王碑
无盬县有东平宪王苍冢碑阙存焉【水经注】
虞诩碑
武平县有汉尚书令虞诩碑题云虞君之碑文字多阙不复可寻【水经注】
贾彪庙碑
新息北门内有新息长贾彪庙庙前有碑【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