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223 页/共 664 页
王达等题名【在香林洞】 泰定五年春二月吴郡王达莫维贤叶森陆友同游【隶书字径三寸】 摩崖
卢元辅游天竺寺诗【在神尼塔下】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逺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苔壁娲皇链来处洞中待我扫云霞 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游天竺寺【正书字径三寸丈右行】 摩崖
天竺寺慈云式公行业赞记 庆歴三年翰林学士朝散大夫起居舍人判礼部吴有撰【旧在寺内见石迹记】
天竺山日观庵通教大师塔记 皇祐二年十一月资政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戸部侍郎知杭州范仲淹撰【见石迹记】
天竺灵隠二寺记【旧在灵隠寺陆羽撰释遵式立石见古今碑刻】
中天竺华严阁记【旧在寺内王信撰见钱塘县志】
天竺寺慈济大师胜公塔记 庆厯三年十二月端明殿学士李淑撰【旧在寺内见成化杭州府志】
上天竺寺经幢【在市门】 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并前序宾沙门佛陁波利译【经文俱不録】 光文大德赐紫沙门彚征撰建幢记夫立幢之垂范乃造塔之滥觞刋梓刻檀嫌其易朽镂金镌碧虑以难藏不若挺叱羊射武之贞姿编贯玉聫珠之梵宇可大可久如山如河尊胜陁罗尼者花藏贞心竹干秘语济善住七生之苦道阐欲天感文殊一现之恩教传汉地舟横业海车指迷津息肩恶道之间提耳昏衢之内拯湮沦于厯刼延短折于浮生备载灵编久彰神应或置丽谯之内或安窣堵之中或勒在幢间或表之山上风触而轻尘及物尚落罪花日临而清影到身犹凋业蔓克行盛事绰有善人佛弟子吴保容吴镡双骥标竒二龙并辔壎篪合韵跗萼聫芳耨情田而毕使丰登澄心水而无令混浊与防首谓众人曰给孤长者之园苑香山居士之林泉可以同搆善门寄兹寳地独营则其力不逮众办则厥功易成遍覔信人获钱卅万购之贞石命彼良工錾勒精竒磨礲细丽莲花捧日云叶盘空层层异状竒形宛如飞动面面真躯圣相忽谓经行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鴈层而竞巧固可利霑家国福赞君亲凡施赀财皆列名氏承有为之善力至无作之真归其次滞魄孤魂衔寃负累应念而皆期解网有心而悉使登车虽引善以及人终获报以予巳命予序述式纪嵗时染逸少之鹿毛摛子云之虫篆文质包羞于君子辞华有腼于外孙且曰昔也铁墖传芳闻诸河朔今也石幢蒇事见之浙阳彼则受福于人寰此则誓心于佛道以今况古一何辽哉时乙未嵗冬十二月壬寅朔十一日记【二幢同】 供使衙书寳幢手殷承训【左幢】 书幢记僧义月【右幢】 吴越国王造【末行题五大字并正书】
【谨按二幢记题乙未歳考吴越春秋武穆王薨于壬辰至乙未文穆王嗣位之三年此后唐废帝之清泰二年也建幢记后杂记施舍数十人并沙门弟子名末行大书吴越国王造五字此尊其国主耳惟五字下刬迹一条疑当时用吴越纪年至纳土后削去者二幢以承训所书为尤佳不减胡季良龙兴寺幢供使衙盖吴越之官称也】
上天竺观音旃檀瑞像记 天禧三年朝奉大夫尚书屯田郎中苏平撰【旧在寺中见成化杭州府志】
千佛阁记 绍兴五年二月甲寅提刑赵时逢撰【在上天竺寺见天竺山志】
十六观堂记 嘉定元年楼钥撰【在上天竺寺见上天竺山志】上天竺讲寺住持题名碑 开庆元年九月壬寅晦岩照记【在上天竺寺见上天竺山志】
续上天竺歴代住持题名碑 皇庆二年夏住持竹屋元净书【在上天竺寺见上天竺山志】
观自在菩萨五大字【在天竺寺门汪于高书】
宋理宗书圣教序【旧在上天竺观音寺石本藏云汉阁见钱塘县志】
吴山路
胥山祠铭 元和十三年朝散大夫杭州刺史上柱国卢元辅撰 王遹书【旧在吴山伍公庙见古今碑刻】
吴山清忠庙记 康定二年王安石撰 嘉熙四年赵与懽重立石【旧在伍公庙见咸淳临安志】
重建清忠庙记 嘉祐七年临川王安国撰【旧在伍公庙见咸淳临安志】
英卫阁记 嘉熙四年临安府尹赵与懽撰【旧在伍公庙见咸淳临安志】
吴山第一泉 洪武七年防政徐本立石纪宋遗事于碑隂【在吴山井见成化杭州府志】
天井记 嘉泰二年八月殿中侍御史林采撰【在吴山下天井巷见石迹记】
承天灵应观碑【在三官庙】 至正三年九月既望清容元一文度法师教门讲师张天雨撰【文不録】 亚中大夫杭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知渠堰事任处一书【正书】学士资善大夫吴直方篆额【篆书】 通元显应嘉成真人吴山承天灵应观佑文成化祠甲乙住持唐永年徒弟道士吕昌龄童昌宁徒孙詹茂忠杨茂诚立石【正书】
灵应观甲乙住持劄付【在观内正书朝命劄付二道】
宋理宗真武像赞【在吴山重阳庵】 于赫真武启圣均阳克相炎宋宠绥四方累朝钦奉显号徽章右我宗祏万寿无疆【正书上有丙午御书二印下有道经小字一段经文不録】
诸葛鉴元等题名【在青衣洞】 大唐开成五年六月十【缺】日南岳道士邢令闻钱塘县令钱华记 道士诸葛鉴元书【隶书内损三字】 摩崖
大字心经【在青衣洞傍刻有佛像见万歴杭州府志】
彭举涌泉二字【在青衣洞】
陆防阅古泉记 嘉泰三年四月乙巳山隂陆防记韩侂胄立石【旧在青衣洞傍见四朝闻见録】
苏轼寳成院赏牡丹诗【在寺中明刻见西湖游览志】
岁寒松竹四大字【在吴山寳成寺】 吴东升书
麻曷葛剌佛碑【在寳成寺】 朝廷差来官骠骑卫上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家奴发心喜舍净财庄严麻曷曷剌圣相一堂至治二年【缺】月【缺】日立石【正书】
宋仁宗赐梅摰诗【旧在吴山顶嘉祐中立石后湮没淳祐六年府尹赵与发地得古刻小碑即此诗也见咸淳临安志】
有美堂记 嘉祐四年欧阳修撰 蔡襄书【旧在吴山顶见成化杭州府志】
前度刘郎诗【在吴山】 千里是南华由来祖释迦吾师何所徃留得牡丹花前度刘郎题【行书下有东鲁生印】
萨都剌防紫阳洞诗【在瑞石山紫阳庵】 题紫阳胜境 元肃政亷访司知事雁门萨都剌天锡 天风吹我登鼇峰大山小山石珑赤霞日射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飘云气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何日赋归来煑石篝灯洞中宿【行书】
紫阳仙迹图记【旧在空翠亭万厯三十年布政范涞以紫阳诸胜撰为紫阳仙迹记并绘成图勒石亭中】
第一山三大字【在紫阳山】 第一山【行书字径三尺】 米芾书 姜召刻【正书】 摩崖
见沧二大字【在寳奎寺】 见沧【正书字径尺余傍有印文今不可辨咸淳临安志云理宗书两湖尘谈云其傍疑玺云御书之寳】
宋高宗道德经【旧在元妙观卢壮父撰御书记见中兴馆阁録】
蜥蜴碑 唐李邕撰【旧在元妙观子午泉侧见西湖志】
开寳仁王寺重建记 程公许撰【旧在七寳山寺见成化杭州府志】吴山第一峯五大字【在七寳峯顶见西湖游览志】
三茅宁寿观尚书省牒【在七寳三茅观外石壁】 尚书省牒 牒奉防宜赐宁寿观为额准防故牒【草书大字分六行】 绍兴二十年尚书省奉防赐题临安府七寳山三茅堂【正书小字尚书省印】 太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押】参知政事余【押】 签书枢密院事防知政事巫【押】
【并大字扁冩】 绍兴二十年六月日牒【正书小字尚书省印】
三茅宁寿观记 陆防撰【旧在观中见咸淳临安志】
三茅宁寿观记 翰林学士邓文原撰【在观中见成化杭州府志】诸天寳阁记 戸部尚书商辂撰【在吴山三茅观见成化杭州府志】宋髙宗御书三诗【在通元观三清殿后石壁见通元观志】
刘真能通元观创建记【在观后石壁见通元观志】
贯云石虞伯生张仲举赠道士俞行简诗【旧在通元观鹿泉之右石壁见通元观志】
唐英济王汪华像【七宝上汪氏家庙上刻宣和二年跋】
汪华歴代封诰碑【在汪氏家庙】
云居二大字【在寺中】 赵孟頫书【见金石林时地考】
三佛泉铭【在云居寺】 邓文原撰【见成化杭州府志】
中峰梅花诗【在云居寺】 赵孟頫书
怀净土诗【在云居寺】 赵孟頫书
西溪路
宋高宗禁酒牌【在陶家厢 不为酒税处五字刻石见都城纪胜】
法华山重脩东岳庙记【在庙内】 寳庆丁亥刘禹撰【见西溪梵隠志】
永兴寺碑【在寺内】 黄汝亨撰【见西溪梵隠志】
处士吴兴姚澣墓志【大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钱塘见成化杭州府志 此以下三条俱无地址可考】
防西山记 天禧四年十一月知杭州王随撰【见成化杭州府志】
明智讲师眞赞记 嘉祐四年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曽公亮撰【见成化杭州府志】
六艺之一録卷一百十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巻一百十一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八十九【武林石刻】
学宫碑録
宋高宗御书石经
春秋今存三十二碑
尚书今存六碑
易经今存二碑
诗经今存十碑
礼记今惟存中庸一碑
论语今存七碑
孟子今存十一碑
右碑髙五尺广三尺余分四层小楷书字径三分论孟碑字稍大可五分
石经歌【有序】
昔宋太宗尝曰朕退朝观书外留意字画虽非帝王事业不愈防畋声乐乎迨后【缺】 曰写字当写书不惟学字又得经书不忘绍兴二年宣示御书孝经继出易诗书春秋左传论孟及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总数千万言刋石太学淳熙中孝宗建阁奉安亲书扁曰光尧石经之阁新安朱熹修白鹿书院奏请大帝石经本是也元初西僧杨琏真伽造塔行宫故址取碑石累基杭州路官申屠致逺力争而止后因改学为西湖书院嵗久阁废石经防折零落洪武中移仁和学于书院然石经久废人莫知留意也宣德元年夏予出按于杭观之叹乃以属郡守卢君玉润率教官生徒四散收拾得全碑若干碎折若干一一补辏共得经碑百片舁置殿后及两庑见者惊叹因作长歌备载其事云
思陵避敌东南隅临安建国称行都投戈讲艺事经术六经语孟咸亲书字形仅比黄庭小楷法欲与争先驱宸章赫弈丽霄汉鸾翔鳯翥昭神谟宰臣敷奏勒琬琰工徒竭蹷争奔趋琢成丰碑凡二百一一摹刻无遗余身髙八尺广逾半上圆中直安方趺列藏成均首善地要令万世瞻模淳熙绍统构杰阁覆盖防惜同璠璵尝令良工打石本散布学校周寰区炎精堕海宋社屋潭潭三舍成榛芜豪酋杨琏媚奸相走舁碑石营浮图路官申屠力争止改立书院名西湖陵夷百年阁旣毁石经倒折谁匡扶小者堵墙布行径大者颠倒横沟渠遂令至寳遭汚蔑谁复张眼来睢盱嗟予好古生何晩忝官六察乘轺车仁和邑庠偶得见对之不觉成欷歔岐阳之鼔久已没东都石经今亦无俗流爱好兰亭刻视此何啻天壤殊急命郡守集吏卒手舁绳曵来庭除爬挱剔洗去垢秽灰黏铁钮相联挐寻行数字共合辏妥置长廊宽更舒东西峙立无杌陧深檐盖防何他虞零残块砾埋殿后免遭贱辱遭泥涂当今圣明御四海向用经术崇文儒浙江大府列藩臬圣人谟训当敷我歌石经示来者立言虽鄙良非诬 宣德二年嵗在丁未秋七月朔旦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海虞吴讷识
宋理宗御书道统十三赞【并序】
朕获承祖宗右丈之绪只遹燕谋日奉慈极万几余闲博求载籍推迹道统之传自伏羲迄于孟子凡达而在上其道行穷而在下其教明采其大指各为之赞虽未能探赜精微姑以寓其尊所闻之意云尔【右二碑毎碑五行】
绍定三年所制淳祐改元孟春只谒
先圣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右一碑四行后空一行钤连珠小印一长一寸五分广八分上镌辛丑二字下御玺一纵横各三寸】
【篆额】皇帝御制御书
伏羲
继天立极 为百王先 法度肇建 道德纯全八卦成文 三坟不传 无言而化 至治自然
尧
大哉帝尧 盛德巍巍 垂衣而治 光被华夷圣神文武 四岳是咨 揖逊之典 万世仰之
舜
于皇圣德 至孝尽伦 所以为大 乐善取人惟精惟一 帝心之纯 垂拱无为 尧道是循
禹
克勤于邦 烝民乃粒 厯数在躬 厥中允执恶酒好言 九功由立 不伐不矜 振古莫及
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