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史编年辑录 - 第 3 页/共 10 页
前676年,周惠王元年,郑厉公〔后〕4年,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左传 庄公十八年》
前675年,周惠王2年,郑厉公〔后〕5年,
燕、卫与周惠王弟穨伐王,王出奔温,立弟穨为王。 —《郑世家》
前674年,周惠王3年,郑厉公〔后〕6年,
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
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
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
冬,王子穨享五大夫,乐及徧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穨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 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左传 庄公二十年》
惠王三年,边伯、石速、蔿国出王而立子穨。王处于郑三年。王子穨饮三大夫酒,子国为客,乐及徧儛。郑厉公见虢叔,曰:“吾闻之,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今吾闻子穨歌舞不息,乐祸也。夫出王而代其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是谓乐祸。祸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叔许诺。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子穨及三大夫,王乃入也。—《国语 周语上》
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穨,弗胜,于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 —《郑世家》
前673年,周惠王4年,郑厉公〔后〕7年,
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穨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原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盘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穨而入惠王于周。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 —《郑世家》
救周乱,入王。—《十二诸侯年表》
前672年,周惠王5年,郑文公元年
郑文公捷元年。—《十二诸侯年表》
前667年,周惠王10年,郑文公6年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左传 庄公二十七年》
前666年,周惠王11年,郑文公7年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5年,周惠王12年,郑文公8年,
夏,郑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
前660年,周惠王17年,郑文公13年,
郑弃其师。—《春秋 闵公二年》
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左传 闵公二年》
前659年,周惠王18年,郑文公14年,
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盟于荦,谋救郑也。—《左传 僖公元年》
前658年,周惠王19年,郑文公15年,
冬,楚人伐郑,斗章囚聃伯。—《左传 僖公二年》
前657年,周惠王20年,郑文公16年,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左传 僖公三年》
前656年,周惠王21年,郑文公17年,
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春秋 僖公四年》
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左传 僖公四年》
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 —《郑世家》
前655年,周惠王22年,郑文公18年,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郑伯逃归,不盟。—《春秋 僖公五年》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已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左传 僖公五年》
前654年,周惠王23年,郑文公19年,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春秋 僖公六年》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3年,周惠王24年,郑文公20年,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谓礼,守命共时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左传 僖公七年》
前652年,周惠王25年,郑文公21年,
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左传 僖公八年》
前651年,周襄王元年,郑文公22年,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春秋 僖公九年》
前649年,周襄王3年,郑文公24年,
文公之贱妾曰燕姞,梦天与之兰,曰:“余为伯儵。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兰有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兰为符,遂生子,名曰兰。 —《郑世家》
有妾梦天与之兰,生穆公兰。—《十二诸侯年表》
前646年,周襄王6年,郑文公27年,
狄侵郑。—《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5年,周襄王7年,郑文公28年,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春秋 僖公十五年》
前644年,周襄王8年,郑文公29年,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春秋 僖公十六年》
前642年,周襄王10年,郑文公31年,
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锺。—《左传 僖公十八年》
前641年,周襄王11年,郑文公32年,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春秋 僖公十九年》
前640年,周襄王12年,郑文公33年,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洩堵寇帅师入滑。—《左传 僖公二十年》
前639年,周襄王13年,郑文公34年,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春秋 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王不听。—《国语 周语上》
前638年,周襄王14年,郑文公35年,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春秋 僖公二十二年》
三月,郑伯如楚,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丙子晨,郑文夫人羋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享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享毕,夜出文羋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君如楚,宋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637年,周襄王15年,郑文公36年,〔重耳〕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公子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雋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声,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在《周颂》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谓亲有天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矣。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为前训。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弗听。—《国语 晋语四》
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郑世家》
重耳过,无礼,叔詹谏。—《十二诸侯年表》
前636年,周襄王16年,郑文公37年,
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洩、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盟。郑伯怨惠王之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匿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嚣,奸之大者也。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狄皆则之,四奸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干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奸,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夏,狄伐郑,取栎。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氾。
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于陈、宋之间。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礼也。
冬,王使来告曰:“不榖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氾,敢告叔父。”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郑”,辟母弟之难也。天子凶服降名,礼也。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而后听其私政,礼也。—《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襄王〕十七年,王降狄师以伐郑。—《国语 周语上》
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犕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犕。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 —《郑世家》
前635年,周襄王17年,郑文公38年,
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郑世家》
前633年,周襄王19年,郑文公40年,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春秋 僖公二十七年》
前632年,周襄王20年,郑文公41年,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