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兵部部 - 第 1 页/共 5 页
兵部部汇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始立夏官
按外纪太昊时有龙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五官夏官为赤龙氏炎帝神农氏以夏官为鹑火
按外纪神农氏因火德王故以火纪官为火帝夏官为鹑火黄帝有熊氏以云纪官夏官为缙云而以大封为司马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外纪帝初受命适有云瑞之应仍以云名官号为云师 应劭曰夏官为缙云 又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大封辨乎西方故为司马颛顼高阳氏以夏官为火正
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五行之官火正曰祝融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少昊金天氏设瞗鸠氏为司马
按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元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瞗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
注
瞗鸠王鸠也鸷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
商
商设五官有司马之职
按礼记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注
此五官与天官列而为六五众者五官属吏之 群众也以上旧说皆为殷制 周
周制设夏官大司马以掌军政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帅其属佐之按书经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注
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御六军平治 邦国军政莫重于马故以司马名官何莫非政独 戎政谓之政者用以征伐而正彼之不正王政之 大者也按周礼夏官司马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注
政正也政所以正不正者也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注
舆众也行谓军行列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注
军师旅卒两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一 旅旅一党师一州军一乡家所出一人将帅长司 马者其师吏也言军将皆命卿则凡军帅不特置 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卿以下德任者使兼官焉 郑司农云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故春秋传有大国次国小国又曰成国不过半天 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以佐王平邦国
注
平成也正也
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注
封谓立封于疆为界
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注
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注
兴犹举也作起也起其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 废建牧立监以维邦国
注
牧州牧也监监一国谓君也维犹连结也
制军诘禁以纠邦国
注
诘犹穷治也纠犹正也
施贡分职以任邦国
注
职谓职税也任犹事也事以其力之所堪
稽乡民以用邦国
注
谓比数之稽犹计也
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注
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 也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注
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 易比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以九伐之正邦国
注
诸侯有违王命则出兵以征伐之所以正之也 诸侯之于国如树木之有根本是以言伐云冯弱犯寡则眚之
注
冯犹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眚犹人眚瘦 也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注
内谓其国外谓诸侯坛读如同墠之墠王霸记 曰置之空墠之地郑司农云坛读从惮之以威之 惮书亦或为墠元谓置之空墠以出其君更立其 次贤者野荒民散则削之
注
荒芜也田不治民不附削其地明其不能有
负固不服则侵之
注
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侵之者兵加其境而已用兵浅者诗曰密人不恭 敢距大邦贼杀其亲则正之
注
执而治其罪
放弒其君则残之
注
残杀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
注
陵政者轻政不循也杜之者杜塞使不得与
邻国交通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注
王霸记曰悖人伦外内无以异于禽兽不可亲 百姓则诛灭去之也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县政象之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
注
以正月朔日布王政于天下至正岁又县政
之书挟日十日也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注
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 九籍其礼差之书也政职所共王政之职谓赋税 也故书畿为近郑司农云近当言畿春秋传曰天 子一畿列国一同诗殷颂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