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志 - 第 288 页/共 882 页
吾稽日本新铸之货多流出海外,存于国中者不可问也,全国上下所流通者纸币已耳。一旦不用,殆将转而易布帛菽粟矣,纸币日贱,物价日昂,贫民之谋生者日难于一日,既有岌岌不可复支之势。然以本国之币购本国之产,自相流转尚可强无用为有用,购他国之货则非以货易货不可矣。若或不幸饥馑洧臻,敌国乘隙,终不能复举无用之楮币以购菽粟,以储枪炮,诚未知其税驾之何所也。《诗》有之日"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其今日日本纸币之谓乎?吾将拭目以观其补救之方也。
卷二十 食货志六
商 务
古无商贾,第以有易无而已。至显宗时铸造银钱,商业盖权舆于此。自通使大唐,唐物麇聚,特于太宰府设唐物使一官,舶至则遣藏人检查货物,命出纳司辨给价值,其珍异之品朝廷或以献上皇、以告山陵,而特禁贾估不由官司、私相交易者。盖当时所重远方难得之物,不在通商也。惰好中绝,宋、明之间,偶通商舶而贸易不盛,又以海寇肆扰,每禁通商。德川氏之初,规模宏远,尝许荷兰、英吉利、葡萄牙、西班牙、吕宋、安南、暹罗互市,外舶至者辄给以印票,许持票再来。其时坊津、长崎、平户、和泉、界浦海帆云集,而日本商人亦造巨舶出海,德川氏定为二十家,船名日殊印船。禁教之后,人海者必奉牒而行,又谓之奉书船。然卒以天主教倡乱,悉绝互市,并禁造大舶。禁帆用三桅,漕船外不得过五百石,著为永例。外舶抵港不许上陆,而国民出海虽遭风难,民归亦处斩。二百余年兢兢墨守,专以锁港为国是,终德川氏之世,惟长崎开港,许中国与和兰通商而已。当时输入之货绵糖、绸缎、书具、文籍为多,输出之货铜为大宗,余则昆布、鳆鱼及铜、漆、杂器耳。而德川氏中叶屡减舶数,限出入货物值数,故商务日以衰微。事详《邻交志》上、下篇中。盖亚细亚诸国重农而不重商,但恐货物匮乏,或无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故立之制限.使货不滥出则价不腾贵,意在保民不在通商。古来政体如此,与今日黍西诸国广兴商务以争利益迥不侔也。
及美舰、俄船迭来劫盟,乃订条约,通邻交。以横滨、箱馆、大坂、神户、新渴、夷港、长崎、筑地为通商市场而海禁大开,国势一变矣。既开互市,外商鳞集,轮船帆船,联翩络绎,东来西往。日本亦颇有出巨赀以营商业者。先是,日本旧习为商贾者,仅以一二人私财权子母以图微利,未有如西人之醵赀集钱、以联合力结为商会者。既与西商争利,知私财绵薄,不如集赀商会之力之大,由是商人合力联结会社。然操术不工,往往锐进轻举,不量力,不虑胜,先笑而后眺j明治七年小野组既破家,野为豪商之首组者,谓组合为商,即商会也。岛田组又报倾产,亦豪商。当时二家破产,连累甚广,宫库亏损亦及九十六万余圆。日本之商势益衰莆,其经营之业,如蚕卵纸屡取败屈。蚕卵纸,欧洲中原购以为种,输出甚盛。商人贪得,制日苟且,声价渐轻。政府虑其滥造,特设规则、立制限,商民哗然谓不便,外国公使亦生异议。政府不得已,于七年解禁,诸国蚕种概供输出。一时万余人聚于横滨,减价争卖,莫不亏本。于是豪商六人协力出八万余圆,购五十余万枚而摧烧之,乃略复原价。此时失赀破产者不知几千百人,或日此收买之策乃政府出赀,阴遣商人为之云。至十年又复败失,商法会议局收毁三十余枚,而卒无效。其他若三年之豕、五年之兔、八年之蔷薇、十年之万年青,皆以无足重轻之物张脉偾兴,骤起高价,乘机者居为奇货,及价落而物归无用,因而破产者又比比相踵。明治三年,有豕白腹者或诧为异物,购而去,俄而出赀争购,各以肥腊彭亨为贵。商人贪利,甚至寄电报购之香港、广东。蔷薇、万年青因一二华族购而玩赏,效尤竞起,一花一叶竟费中人之产,犹不能得其殊异者。兔为日本所无,外商乘机谋利,乃至每头值数百金,商民之愚昧者倾家购取以侥幸一时之利,既而价落,破产者殊众,且有人自杀。西商有以银米物价限期为买卖者,其法实类于博篓,日本自结商会,争效此风,颇有朝猗顿而夕黔娄者。
辟如米价每石值五剧,则悬期订约购米乃石或十万石,既至期而米价值六圆,则每石得利一圆,十万石得十万圆矣。或每石值四圆,则每石损一圆,十万石损十万圆矣。第指其虚价预揣低昂以决胜负,而米仍积于仓廪未尝买卖也。其他若油、若豆、若金、若银,无不如是。此风盛行,豪富有大力者间或联集巨赀,尽举市场之米概行收买而自定其价,以博厚利。与之斗力者复出他策以决胜败,市价无定,往往一市哄动云。而各商会树党相争,又每每操同室之戈,使外商得渔人之利。以故利权尽归于外商,日本十不及一,政府颇厌苦之。其后豪商有识者乃集合众商开商法会议所,设商法学校,以振兴商务。至十三年,因卖丝事与外商争,始稍稍有效,尔后当能恢复商业欤。蚕卵纸耗损以后,日本学制红茶,又因滥制争卖而不得利。输出之货,丝最为大宗,商人又虑其败也,乃联合众丝商结一生丝转运局,凡外商买丝必至此局,拣式样、定价值乃许发卖,日本丝商不得自与外商私相交易。自设局后外商嚣然不愿,请于公使,公使商之外务,外务辞以"此商人之事,非吾辈所得干预"。外商乃停止买卖,相持数月,卒以欧洲丝价甚昂,外商乃不得已而从其章程。盖内商与外商争权,此为第一次云。
而政府自通商以来,力以殖物产、兴商务、为人民提倡。既广开官工场,属内务省者有千住制绒所、爱知纺绩所、广岛纺绩所、砂糖制造所,属大藏省者有造币局、印刷局,属海军省者有横须贺造船所、唐津石炭所,属工部省者有佐渡、生野、阿仁、院内、三池之矿山,有赤羽、深川、兵库、长崎之工厂,属开拓使者有水车器械制造所、木工所、炼铁所、面粉制造所、麦酒酿造所、葡萄酒酿造所、鱼油制造所、燧木制造所、昆布精制所、鱼粕制造所、罐鱼制造所,招集群工,日事兴作。复举国家所有轮舶付之三菱会社,岁给赀金,使争内外航海之利。生蕃之役,购以载兵役、运军器者共十三艘,事平,属于大藏省,改为商船以谋海运,命三菱会社代司其事。八年七月改隶内务省,九月尽举诸舶付之三羞.目每年由政府给金二十五万圆以资助之。考黍西各国,髑R创建轮船、铁路,国冢有以冒船给之者,有以官地付之者,有岁出官金以资助之者,有借给经费、免收利息以助之转运者,甚有与商人订约、岁得四分五分利、苟经营不足此数筹款以弥补之者。盖轮船、铁路为一国公益所关,国家遇有军务、赈务,既便征调,尤便运输。且民间重滞难运之物,若煤、若铁,寻常人力不便营运者,苟轮船能通、铁路能到,不难变废弃之物而为货财,化穷僻之乡而为富庶。非独利商,实则裕国。又况各国皆有而我国独无,则利权尽为外人占据。但使创立一轮船商会,无论其得利与否,此商会中有十余艘轮船,每岁所得转运之赀及一百万,则此一百万金仍归于吾民,不至为外人夺去,国家安得不设法保护之乎?凡创办之事根本甫立,外人争揽利权者又往往倾赀以争竞,设策以摇撼,故得利甚难。国家出赀助之,亦势之不得不然者也。三菱会社既设,即于是年购美国船四艘,以分走上海。旋又与英国彼阿会社争日本沿海之利,英船卒让之独行十年。麂岛之乱,尽举轮帆诸船以供国家调兵运粮,国家亦赖其利。盖办理已有成效矣。以官工所开炭山付之长崎商社,以劝民人开矿之业。复于劝农局、商务局拣派官吏,往中西各国考求种殖之法,孳养之方,制造之事,归以教人。于直隶购羊千头,于纽约购马数十匹,于欧洲诸国购葡萄、木棉、烟草及其他奇花异卉。开农场,设学校,日讨国人教以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诸事。又设共进会,若绵、若丝、若茶、若糖,各令商人出品,每物不下千余种,分别其精粗优劣,上者给以龙纹赏牌,次凤纹赏牌,次花纹赏牌,又次给以褒赏之章,以内务卿监临其事,拔其尤者以劝众人。明治十年,又开内国劝业博览会,萃全国物产工作比较而赏拔之,则国皇与后均亲临会场以示盛典。而米利坚费里地费亚百年大会、澳地利维也纳之万国博览会、佛兰西巴黎斯之大会,皆特命卿、辅总裁其事,俾督率商人赍物以往,得褒赏者归而夸示以为荣。米国百年大会,初命内务卿大幺保利诵为总裁.继改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澳国大会,特命议官佐野常IM,皆令亲赴会场,归,上其事于政府。法国大会,亦命内务卿伊滕博文为总裁。复于中国之上海、天津、厦门,英之伦敦、新驾波,法之马耳塞,俄之华地云士铎,美之纽约、桑佛兰须斯果,分设领事,命以时呈报商务。而政府以本国制造物,如绵织物、丝织物、丝棉交织物、衣服、陶器、磁器、七宝器、漆器、竹器、铜器、搪器、纸扇、子团扇,于十二年布告一概免税,许之输出。凡有可以拓商业、揽利权之法,皆依仿采择,一一举行。然而通商十余年,惟明治元年及九年输出多于输入,其他则输入过于输出者为数甚多也。盖自维新以前,各藩学习西洋兵法,以戎衣劲服从事,遂以洋服为便,稍有摹拟者,德国末代将军曾著洋服,人争诽谤。外交渐开既势力自审不敌,遂艳羡其事事物物无不尽美。明治三四年间,各藩士多用洋服、脱刀剑者,其时东、西衣服并用,奇装异饰招摇过市,外人颇为嗤笑。三年,令士民散发脱刀,一任其便。于时地方官谕令人民,或以散发有益于养生为言,或设不遵断发之令,甚有令结发课重税者,于是士民之头发靡然一变云。未几,国皇断发,皇后亦废弃剃眉涅齿旧习。逮明治五年,制定文武官礼服,一用洋式,而服色一变矣。房屋旧皆以木制,幕府之末惟一延寮馆筑之以石,盖亦以馆宾者。既而官厅、学校、工场皆效西式,层楼杰阁,穹窿壮丽,警人耳目。五年,东京火灾,政府命于京桥、新桥间创造市街,墙砖屋瓦一依西俗,特借给经费以助成之,而居处又稍变矣。上行下效,靡然从风,为官吏者限于礼制无论也,豪富大贾、故家世族、学士文人亦头戴毡笠,足踹皮靴,手执鞭杖,鼻撑眼镜。若入而居家,不以巴黎斯之葡萄酒、古巴之淡巴菰饷客,辄若有惭色。而巨室大家更且墙被文绣,地铺榻氍矣。即下至穷乡陋邑、小户下民,偶有余蓄,亦购猩红毡为褥、碧琉璃嵌窗,以之耀乡里。以故外物丛集,大而轮船、机器、巨炮、利枪,小而毡冠、革履、手拭、襟饰,连樯累舶,日新而月异。外商之工于谋利者,又且以英美之物效日本之制,输入之物每年累加,设关以来浮于输出者遂不下亿万矣。输出人货值既不足相抵,金银日益滥出,自安政五年横滨开港,迄于明治四年,凡十三年间溢出金银大约及八千万圆。通商之始,未谙外情,所订条约以货币互换为言,政府乃定以洋银一枚三分之一换金一两之制,外商不劳而获厚利,百方交换,其时流出者盖不知凡几。美国条约云:外国货币与日本货币种类同,轻重同,许其通用,听两国人民互相交换。又云:日本人民未习用外国货币,开港之后,凡一年间官于各港设经理所,所有日本货币应听米利坚人求请照价交换。英、佛、俄、兰诸约皆同。而政府是时未知外国货币价格也,乃定以洋银一枚三分之一换金一两之制。外商以兑换之间骤得美利,日夕持银责官吏互换,官吏乃限每日每人许换之数,外商又雇人互换,行之一年而后已。按当时价值,每洋银一圆仅值日本金一两十分之七五云。以各税关未经查核,故未悉其确数。然自庆长铸金以后累世积蓄倾荡殆尽云。明治五年以后,税关始稽金银溢出之数,至十三年,输出过于输入凡六干六百余万,其中有新铸货币五千余万,综计通商至今,为数凡一亿四千余万云。若通商各国输入之货以英为最多,输出之货以美为最多,其与中国通商,则近岁输出入之数各在四五百万圆间,不甚悬殊也。
金银输出入比较表
类别
车
金银输出额
(千圆)
金银输入额
(千圆)
金银输出
超过(千圆)
金银输入
超过(千圆)
明治五年
4524
3691
832
六年
5126
3080
2045
七年
13995
1071
12923
八年
14715
335
14380
九年
10697
8271
2425
十年
9468
2180
7288
十一年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