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事文类聚 - 第 462 页/共 485 页

唐太宗时中舎髙季辅上封事特报钟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报之   进谏赐金鱼   吐突承璀于军中立圣政碑李绛以为不可许宪宗初甚怒绛语不已上卒大开悟故除绛中书舎人翼日又面赐绛紫衣金鱼上亲为绛择良笏勉之曰尔时无易此心【续通典】   问古今事   崔琳明政事开元中与髙仲舒同为中书舎人侍中宋璟亲礼之毎所访逮尝曰古事问仲舒今事问琳【本传】   咨访政事   故事政事中书堂有门盖宰相时适中书舎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及常衮相塞絶其门以示尊大不相往来【续通典】   成一家言   杨嗣复除中书制贞元中汝父为中书舍人甚称厥职今使汝继书吾命成一家言堂构国华在于此举【唐大诏令】   三世居职   孙简知制诰进中书舎人初逖掌诰至代宗时族祖宿又居职逮简凡三世   三世制诰   唐李德林李百药李安期三世掌制诰【职林】又张嘉正武后时进中书舎人崔寔轻之后与议事正出其上寔惊曰此终其坐后十年而为中书令子延赏延赏子靖三世掌书命又徐坚祖孝德父齐及坚三世为中书舎人皇朝衣冠无以为比又徐峤父子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舎人又王徽字昭文曽祖择从昆弟四人至鳯阁舎人者三人故号三世舎人【集贤记注】   父子同在   苏廷硕为中书舎人时父瓌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禁院朝廷荣之元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廷硕在太极后閤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差书吏白公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脱腕矣李峤曰舍人思若泉涌【本传】   父子继羙   唐贾至天寳末为中书舎人肃宗即位于灵武上皇遣至为传位册文上皇览之叹曰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寳付储君卿又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继羙矣【职林】   叔侄对掌   封氏自太和世居两制舜卿从子德昭时为翰林舜卿时为中舎叔侄对掌诰命当时以为荣【封敖传】   兄弟相代   韦思谦二子承庆嗣立承庆解凤阁舎人武后谓嗣立曰尔父尝称二子忠孝今使卿兄弟自相代拜凤阁舎人【唐本传】又南汉赵光裔以膳部郎中知制诰时兄光逢为翰林学士兄弟对掌内外制时论荣之【九国志】   西掖八年   唐权德舆四嵗能为诗后为中书舎人居西掖八年间独掌者数嵗【职官分纪】   斵窓舍人   杨滔为中舎时催作制勅令史将钥匙出无本可检乃斵取得本时号斵舎人【职林】   宰相判官   中舎时为宰相判官【唐卢氏杂记】   见石思人   薛元超道衡孙也为中书舎人中书省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再见此石未尝不然流涕【唐本传】   为文中和   许景先为中书舎人以文翰见称中书令张説尝称曰许舎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絶之势然属辞丰羙得中和之气【唐本传】   制诰典雅   南唐韩熙载为和州司马久之召为中书舍人乃始亲职制诰典雅有元和风【九国志】   有宰相器   后周范质汉初加中书舎人户部侍郎周祖征三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周祖叹曰宰相器也【事畧】   十年正任   张洎计偕之嵗为润帅燕王冀所荐首谒韩煕载一见待之如故旧谓洎曰子好一中书舍人顷之韩主文柄洎亦擢第不十年间果正丝纶之任【职官分纪】   一月遂罢   真宗祥符九年知制诰乐黄目知开封初黄目召试上以黄目久任外官止试制诰二篇入西阁不一月遂罢【长编】   训诰有程范   宋敏求知制诰训辞诰命皆有程范【言行录】   诏词激烈   刘珙谥忠肃兼中书舎人防金人渝盟天子悉师北向以雪讐耻复疆土一时诏檄多出公手词气激烈闻者感动或至泣下【朱文公撰行状】   分日命词   元丰诏中舎分领六房随所领命词后复分日【防要】   立马一挥   刘敞字原夫在西掖时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敞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己就【神宗实录】   占纸肆书   曾巩擢中书舎人属新官制遂掌书命于是更置百官旧舎人无在者已试即入院方除目填委占纸肆书初若不经意午漏尽授草院吏上马去凡除郎御史数十人所以本法意原职守而为之训勅者人人不同咸有新趣而衍裕雅重自成一家【行録】   徧讨羣籍   至道中和防知制诰防之直中书每草诏必闭户精思徧讨羣籍而后成沙州表求经藏碑诏防撰以赐之防遣厮借佛书数千卷人传以为笑【国史】   经宿进碑   宋初王祐拜中舎史馆受诏撰普照王碑经宿上进中外惊其神速【事畧】   七字舍人   吕溱传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推许然喜自贵重见賔客不及数言时号曰七字舎人云   文章独歩   王禹偁能属文太宗方奬防文士召拜右拾遗禹偁上端拱箴以为诫寻知制诰上尝称之曰王禹偁文章当今天下独步【行录】   时称杨陈   陈从易字简夫知制诰与杨大雅同在西掖时谓之杨陈【事畧】   常杨不逮   郑戬字天休知制诰训词深雅时谓之常杨不逮也【事畧】   有常杨风   郑戬因文定公李迪荐其才累为知制诰训词深雅有常杨风   有元白风   谢绛字希深权知制诰文章典雅有元白风【并同上】   有三代风   曾巩擢中书舎人不俟入谢谕使就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举其职事以戒辞约义尽论者谓有三代之风上亦数称其典雅【言行録】   有西汉风   王珪知制诰其文典丽有西汉风嘉祐初为翰林学士【事畧】   词有古风   彭汝砺元祐中拜中书舎人赐服金紫词命雅正人以为有古风【言行録】   召试之制   执事官差除皆除目先下惟中书舎人宰相得言朝退遣直省官召诣都堂面传防召试被命者致辞丞相谢之直省官径引入中书省前期侍郎防设幕次几案于中就坐少顷本省吏房主首持丞相封题目来即就试中书具食罢侍郎致茶果是日宰相住省俟纳卷始上马翼日进呈除目方下盖召试之制也有思迟不即就者往往过期或为留内门然已不称职矣嘉祐间有试而不除改天章阁待制者【石林燕语】   不复命试   陈文恵公尧佐天圣初知制诰故事知制诰者先试其文辞天子以公文学天下所知不复命试自宋朝以来不试知制诰者唯杨亿及公二人而已【言行録】   不试而命   宋朝之制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不试而命者才三人杨亿陈尧佐及修忝与其一尔【欧阳公归田録】   苏刘免试   元祐元年起居舎人苏轼擢为中书舎人十二月直龙图阁刘攽为中书舎人并免试   杨钱免试   元丰七年十月诏起居郎杨景略左司郎中钱勰并为中书舍人二人奉使髙丽方还在道并擢之   一佛出世   太宗尝云朝廷每除一舎人六亲相贺谚云一佛出世   梦草制诰   孙抃夜中梦明下草制诰其后第三人及第知制诰如梦云   父子继任   王旦拜右正言知制诰父祐以清名久掌书命不十年旦继其任时论羙之钱若水有人伦鉴与之同列每曰王君凌霄耸壑梁栋之材非吾所及也   父子掌诰   父子掌制诰宋初至熙宁元年凡九家李文正昌武王兵部文正王思献安简晁文元文庄钱希白修懿梁翰林庄肃吕文靖宋宣献公敏求苏仪甫子容   出领外藩   雍熙四年以右补阙知制诰范景为工部郎中知京兆府知制诰出领外藩自是始也   始除签枢   直舎人院祖宗时有之嘉泰四年李季章【壁】以宗正少卿权中书舍人而中书故事小两制未有除执政者乾道二年蒋子礼【芾】始自中书舍人除签书枢宻院事   翰苑兼西掖   洪适为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舎人辅臣奏自来无翰苑下兼西掖者上曰洪某在后省甚振职且要其整顿纲纪故事给舍缴驳施行者皆封付三省秦埙提举太平宫某奏秦桧欺天盗权戕害忠直当锢其子孙即时御笔依奏乃封付某明日召对上曰所论甚当异日有缴奏只批勅进来不须聫章   阁老压角   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设紫褥于庭面北拜防阁长立褥之东北方谓之压角长宗衮作掖垣丛志而不解其事按唐旧书亦无闻焉唯裴廷裕王陵遗事云舎人上事知印宰相当压角则其礼相传自唐也予为舎人日邵兴宗入院不疑为舎人閤长压角而时议羙之   犀带佩鱼   霍端友传徽宗时为中书舎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黒角带顾见之曰给事舎人等耳而服餙相絶如是始命犀带佩鱼   亲篆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