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 264 页/共 273 页

顾炎武有《与因笃书》,极论古今音韵,刻於所撰《音学五书》前,盖以因笃为知古音者。然声音文字,与世转移,三代有三代之音。秦、汉有秦汉之音,晋、宋有晋、宋之音,齐、梁有齐、梁之音,自唐以后,有唐以后之音。犹之籀变而篆,篆变而隶,隶变而行。因革损益,辗转渐移,不全异亦不全同,不能拘以一律。自吴棫举六朝以上概曰古音,於是或执后以搀前,其失也杂。或执前以绳后,其失也拘。如朱虚侯《歌疏》与之韵,证之史游《急就篇》亦然;梁鸿適《吴诗隅》与流、浮、休韵,证以《日出南东隅行》亦然;燕剌王《歌鸣》与人韵,证以崔骃安《封侯诗》亦然。知汉人有汉人之韵,下不可律以今,上亦不可律以古。因笃概以三百篇之韵断其出入,未免胶柱之见。至其所评,亦罕精鉴。 如谓司马迁尊项羽为本纪,冠之《汉书》,为千古具眼之类,犹隆、万后人好为高论习气也。 △《诗观》十四卷、《别集》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邓汉仪编。汉仪字孝威,泰州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以年老授中书舍人。是编皆选辑国初诸人之作,别集则闺阁诗也。 △《朱子论定文钞》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震方编。震方有《读书正音》,已著录。是编取经传子史以至唐、宋诸家之文曾经朱子论定者,摘录成编。皆先列朱子之论,而以其文列於后。然编次过於求全,有因一字而录一篇者。如因辨一“腊”字,遂录“晋假道於虞”全传。“公矢鱼於棠”自是春秋经文,朱子惟辨一“矢”字,与传无关,而亦全录公子彄谏词。如是者不一而足,盖明末国初王学渐厌,又折而宗朱。风气所趋,事事借朱子以为重。遂不免牵连阑入,取盈卷帙耳。 △《凤池集》(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沈玉亮、吴陈琬同编。玉亮字瑶岑,武康人。陈琬有《春秋三传同异考》,已著录。是编刻於康熙乙酉,裒国朝应制之诗,分体编辑,无所诠择。末附杂剧一折,则自古所无之创例也。 △《续三体唐诗》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高士奇编。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录。士奇尝校注周弼三体唐诗,因复辑此编。弼书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为三体。故此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排律为续三体,以补其阙。惟弼书每体分数格,而此书则每体以人为序,各有小传、诗话,为例小异耳。独是士奇既以弼书为未备,则当补完诸体,乃亦袭三体之目,仍不录五言绝句,将谓非诗之一体乎? △《唐诗掞藻》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高士奇编。是书仿《文选》、《文苑英华》之例,分类选录。凡三十二门,皆馆阁之体,故名曰“掞藻”。 △《楚风补》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廖元度编。元度字大隐,长沙人。是书成於康熙甲子、丙子之间。乾隆丙寅,长沙府知府吕肃高重为删定刻之。然意主夸多,冗杂特甚,又疏於考证,舛漏尤多。如神农因茶山之葬,而收其《蜡词》;虞舜因苍梧之巡,而收其《南风》诗。甚以楚为高阳之苗裔,而收其《丹书》。假借牵附,不一而足。而罗含《湘中记》所载禹《玉牒词》,见《后汉书郡国志》注者,乃遗而不载。沈诸梁、石乞诸口语靡不滥入,而楚词乃删削不完。至戴凯之《竹谱》之类,本非诗篇,汉高帝《鸿鹄歌》之类,无与楚事,亦牵率并登,殆不可解。又如刘跛子乃北宋人,而列於六朝之际;严羽乃昭武人,而引於三湘之间。盖州县志书,率多附会先贤,借为光耀。而元度乃据志书以为之,宜其至於如是也。 △《四家诗钞》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企埥编。企埥字苾远,雄县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江西巡抚。 四家者,清苑郭棻、钜鹿杨思圣、任邱庞垲、文安纪炅也。所录棻《学源堂集》凡六卷、思圣《旦亭集》凡八卷,垲《丛碧山房集》凡六卷,《炅桂山堂集》凡八卷。每集各为之序。棻及垲、炅皆有集,已著于录。惟思圣集今未见,独见于此编耳。 △《濂洛风雅》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辑周子、二程子、邵子、张子、游酢、尹焞、杨时、罗见素、李侗、朱子、张栻、真德秀、许衡、薛瑄、胡居仁、罗洪先十七家之诗。乃其官福建巡抚时所刊。案金履祥先有《濂洛风雅》,伯行是书,仍其旧名,而一字不及履祥,不可解也。 △《历朝赋楷》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修玉编。修玉字倩修,钱塘人。是编成於康熙丙寅。卷首恭录圣祖仁皇帝御制《阙里桧赋》、《竹赋》二篇,次为御试叶方蔼、彭孙遹、汪霦、徐乾学四赋,均不入卷数。其集中所录,则由周末至国朝康熙中,凡一百六十七篇,各为之注。修玉所自作七赋亦附焉。末又有李兴祖《梅》、《竹》二赋,则刻成以后所续入,故题曰增选,意其欲作补遗而未成也。 △《于野集》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原编。原号西亭,青浦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给事中。是编刻於康熙庚子,乃其同郡朱霞等三十二人唱和之作,请原厘择而选定之。名曰于野者,取《易》同人于野义也。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五十一卷(通行本) 国朝储欣编。欣有《春秋指掌》,已著录。是编乃仿明茅坤《唐宋八家文钞》,增李翱、孙樵为十家,各为批评。亦间附考注。其中标识,悉依茅本之旧。欣自序谓“即茅所评论以窥其所用心,大抵为经义计耳。予欲破学者抱匮守残之见,所录加倍焉。至增入习之、可之,似属创见。然大家岂有定数,可以八,即可以十”云云。其说良是。然观其持论,仍不离乎经义之计。恭读御制《唐宋文醇》序文,有曰:“欣用意良美,顾其识之未充,而见之未当。则所去取,与茅坤亦未始迳庭。”睿鉴高深,物无遁状,斯诚万古之定论矣。 △《松风馀韵》五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姚宏绪编。宏绪号听岩,娄县人。康熙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选上自六朝,下迄有明,凡云间诸人之以全集传,或篇什之仅存一二者,悉收辑之。 人各缀以小传,义取博收,不能一一澄汰。其凡例有云:“集内诗有鄙僿可笑者,以采得不忍复逸,存诗所以存其人也。一之已甚”云云。则宏绪已自言之矣。 △《述本堂诗集》十八卷(内阁中书方维甸家藏本) 国朝桐城方氏三世家集也。凡《依园诗略》一卷,《星砚斋存稿》一卷,《垢砚吟》一卷,《葆素斋集》三卷,《如是斋集》一卷,皆方登峄撰。《陆塘初稿》一卷,《出关诗》一卷,皆登峄之子式济所撰。《东闾剩稿》一卷,《入塞诗》一卷,《怀南草》一卷,《竖步吟》一卷,《叩舷吟》一卷,《宜田汇稿》一卷,《看蚕词》一卷,《松漠草》一卷,皆式济之子观承撰。登峄字凫宗,号屏垢。康熙甲戌贡生,官工部主事。坐事谪黑龙江卜魁塞。式济有《龙沙纪略》,本附刻此集之中,今别著录。观承别有《薇香》、《燕香》诸集,亦别著录。 △《青溪先正诗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鲍楹编。楹字觉庭,馀杭人。康熙丙子举人,官知县。是编采淳安之诗,合为一编。以淳安古青溪地,故以为名。凡唐一人,宋六人,元五人,明十人,国朝二人。其总目所列宋之方一夔,元之方道坚、夏溥、洪震老、徐贯,国朝之徐士讷等七人,《总目补遗》又有宋方有开等六人,元汪云等二人,明余溥等七人,皆有录无书。非完本也。 △《延陵书塾合璧》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吴季长编。季长始末未详。前有康熙丁丑自序,称“少嗜俪体文,平生酷爱梁简文、江文通二家,以为开徐、庾之先,莫有过於此者。爰手录合为一集,遂名曰《延陵书塾合璧》。盖以一人之嗜好,偶录为诵读之本,其实未为定论也。 徐、庾生於梁代,於江淹为后辈,於简文则为同时。当其早年,竞为轻艳,犹可肩随。洎乎晚岁,则徐视庾瞠乎后矣,又何论简文乎? △《八刘唐人诗集》八卷(内府藏本) 题曰淮阴刘青夕选,不著其名。前有康熙癸未李翰熙序,称青夕尝有《唐诗十三家》之刻。又辑为此本。凡刘义、刘商、刘言史、刘得仁、刘驾、刘沧、刘兼、刘威八人,皆《全唐诗》所已具。且既以家数区分,而版心又标曰中唐诗、晚唐诗,体例亦殊未协也。 △《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杜诏、杜庭珠同编。诏有《云川阁诗集》,已著录。庭珠,秀水人,尚书臻之子也。是书以明高棅《唐诗品汇》所录皆贞元以前之诗,故选录元和迄唐末诸作,凡一千八百七十馀篇,以补所遗。名曰《叩弹》,取陆机《文赋》语也。诸人俱系以小传,卷末间有品评。其训释考证,亦颇多可采。然如元稹《莺莺诗》、李群玉《杜丞相筵中作》及韩偓《香奁集》诸诗,皆所谓靡靡之音。一概滥登,於精审犹有愧焉。 △《邱海二公文集合编》十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焦映汉、贾棠所刻邱濬、海瑞集也。濬、瑞皆琼州人。映汉与棠同官於琼,故有兹刻。濬、琼《台类稿本》七十卷,此选定为十卷。瑞集有《自作稿》引,不著卷数,此选定为六卷。映汉为濬作传,又载梁云龙所作瑞传。盖是编刻於康熙戊子,时《明史》尚未成也。 △《明文远》(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文驹编。文驹有《师经堂集》,已著录。是编辑有明一代之文。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其圈点批语,皆用八比之法。至如戴良系元代遗老,王猷定系国朝人。俱收入明代,殊失断限也。 △《尺牍嘤鸣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相编。相字晋升,临川人。是书成於康熙己丑。采明末及国初简札分十二类,类中又分子目四十有三。大抵轻佻纤巧,沿陈继儒等之馀习。 △《文章鼻祖》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绳武编。绳武字文叔,长洲人。康熙乙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编录六代以前诗文凡十四篇,各为评注。一《尧典》,二《禹贡》,三《洪范》,四《国语桓公自莒反》一篇,五《左传城濮之战》,六《邲之战》,七《鄢陵之战》,八《史记项羽本纪》,九《高祖本纪》,十《封禅书》,十一《平准书》,十二《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十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四庾信《哀江南赋》,皆鸿笔也。然以为千古文章尽从此出,则绳武一家之说矣。 △《唐四家诗》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汪立名编。立名有《钟鼎字源》,已著录。是编合刻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之诗。前有自序,称四家诗为宋、元人鼻祖,学宋、元诗者当仍於唐诗求之。故以此矫其弊云。 △《二家诗钞》二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邵长蘅编。长蘅有《青门集》,已著录。此其所选新城王士祯、商邱宋荦之诗也。是时士祯为刑部尚书,荦为苏州巡抚。而长蘅实长洲人,又荦之门客。 赵执信见之,有违言。故士祯《寄荦诗》有“《尚书》北阙霜侵鬓,开府江南雪满头。当日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之句。盖言己为扬州推官之日,荦为黄州通判之日,已同以诗名。初不以致位通显始并称也,然长蘅实不自远嫌,致干物议。至今论者不允,殆亦有由矣。 △《棣华书屋近刻》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历城朱缃、朱绛、朱纲兄弟三人之合集也。缃有《橡村集》,纲有《苍雪山房稿》,皆已著录。绛字子桓,由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此集凡《缃岭南草》一卷,《端江集》一卷,乃其省亲粤东时作。《绛岭南草》一卷,盖与缃同行所作。《纲济南草》一卷,中有《闻二兄自粤北归诗》,盖与缃、绛《岭南诗》同时所作。故合刊云。 △《诚求堂汇编》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徐开锡撰。开锡字定山,常山人。康熙中贡生,官至彰德府同知。是编第一卷曰赠言,为出都时赠行之作。第二卷曰杞言,官杞县知县时邑人相赠之作,第三卷曰介言,为绅士介寿之作;曰杂著,为颂扬政绩之作。第四卷曰诗草,第五卷曰文稿,第六卷曰实政,则皆诗文及案牍也。 △《明文在》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薛熙编。熙有《练阅火器阵记》,已著录。是书仿《昭明文选》体例,於诸体之中各以类从,所录亦颇存鉴别。盖熙为汪琬门人,於古文有所受之也。 然数多则简择难精,世近则是非未定。榛楛未翦,固亦势使之然耳。 △《汉诗说》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费锡璜、沈用济同编。锡璜字滋衡,吴江人。自署曰成都。盖其父费密,自成都避乱,家於江南,锡璜犹署其故里也。用济字方舟,钱塘人。是编因冯惟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录汉诗,略为评释。卷首有凡例,持论似高,而所说殊草草。如汉人铙歌,鼓吹诸曲,沈约《宋书乐志》明言声词合写,不可复辨。本无文义可推,而必求其说以通之,遂横生穿凿。又本词与入乐之词,截然有别。如《白头吟》中“郭东亦有樵”诸句,乃伶工增入以谐律,亦曲为之解,更嫌附会。至《铎舞曲》之“圣人制礼乐”篇,不过以字记声,亦录之以为诗式。 又不考据《宋志》,明其句读,尤进退无据。其中仍冯氏《诗纪》、梅氏《诗乘》之谬,皆不及订正。他姑勿论,如庞德公《于忽操》三章,本王禹偁所拟,今载于《宋文鉴》中,而列于汉诗之内。一例推尊,茫无鉴别,是可云识曲听真乎? △《岭南五朝诗选》三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黄登编。登宇俊升,号积菴,番禺人。是编分为二帙。第一帙二十卷,皆载诗之为粤东作者。第二帙凡十五卷,则皆粤东人诗也。第一帙谓之名宦,颇为无理。无论其人不仕於粤东,即开卷之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唐书》具载其事,何可以名宦称欤! △《义门郑氏奕叶吟集》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尔垣编。尔垣字一枢,浦江人。义门二十世裔也。郑氏自宋建炎至明初,合族而居者十三世,故称义门。永乐十六年,郑昺辑其先世之诗为三卷,其从叔检讨棠序之。康熙中,尔垣又续编四卷,是为此本。其於昺原书或有所增窜与否,则莫能详也。集中或题其字,或题其官,而以其名及仕履侧注於下。考元结撰《箧中集》,载其弟融之诗,题曰季川。吕向《文选注》,谓任昉启自称任君,乃因其家集之文。而《玉台新咏》徐陵独题其字,赵宧光以为亦其子姓所钞。 则家集书字,原为古例。但五卷以下既题官题字於前,而每题之下又大书姓名,则自乱其例耳。其诗往往如出一手,疑不能无所粉饰也。 △《义门郑氏奕叶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尔垣编。尔垣既续郑昺之书为七卷,又编次遗文得十五种。曰元郑大和《贞和集》,曰元郑钦《青梿居士》文,曰元郑涛《药房集》,曰元郑泳《半轩集》,曰明郑渊遂《初斋集》,曰明郑榦《恕斋集》,曰明郑楷《凤鸣集》,曰明郑棠《道山集》,曰明郑柏进《德斋稿》。凡仅存三首者,亦列於中。其全佚者八十种,则附存其目。大和一名又融,字顺卿,官至建康龙湾务提领大使。 钦字子敬。涛字仲舒,官至大常博士。泳字仲潜,官温州路经历。渊字仲涵,榦字叔恭,官至监察御史。楷字叔度,官至蜀府长史。棠字叔美,官至翰林检讨。 柏字叔端。 △《宋十五家诗选》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陈訏编。訏有《句股引蒙》,已著录。十五家者,梅尧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万里、王十朋、朱子、高翥、方岳、文天祥也。每集各系小传及前人诗话,而以己所评论附焉。 △《笃叙堂诗集》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侯官许氏之家集也。凡作者七人,集八种。前明一人,曰《春及堂遗稿》,许豸撰。国朝六人,曰《米友堂集》,许友撰;曰《紫藤花庵诗钞》,许遇撰;曰《少少集》,许鼎撰;曰《雪邨集》、《玉琴书屋诗集》,许均撰;曰《客游草》,许荩臣撰;曰《影香窗存稿》,许良臣撰。豸字玉史,崇祯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友字有介,号瓯香,豸子也。喜书画,慕米芾之为人,构米友堂祀之。新城王士祯尝称其诗。遇字不弃,号月溪,友子也。康熙间官陈留、长洲二县知县。鼎号梅崖,均号雪邨,皆遇子。荩臣号秋泉,良臣号石泉,皆鼎子。其家有笃叙堂,为华亭董其昌所题额,因以名集。 △《续姚江逸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倪继宗编。继宗字复野,馀姚人。初,黄宗羲作《姚江逸诗》,所录自齐迄明。此集续选国朝之诗,即以宗羲为首。所录凡七十五人,每人各为小传。 采辑事实,颇为详备。然亦时有附会。如第二卷“谭宗”条下曰:“一日於维扬酒楼唱西楼错梦,按板谐声,备极婉转。俄有人起自邻座曰:‘子歌诚善,但中有某字犹未尽调耳。’宗初犹负气不相下。继询其人,即谱曲之于叔夜也。遂相与登西楼,访穆素徽,尽兴而别。顾其时穆已红颜化为白发”云云。案《西楼记》为袁于令所作,王士祯诗所谓“红颜顾曲袁荆州”者是也。于叔夜乃其寓名,何得云即于叔夜。况西楼今在吴江县,距扬州尚远,何得即相与同登?恐流传失实,似此不检者多矣。 △《韬光菴纪游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山止编。初,唐沙门韬光,卓锡西湖之巢隖。白居易守杭日,相与倡和。后人因以韬光名其菴。菴踞山之胜,历代游人,颇多题咏。山止康熙中住持是菴,因裒集付梓。自唐迄本朝得古今体诗五百馀首。然其中多同时投赠山止之作。声气攀援,不尽为胜地作也。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释净溥编。兴善寺在嘉兴府治东南秦溪之上。是书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云:“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兴善院。”然卷首载卢纶《题兴善寺后池诗》,则寺之著名在唐代,岂原未之考耶?全书篇幅寥寥,可资考证者殊少。旧本题明释净溥撰。今考国朝彭孙遹诸人诗,皆载于后。则净溥为康熙中人,旧题误矣。 △《倪城风雅》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劳巁编。巁有《半菴诗稿》,已著录。是编所录皆阳信一县之诗。 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得刘世伟等十人。下卷自国朝雍正以前得张崖等二十三人。 上卷少而可观,下卷不免冗滥矣。则同时假借之故也。 △《三诗合编》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光岳编。光岳字硕庐,上高人。雍正甲辰进士,官金华县知县。是编合刻其乡吴学诗、黄鎡、李坚三人之诗。学诗字伯兴,号虚宇,嘉靖乙丑进士,官山西按察使副使。鎡字文叔,隆庆庚午举人,官西和县知县。即光岳之从高祖。 坚号双江。学诗诗,共一百四十馀首。鎡所著集九种,俱残阙。光岳录其全者得一百六十九首,坚诗一百四十七首。三人同时相倡和,其诗格亦颇相似。 △《渠风集略》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马长淑编。长淑字汉荀,安邱人。雍正庚戌进士,官至磁州知州。初,安邱张贞欲辑其邑自明以来迄於国朝之诗,名曰《渠风》。久而未就,长淑因踵成是编。称渠风者,安邱古渠邱地也。书凡四卷,其五卷则专辑马氏一家诗,其六卷为流寓、方外、闺秀、续编四门,其七卷为诗馀。然意主夸饰风土,不免附会古人。如方外内阑入唐释皎然一诗,殊不合断自前明之例。而流寓内首列苏轼,亦非事实也。 △《七十二峰足徵集》一百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定璋编。定璋字友篁,吴县人。是集蒐历代文士之生於太湖七十二峰间者,录其所作,共为一编。凡诗八十三卷,词二卷,赋三卷,文十三卷。所选之诗不叙时代,惟每姓各以类从,题曰某氏合编。仿《中州集》之例,人各冠以小传。徵引颇为赅洽,而大旨在因诗以存人。不免夸饰之见,复不免乡曲之私。滥采兼收,固其势所必至。又如称濮婪为吴季札之孙,录其《高山诗》三章。其诗自古未闻,不识出何典记。称周术即甪里先生,为泰伯之后,载其《紫芝歌》一首。无论四皓姓名出於附会,先儒辨之已明。即旧籍流传,此歌亦但称四皓,未云独出甪里也。是盖家牒地志自古相沿之通病,无足深诘者矣。 △《明伦初集》五卷、《续集》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文炳编。文炳字慕斯,莆田人。是书取历朝文之有关五伦者,分类辑之。每篇缀评语於后。初集刊於雍正辛亥,续集刊於乾隆甲申。其立义甚正,而所选诸文,颇无体例。即如帝王诏诰,独载唐玄宗《焚珠玉锦绣》一敕,所收未免太隘。至於徐淑《答兄弟》、锺琬《与妹》两书,不附於昆弟,而列於夫妇,尤为未协矣。 △《长林四世弓冶集》五卷(礼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 国朝林其茂编。其茂有《山阴集》,已著录。是集裒其家四世之诗。《后乐堂集》一卷,《双峰吟》一卷,皆其茂曾祖逸作。《贻桂轩集》一卷,其茂祖秉中作。《吟台诗草》一卷,其茂父赞龙作。《鷇音集》一卷,则其茂自作也。逸字德子。顺治庚子举人。秉中字与人。康熙己卯副榜贡生。赞龙有《学易大象要参》,已著录。 △《广东诗粹》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梁善长编。善长字崇一,顺德人。乾隆己未进士。此集所选广东诗,上起於唐,下至国朝。凡四百一十三家,一千五百五十馀首,各为之评注。先是,黄登有《五朝诗选》。善长以其持择未精,故更加蒐访,定为此集云。 △《莆风清籁集》六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