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 第 148 页/共 739 页
癸亥南京宫阙火。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0-1128
戊辰燃灯王如奉恩寺。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1-1128
庚午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2-1128
丁丑幸普济寺。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3-1128
三月丁亥宋纲首蔡世章* {赍}高宗卽位诏来。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4-1128
庚寅移御兴王寺荐福院。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5-1128
壬辰亲设华严道场于弘敎院五日。 戊戌幸弘圆寺饭僧。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6-1128
壬寅以李公寿为门下侍中; 金富佾守司徒判尙书兵部事; 金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璹检校司徒守司空左仆射判礼部事; 崔滋盛检校司空判工部事; 金富轼为翰林学士承旨。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7-1128
甲辰虑囚。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8-1128
丁未以崔思全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19-1128
夏四月乙卯诏曰: "比来天文有变时令不调。 冀推恩而宽刑或调气而消 。 宜令有司虑囚赦二罪以下望祀国内山川飨耆老及笃废疾节义孝顺鳏寡孤独赐物有差。 又元晓义想道诜皆古高僧宜令所司封赠。"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0-1128
丁巳南界海贼多起。 以御史中丞郑应文为宣抚使往谕之。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1-1128
癸亥王如安和寺经宿而还。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2-1128
甲子移御大明宫卽顺天馆。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3-1128
己巳带方公 卒于京山府。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4-1128
甲戌太白昼见经天。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5-1128
己卯诏崔惟迪缘坐子罪实非自作许量移田里。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6-1128
庚辰赐李元哲等及第。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7-1128
五月己亥移御延德宫醮于阙庭。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8-1128
庚子移御大明宫。 乙巳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29-1128
庚戌祷雨于庙社山川。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0-1128
六月甲寅朔王如奉恩寺。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1-1128
己未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2-1128
辛酉以崔弘宰为门下侍郞平章事崔弘义为户部尙书左右卫上将军。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3-1128
丁卯宋国信使刑部尙书杨应诚齐州防御使韩衍等来。 初应诚至江亭移牒接伴所云: "准 今将欲至碧澜亭贵国礼意勤 若不预行开陈必至虚有烦劳。 缘为二圣在远臣子不忍听乐筵会。 今将旧例检照迎诏拜表日依例用乐外如有筵会则赴坐免乐幷免送衣带花酒。" 己巳迎诏于寿昌宫。 诏曰: "数遇中微变生外 。 肆朕缵绍方图 宁。 惟三韩之旧邦实累世之与国。 向烦信使来效充庭乃缘艰虞久缓报聘。 想亦量其多故当不替于素怀。 兹奉大金之尺书特驰一介之行李航海越境良有 烦救 恤民必加轸助。 聊将薄物不逮 仪。 今差杨应诚韩衍等充国信使副兼赐国信礼物衣带金镀银器杂色匹* {段}散马等物。" 应诚等归馆复上语录云: "昔周室多难或言于晋文曰: '求诸*候{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 晋文旣定王室因成 业载之书典光耀无穷。 窃惟贵国在海东最号为大世着忠顺。 自通使以来本朝待遇贵国恩礼加厚未始小衰。 此者时遇艰难国家多事不料狄人用诈遂勤二圣远征。 上下忧劳莫遑宁处。 重念贵国秉礼重义而又本朝恩遇积有岁年非他国之比方兹缓急义当责望正仗大义勤王时也。 今皇帝初登宝位遣使抚问国王就烦津发迎请二帝。 于传宣拜诏日已尝一一面陈继以公牒移馆伴所再烦申覆诚恳备至谅蒙体悉。 贵国以谓去金道路险阻不可前行在祖宗时金人尝附贵国之使入贡当时道路自通未闻不可行也。 贵国又恐金人亦由此遣使然金人自破契丹后皆由河东山北通使必不由此而来。 若贵国虑金人因此生事应诚等今此奉使只是素队百十人持国书礼币前去讲和卽非争鬪贵国* {第}津发使人一行至界上先报知金人以听可否或裁 人数一切从之自是无由生事。 若使由贵国之路迎请二帝则不亏二百年忠顺之义亦以报列圣眷遇之恩。 国家报功倍于畴昔而四方诸国益仰令名信服高义实有无穷之休。 而贵国重臣皆有 赞奉戴之忠国家赏典传于不朽。 非一时使人私己之利也敢尽布腹心惟冀国王谋及重臣 济兹事无以暴起之狄人遂失久要于华夏早希与决无至稽留。" 王以书答曰: "本国自祖宗以来事大以诚。 故自神考至于太上道君皇帝视同一家其异恩厚礼岂易名言。 惟天地不责其报而区区感激之意庶几万一伏闻二帝远征举国忧愤虽不能应时奔问官守而臣子之心岂遑宁处。 且皇帝孝悌群公忠义必也动天地感鬼神天地鬼神共相 赞岂使二圣久劳沙漠。 每祝早还京阙以副天下之望。 皇帝初登宝位首遣侍臣就传诏命欲令小国津发前去迎请二圣使副又于传诏日一一面谕继以公牒恳意备至敢不拜命。 然女眞之始也分居部落未有定主故尝臣属我国或随我使人入贡上国此后渐致强盛常为边患。 近者陷没大辽侵犯上国自此兵威益大抑令小国称臣仍约定礼数一依事辽旧例小国不得已而从之。 然其俗好战常疾我乐率上国近于疆界修葺城垒屯集兵士意欲侵陵小国。 如闻使节假道入境必猜疑生事。 非特如此必以报聘为名假道小邦遣使入朝则我将何辞以拒。 苟知海道之便则小国之保全难矣。 而淮南两浙缘海之地得不虑其窥 耶。 苟为不然小国岂敢恬不从命。 兹事实大非敢饰言惟使副曲察情衷少 雅意归奏阙下。"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4-1128
癸酉虑囚出轻系。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5-1128
辛巳幸外帝释院。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6-1128
秋七月丙戌 知政事李璹罢。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7-1128
庚寅幸普济寺。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8-1128
壬子幸王轮寺。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39-1128
八月庚午宋使杨应诚等还王御重华殿引见附谢表曰: "皇使鼎来天晖远逮仰龙光而拜赐战 炭以交怀。 恭惟皇帝陛下应戴舜之诚懋兴周之业 功不替图 受于丕基哲命自贻勤用祈于初服。 乃眷东土实为世臣特烦法从之班曲示训辞之重仍加好赐敷锡异恩奉咫尺之威固将殒越读恳恻之语徒自涕 。 盖念遐藩素陶声敎远自祖先之世 恩礼之加延及后 益图内面。 忽闻边鄙之为梗遂致春秋之后伦而 帝室多艰 舆远狩但增惊骇罔识端倪。 无路以奋臂阻问安于行在。 分 救患当输敌忾之忠。 力薄材难展勤王之 忧 滋剧神明所监。 缘臣缪缵孙谟适丁厄会灾荒 至人物凋残内逼逆臣跋扈之凶外虞强国 伺之 。 方初平难兼讲和邻匪曰为功幸无生事。 非不知举弊邑以奔朝廷之敎命尽微劳以* 累代之宠灵。 势有未便事难自遂但期睿圣曲亮 诚。 察臣方处于艰危赦臣实非于逋慢永加容德 遂曲全则艺极其存无失小邦之事大文威所被敢忘荒服之尊王。 指白日以誓心冀皇天之垂照。" 时应诚等往复不已又* 曰: "上朝先是降诏令小国往谕女眞来朝小国窃虑女眞不可使窥中国富盛不敢奉诏朝廷不以为然遂多方招谕厚赐金帛。 彼旣知中国虚实窥心一动长驱深入骚扰京师。 小国与金国疆 相接知情伪甚熟。 今使节由此而往则猜疑生隙祸不旋踵。 假令使节由此往彼彼必由此复礼。 又 其国东滨大海尤善水战彼托以复礼审知淮浙形势万一具战舰浮海而下击其不意窃恐北苦陆战南苦水战首尾受敌为患必巨。 事至于此虽悔可追。 小国所以不获奉诏者天地洞鉴不敢饰辞。 虽旷日持久更不敢他议。" 仍选日请附回表。 应诚等* 曰: "贵国君臣必以为有害而不从只欲使人还归是终不许也。" 遂不受附表例赠宴币衣对礼物亦皆不纳而去。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40-1128
甲戌遣礼部侍郞尹彦 如宋上表曰: "天地之仁各令万物以咸遂帝王之道不责众人之所难敢吐 辞仰干聪听。 窃念本国地分东鄙世事中华。 守千万里之封疆未躬于朝请顾二百年之恩礼但誓于忠勤。 昨者闻两圣之播迁举三韩而悲痛。 旣不能奔问官守以申臣子之诚又未得首倡义兵以徇国家之难。 今伏遇皇帝陛下起从元帅之府光袭先王之基冀与臣民共迎 辂。 诏书下而老幼垂泣德意形而遐迩宅心。 至 感神岂无厥应宸极反正。 今也其时。 臣属室家焚荡之余当军国扰攘之际愧未遑于庆礼辱先遣于皇华。 虽命出重严乃事难遵 。 盖彼金国接我鸭滨旣乘猾夏之威又有害邻之意常令密谍以待 端。 如闻仗节之假途则必应时而生事或扬兵可畏而加责或复礼为名而请行在此路冲将何辞拒。 彼众我寡旣难可以与争唇亡齿寒又焉知其非祸岂徒今日之扼腕。 必有他时之 脐。 职此多艰理非自慢。 伏望皇帝陛下念臣内怀向慕悯臣外迫侵陵山薮示藏雷霆收怒。 小国有保全之幸上朝无藩屛之危。 率诸侯而尊周王非敢期齐晋之故事任厥土而作禹贡愿不失靑徐之旧仪丹慊不诬皇天是证。"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41-1128
甲戌以崔思全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高丽史15卷-世家15-仁宗1-06-4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