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肆考 - 第 419 页/共 632 页
铜鞮
铜鞮宫晋之离宫其广数里子产曰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舎于人即此
铁柱
铁柱宫在江西省城内宫前有井水黑色其深莫测与江水相消长铁柱立其中相传晋许真君旌阳所铸以息蛟害者
绮岫
绮岫宫在东都永宁县西五里唐显庆三年置唐王建绮岫宫诗玉楼倾侧粉墙空重叠青山绕故宫武帝去来红袖尽野花黄蝶领春风诗注武帝谓宗也
绣岭
绣岭宫在陕州城南朱家原唐显庆初置李洞诗春草萋萋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髪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细腰
古楚宫在防州府巫山县西北楚襄王所游之地宋黄庭坚有石刻所谓细腰宫是也或曰楚庄王建
高光
甘泉宫内有髙光宫
五柞
汉武帝后元三年幸盩厔县五柞宫宫有五柞树荫数里故名
九华
宫在彰徳府临彰县西铜雀台东北后赵石虎建宫以三三为位故曰九华
一亩
礼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注云一亩谓径一步长百步折而方之则东西南各十歩宫墙垣也环周回也方丈为堵东西南北各一堵
四寳
汉武帝为七寳牀襍寳案前寳屏风列寳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寳宫
飞山宫
唐贞观十一年作飞山宫魏征上疏曰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
温泉宫
温泉宫在骊山之北以其为温汤所在故名温泉唐贞观八年建至明皇天寳六载改为华清宫治汤为池环山列宫与贵妃逰乐白乐天所谓赐浴华清是也
兴庆
宫在西安府东南五里唐南内也宗建内有文泰南薫大同等殿
显仁
宫在洛阳县皂涧隋帝建
上阳
宫在河南府阌乡县旧湖城县西北隋时建又登封县有三阳宫
太和
宫在西安府城南南山上唐髙祖建名太和太宗改曰翠防内有含风等殿
紫极
宫在淮安府城内西南隅宋熙宁中杨杰作记尝有神仙来游题诗于壁笔迹渍入刮之不灭又有李公麟画猴戏马马惊而圉人鞭之时称为竒笔
青城
宫在洛阳县北隋大业初建
连昌
宫在河南宜阳县旧夀安县西唐显庆间建唐元防之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嵗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
延福
宫在开封府安远门内宋徽宗建规制精巧莫与为比
慈宁
宫在杭州凤凰山东宋大内绍兴九年和议成太后有归期髙宗预作此宫于禁中
徳夀
宫在杭州绍兴末建髙宗传位孝宗退处于此后改曰慈福又改夀慈孝宗位光宗改曰重华光宗位宁宗又改曰夀康实徳夀一宫而随时异额也
殿
仓颉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载秦始皇作前殿乃殿之所従始也
白虎
白虎殿在汉未央宫杜钦尝对策于此
朱雀
汉宫有大夏长秋朱雀飞云昭阳诸殿又吴孙皓以赤乌见起赤乌殿
麒麟
汉宫有函徳凤皇明光臯门麒麟诸殿
鸳鸾
汉宫有鸳鸾铜马诸殿
灵光
汉王延夀字文考作鲁灵光殿赋其序云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遭汉中防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堕壊而灵光岿然独存岂非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者欤
芳乐
芳乐殿在金陵台城内齐东昏侯建内有灵和殿齐孝武建
张禹説书
金华殿在汉未央宫成帝方向学郑寛中张禹朝夕入説论语尚书于此
扬雄待诏
承明殿在未央宫汉成帝时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上召雄待诏承明之庭又玉帝殿名通明
受厘
宣室殿未央宫前正室也凡斋则居之汉文帝受厘宣室召贾谊问鬼神之事及宣帝幸宣室斋居决事即此受厘言受神之福也应劭注厘祭余肉
讲武
显徳殿在唐东宫太宗即位于此宗尝于此讲武
玉堂
汉宫阁名长安有玉堂殿铜柱殿玉堂殿在未央宫扬雄传所谓歴金门上玉堂即此
金銮
金銮殿在宣政殿之北唐宗召见李白于金銮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即此又笔谈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三殿皆在其间
芙蓉
洛阳宫殿簿魏有太极九龙芙蓉九华百福诸殿杜诗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蓬莱
唐宣政殿北有紫宸蓬莱含元麟徳等殿殿前东西廊有日华月华二门
长生
唐白乐天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殿在华清宫中
景福
宫殿簿永宁宫有景福殿延休殿何晏有景福殿赋
梅梁
梅梁殿在台城内晋太元间谢安作新宫造殿少一梁时有梅木流至石头城下因取为梁及殿成乃画梅花于上以表瑞也
樟柱
樟柱殿亦在台城内陈髙祖作太极殿少一柱忽有樟木大十围长四丈余自流于陶家渚遂取以造殿
紫宸
职官分纪施敬本上疏曰紫宸殿者汉之前殿周之路寝陛下所以负黼扆居黄屋飨万国朝诸侯人臣致敬之所也
丹霄
唐贞观六年太宗宴近臣于丹霄殿
重云
重云殿在台城内梁武帝立层城观后更起重阁上名重云殿下名光严殿又汉成帝设云帐云屏云幕于甘泉紫殿谓之三云殿
飞霜
唐太宗建骊山温泉宫宗天寳六载改为华清宫其中有瑶光殿飞霜殿九龙殿老君殿长生殿有朝元阁郑愚津诗飞霜殿前日悄悄迎春亭下风飔飔
披香
唐苏世长侍宴披香殿酒酣进言曰此炀帝作耶何雕丽如此髙祖曰卿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云炀帝耶对曰臣但见琼宫瑶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帝咨重其言
拾翠
长安志拾翠殿在大明宫翰林门外杜甫赠张垍诗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亭在太极宫景福殿西
天子行幸
天子行幸曰行殿唐诗忆作趋行殿
太子纳凉
唐宫中有水殿太子纳凉处也韩偓禁中诗清冷浸肌水殿风即此
壁上灯拂
南宋孝武帝大修宫室壊髙祖所屋隂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羣臣观之牀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顗因盛称髙祖俭素之徳上不荅独曰田舎翁得此已为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