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 第 375 页/共 601 页
诗式【释皎然】
明势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囘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髙峙崒焉不羣气胜势飞合沓相属【竒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歘出髙深重复之状【竒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明作用
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时时抛鍼掷线似断而复续此为诗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説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髙为沈生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诗有四不
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
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
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
才赡而不踈疎则损于筋脉
诗有四深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
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
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
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诗有二要
要力全而不苦澁 要气足而不怒张
诗有二废
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寘
虽欲废词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诗有四离
虽期道情而离深僻 虽用经史而离书生
虽尚髙逸而离迂远 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诗有六迷
以虚诞而为髙古 以缓漫而为冲澹
以错用意而为独善 以诡怪而为新竒
以烂熟而为稳约 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
诗有六至
至险而不僻 至竒而不差 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 至近而意远 至放而不迂
诗有七德【德一作得】
一识理 二高古 三典丽 四风流
五精神 六质干 七体裁
诗有五格
不用事第一
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
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
有事无事第四【此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
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有事无事可知也】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西汉之初王泽未竭诗教在焉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髙故有齐鲁四家之目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与其性发言自髙未有作用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葢前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蔡邕所作以此而论前汉明矣
邺中集
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刘桢辞气偏正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髙与十九首其流一也
文章宗防
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頴神彻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得非空王之道助耶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一作卿】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不然何以得其格髙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髙明葢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水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建安制作其椎轮乎
用事
诗人皆以徴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今且于六义之中畧论比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关雎即其义也如陶公以孤云比贫士鲍昭以直比朱弦以清比玉壶时久呼比为用事呼用事为比如陆机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茍已徂吾子安得停此防谏之忠是用事非比也如康乐公还旧园作偶与张邴合久欲归东山此叙志之忠是比非用事也详味可知
语似用事义非用事
此二门未始有之而弱手不能知也如康乐公彭薛才【一作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申商防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康乐欲借此成我诗非用事也如古诗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曹植赠白马王彪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又古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上句言仙道不可偕次句让【一作诮】求之无效下句畧似指人如魏武呼杜康为酒盖作者存其毛粉不欲委曲伤乎天真并非用事也
取境
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塩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防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竒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重意诗例
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防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不覩文字盖诣道之极也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则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奥但恐徒挥斧斤而无其质故伯牙所以叹息也畴昔国朝协律郎吴竞与越僧监集秀句二子天机素少选又不精多采浮浅之言以诱防俗特入瞽夫偷语之便何异借贼兵而资盗粮无益于诗教矣
跌宕格二品
越俗
其道如黄鹤临风貌逸神王杳不可羁郭景纯游仙诗左挹浮丘袂右拍洪厓肩鲍明远拟行路难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栢园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顦顇似人髠飞走树间啄虫螘岂忆往时【一作日】天子尊念兹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骇俗
其道如楚有接舆鲁有原壤外示惊俗之貌内藏逹人之度郭景纯游仙诗姮娥扬妙音洪厓颔其頥王梵志道情诗我昔未生时防防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贺知章放逹诗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囘颠卢照隣劳作诗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
淈没格一品
淡俗
此道如文君当垆似荡而贞采吴楚之风虽俗而正古歌曰华隂山头百尺井下有流泉彻骨冷可怜女子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
调笑格一品
戏俗
汉书云匡鼎来解人頥盖説诗也此一品非雅作足为谈笑之资矣李白上云乐女娲弄黄土抟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
对句不对句
上句偶然孤发其意未全更资下句引之方了其对语一句便显不假下句此少相敌功夫稍殊请试论之夫对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盖天地自然之数若斤斧迹存不合自然则非作者之意又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若惟擅工一句虽竒且丽何异于鸳鸯五色只翼而飞者哉
三不同语意势
不同可知矣此则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必书不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剠若评质以道片言可折此辈无处逃刑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欲一例平反诗教何设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于阃域中之手吾亦赏俊从其漏网
偷语诗例
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
偷意诗例
如沈佺期酧苏味道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取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偷势诗例
如王昌龄独游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取嵇康送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
品藻
古来诗集多有不公或虽公而不鉴今则不然与二三作者县衡于众制之表览而鉴之庶无遗矣其华艳如百叶芙蓉菡萏照水其体裁如龙行虎歩气逸情髙脱若思来景遏其势中断亦有如寒松病枝风摆半折
辨体有一十九字
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髙则一首举体便髙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才性【一作情性】等字亦然故各归功一字偏髙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毂众辐归焉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今但注于前卷中后卷不复备举其比兴等六义本乎情思亦蕴乎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
髙【风韵切畅曰髙】 逸【体格简放曰逸】 贞【放词正直曰贞】
忠【临危不变曰忠】 节【持节不改曰节】 志【立性不改曰志】
气【风情耿耿曰气】 情【缘境不尽曰情】 思【气多含蓄曰思】
德【词温而正曰德】 □【检束防闲曰□】 闲【情性疎野曰闲】
达【心迹旷诞曰达】 悲【伤甚曰悲】 怨【词理凄切曰怨】
意【立言曰意】 力【体裁劲徤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