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736 页/共 737 页
《汉书》曰:蒲轮安车,以徵贤。(晋灼曰:以蒲裹车轮。)
又曰:路温舒,字长君。父使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编,用写书。
又曰:玄帝病,数问景帝立胶东王故事。史丹侍疾,候上独寝,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服虔曰:青绿蒲也。孟康曰:以蒲为废蔽也。)太子由是得不废。
《东观汉记》曰:刘宽迁南阳太守,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蒲鞭罚之,示辱而已。
《晋书》曰: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欷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将鬻己以偿之。东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
《齐书》曰:崔景真为平昌太守,有惠政。常悬一蒲鞭,而未常用。去任之日,土人思之,为立祠焉。
《北齐书》曰:尉瑾少威仪,子德载,以蒲鞭责之,便自投井,瑾自临井上呼云:“儿出!”闻者皆笑。
《三齐略记》曰:鬲城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於台下纟番(音烦。)蒲系马。至今岁岁蒲生,荣委犹若有系状。蒲似水杨,可以为箭。
《穆天子传》曰:天子于珠泽之薮,方三十里,爰有萑蒲莞苇。
《说文》曰:蒲,草也,以作席。,蒲子也,以为平席,世谓蒲。
《风土记》曰:蒲生於陆,叶如乌扇而紫葩。(于诡切。)一曰获蒲,好草也。
《续述征记》曰:乌常沉,(齐人谓湖为沉。)湖中有九十台,皆生结蒲。云秦始皇游此台,结蒲系马,自此蒲生则结。
《前秦记》曰:符洪家生蒲,长五丈,节状如竹。咸以异之,谓之蒲家,因氏焉。洪後以谶文“草付应王”,遂改姓为符。
《幽明录》曰:河东常鬼奴,寓居章安县,以彩蒲为业。将一小儿,湖边拔蒲,见一女子,容姿殊美,乘一小舡,载莼径前,投鬼奴舍寄住,鬼奴嘲之。灭火共卧,觉有腥气,又指甚短,惕然疑是魅。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户,变而为獭。
《嵇康集序》曰:孙登,夏常编蒲为裳,冬被自复。
《淮南万毕术》曰:酒薄复厚,渍以苑蒲。(断蒲渍酒中,有顷出之,即酒厚也。)
《楚辞》曰:抽蒲兮陈坐,援堇兮为盖。
菖蒲
《左传僖下》曰: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蜀。(注:蜀,菖蒲菹也。)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菖蒲。远《雅》《颂》,著倡优,则玉衡不明,菖蒲冠环也。
《梁书》曰:太祖后张氏,讳尚柔。常於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后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云不见,后曰:“常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食之,生高祖。
《吕氏春秋》曰:冬至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生者也。
《说苑》曰:文公好食昌本菹,本草即菖蒲。
《风俗通》曰:芘蒲放花,人得食之,长年。
《神仙传》曰:王兴,咸阳人,彩菖蒲食,以得长生,一寸九节者。
《罗浮山记》曰:宣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坚芬之极。
《方言》曰:芘蒲,得石上生,九寸节以上,紫花尤善。
《吴氏本草》曰:芘蒲,一名尧时薤。
《本草经》曰:芘蒲,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明耳目,不忘,不迷惑。生上洛。
《典术》曰:圣王仁功济天下者,尧也。夫降精於庭为薤,感百阴为菖薄焉。今之菖蒲是也。
菰
《广雅》曰:茉,蒋也。其米谓之雕胡。
《周官》曰:鸟宜菰。(郑玄注曰:茉,胡。)
《说文》曰:蒋,菰也。胡一名蒋。
《晋中兴书》曰:毛璩为谯主司马时,海陵县地多菰蒲,处所幽邃,亡户保之。璩请讨,放祸狞进。天既旱,地皆菰封。封燃,叛人走出,近得万户。
《广志》曰:茉可食。以为席,温於蒲。生南方。
《庄子》曰:孔子之楚,舍於蚁丘之蒋。
《宋玉赋》曰:主人之女,为臣炊胡之饮。
马藻
《尔雅》曰:,牛藻。(注:似藻,叶大,江东呼为马藻。)
《毛诗□彩》曰:于以彩藻?于彼行潦。
陆机《毛诗疏义》曰:藻,水草也,生於水底。叶似鸡苏,可食。荆杨人食以当,救饥。饥荒时,蒸而食之。
《颜氏家训》曰:或问:“《东宫旧事》‘六色纟畏’是何等物?当主何音?”答曰:“案,《说文》云:‘,牛藻也。读若威。’音坞瑰切。即陆机所谓‘蕴藻,叶如蓬者’也。又郭璞症《三苍》亦云:‘蕴,藻之类也,细叶,蓬茸然生。’今死晷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丝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又寸断五色丝,横着线股间,绳之,以像草,用以饬物,名为。於时当绁六色,此以饰绲带,张敞因造丝旁畏‘耳’作‘纟畏’。”
郭子横《洞冥记》曰:昆灵池有倒藻,枝叶横倒水上,长九尺馀,纵横而生,状如结网。有野鸭鹅凫及鸥来翔,观水池上,入此草障,皆不得出,如入罾网也。亦曰十网草。
凫葵
《说文》曰:茆,凫葵也。
《纂文》曰:凫葵,其实可作酱。
马蓼
《尔雅》曰:红,茏古,其大者{艹归}。(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
《毛诗□缁衣□山有扶苏》曰: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毛云:红草也。)
《毛诗义疏》曰:红草,一名马蓼,叶粗大,赤白色,生外泽中。
《尔雅》曰:椴,木槿。榇,木槿。(宾狞名也。似李树,华朝生夕陨,可食,或呼为日及,亦曰王蒸。)
《广雅》曰:日及,木槿也,一名朱槿,一名赤槿。
《说文》曰:,木槿也。
《毛诗□有女同车》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木槿也。)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木槿荣。
傅玄曰:华,丽木也。谓之日洽,或谓之洽容,或谓之爱老,潘尼以为朝菌。
卷一千 百卉部七
萍
《尔雅》曰:苹,萍。(死晷浮萍,江东谓之{艹缥},音瓢。)其大者。
《毛诗□彩》曰:《彩》,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供祭祠矣。于以彩?南涧植吊。于以盛之?维筐及。于以湘之?维及釜。(湘,烹也。)
又《鹿鸣》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萍也。)
《诗义疏》曰:萍,粗大者为。季春生。可燥蒸为茹。
《周礼□秋官下□萍氏》曰:萍氏,掌禁川游者。(郑玄注曰:萍草细根,取不沉,其名溺也。)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萍始生。
《左传□桓公》曰:蘩藻之菜,可羞於王公。
《周书》曰:雨一日,萍始生。萍不生,阴菩捱盈。
《家语》曰:楚昭王渡江,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问群臣,莫能识。使问孔子,孔子曰:“是谓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惟霸者能获焉。”王遂食,大美。又遣问孔子,何以知之,子曰:“吾常过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割而食之,甜如蜜。’吾是以知之。”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昆仑之萍焉。
《淮南子》曰:萍树根於水,木树根於土。
《淮南方毕术》曰:老血为萍。(聚血之精,至黄泉也。)
许慎《说文》曰: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
周处《风土记》曰:萍,,芹菜植叼名也。
《范子计然》曰:水萍出三辅,色青者善。
《吴氏本草》曰:水萍,一名水廉,生地泽水上。叶圆小,一茎一叶,根入水。五月华白。三月彩,日乾之。
《本草经》曰:水萍,一名水华。味辛寒。生池泽水上。疗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鬓。久服轻身。
《郭子》曰:萍之依水,犹卉植地。靡见其布,漠尔鳞被。物无常托,孰知所自?
杜恕《笃论》曰:夫萍之浮,与菱之浮相似。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恶巧言之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
刘伶《酒德颂》曰: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言随风。)
《楚辞》曰:白萍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
又曰:靡萍九衢,华安居。
又曰:窃哀兮浮萍,淫无根。
苔
《尔雅》曰:{艹潭},(徒南切。)石衣也。(水苔也,一名石。江东食之。或曰{艹潭},叶似薤而大,生水底,亦可食。薤,胡畀切。)
《说文》曰:苔,水衣也。
《齐书》曰:宋时,会稽剡县有山,名刻石。父老相传云:虽名刻石,而不知文字所在。明末,县人倪袭祖行猎,忽见石上有文字,凡三处。苔生其上,字不可识。乃韧应视之,其大石文曰:“黄天星,姓萧,字道成。得贤师,天下太平。”小石文曰:“刻石者谁?会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风也。”
《三国典略》曰:侯景围台城,既急,时诸军於德阳堂前杀马鬻饭,杂以人肉干。甘露厨中,所有乾苔,悉分给军士。
《唐书》曰:拔野古国东北,五六日行至鞠国,有树无草,但有地苔。无羊马豕畜,有鹿,如中国牛马。使鹿牵车,可胜三四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人聚木枝为屋,尊卑共居其中。
《淮南子》曰:穷谷之生青苔。(青苔,水垢。)
《广雅》曰:石,石衣也。
《风土记》曰:石,水衣也。青绿色,皆生於石也。
《游名山志》曰:石箦山,缘崖而上,高百许丈,里悉青苔,无别草木。
《古今注》曰:苔藓,空空无人行,生苔。或紫,或青。一名员癣,一名绿钱,一名绿癣,一名绿苔。
《广志》曰:室无人行,生藓。
《拾遗记》曰:晋武帝时,祖梨国献蔓苔,亦曰金苔,亦曰夜明。
《博物志》曰:晋武帝喻遨书,司空张华撰《博物志》进武帝。帝嫌烦,令削之。赐侧理纸万张。王子年云:侧陟厘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今名苔纸。取死晷苔造纸,青黄色,体涩。其苔,死晷石上生,如毛,绿色。
《述异记》曰:苔钱,亦谓之泽葵,又名重钱草,亦呼为宣癣。南人呼为垢草。
《异物志》曰:石,海草,在海中石上丛生,长尺馀,大小如韭,叶似席莞,而株茎无枝。以肉杂而蒸之,味极美。食之,近不知足。
《本草》曰:海藻,一名海罗。生东海中。或生河泽。茎似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