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卷 - 第 323 页/共 331 页
孙放善为书檄,三祖谘命招喻,多放所为。李充《起居戒》曰,军书羽檄,非儒者之事。且家奉道法,言不及杀,语不虚诞。而檄不切厉,则敌心陵。言不夸诈,则军容弱。请姑舍之,以碍能者也。
长 檄
【西汉传闻】
《安帝纪》:民讹言相惊,穷因道路,欲归本郡,所在为封长檄。印,封之也。长檄,犹言长牒。欲归者,皆以给长牒为验。
书 檄
【晋书】
《孙惠传》:惠马东少王越军谘祭酒,每造书檄,越或驿催之。应命立成,皆有文采。
【魏书】
刘枚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谕,多放所为。
【太平御览】
《嵇氏世家》曰:含字君道,为中书郎。檄云集,含不起草。
【北齐书】
高祖西讨,命外府司马李义深,知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二人皆辞,请以孙搴自代。高祖引搴入帐,自为吹火催促之。搴援笔立成,其文甚美。高祖大悦,即署相府主簿,专典文笔。
【隋书】
《孔德绍传》:会稽孔德绍,有清才,官至景城县丞,窦建德称王,署为中书令,专典书檄。及建德败,伏诛。
【陆游南唐书】
高远,字悠远。父操,袁州别驾远少孤为人夷雅冲淡,而遇事有奇节。杜门力学,不交人事。烈祖受禅,招来四方秀杰,得远以为秘书省正字。保大初,迁校书郎,兼太常修撰,遂为太常博士。淮南兵兴,元宗召见,赐金帛,使典戎府书檄。
食 檄
【高似孙纬略】
弘君举食檄,有所谓鹿眦,牛胆,炙鸭,脯鱼,熊白,鹿脯,糖触,车螯,如何嗣极侈于味。去其甚者,犹且鱼脯,糖蟹。使门人议之,钟沅曰,鱼之就脯,骤于屈伸。蟹这将糖,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怀如恒。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阚,犷壳外缄。无香无臭,与丸砾何算。宜充庖厨,永为口实。裔之视君举,盖无以优劣也。宋景文公绝荤诗,宣父蒲薤真可学,钟沅蚶蛎更无求。其视所谓赤米白盐,野葵紫蓼,春初早韭,秋末晚松,万万不侔矣。
口占檄
【西汉书】
《朱博传》:姑幕县,有群辈八人,报仇廷中,皆不得。长吏自击书,言府贼曹据史自白,请至姑幕事留不出。功曹诸据即皆自白,复不出。于是府丞诣阁,博乃见丞据白,以为县自有长吏,府夫尝与也。丞据谓,府当与之邪?阁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檄到令丞,就职游徼,王卿力有,余如律令。
【陈书】
顾野王博识洽闻,侯景之冠,郡将袁君正举兵赴援,文檄皆以委之。口占便就,未尝立草。
【唐书】
《李夷简传》:元和中,夷简帅南西川,崔州刺史王积好贼,属蛮怒畔去,夷简逐,占檄谕祸福,蛮落复平。
草 檄
【南史】
《江淹传》:齐高帝江淹为参军,诏令草檄,未就。齐相引淹赐之酒,淹喜饮,啖鹅炙垂尽,进酒数斗,文诰亦办。
【北史】
《魏收传》:侯景叛入梁,寇南境。文襄时在晋阳,令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又檄梁朝,令送侯景。初夜执笔,三更便了。文过七纸,文襄善之。
【新唐书】
《孔述睿传》:高祖德绍,事窦建德,尝草檄毁薄太宗。贼平,执登泛水楼。责曰,尔以檄谤我云何”对曰,犬吠非其主。帝怒曰,贼乃主耶?命壮士卒殡楼下。
【新唐书】
《李密传》:祖君彦,博学强记,属辞瞻速。负其才,常郁郁思乱。乃为密草檄,乃深斥主阙。密败,王世充见之曰,汝为贼骂国足未?君彦曰,跖容可使刺由,但愧不至耳。世充令扑之,既困卧树下。世充已自欲盗隋,中悔,命医许惠照往视之,欲其苏。郎将王拔柱曰,弄笔生有余罪。乃蹙其心。即死,戮尸于偃师。
【唐书】
《元万顷传》:乾封元年十二月已酉,李勋率兵伐高丽。万顷从笔书记,使草檄责之。
【五代史】
《广南西路转运使谕交州檄》:太平兴国五年,交州丁璩幼,大校黎桓专制。七月,侯仁宝讨之。六年三月,贼诈降,仁宝被害。转运使许仲宣草檄喻交州,明国威信,期必再举。桓惧,遣使入贡。虞允文宣抚川陕,辟王质偕行。一日令草檄契丹文,援毫立就,辞气激壮,允文起执其手曰,景文天才也。
【实录】
《岭南转运使谕交州渠帅檄》:许仲宣为转运使,会征交州。师不习水土,以便宜罢其军,分屯诸郡,太宗嘉之。仲宣遂草檄以谕交州渠帅,即送未内附,遣使修贡。
【宋史】
《张臬传》:臬司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金人叛盟,上命两省卿监,郎曹,各草檄以进。独取臬所进者,播之四方。
【苏易简笔谱】
《陈书》:蔡景历,陈武帝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辄。后掌记室。武帝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谋,景历不知。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援笔立成,辞义感激。
为 檄
【汉书】
申屠嘉为丞相,邓通在上旁怠慢。嘉奏事,因言曰,陛下自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嘉为檄召通曰,不来且斩。通恐,又言于上。上曰,速往,吾今召汝。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顷首谢嘉。嘉不为礼,责曰,朝廷者,高帝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决。敕史令行斩之。通顷首血出,不解。文帝度嘉已困通。持节召通而谢嘉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晋书】
元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敦逸,攻周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卿众应之,使谢检为檄,擒馥之故将。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检之辞。检闻之,遂毁草。旬日,馥众溃。
作 檄
【北堂书钞】
《晋中兴书》云:应瞻迁南平太守,永嘉五年,洛阳倾覆。王澄不遣军,瞻攘袂流涕,显陈大义。澄令作檄,下笔即成。辞既壮丽,见者咸以是称之。
【太平御览】
《梁书》曰:元帝擒宋子仙,及丁和,送之江陵,并下于狱。子仙檄湘东曰,既瞎且,且勇伊何。即书记沈炯之文也。有司焚毁,湘东弗知。僧辩购炯获之,酬钱十万。炯既不敢谒见,遂谄事于僧辩。自此军书咸出于炯。又曰,伟玉,洛阳人也。学通周易。尝在淮阳赋诗曰,平明听战鼓,薄暮叙存亡。楚汉方龙对,秦关阵未央。既至江陵,击之于狱。以诗赠湘东嬖人曰,赵壹能为赋,邹阳解献书。何惜西江水,不救辙中鱼。又上五十韵诗,以希不死。湘东爱其词翰,犹欲未诛,左右嫉之,乃曰,伟前作檄文,言湘东不顺。湘东取视其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湘东大怒,钉其舌于柱。剜其剂,抽其肠出,乃斩之。
【北史】
颖川荀济,初与梁武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胀,尝谓人曰,大丈夫会于上磨墨作檄文也。或称其才于梁武,梁武曰,此人好乱者也。
【旧唐书】
《郭正一传》:李勋征高丽,尝令元万顷作文檄高丽。其语有讥高丽不知守鸭渌之险,莫离支报云,谨闻命矣。遂移兵固守鸭渌,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岭外,后会赦得还。
传 檄
【史记】
《高祖纪》:韩信拜大将军,乃谓帝曰,三秦王诈其众降诸侯,项王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惟邯欣翳三人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淮阴侯韩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言。《索隐》曰,按,秋毫,秋乃成。王逸注,楚词之说毛为毫,夏落秋生也。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于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索隐》曰,按,说文云,檄,二尺书也。此云传檄,谓为檄书以责所伐者。《陈余传》:武信君引兵击范阳,范阳令乃使荆通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我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
【东汉书】
《耿传》: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入造床下,闻因说曰,今更始失政,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以百万之军,今定河北,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光武大悦,乃拜为大将军。《刘表传》:初平元年,表为刺史。时宗贼盛,袁术阻兵屯鲁阳。荆越曰,威德既行,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等八郡,可传檄而定。
【续后汉书】
《孙韶传》:韶年十七,收伯父河余众,缮治京城,起楼橹,修器备,以御敌。权引军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警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喜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
【新唐书】
《王毂传》:骆宾王弃官去。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不知所之。
【资治通鉴】
唐僖宗中和元年,奉天镇使蜀,诏令不通。天下谓朝廷不能复振,及得畋檄,争发兵应之。贼惧,不敢复窥京西。
【唐书】
李巨川为华州掌书记时,李茂真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力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执辐凑。藏川丽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
【唐书】
《夏侯端传》: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清节,招谕乃拜大将军,河南招慰使。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接淮,二十余州皆顺附。《颜杲卿传》:安禄山反,时果卿在平原起兵讨贼。既擒将高邈等送京师。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余万入土门。复遣郭仲雍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望,谓大将军至。日中传数百里,贼方园饶阳,弃甲走。
移 檄
【史记】
《南越传》:秦二世,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州令赵佗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器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众兵自守。
【太平御览】
张轨为凉州刺史时,晋昌张越,梁州大族,谶言张氏霸凉,自以才力应之。越初为梁州刺史,而志在凉州。遂托病归河西,阴谋伐轨。乃遣兄镇,乃曹祛,趋佩,移檄废轨。轨遣主簿奉表诣关,将归宜阳。长史王融,参军孟畅,蹋折镇檄,排阁入谏。轨默然促之。
【东汉书】
耿恭为戊已校尉,移檄为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喜,遣使献名马。
《李固传》:固为荆州刺史时,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贼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固徙为太山太守。千里移檄者,言一日行千里,救之急也。
【新唐书】
《王弘义传》:王弘义,以飞变迁左台侍御史。每移檄州县,所至震慑。之舌切,惧也。弘义辄诧,五亚切,夸也。曰,我文檄,如狼毒野葛矣。《张士贵传》:士贵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高祖移檄招之,即降。
【宋史】
庆历中,欧希范诱溪洞环蛮人叛,上以白谕习南方事,除转运,许便宜行事。谕移檄属郡,募土人翘悍敢战者甚众,又转粟以守要害。
驰 檄
【西京杂记】
枚皋文思敏捷,长卿淹迟。扬雄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庙堂之中,朝廷之上,高文大册,用相如。皆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异句。故知疾行无善迹也。
【后汉书】
《孔融传》:时黄巾冠数州,北海最为贼冲。董卓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练兵讲武,驰檄州郡。
【唐书】
《冯元常传》: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劫州县,诏元常讨之。乃先驰檄示祸福,贼党多降。
【晋书】
易雄,长沙人也。为春陵令。刺史谯王承既拒王敦。将谋起兵以赴朝廷。雄承符驰檄远近,列王敦罪。西城陷,为其所虏。意气慷慨,神色无怍。送到武昌,敦遣人持檄见雄而数之。雄曰,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求国之难。王室如毁,安用生为。今日既戮,得作忠鬼,乃所愿也。敦惮其辞正,释之。众人皆贺,雄笑曰,昨夜梦乘车挂肉其傍。夫肉必有筋,筋者斤也。车傍有斤,吾其戮乎。寻而敦遣杀之。当时见者,无不伤惋。
露 檄
【晋书】
《甘卓传》:湘州刺史谯王承,遣主簿邓骞说卓以义兵勤王室。卓乃与巴东将军梆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焉。详本传。
飞 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