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肆考 - 第 454 页/共 632 页
华元夜登
左宣十四年楚子围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防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
林甫夕徙
唐李林甫为相多结怨于人虞刺客窃发出则步骑百余人金吾静街居则重门复壁如防大敌每一夕屡徙其牀虽家人莫知其处
幼安坐藜
魏管寜字幼安家贫好学坐藜牀五十年当膝处皆穿
孝先坏竹
至和二年成都费考先游青城诣老人村坏其竹牀孝先欲偿其直老人曰子不见牀下书云某年月日造某年月日为费孝先坏
太子纳妃
晋东宫旧事太子纳妃素栢局脚牀
门生求婿
见婚礼
贺革思义
南宋贺革家贫躬耕供养年二十始辍耕求就父受业有六尺方牀思义未达则横卧其上不尽其义终不肯食
宗武雠书
杜甫示子宗武雠书解满牀
杜甫醉登
见狂肆
浩然惧匿
见诗律
防食
唐李吉甫为相初政事堂防食有巨牀相传徙者宰相輙罢不敢迁吉甫笑曰世俗禁忌何足疑耶彻而新之
合欢
闗盼盼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牀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积尘
齐虞愿字士恭除后军将军禇彦回诣愿不在见其眠牀上积尘埃有书数卷彦回叹曰虞君之清乃至此命人为之扫地拂牀而去
支石
杜诗支牀锦石圆
居易幽眠
白乐天诗最是幽眠处松隂六尺牀又应物诗予解郡符去尔为外事牵寜知风雨夜复作对牀眠
彭羕径外
见狂肆
沉香
梁鱼容性侈靡以象齿沉香造牀周匝用银镂金花宝钿
郁金
古诗羽帐鬰金牀
七宝
李白被召明皇以七宝牀置之金銮殿
五香
隋帝观文殿两厢为堂十二间厨前设五方香牀缀金玉珠翠每驾至则宫人擎香炉在辇前行
公孙寝土
燕书公孙鳯隠于昌黎九城寝土牀
冯道卧刍
五代冯道在军中不设牀席卧一束刍而已
华山白玉
神仙传衞叔卿入华山上有紫云郁郁白玉为牀
辰州朱砂
东坡诗注辰州峦洞小龛中生白石石状如玉牀牀上生朱砂大如箭镞小如芙蓉
榻
服防通俗文牀三尺五曰榻释名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
特设一榻
见太守
独擅一榻
蜀简雍字宪和性简傲自诸葛亮以下则独擅一榻
连榻坐朝士
晋杜预为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坐时羊琇为防军乃曰杜元凯乃连榻坐客耶不坐而去
撤榻待中人
唐李岘同平章事故事政事堂不接客自元载为相中人传诏防者置榻待之岘至即敕吏撤榻
引守同坐
唐张嘉贞为益州都督性简傲接部刺史甚倨惟李勉父择言守汉州独引同榻坐
与王连坐
唐王毛仲与诸王侍禁中至连榻而坐
引升御榻
北齐赵彦深位司徒礼遇颇重每引见或升御榻
令换先榻
后魏任城王澄长子顺拜仆射上省见榻甚旧令史云此榻曽经先王顺涕泣交集令换之
引僧升榻
颜延之为秘书监时沙门释惠休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嫉之因醉曰昔子同骖乗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座岂可使刑余居之上为变色
与僧共榻
苏东坡黄鲁直一日在佛印禅师处饮至暮阻雪衾席不备东坡曰就与老僧共榻不亦可乎
山堂肆考卷一百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山堂肆考卷一百八十二 明 彭大翼 撰器用
席
释名席释也可卷可舒也
麟文
燕昭王设麟文之席散荃芜香麟文者杂宝饰席以为云雾麟鳯者也
龙须
晋东宫旧事太子有独坐龙须之席
廻风
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上遗其女弟屏风及廻风席七华扇
半月
拾遗记乗草髙五尺叶色绀茎如金形如半月亦曰半月草无花无实其质温柔可以为布为席
诏令专席
见御史中丞又曲礼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诏与絶席
东汉张禹为太傅尚书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与三公絶席
舍者争席
列子曰杨朱南之沛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杨子膝行而前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蹵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徃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