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 第 18 页/共 77 页

宋吴缜撰。 聚珍本。 闽覆本。 知不足斋本,附吴兰庭《补》四卷。 《五代史记纂误补》四卷  国朝归安吴兰庭撰。 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  元托克托等撰。 南、北监本。 殿本。 南监本成化中,两广巡抚朱英刊于广州,后取其板置监。 汲古阁有刊本,行印绝少。与其《十七史》同式。 《宋史》以至正五年十月表进,即于六年月 咨浙江行省,差史官翰林应凤、张翥驰驿赍净稿前去选匠依式镂板。其本每页二十行,行二十字。中行上右旁书通,卷中绝大书《纪》、《表》、《志》、《传》等分卷。见于沪肆。 《辽史》一百十六卷  元托克托等撰。 南、北监本。 殿本。 南监本嘉靖七年所刊,唯《史记》、两《汉书》、《辽》、《金》二史五部。 昭文张氏有明初抄本,项墨林藏书。 郘亭有元本《辽史》,是泰和周春浦所赠,存遵义家中。黎莼斋归,属其往寻以来,则亡矣。忆其式,一如前记《宋史》。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  国朝厉鹗撰。 汪氏刊本。 附《拾遗补》五卷。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元托克托撰。 南、北监本。 殿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委官镌梓印造咨文,至正五年。 《金源札记》三卷  国朝施国祁撰。 刊本。 《元史类编》四十二卷  国朝邵远平撰。一名《续宏简录》,以续乃翁书。 有刊本。 又扫叶山房刊。此书《四库存目》入别史。 《元史》二百卷  明宋濂等撰。 南、北监本。 殿本。 南监即洪武时刊本,后补换几尽。 昭文张氏有初印本。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四十六卷  乾隆五十年奉敕撰。 内府刊本。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  国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撰。 殿本。 外翻本不佳。 《补元史艺文志》四卷《世族表》三卷  国朝钱大昕撰。 《潜研堂丛书》本。 《元史本证》五十卷  国朝汪辉祖撰。 嘉庆壬戌汪氏刊本。 《明史稿》三百十卷《卷首》五卷  国朝王鸿绪撰。 《横云山人集》本。 《廿二史考异》一百卷《三史拾遗》五卷《诸史拾遗》五卷  国朝钱大昕撰。 潜研堂本。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  国朝王鸣盛撰。 乾隆丁未刊本。 《廿二史扎记》三十六卷  国朝赵翼撰。 嘉庆五年刊本。 右正史类 史部二 编年类 《竹书记年》二卷  《汉魏丛书》本。 《古今逸史》本。 天一阁刊本。 《五经翼》本。 《史拾遗闻》本。 孙晴川《考定》本。 洪稚存校本。 《平津馆丛书》本。 陈诗《集注》本。 陈逢衡《集证》五十卷。 雷学洪《考订》本。 林春浦《补证》本。 《竹书统笺》十二卷  国朝徐文靖撰。 乾隆十五年崔氏刊本。 《位山六种》本。 孙晴川刊本,十二卷。 《汉纪》三十卷  汉荀悦撰。 明吕柟校正,翟清刊本。 嘉靖戊申黄姬水刊本。 万历二十六年刊本。 康熙中蒋国祥刊本,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天禄后目》有《前汉纪》三十卷,绍兴十二年刊本。 《后汉纪》三十卷  晋袁宏撰。 明南监刊本。 吕柟校正,翟清刊本。 嘉靖戊申黄姬水刊本。 康熙中蒋国祥刊本。 康熙丙子成德刊本。 《元经》十卷  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传,宋阮逸注。 《汉魏丛书》本。 明刊单行本,善。每页二十四行,行二十三字。 《通纪》七卷《续》五卷  唐马总撰。 此书起太古,讫隋季。历代事粗陈其概,展卷了然。后孙光宪复辑全唐五代事以续之,各十卷。今马氏书缺三卷,孙氏书缺五卷。 阮氏曾以进呈。 《通历》十五卷  唐马总撰。 昭文张氏藏明人抄本。 总撰《通历》十卷。 孙光宪续十卷,宋时合为一书。此本缺首三卷,其卷四至卷末与直斋《解题》悉合。后有钮树玉《跋》。 按此当与前《通纪》同一书而多五卷。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唐温大雅撰。 《秘册汇函》本。 《津逮秘书》本。 《唐宋丛书》本。 《学津讨源》本。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 各家书目俱有元刊本。 嘉庆二十一年,鄱阳胡克家翻刊元板,盛行于世。 此书元板明印者流传尚多,因洪武初,取其板藏南监者,至成化后传印不绝。胡氏即从此板翻刊,摹勒特精,世愈重其印。然吴中珩、陈仁锡本之初印者,未尝不佳,胡特精刊耳,亦不遂无讹字也。 同治戊辰,江苏开书局,友芝董其役,议以鄱阳胡氏善印本重刊。授工之始则自最末一帙层累而上,既若干卷,闻鄱阳犹在,冬十月购,至宝。存前二百有七卷,而局刻适完,所阙卷暨《释文辨误》混然相接凑异矣。 道光中,湖南翻刻果泉本,甚恶,讹误满纸。 明陈仁锡刊本,附《目录》三十卷及刘恕《外纪》等,世谓之《七编通鉴》。 吴勉学刊本。 路进刊本。 《天禄后目》有北宋刊本,无注。 署大字本二,无注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每页边线左有某王帝字,似元覆宋本。 嘉靖甲辰杭州刊本,无注,末附《考异》十卷。 崇祯丁丑宜兴刊本。 苏城汪氏有赵子昂藏本精抄补二十五卷。 《提要》于《通鉴》后次《辨误》,次《举正》,次《通释》,次《考异》,次《目录》,次《释例》,与《简目》两本并小异。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  宋司马光撰。 明刊本有二《考异》,附入《通鉴》者不全。 刘茮云有京口刊本。 嘉靖甲辰刊本足。 苏城汪氏有宋刊。 《通鉴释例》一卷  宋司马光撰。 明陈仁锡刊,附《大目录》之首。 昭文张氏有旧抄原本。 《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  宋司马光撰。 世谓《大目录》,陈仁锡刊本有之,他刻皆无。 道光间扬州刊本。 赵府居敬堂刊本。 苏城汪氏有宋本。 郁泰峰家有宋本,郘亭借观过,盖元翻也,然胜陈本处多。同治八年,苏局仿刊。 《通鉴详节》一百卷  宋吕祖谦撰。 崑山徐氏书目有二部,一大板,一小板。 季沧苇目亦有宋刊本。 《陆状元集百家注资治通鉴详节》二百八十八卷  宋陆唐老编。 汲古阁有刊本。 《四库》入《存目》,中有《举要历》。陆清献《日记》云,未知即温公原本否。 昭文张氏目有此书宋刊一百二十卷,谓《集注》姓氏后有“蔡氏家塾校正”六字,以《百宋一廛内简尺牍目》后所题相同例之,盖甯宗时蔡建侯刊也。首有神宗《御序》、温公《亲节资治通鉴序》、刘《外纪序》、温公《外纪序》、《释文序》。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  宋王应麟撰。 元刊附《玉海》后本。 明及今刊附《玉海》本。 津逮本。 学津本。 《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  元胡三省撰。 明吴、陈两刊皆附《通鉴》后。 胡克家本。 昭文张氏有刊本。 黄丕烈有宋本。 史炤《释文》三十卷,半页十二行,行大小三十字。路小洲亦有之。 史炤《通鉴释文》三十卷。 昭文张氏有王西庄家旧抄本,半页十二行,行三十一、二字不等。有绍兴三年冯时行《跋》。 《通鉴胡注举正》一卷   国朝陈景云撰。 《文道十书》本。 钱大昕亦有《通鉴注辨正》二卷。 乾隆壬子刊。 《稽古录》二十卷  宋司马光撰。 明弘治辛酉杨璋刻本。 崇祯中长州陈氏刊本。 天一阁刊本。 《学津讨源》本。 《天禄后目》有宋刊本。 《通鉴外纪》十卷《目录》五卷  宋刘恕撰。 明陈仁锡本。 嘉庆辛未璜川吴氏刊本。 山渊堂本。 宋本。 又宋板《通鉴外纪详节》精美。 《历代年纪》十卷  宋晁公迈撰。 昭文张氏有宋绍熙年间刊本。 《皇王大纪》八十卷  宋胡宏撰。 明万历辛亥陈邦瞻刊本。 《编年通载》十五卷  宋张权撰,或作张衡。 阳湖孙氏有宋刊本。 阮氏有本,卷一至卷四,仅四卷。曾以进呈。 《皇宋十朝纲要》二十五卷  宋眉山李埴编。 始太祖至高宗。《四库》未收。 郘亭同治丙寅秋,获旧抄本于沪肆。 《中兴两朝圣政》六十四卷  未详撰人。起建炎元年,讫淳熙十五年。书中标题谓之《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其编年纪事,一仿《通鉴》为之。 阮氏曾以进呈,依宋刊影抄。阙卷之三十至四十五。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  宋李焘撰。 昭文张氏活字排印。 《天禄后目》有宋刊本一百八卷,焘二次所进太祖至英宗五朝事迹也。本藏季沧苇氏,徐乾学取得疏进之。 苏城汪氏有宋本。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宋朱子撰。 有乾道壬辰四月刊本,洁纸初印,每页八行,行十七字双行,注同。首尾完具,无搀配。季振宜旧藏,后归郁松年,今归丰顺丁日昌禹生。 原翻宋本《通鉴纲目》,每半页十行,行大十六字,小二十四字。遇宋讳或省或不省,字体书式,极似明人王柯《史记》而字较流美。是书自明人刊本,以七家注羼入,甚为碍目。惟宋元旧本无之,故可贵。此阊门肆出,惜缺后半。 明弘治戊午黄仲昭校刊本,取宋尹起莘《发明》、刘友益《书法》,元汪克宽《考异》、王幼学《集览》、徐文昭《考证》,明陈济《正误》、冯智舒(一作刘宏毅)《质实》凡七家之书,散入条下,是为今本。后传刻非一,唯成化内府刊大字本,无诸家注。后附《集览》、《发明》二种单行本,较为清豁。 嘉靖甲午江西本。 正德癸酉福州本。 陈仁锡本。 康熙己巳徽州刊本。 宋尹起莘《纲目》、《发明》单行本  崇祯壬午包氏刊,作五十九卷。 宋刘友益《书法》五十九卷。 元徐昭文《考证》一卷。 元王幼学《集览》五十九卷。 衢宗佑《集览镌误》三卷,一本附《纲目考异辨疑》,明永乐中刊本。 元汪克宽《考异》五十九卷。 明陈济《集览正误》二卷。 《纲目释地纠谬》六卷。 《补注》六卷,国朝张庚撰。 《四库》存目。 《读通鉴纲目条记》二十卷  国朝李述莱撰。 取御批本、元本及明诸本会校之,凡原本疏舛,刊本讹谬,逐条札记。 《中兴两朝编年》一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起建炎元年,讫淳熙十七年。 昭文张氏有宋刊本。 《纲目分注补遗》四卷  国朝芮长恤撰。 刊本。 《纲目订误》四卷  国朝陈景云撰。 《文道十书》本。 《大事记》十二卷《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宋吕祖谦撰。 胡氏刊本。 明王祯有《续编》七十七卷,成化中刊。 吕氏书有宋嘉定壬申刊本。 明初刊黑口本。 吕柟刊本。 新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