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典故 - 第 28 页/共 39 页
中和殿视祝版讲官在殿外甬道西傍东向立
上视祝版讲官随豹尾枪后稍面东北立凡讲官在
坛
庙侍班其立次俱接西翼豹尾枪之下
耕耤侍班仪
是日
上祀
先农讲官陪祀
亲耕时讲官于耕次防棚外随行及
上御观耕台讲官于台上东向侍立诸王大臣列侍台
下其
大阅时
上御晾鹰台讲官侍立台上如
耕耤仪
勾到侍班仪
凡秋谳三覆奏讫
上在乾清宫
御懋勤殿勾到
圆明园
御洞明堂勾到
上皆东向坐讲官同阁臣及刑部堂上官入讲官并南
向侍班
燕享侍班仪
凡上元及岁除宴防古外藩讲官陪宴坐次在西翼豹尾枪之西雁齿排列讲官四人共二筵
赐坐时行一跪一叩礼侍卫行酒至亦如之宴毕降自
西阶行三跪九叩礼
迎送仪
上以郊庙祀事及耕耤大阅诸典礼出午门翰林官编检以上俱朝服迎送若居常出入东华西华神武等门翰詹惟三品以上迎送或
乗舆逺出廻
銮时讲官及
内廷翰林俱出郊在大学士九卿数里之前迎接其日设卤簿则诸臣俱防服不则用常服逢五十日则补服
馆选仪
凡选庶吉士吏部牒翰林院题请日期至期陈黄折于
御案上书诸进士年齿籍贯
上陞座满汉掌院学士左右侍满读讲学士引诸进士
以次入选中者立
御座右选毕一甲三人亦引
见次日翰林院进庶吉士名折交内阁分别读满汉书
谨按此
国初定制也
圣祖康熙间进士于馆选时奏乞读中秘书或称家世多
任馆阁或称边逺地素少词臣间荷
俞允
世宗加意
朝考复令大臣以所知荐用相参覈
皇上御极尤慎校艺文
朝考后复令亲王大臣集诸进士观其仪品核其年岁分为三等程材论选悉由
圣主亲定焉
散馆仪
凡散馆教习学士引庶吉士序立体仁阁下行三跪九叩头礼授题给笔札既纳卷
上亲定一二三等越日引
见分别授职
谨按
圣祖驻跸
畅春苑则于
澹宁居散馆
世宗驻跸
圆明园则于吏部朝房散馆
皇上乾隆七年壬戌
特命于
正大光明殿散馆
具折仪
故事臣工三品以上遇迁转具折陈谢惟新除讲官虽编检亦得具折以讲官仪服并得同三品故也又
内廷供奉翰林虽非三品陈奏亦得具折又翰林官于学试两差及凡奉使囘京亦得于
宫门具折又
殿试既毕状元亦得率诸进士具表谢
恩
谨按顺治十六年四月掌院学士奏定翰林自读讲学士以至编检皆为同官凡给假请告俱令自行陈奏其后复由掌院移咨吏部彚题
禁中乗马仪
故事
禁中不得乗马虽大臣亦必由
特防康熙十七年
命侍读学士张英于
禁中乗马盖殊制也
带数珠仪
故事朝官五品以上始悬带数珠翰林编检等惟入直
内廷及充补讲官有
恩赐悬带者至乾隆二年十二月
谕大学士朕御门听政之时翰林院修撰编检与科道一同侍班翰林班次在科道之上科道悬带数珠而翰林未有定制朕思侍从之臣理应画一嗣后修撰编检亦着一体悬带数珠以肃朝仪自是遂为定式服饰仪
故事朝官五品已下不得服貂皮猞猁狲惟翰林及科道官准服
谨按王士正池北偶谈云康熙十一年重定衣服等威之制三品已上始得服貂皮及猞猁狲未久复故
结衔
凡翰林官结衔若
经筵日讲则书于本官之上若兼官如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詹事少詹事兼读讲学士左右庶子兼读讲谕徳洗马兼修撰中允赞善兼编检则书于本官之下其教习庶吉士及充各馆总裁纂修官则书于本官及兼官之下
谨按识小编云唐翰林学士皆以他官兼故学士结衔在本官下五代端明殿学士赵鳯迁礼部侍郎因求宰相任圜升学士于本官之上宋因之
本朝翰林列散官于本官之下与诸司异亦祖此意若宫坊以上兼翰林官者皆列兼官于本官之下散官亦列于上不复与翰林同矣今翰詹结衔未有异例不尽如识小编所云也
序次
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以原任掌院学士徐元文为内阁学士
谕大学士等曰内阁与翰林官不妨互为调用其行坐之处照进衙门先后以定次第
谨按翰林官在
公朝坐立之次惟视官阶其在馆中及私第接见一以进衙门先后为序名前后軰若接见时有他曹官预焉则不复序实遵
功令云
又按庶常初馆选行谒前軰礼凡由散馆授职编检及编检之晋阶者皆为前軰一科已上书刺曰侍生七科曰晩生其未及七科而官阶在庶子已
上者亦曰晩生凡三刺自后虽官阶在前軰上而其称不改
考察过堂
凡考察翰林开坊以上官并过半堂
谨按池北偶谈云翰林京察在吏部过堂顺治中读讲谕洗中赞司业已上皆后堂相见具迎送之礼康熙癸丑始在前堂过半堂呼官及姓不呼名大学士上任
凡除授大学士未赴阁先于翰林院受任是日大学士具公服诣
先师祠行礼三跪九叩头诣昌黎祠一跪三叩头礼毕至寳善亭更衣出坐大堂翰詹官以次进揖大学士亦出位答揖
掌院学士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