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 - 第 398 页/共 432 页

紫花地丁为多年生草,所在有之,高三四寸,叶长椭圆形,有长柄,丛生。春初,叶丛出花茎,每茎开一花,五瓣,色紫,其瓣大小不等,中一瓣有长距。   紫堇   紫堇为多年生草,生于阴湿地,茎高二尺许,叶羽状分裂,略似水芹。春暮开总状花,色红紫。   毛莨   毛莨为多年生草,生于低湿之地,茎、叶皆有细毛,茎高二三尺,叶为单叶,掌状分裂。春暮开花,色黄,五瓣,甚光艳。实为多数小干果。有毒植物也。   地锦   地锦为多年生蔓草,田野阶砌间皆有之,叶为掌状分裂,经霜则成红色。春夏之交,开淡黄花,甚细。结实成球,色黑,味辛。又一种大戟科植物,茎有白汁,叶小而对生,花小,黄褐色,生于叶腋,亦名地锦。   铺地锦   临桂况夔笙太守周颐官内阁中书时,一日,燕集宣武门外半截胡同江苏会馆,院落修广,见徧地纤草如罽,名铺地锦。时届暮春,着花五色,每色又分浓澹数种,或一花具二色三色,或并二色三色为一色,如茶绿、雪湖之类,殆不下数十色,风偃瀫纹,蹙绣弥望。   蛇苺   蛇苺为多年生草,田野自生,茎卧地,叶以三小叶合成,互生,有长叶柄。夏初每叶腋间各生一花,色黄,五瓣。实细,色鲜红。花托肥大,状略似覆盆。有毒。   牻牛儿苗   牻牛儿苗为多年生草,原野自生,山西园圃中尤多。茎细长卧地,叶掌状分裂,柄甚长。夏日开花,五瓣,色白或红紫,略似梅花。花后,结长蒴如鸟喙,熟则五裂。   聚藻   聚藻为多年生草,一名水蕴,沉生水中,叶轮生,分裂如丝,裂片细长而尖。夏日开小花,色淡红。金鱼好产卵于此藻,故蓄养金鱼之器中多置之。   紫萼   紫萼为多年生草,野生,高二尺许,叶卵形而大,叶柄甚长,自地下茎丛生。夏月开花,花被六裂,色紫。亦有白花者,谓之白萼花。   蘼芜   蘼芜为多年生草,野生,茎高尺许,叶为羽状复叶。夏月开小花,五瓣,色白,为复伞形花序,有清香。   费菜   费菜为多年生草,山地自生,庭院亦栽植之。茎高尺许,叶为倒卵形,略似匙,有锯齿,厚而微黄。夏日开黄色小花,列为伞形花序。   珍珠菜   珍珠菜为多年生草,产于水边湿地,高三尺许,叶椭圆互生。夏日开白花,为总状花序,至端,花梗渐短,略如尾状。   溪荪   溪荪为多年生草,山野自生,茎高二尺许,叶为剑状,花梗生于叶丛之中央。初夏开花,色青紫或白,花被下部之内面有网状斑纹。   毛毡苔   毛毡苔为多年生草,食虫植物也,生于湿地。其叶由根丛生,有多数红色腺毛,小虫触叶,黏而不脱,腺毛中泄液汁以消化之。夏日叶丛中出花茎,长七八寸,开总状小花,花瓣白色,或淡红色。   貉藻   貉藻为食虫草,生于水田小河之止水中,叶轮生,叶端较阔,状似有铰链形之物附着其上,故能开闭自由,小虫登叶上,则骤闭合而捕食之。夏日叶腋开花,五瓣,淡绿。   茅膏菜   茅膏菜为食虫草,生于湿地。茎高四五寸,叶略如半月形,有长柄,边缘及面生多数腺毛,其端分泄黏液,小虫触之,则黏而不脱,徐徐消化吸收之。花小,色白,或带红色。   芍药   芍药为多年生草,高一二尺,叶为复叶,小叶往往为极深之三裂。初夏开花,大而美艳,色有红、白、紫数种。根亦有赤、白二色,供药用。   京师芍药   京师芍药奇丽,其香较牡丹为蕴籍,花容细腻,则又过之,玉瓣千层,红丝一缕,殊艳绝也。而北人每呼之曰抓破脸。秦大樽官京师时,闻之,辄为绝倒。   丰台芍药   顺天丰台为养花之地,竹篱茅舍,三三两两,辘轳之声不断。其地本以芍药着,春时车马往来,游人如蚁。园丁贪利,繁苞未放,即剪入担头唤卖,故所见略无红紫,惟余绿叶青枝而已。   同治辛未春,王壬秋检讨闿运在京师,与张文襄公之洞访丰台芍药。花农列畦植花,俟开,则尽剪之,予以十金,使留半日于枝以赏之。然无亭馆置酒之处,不足留赏也。   昙华   昙华为多年生草,植于庭院。茎高四五尺,叶长作卵形,甚尖。夏月开花,色红黄,甚美丽,经月不谢,俗称为美人蕉。   优昙钵罗花   优昙钵罗花,西域种也,简称之亦曰昙花。世称昙花一现,若以为幻梦之空花耳。不知佛书所言,即座涌莲花之比,事固神奇,树亦实有也。旧传滇南有三树,一在大理府和山之麓,称和山花。大理有四景,上关花,上关风,苍山雪,洱海月。上关,即和山,花,即优昙钵罗也。树高可六七丈,似桂,花白色,十二瓣,闺岁则十三。佛日盛开,异香芬馥。中有一穗如稗,其树不知所始。国初,曾为俗僧所毁坏,风雪月终古不改而花亡矣。一在云南城「即省城也。」土主庙,府志载庙中优昙,一名娑罗树,高二十丈,枝叶丛茂。每岁四月,花开如莲,有十二瓣,开岁则多一瓣。昔蒙氏乐诚魁时,有神僧菩提巴波自天竺至,以所携念珠分其一,手植之。自经兵燹,亦毁坏无迹,惟安宁曹溪寺一树存焉。一在安宁州曹溪寺,安宁州城之北,有汤泉,杨升庵所题天下第一温泉者是也。温泉西岸有寺曰曹溪,寺中昙花一株,扶疏百尺,绿叶似娑罗,有九丝,白花,如莲,分九瓣,香如水沉,有蜜气。其心紫色如球,惟不结实。相传为西域僧念佛珠所种。康熙壬子四月,花盛开,滇臬许鹤沙属州牧试采柔条插之,活一枝。是年冬,鹤沙还云间,遂携以归。其明年,茁芽怒生,干长三尺,喜甚,自为记,载《东还纪程》中。大理本天竺东境,阿育王故封云南,安宁与之接壤,仙树灵根,宜有遗植。吴青坛《岭南杂记》载昙花似百合花而色紫,合二三十朵攒为一朵,香烈异常。吴宝崖《旷园杂志》载武林沉氏园有昙花一株,得自泉州仙游县西山龙华寺僧,根如芋,叶如蒲,高七八尺,花从叶吐,一蓓三十余花,外殷紫,内微红,似辛夷,香极清。二书所言同是一种,则闽、广之所谓昙花者是也。   滇之优昙钵罗花,如上所述,固一在大理,一在云南,一在安宁也。而干隆丙辰,长洲朱象贤游滇,所见之三株,则皆在云南,象贤且曰:「抚署之一为最大,高可二丈许,本大可围二尺,苍苔斑驳,枝干夭矫。其外则督署、府署各一,皆不及也。其叶其花,略如玉兰,所异者,大小与香色耳。三四月之交,作花,茂者七八月亦花。花朵大于玉兰,色白而不洁,花英微绿。每朵九瓣,初开三瓣,其余含而不放,次日又吐三瓣,中心尚含,第三日九瓣全舒,则已萎败,不堪着目。香远则清,若采折在手,近鼻嗅之,则浊不可耐,以浓郁太甚也。」其后,象贤游安宁州之碧玉泉,渡螳螂川,而至曹溪寺。寺有护花楼,究其所以,乃知楼以护优昙而构,然楼虽存而花已不可问矣。   王文简公士祯《陇蜀余闻》载顺治乙未十一月望夕,郑州兴国寺殿前,忽涌花一枝,似佛手,表里皆竖纹,洁白如雪。次日,又涌一花,色纹如前,略如荷花。二十五日又涌一花,色纹如前,略似牡丹而大。时人不知,以为天花。文简以滇花印之,如荷而白,则正所谓昙花涌现,而似佛手、似牡丹二花,色纹既同,其即为优昙钵罗花之变相,亦可见也。   佛种花   青海有岛,岛有花,色红如罂粟,叶光厚,如蔷薇。四月花初放,仅六瓣,自此一月增一瓣,至十月,增至十二瓣,不再增,冬月即落,遇闰亦不璔,惟闰惟迟落一月耳,异香芬馥。土人称为佛种,种以此镇海岛,寺院中大率有之。   翦春罗   翦春罗为多年生草,一名翦红罗,茎、叶皆有毛,茎高二尺许,叶卵圆,端极尖。入夏开花,六瓣,多红色,较石竹稍大,周围缺刻如翦,故名。   滴滴金   滴滴金为多年生草,一称夏菊,又名旋覆花,《本草》谓之金钱花,茎青而香,叶青而长,尖而无桠,高仅二三尺,花色金黄。苗初生,自陈根出,既则徧地生苗,由花梢头露滴入土,即生新根,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