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 第 300 页/共 323 页
乌贼鱼乌贼,旧说名河伯从事。小者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身,江东人或取其墨书契,以脱人财物。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一说,乌贼有矴,遇风则前一须下矴。(出《酉阳杂俎》)
横公鱼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唯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止邪病。(出《神异录》)
骨雷
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出《洽闻记》)
彭蚏
蟹属名彭蚏,以螯取土作丸,从潮来至潮去,或三百丸,因名三百丸大彭蚏。(出《感应经》)
鲮鱼
鲮鱼吐舌,蚁附之,因吞之。又开鳞甲,使蚁入其中,乃奋迅,(“迅”原作“近”,据明抄本改。)则舐取之。(出《异物志》)
鲵鱼
金(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作“全”)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尔雅》云:“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金商(《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商”作“今高”。)州溪内亦有此鱼,谓之魶鱼。(出《岭表录异》)
比目鱼
比目鱼,南人谓之鞋底鱼,江淮谓之拖沙鱼。《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状如牛脾,细鳞紫色,一面一目,两片相合乃行。(出《岭表录异》)
鹿子鱼
鹿子鱼,頳色,其尾鬣皆有鹿斑,赤黄色。《罗州图经》云:“州南海中有洲,每春夏,此鱼跳出洲,化而为鹿。”曾有人拾得一鱼,头已化鹿,尾犹是鱼。南人云:“鱼化为鹿,肉腥,不堪食。”(出《岭表录异》)
子归母
杨孚《交州异物志》云:“鲛之为鱼,其子既育,惊必归母,还其腹。小则如之,大则不复。”《潘州记》云:“鱼昔鱼长二丈,大数围。初生子,子小,随母觅食,暮惊则还入母腹。”《吴录》云:“鱼昔鱼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南越志》云:“暮从脐入,旦从口出也。”(出《感应经》)
鲋鮧鱼
鲋鮧鱼,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相传以为常矣。饶州有吴生者,家甚丰足,妻家亦富。夫妇和睦,曾无隙(“隙”原作“戏”,据明抄本改。)间。一旦,吴生醉归,投身床上,妻为整衣解履,扶舁其足。醉者运动,误中妻之心胸,其妻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遽为妻族所凌执,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殴击致毙。狱讼经年,州郡不能理,以事上闻。吴生亲族,惧敕命到而必有明刑,为举族之辱,因饷狱生鲋鮧。如此数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悦,俄而会赦获免。还家之后,胤嗣繁盛,年洎八十,竟以寿终。且烹之不熟,尚能杀人,生陷数四,不能为害,此其命与?(出《录异记》)
鲫鱼
东南海中有祖州,鲫鱼出焉。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此鱼状,即与江湖小鲫鱼相类耳。浔阳有青林湖,鲫鱼大者二尺余,小者满尺,食之肥美,亦可止寒热也。
鯌鱼
鯌鱼,济南郡东北有鯌坑,传云,魏景明中,有人穿井得鱼,大如镜。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为鯌鱼焉。
黄魟鱼
黄魟(音烘)鱼,色黄无鳞,头尖,身似大槲叶,口在颔下,眼后有耳,窍通于脑,尾长一尺,末三刺,甚毒。(并出《酉阳杂俎》)
蟕虫隽
蟕虫隽者,俗谓之兹夷,乃山龟之巨者。人立其背,可负而行。产潮循山中,乡人采之,取壳以货。要全其壳,须以木楔出肉。龟吼如牛,声响山谷。广州有巧匠,取其甲黄明无日脚者,(甲上有散黑晕为日脚矣。)煮而拍之,陷黑玳瑁花,以为梳篦杯器之属,状甚明媚。(出《岭表录异》)
海燕
齐监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去,长三十余丈,黑色无鳞,其声如牛,土人呼为海燕。(出《广古今五行记》)
鲛鱼
鲛鱼出合浦,长三丈,背上有甲,珠(明抄本“珠”作“蛛”。)文坚强,可以饰刀口,又可以鑢物。(出《交州记》)
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
峰州鱼 海虾 瓦屋子 印鱼 石斑鱼
井鱼
异鱼 螃 鱓鱼 玳瑁 海术 海镜
水母
蠏 百足蠏 螗蠏 鱼 鹦鹉螺 红螺 鸯龟
鲵鱼 鲎 飞鱼 虎蠏 蠔 赤鯶公 雷穴鱼
虬尾 牛鱼 蝤(石多) 奔(鱼孚) 係臂
鸡嘴鱼 剑鱼 懒妇鱼 黄雀化蛤 天牛鱼
峰州鱼
峰州有一道水,从吐蕃中来,夏冷如冰雪。有鱼长一二寸,来去有时,盖水上如粥。人取烹之而食,千万家取不可尽。不知所从来。(出《朝野佥载》)
海虾
刘恂者曾登海舶,入舵楼,忽见窗板悬二巨虾壳。头、尾、钳、足具全,各七八尺。首占其一分,嘴尖利如锋刃,嘴上有须如红箸,各长二三尺。双脚有钳,钳粗如人大指,长二尺余,上有芒刺如蔷薇枝,赤而铦硬,手不可触。脑壳烘透,弯环尺余,何止于杯盂也。《北户录》云:“滕循为广州刺史,有客语循曰:‘虾须有一丈长者,堪为拄杖。’循不之信,客去东海,取须四尺以示循,方伏其异。”(出《岭表录异》)
瓦屋子
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音憨)子。顷因卢钧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垅,故以此名焉。壳中有肉,紫色而满腹,广人犹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食多即壅气,背膊烦疼,未测其性也。(出《岭表录异》)
印鱼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上四方如印,有字,诸大鱼应死者,先以印印之。(出《酉阳杂俎》)
石斑鱼
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好与蛇交。南中多隔蜂窠,窠大如壶,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鱼就蜂侧炙之,標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如燕数百,互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出《酉阳杂俎》)
井鱼
唐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善提胜说。(出《酉阳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