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编 - 第 14 页/共 62 页
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见〔呉下田家志〕。
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
〔谈荟〕〔月令广义〕皆载此谚。又云。社了分。米谷如锦[土+敦]。分了社。米谷如苔鲊。社了分。米谷不出村。分了社。米谷偏天下。
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月令广义〕言其相应也。又〔纪歴撮要〕风吹上元灯。雨打寒食坟。
九月九。生衣出抖[(打-丁)+娄]
见〔呉下田家志〕。又〔明诗综〕载黔中谚。九月重阳。移火进房。
九月十三晴。钉靴挂断绳
见〔冯梦祯快雪堂日记〕。
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
〔呉下田家志〕言日短事忽遽也。
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畏养。冬至后。米价落。贫儿转消索。
见〔纪歴撮要〕。
冬至前后。泻水不走
见〔呉下田家志〕。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火+共][火+共]
〔谈荟〕载立春残年占云云。〔月令广义〕作两春夹一冬。牛阑九个空。
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呉中谚。见〔明诗综〕。
逢庚则变。遇甲方晴
〔范石湖集〕大雨纪事诗。或云逢庚变。或云换甲始。用此谚。〔月令广义〕或谓谚乃云逢庚只变。遇甲变晴。葢单日逢庚则变。遇甲双日方晴。
歳在申酉。乞浆得酒。歳在辰巳。鬻妻卖子
〔袁子正书〕语云云。
数九
〔歳时记〕俗用冬至次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多作九九词。又云。九尽寒尽。伏尽热尽。〔唐薛能诗〕九九已从南至尽。[(花-化)/千][(花-化)/千]应傍北篱生。〔宋韩琦和崔谏议诗〕五九寒须伴腊梅。〔元杨允孚[シ+栾]京杂咏〕试数窗雨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彳+扁]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自注。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月+因]脂涂一圏。八十一圏既足。变作杏花。则暖回矣。〔按〕此皆谓自冬至数之也。而陆泳呉下田家志、周遵道豹隐纪谈、数九谚。并有二首。一从冬至。一从夏至。杨愼丹铅録。王世贞委宛余编。冯应京月令广义。田汝成游览志余。所载倶然。今俗亦两歌之。其自夏至数云。一九二九。扇子弗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密汁。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一作争向露天宿。五九四十五。头载楸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葢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灯炭[(撃-手)/土]。其自冬至数云。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檐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鹭缩。一作方纔冻得熟。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戸。一作穷汉街头舞。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一作树头靑渍渍。七九六十三。布衲两头摊。一作破衲足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一作口中[口+四]暖气。九九八十一。犂耙一齐出。一作三句云。穷汉受罪毕。纔要伸脚睡。蚊虫[(狆-中)+葛]蚤出。
伦常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王[虫+蜀]语。见〔史记田单传〕。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后汉书韦彪传〕引孔子语云云。注曰。此孝经纬之文也。
世乱识忠臣
见〔唐书崔圆传。五代史死节传〕。〔按〕老子上篇。国家昏乱有忠臣。为此语所本。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小学〕罗仲素论瞽[目+叟]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至亲莫如父子
〔汉书高帝纪〕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北史宇文护传〕天下至亲。不过兄弟。〔袁釆世范〕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管子大匡篇〕鲍叔曰。先人有言云云。〔左传僖七年〕子文亦曰。古人有言。知臣莫若君。〔晋语〕祁奚曰。人有言。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战国策〕赵武灵王谓周绍曰。选子莫若父。谕臣莫若君。
有是父、斯有是子
〔孔丛子居卫篇〕子思曰。有此父斯有此子。道之常也。〔扬子法言〕石旧、石建、父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又〔史记酷吏传〕天子谓张汤母曰。非此母、不生此子。〔晋书〕范逵谓陶侃母曰。非是母、不生是子。
教子以义方
〔左传隐三年〕石[石+昔]曰。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冯道赠窦禹钧诗〕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禔B
淸白遗子孙
〔后汉书杨震传〕子孙蔬食歩行。或令开产业。震曰。使后世称为淸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隋书〕房彦谦谓其子曰。人皆以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淸白。〔南史〕梁徐勉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淸白。
子承父业
〔传灯録〕利山和尚、举扬此语。
养子方知父慈
〔又〕洞山价、举扬此语。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东坡居士集〕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戴表元集〕寿陈子猷太傅十诗。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为韵。
家凭长子。国凭大臣
见元〔王仲文救孝子剧〕。
养儿备老
〔元[禾+眞]诗〕养儿将备老。〔高明琵琶记〕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娘惜细儿
〔袁文瓮[片+(戸/甫)]闲评〕世有娘惜细儿之语。陟帖之诗云。母曰、予季行役。季。少子也。母以少子行役。其心眷眷然而形之语言如此。此正所谓娘惜细儿者。不独今人为然。〔按〕袁氏浙东[菫+(都-者)]人。今此语仍行浙东。其事情则国策赵威后曾明言之。
鼻祖
〔扬雄反騒〕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方言〕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注曰。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许旌阳服气书〕人受胎于父母。其始成鼻。画家画人。亦从鼻始。故鼻云祖。又〔说文〕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义父
〔洛阳伽蓝记〕隐士赵勉。云是晋武时人。正光初来京师。汝南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谢肇[シ+制]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唐人谓雁髻曰义髻。弹筝假甲曰义甲。皆以外置而合宜者。故今人谓假父曰义父。假子曰义子、义女。〔按〕唐书王世充传。请事[イ+同]母刘太后为假子。李锜传。番落健儿。禀给十万。使号锜为假父。假父假子之称。又见于此。若史迁吕不韦传所云假父。乃与后世义父不同。
公婆
〔明孝慈録〕舅姑即公婆。〔按〕公婆之称。古有之也。汉书贾谊策。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古为焦仲卿妻诗。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乃谓舅为公也。晋乐府。后来新妇今为婆。干宝搜神记。李信妻走告姑曰。阿婆。儿夜来不知何故变相。乃谓姑为婆也。
再生父母
〔元史〕乌古孙泽。初知兴化军。继改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候迎道左曰。是曩昔再生父母也。
显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