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 - 第 410 页/共 432 页

康熙辛卯,泾县县丞山东胡隆延郑汉林为塾师,课其二子。时方二月,署中枯棠忽生花五枝,大如牡丹,红艳可爱。郑邀同人赋诗纪瑞,意谓主人必有升擢,主人亦雅自负重,久之无应。干隆乙未,胡之第二子文伯由县丞仕至安徽巡抚,观风至泾县,策马入旧署,寻觅枯树,已无存者,郑氏子孙亦零落不振,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为徘徊竟日而去。   雪中开海棠   查莲坡有别业在曲周,某岁十月,庭中海棠忽于雪中盛开。津门闺秀许雪棠赋诗以纪之云:「移从香国种无双,几见凌寒夜不降。日映轻红娇带泪,风扶弱质笑迎窗。朱门旧许宜春睡,冷院新看伴玉釭.却恨社公无好句,空教十月渡寒江。」汪西颢《津门杂事》诗云:「不栉书生不画眉,传来艳绝海棠诗。若教玉杵称才子,压倒楼头旧婉儿。」盖指雪棠之过时不嫁也。   法源寺海棠   干隆时,京师法源寺海棠最盛,秦大樽每于退食后往观之。一日,值休沐,晨餐甫竟,命车即往,而惧主僧见之,诧其数来也,乃不谒主僧,径赴外圃,坐海棠花下以观之。曾有诗曰:「岁唤狂朋三十度,春风欲放海棠颠。」   玉兰   玉兰为落叶亚乔木,高数丈,不易成长。叶与花瓣皆倒卵形,一干一花,皆着于木末。春初开花九瓣,大而厚,色白。隆冬结蕾,而裹以厚苞,其苞密生细毛,花落后,始从蒂中生嫩叶。南方多植之庭园。大一种,花瓣内白外紫者,俗称紫玉兰,植物学家谓即木兰。   夏日开玉兰   国初,有施清者,其家之庭前有玉兰二本,当春槁,力培之,入夏,与菡萏争妍,清乃赋诗以志异。   白兰花   白兰花,木本也,高及丈,枝叶森茂,干苍劲,望之辄疑为桑,有大可数抱者,上海有之。   紫薇   紫薇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树皮极滑泽,叶椭圆形,对生,花红紫或白,花瓣多皱襞,夏日始开,秋季方罢,故又名百日红。   柞   柞为常绿灌木,叶小,有细齿,光滑而坚韧,干及叶腋皆有针刺,其木古以作梳。产于奉天者,约可分为三种。叶大而长绿,形钝圆,缺深,肉厚,叶里有毛,端广底狭者为柞,又名槲,性坚韧,干色灰白,粗糙有毛,所在有之。叶绿尖钝,缺细而浅,形状狭长,光滑无毛,端尖底平,树身亦坚韧,干色黑褐而光者,为尖柞,各地最少。叶形中圆绿,亦钝圆,缺深如柞,叶里无毛,端广底狭,干性及色略如柞,光而无毛,是为春冈柳,又名小叶柞,亦名油尖柞,叶肥枝茂,各地颇多。   莽草   莽草为常绿灌木,生于闽、广、江苏等处,而以广西龙州、百色两处为最多。干高丈许,叶长椭圆形,叶上有透明小点。春日开花,瓣细长,色白微黄。结实成蓇葖,有棱,集为车轮状,气香性毒,古以之杀鼠除蠹,今作香料,并制为油,运销欧美各国,谓之八角油?   山矾   山矾为常绿灌木,野生,大者高丈许,叶椭圆有花,锯齿甚疏。春开白花,有清香。子大如椒,色黄,可为黄色染料。花与海桐花略相似,俗讹称海桐为山矾。   山矾亦名玚花,又名芸香,宋王荆公欲为诗而陋其名,黄山谷为名曰山矾。野人取其叶以染黄,不藉矾而成色,故以名尔。   水蜡树   水蜡树为常绿灌木,山野自生,高五六尺,叶为椭圆形,对生。暮春开小白花,为小圆锥花序,花梗多毛,实紫黑。四川重庆、嘉定等处常就此树养蜡虫,采取枝间白色如粉之物,以制白蜡。   (木巳)柳   (木巳)柳为落叶灌木,山东,河北等处产生尤多,有大叶,细叶之别。大叶为长椭圆形,细叶为线状箭簇形。古以为杯桊。   木贼   木贼为常绿灌木,多年生之隐花植物也,自生于山野间,高二尺许,茎中空,每寸许结节,节间生退化之叶。夏秋之交,茎顶生椭圆形短穗,绿褐色,如笔头。茎粗糙,可用以磨木材、骨角等物。   黄杨   黄杨为常绿小灌木,茎高二尺许,叶为卵形,质厚而柔软,春初开淡黄色小花。其材甚坚致,可制木梳及印版之属。惟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宋苏轼诗「园中草木春无数,惟有黄杨厄闰年」是也。   芫   芫为落叶灌木,通称芫花,茎高三四尺,春月先开管状小紫花,节节密生,后乃发叶。性有毒,渔者煮之以投水中,鱼死而浮出,故又名鱼毒。   花椒   花椒为落叶灌木,山野自生,高丈许,有刺,香甚烈。叶为羽状复叶,对生。春开小花,黄绿色,雌雄异株。实圆小。   醉鱼草   醉鱼草为落叶灌木,山野自生,茎高二三尺,畧似草本,节间有微棱,叶为长卵形,颇大,端尖。夏开管状花,红紫色,列为穗状花序。性有毒,渔人采花、叶以毒鱼,尽死。其花色状气味并如芫花,可毒鱼亦同,惟花开不同时为异耳。   茑   茑为落叶小灌木,寄生于桑、枫、榉、柳等树上,俗概称桑寄生。叶长卵形,厚而有光,背淡紫有毛茸。夏开淡黄色小花,秋初结实如小豆,黄绿色。吸取被寄生各树之养分,多致树枯死。《尔雅》:「寓木,宛童。」《诗》:「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均指此。   十大功劳   十大功劳为常绿灌木,植于园浦,江西之上饶等处产生最多。高四五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革质无柄,叶缘有锯齿如针。春日干顶叶丛之间,生数花轴,开黄花,结小实,长三分许,熟则紫黑,可入药。   巴豆   巴豆为常绿灌木,多产于巴蜀。高丈许,叶为卵形,端尖,叶脚有蜜腺二。花小,花丛之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色淡黄。实成房,其壳脆薄,熟则分裂,子出,为强烈之泻药。其子可榨油,谓之巴豆油,效用亦同。   栀   栀,本作栀,为常绿灌木,亦名山栀。高丈余,叶椭圆而厚,夏开白花,实椭圆,色黄,有纵棱五六,可入药,并为黄色染料。   橘红   橘为常绿灌木。橘红者,实之皮也。化州橘红,产广东之化州。州多青礞石,故橘红化痰尤验。相传为仙人罗辨种于石龙腹上,凡九株,各相去数武,以近龙井略偏一株为最。「或谓以赖氏园老树所产者为最佳。」井在州署大堂之苏泽堂左廊下。龙口相近者次之,城内又次之,城以外则臭味迥殊矣。阮文达公尝撰《化州橘记》。广西孝廉江树则着《橘红辨》,谓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转黄,柚熟透始转黄。闲常坐卧树下,详验其枝叶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佣其皮曰红,实好奇之过也。   大字香   大字香,木本,长白山产之,状如矮松,高不足二尺,枝黄实红,气味清馥异常,焚之,可以除湿气,杀毒虫,避瘟疫,清脑筋。   牛肝木   松山左右产牛肝木,形同树痈,气清香,与他香不同,焚之,可杀毒虫。   总管木   总管木,琼州黎峒所产,红紫色,中有黑斑,可避恶兽诸毒,故名。黎人若中兽毒,研末敷之,即消,蛇若与之接触,骨即断,闻其香,即颤伏不能动。土人以之作手钏,天足妇女采药入山,下田刈稻,均戴之,一丈之内,蛇避而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