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数理精蕴 - 第 527 页/共 595 页
甲子二十四
甲戌 【三变否丁丑隋主】
甲申七
经辰之亥二千二百五十六【侑义寜遯九四变渐九五变旅】
甲午八
甲辰十八
甲寅五 【上六 变咸】
黄氏畿曰右午防第八运也运卦当大过之咸世卦分咸之爻咸感也天地之情以二气相感山泽见之矣万物之情以两心相感男女见之矣是虽利于婚然变自大过则相与不得其正淫姣凶狂恣其所欲大乱之道也戊子己丑之世为革贾后作逆妻行夫事诸王簒杀臣行君事天子防尘僣窃行正统事天翻地覆变动自下不可以有为矣此谓咸其拇【咸初爻】巩用黄牛之革【革初爻】庚寅辛卯之世世为大过强臣乱始桓温成于刘裕而秦坚亦以躁动亡妾妇乱始孝武极于南朝而魏珪亦以内嬖弑咸之大过亦大过之咸于兹应矣 壬辰癸巳之世为萃南北之君为人所立进不能制志在随人【咸三爻】而其贼臣为众所弃退不能援困然后徃非咸其腓【咸三爻】萃而嗟者与【萃三爻】 甲午乙未之世为蹇南北交聘实则相侵彼此强臣各行废立可谓憧憧徃来【咸四爻】徃蹇来连矣【蹇四爻】 丙申丁酉之世为小过陈隋之君志末无本隋之灭陈如射斯获咸其防无悔【咸五爻】公弋取彼在宂者与【小过五爻】 戊戌己亥之世为遯隋旣杀人以谮亡国以游唐之兴也纳谏以诚行幸以节髙祖太宗得房杜而中顺交固除隋之乱贞观善治兴焉其亚于成汤者与然成汤值遯以运李唐值遯以世宜乎大小之不同也闺门慙徳莫武才人过者此所以终为大过之咸与
愚按晋自武帝庚子至恭帝己未共一百四十年内前晋四主三十七年东晋元帝以下十一主一百有三年除父子相继外前晋懐帝东晋康帝帝奕恭帝皆以弟承兄愍帝则武帝之孙简文帝则元帝之少子也然元帝本牛姓非司马家儿矣 两晋间大小僭国十六惠帝时蜀汉李特癸亥起六世至穆帝丁未四十五年前赵刘渊甲子起五世至成帝己丑二十六年懐帝时前燕慕容廆丁卯起四世至帝奕庚午六十四年元帝时后赵石勒己卯起二姓七世至穆帝壬子三十四年前凉张茂庚辰起七世至孝武帝丙子五十七年穆帝时前秦苻洪庚戌起七世至孝武甲午四十五年孝武时后燕慕容垂甲申起四世至安帝己酉二十五年后秦姚苌甲申起三世至安帝丁巳三十四年西秦乞伏国仁乙酉起四世至宋文帝辛未四十七年后凉吕光丙戌起四世至安帝癸卯十八年安帝时南凉秃髪乌孤丁酉起三世至甲寅十八年北凉业丁酉起二姓三世至宋文帝己卯四十三年南燕慕容徳戊戌起二世至庚戌十三年西凉李暠庚子起三世至宋武帝辛酉二十二年大夏赫连勃勃丁未起三世至宋文帝辛未二十五年北燕冯跋己酉起二世至宋文帝丙子二十八年
又按庚申至戊申为南北朝无綂者一百六十九年南朝宋武帝庚申至顺帝戊午八主二姓五十九年齐髙帝己未至和帝辛巳六主二十三年梁武帝壬午至敬帝丙子四主五十五年其后梁宣帝乙亥至后主琮丁未三主三十三年即陈之世也陈武帝丁丑至后主戊申五主三十二年 北朝魏明元帝十二年庚申起即宋武帝元年至恭帝丙子合明元以前髙祖道武二主并中絶者十年共十七主二百一十九年北齐文宣帝自庚午簒东魏起至后主纬丁酉五主二十八年周愍帝自丁丑簒西魏起至静帝庚子五主二十四年○隋髙祖自辛丑簒周时犹与后梁及陈分据至己酉而后定于一焉至恭帝丁丑三主二十九年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午七 经星之壬百八十九【困】经辰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兑初九变困九二变随九三变夬
干封 总章 咸亨】
【甲戌二十五上元 仪鳯 调露 永隆 耀 永淳 道】
经辰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兑九四变节九五变归妹上六变履】
甲午十一
甲辰【乙巳神龙 景龙 开元】甲寅三
经辰之寅二千二百五十九【萃初六变随六二变困六三变】
甲子十三
甲戌二十三 【咸丙子杨妃入 宫天】甲申三十三
经辰之卯二千二百六十【宝萃九四变比九五变豫上六】
甲午四十三 【变否 乾元 上元】甲辰二【寳应 永泰】
甲寅十二
经辰之辰二千二百六十一【大厯大过初六变夬九二变咸九】
【三变困甲子 五兴】
甲戌十五
甲申二十五
经辰之巳二千二百六十二【元贞元大过九四变井九五变恒】
甲午九
甲辰四
甲寅八 【开成】
经辰之午二千二百六十三【坎初六变节九二变比九三变】
甲子四
甲戌八
甲申五
经辰之未二千二百六十四【井坎六四变困九五变师上六
变涣丙申 王仙丁酉黄巢芝防 淮南防 沂郓 广明】
甲辰十一 【中和丙午 王潮辛亥杨行 光啓据 福州 文徳 大顺宻据 杨州】
经辰之申二千二百六十五【景福解初六变归妺九二变豫六】
【三变恒甲 子十 六乙丑癸酉 梁天祐 唐哀】
甲戌 【帝友贞丁 丑南汉己 卯吴隆癸未后唐刘 防称帝 演称帝庄宗灭梁 甲申 岐乙酉 丙戌后丁亥契 丹降唐 唐防蜀 唐明】
经辰之酉二千二百六十六【宗徳光解九四变师六五变困上
丙申晋髙 丁酉吴亡 壬寅晋祖石敬塘 南唐李升 末重贵】
甲辰【乙巳 丁未汉髙南唐灭闽 祖刘知逺】
【甲寅周 丁巳北汉 己未周 世宗 孝和帝 恭帝 宋干徳】经辰之戌二千二百六十七【讼初六变履九二变否六三变姤】
甲子五【乙丑 己巳北汉继 辛未宋灭蜀 开宝 元契丹贤 灭南汉】甲戌十五【乙亥 丙子宋太宗 戊寅吴 己卯防 壬午契丹灭南唐 太平兴国 越纳国 北汉 隆绪
甲申九雍熙 端拱 淳化】
经辰之亥二千二百六十八【讼九四变涣九五变未济上九变困】
甲午十九 【至道】
【甲戌七景徳 大中祥符】
甲寅十七 【天禧 干兴】黄氏畿曰右午防第九运也运卦当大过之困世卦分困之爻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斯时也阳揜于隂国挠其栋陨获于穷阨而犹不免其徒生徒死者乎庚子辛丑世当兑武后凶逆亘古未闻其祸烈矣故曰臀困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觌【困初爻】刚中柔外【兑象】才大过人者狄梁公一人而已终能顺天应人【兑彖】光复唐祚故曰和兑吉【兑初爻】召帝房陵遽书复政者缘公志也中宗幽不明矣宗诛韦后其重兑金象与 壬寅癸卯世当萃杨妃入宫不宜入者也奸邪以燕私进而禄山遂反功臣以宗祀复而肃代相承外凶而中有庆矣故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困二爻】又曰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萃二爻】 甲辰乙巳世当大过君避盗而出走后受册而遽殂据于蒺藜不见其妻也【困三爻】自是宦官屡行弑逆宫妾无复册立者矣宪宗郭妃犹然而况穆敬文武之处险者乎挠于卢一小人而有余隆于贽泌子仪众君子而不足【大过象】不亡幸耳 丙午丁未世当困来徐徐【困四爻】变为重险坎坎【坎三爻】宣懿溺仙佛而天下乱矣书王仙芝先黄巢者为朱温之地也僖昭屡走饮食不充非困于金车【困四爻】樽酒簋二者与【坎四爻】 戊申己酉世当解时入五代劓刖相伤【困五爻】赤绂无用困已极矣而徐有说利祭祀【亦困五爻】则宋太祖兴于世末而维有解者也【解五爻】自此阳进隂退而民苏矣 庚戌辛亥世当困之讼文王出羑里之卦也僭伪削平契丹尚在太宗髙梁之败真宗澶渊之盟臲卼甚矣【困上爻】天书圣祖祥瑞喧腾盖有讼之象焉履反小畜五星聚奎而真儒实懿文徳夫岂偶然之故哉
愚按唐自髙祖戊寅至昭宣帝丙寅二十主共二百八十七年内惟睿宗文宗武宗昭宗四君乃以弟承兄宣宗则宪宗幼子也余十四君皆父子相继焉五代并列国无綂者自丁卯至己未共五十三年内五代梁二主至壬午十六年后唐三姓四主至乙未十三年晋二主至丙午十一年汉三主至庚戌仅四年周二姓三主至乙未仅九年而已 列国十一唐昭宗时吴越自己酉起至宋太宗戊寅五世九十年吴自辛亥起至晋丁酉四世四十七年岐自甲寅起至后唐甲申惟一世三十一年闽自戊午起至晋乙巳六世四十八年南汉自辛酉起至宋太祖辛未五世七十一年蜀自癸亥起至后唐乙酉二世二十三年梁世则楚自丁卯起至周太祖辛亥五世二十五年南平自癸酉起至宋太祖癸亥五世五十一年后唐世则后蜀自癸巳起至宋太祖乙丑二世三十三年晋世则南唐自丁酉起至宋太祖乙亥三世三十九年周世则北汉自辛亥起至宋太宗己巳三姓四世二十九年
以防经运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午七 经星之癸百九十【井】经辰之子二千二百六十九【需初九变井九二变旣济九三变节】
【甲子 辛未契 壬申明道仁宗二 丹真宗 而夏元昊
甲戌十二景祐 宝元 康定 庆厯】
甲申二十二 【皇祐】
经辰之丑二千二百七十【需六四变夬九五变泰上六变小畜
嘉祐】
【丙午契丹改国曰辽】
甲寅七
经辰之寅二千二百七十一【蹇 之旣济 井 比】经辰之卯二千二百七十二 【咸 谦 渐】经辰之辰二千二百七十三【坎用之损 剥 蛊】
经辰之巳二千二百七十四 【未济涣 师】经辰之干二千二百七十五【大过之夬 咸 困】经辰之未二千二百七十六 【井 恒 姤】经辰之申二千二百七十七【升 之 泰 谦 师】经辰之酉二千二百七十八 【恒 井 蛊】经辰之戌二千二百七十九【防之 小畜 渐 涣】经辰之亥二千二百八 十 【姤 蛊 井】黄氏畿曰右午防第十运也运卦当大过之井世卦分井之爻昔泽无水今为木上有水【井象】养而不穷矣【井彖】宋鉴五代之乱革藩镇重守令虽位宰相犹出知州郡真有劳民劝相之象焉【井象】壬子癸丑之世当井之需仁宗为君韩范富欧为臣可谓栋隆【大过四爻】井甃者矣【井四爻】英宗之后荆舒入相以青苗为周公法度力排群议反古乱常羸瓶致凶【井彖】故曰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初爻】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四爻】不亦验乎书今上者邵子指神宗也其后不书则熙宁十年邵子且没矣
愚按宋太祖十六年起庚申太宗二十二年起丙子真宗二十五年起戊戌仁宗四十一年起癸亥英宗四年起甲辰神宗十八年起戊申哲宗十五年起丙寅徽宗二十五年起辛巳钦宗丙午一年九主共一百六十七年南宋髙宗三十六年起丁未孝宗二十七年起癸未光宗五年起庚戌宁宗三十年起乙卯理宗四十年起乙酉度宗十年起乙丑恭帝乙亥一年端宗丙子二年帝昺戊寅二年九主共一百五十三年至己卯止合共三百二十年也 元世祖十五年起庚辰成宗十三年起乙未武宗四年起戊申仁宗九年起壬子英宗三年起辛酉泰定帝四年起甲子明宗末年明宗五年起戊辰宁宗末年顺帝三十五年起癸酉止丁未十主八十八年至戊申而明太祖建极矣其十六年为癸亥
又按上二世在午防第十运之初邵子叙至此止夫前事者后事之师也得失之林吉凶之鉴也邵子于本朝事迹不敢填注诚慎之已然未尝不纪其年世而配以卦意者自尧以来事迹大略已备则考古即可镜今固于至慎之中寓忠爱之道焉殆康节之微意乎今窃取其意自运之癸辰之寅以下约畧所配之卦而存其概焉盖蹇之六变卦起宋神宗十七年甲子至髙宗癸亥坎之六变卦起髙宗十八年甲子至宁宗癸亥大过之六变卦起宁宗十年甲子至理宗癸亥升之六变卦起理宗四十年甲子至元英宗三年癸亥防之六变卦起泰定帝元年甲子至明太祖十六年癸亥黄氏畿曰道藏刻本午防运之癸世之亥嵗在戊申为洪武元年盖自子防至此凡六万八千三百八十五年矣亦后人所増故不录也年数正合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午七 经星之甲百九十一【恒】经辰之子二千二百八十一【大壮之恒 丰 归妺】经辰之丑二千二百八十二 【泰 夬 大有】经辰之寅二千二百八十三【小过之丰 恒 豫】经辰之卯二千二百八十四 【谦 咸 旅】经辰之辰二千二百八十五【解之归妺 豫 恒】经辰之巳二千二百八十六 【师 困 未济】经辰之午二千二百八十七【升之泰 谦 师】经辰之未二千二百八十八 【恒 井 蛊】经辰之申二千二百八十九【大过之夬 咸 困】经辰之酉二千二百九 十 【井 恒 姤】经辰之戌二千二百九十一【鼎之大有 旅 未济】经辰之亥二千二百九十二 【蛊 姤 恒】愚按右午防之十一运也运卦当大过之恒世卦分恒之爻而世卦之变爻三十六卦亦附于下以便考焉
又按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起戊申恭闵帝建文四年起己卯成祖永乐二十二年起癸禾仁宗洪熙乙巳一年宣宗宣徳十年起丙午英宗正綂十四年起丙辰景帝景泰七年起庚午又英宗复辟天顺八年起丁丑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起乙酉孝宗治十八年起戊申武宗正徳十六年起丙寅世宗嘉靖四十五年起壬午穆宗隆庆六年起丁卯神宗万厯四十八年起癸酉光宗泰昌未年熹宗天启七年起辛酉庄烈帝崇祯十六年起戊辰至癸未十六主共二百七十六年自尧甲辰起至庄烈癸未共四千年整此一运约畧所配之卦大壮之六变卦起明太祖十七年甲子至英宗八年癸亥小过之六变卦起正綂九年甲子至孝宗十六年癸亥解之六变卦起孝宗十七年甲子至世宗四十二年癸亥升之六变卦起世宗四十三年甲子至熹宗三年癸亥大过之六变卦起熹宗四年甲子仅二十年至甲申而 本朝定鼎矣厯鼎之世卦六十年而为干之姤亦姤之干按其世卦年卦盖今与尧舜同当午防而干健正符禹年使读是书者知今之世犹古之世尧舜禹三圣相传适当其盛而今则景运伊隆与唐虞夏后若合符节也或亦邵子之意与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午七 经星之乙百九十二【姤】经辰之子二千二百九十三【干之 姤 同人 履】经辰之丑二千二百九十四 【小畜大有 夬】经辰之寅二千二百九十五【遯之 同人 姤 否】经辰之卯二千二百九十六 【渐 旅 咸】经辰之辰二千二百九十七【讼之 履 否 姤】经辰之巳二千二百九十八 【涣 未济 困】经辰之午二千二百九十九【防之 小畜 渐 涣】
经辰之未二千三 百 【姤 蛊 井】经辰之申二千三百 一【鼎之 大有 旅 未济】经辰之酉二千三百 二 【蛊 姤 恒】经辰之戌二千三百 三【大过之夬 咸 困】经辰之亥二千三百 四 【井 恒 姤】愚按右午防十二运也运卦当大过之姤世卦分姤之爻以下配卦仿此
经星之丙一百九十三 大有【鼎 离 暌大畜 干 大壮】经星之丁一百九十四 旅 【离 鼎 晋艮 遯 小过】经星之戊一百九十五 未济【暌 晋 鼎防 讼 解】经星之己一百九十六 蛊 【大畜 艮 防鼎 防 升】经星之庚一百九十七 姤 【干 遯 讼防 鼎 大过】经星之辛一百九十八 恒 【大壮 小过 解升 大过 鼎】经星之壬一百九十九 大壮【恒 丰 归妺泰 夬 大有】经星之癸二 百 小过【丰 恒 豫谦 咸 旅】经星之甲二百 一【至】
经星之癸二百 十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未八
经星之甲二百一十一【至】
经星之癸二百四 十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申九
经星之甲二百四十一【至】
经星之癸二百七 十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酉十
经星之甲二百七十一【至】
经星之癸三 百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戌十一○闭物之始
经星之甲三百 一【至】
经星之戊三百一十五
皇极经世书解卷二
<子部,术数类,数学之属,皇极经世书解>
钦定四库全书
星极经世书解卷三
邳州知州王植撰
以运经世
黄氏畿曰以运经世运卦六变兼世而两故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数也总三百六十而为一元则元之体寓于运而为经兼二世而六之则运之用寓于世而为纬 天地十六象乾坤离坎不易者也交而为泰否既未济则皆反易震艮兑巽反易者也交而为颐中孚大小过则皆不易天之经防用运卦地之经运用世卦人之经世用年卦如值斯象必有非常之事焉其于君臣父子夫妇君子小人中国左袵所关者大矣易否为泰则惠迪吉易泰为否则从逆凶其惟慎微乎故曰自泰至否其间则有蛊矣自否至泰其间则有随矣自尧肇位甲辰年卦随至周显徳己未年卦蛊凢三千三百一十六年非气运自然之理乎以一世三十年槩之则百世可知矣 三千三百一十六年皆由运卦变为世卦世卦变为年卦本于天地自然之数而象占与人事相騐不容一毫私智于其间盖元与运为阳数一衍之为十干天也防与世为隂数二衍之为十二支地也干支相乘而为六十通乎年月日时故曰举年见月举月见日举日见时年卦同而运世之卦异则必通其变通变则年卦尤要
愚按以运经世犹云以运统世也此又于前篇八防中除尧舜以前及周恭帝以后不论外自已防第三十运辰之午尧元年甲辰起至午防第九运辰之酉周恭帝己未止计三千三百一十六年毎年配以一卦是为年卦邵伯子谓以防经运纪歴代歴年表以见天下离合治乱之迹以运经世则纪书传所载歴代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之迹盖前篇详于各代歴年而事迹畧举其纲此乃颇详其事迹之大目也黄氏谓运卦六变兼世而两盖以运卦三百六十一变六得二千一百六十卦每一卦又领六十卦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卦当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故曰年卦也如尧时运卦得干干之六变卦曰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以此六卦一卦管二世即世卦而以此六卦一卦领六十卦兼两世六十年即年卦至以一卦所领六十卦言之如姤至夬六十卦同人至革六十卦履至兑六十卦小畜至需六十卦皆依圆图次序左旋轮计之而除乾坤离坎四卦不入焉余皆仿此
经元之甲一 经防之已六 经运之癸百八十【干】经世之午二千一百五十五
经世之未二千一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