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答问 - 第 6 页/共 24 页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阮元。原刻单行本,学海堂本,又散附阮刻注疏各卷之后。) 《经典释文》三十卷,《考证》三十卷。(唐陆德明《释文》,卢文弨《考证》。抱经堂本,武昌局翻本,成都局翻本附《孟子音义》,通志堂本未善。) 蜀大字本《三经音义》四卷。(《论语》一卷,《孝经》一卷,《孟子》上下卷。岱南阁本,士礼居刻别行本。) 《汉魏音》四卷。(洪亮吉。卷施阁本。) 《九经补韵附考证》一卷。(宋杨伯岩。钱侗考证。汗筠斋本,粤雅堂本,《学津》本。) 《经读考异》八卷。(武亿。原刻本,学海堂本。钱绎《十三经断句说》十三卷、钱侗《群经古音钩沉》四卷,未刊。) 《十三经音略》十二卷。(周春。粤雅堂本。) 《经籍籑诂》一百一十六卷,附《补遗》。(阮元。扬州原刻本。以经为主,故列此。) 《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钱坫。原刻本,间有误处。) 《群经音辨》七卷。(宋贾昌朝。张士俊刻《泽存堂四种》本,粤雅堂本。) 以上诸经目录文字音义之属《汉石经》。(残字六百七十五字,熹平四年。翁方纲重摹南昌府学石本,绍兴府学再摹石本。录此以见汉刻体势,若遗文则《隶释》、《隶续》为详。) 《唐石经》。开成二年。西安府学石本,乾符修改,后梁补刻,明王尧惠补缺。《十三经》无《孟子》,明人补刻。 《国朝石经》。(乾隆五十八年敕刊,嘉庆八年敕改定。国子监石本。《十三经》皆备,文字多依古本,与通行本多异,极精核。) 《石经考》一卷。(顾炎武。《亭林遗书》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汉唐蜀石经》,亦详《金石萃编》中。) 《石经考》一卷。(万斯同。省吾堂本。) 《石经考异》二卷。(杭世骏。《杭氏七种》本。) 《汉石经残字考》。(翁方纲。《复初斋集》。) 《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二卷。(孙星衍。平津馆本。) 《唐石经校文》十卷。(严可均。《四录堂类集》本。王朝《唐石经考正》一卷附《十三经拾遗》后。钱大昕《唐石经考异》一卷未刊。) 《蜀石经残字》一卷。(王昶。摹刻板本,学海堂收《经义丛钞》内。) 北宋汴学《篆隶二体石经记》一卷。(丁晏。六艺堂自刻本。) 《石经考文提要》十三卷。(彭元瑞。刻本。阮元《仪礼石经校勘记》,已入《仪礼》。) 《石经补考》十二卷。(冯登府。自刻本,《学海堂经解续刻》本六卷。 《国朝》、《汉》、《魏》《唐》、《蜀》、《北宋》、《南宋》。) 以上石经之属(此乃经文本原,故别为类,杭考原流,冯考文字。) ──右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此类各书为读正经、正注之资粮。) ◎小学第三 (此小学谓六书之学,依《汉书艺文志》及《四库目录》。) 《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宋徐铉校定附字。平津馆小字本,《小学汇函》重刻孙本,汲古阁五次剜改大字本,朱校大字本即毛本,藤花榭额氏刻中字本,广州新刻陈昌治编录一篆一行本。孙本最善,陈本最便。) 《汲古阁说文订》一卷。(段玉裁。袁廷梼刻本,武昌局刻附《段注说文》后。严可均《段氏说文订订》一卷,未刊。) 《说文旧音》一卷。(毕沅辑。经训堂本。) 《说文校议》三十卷。(姚文田、严可均同撰。原刻本,归安姚氏咫进斋重刻本,李氏《半亩园丛书》本。) 《说文斠诠》十四卷。(钱坫。家刻本。) 《说文解字考异》卷。(姚文田。姚氏咫进斋家刻本,未毕工。钮树玉《说文考异》三十卷,未见传本。) 《说文系传》四十卷,附《校勘记》三卷。(南唐徐锴。苗夔校。寿阳祁氏刻本,归安姚氏翻祁本,《小学汇函》重刻祁本,汪本、马本不善。) 《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王筠。自刻本。钱师慎《说文系传刊误》二卷,未刊。) 《说文解字段氏注》三十卷,《六书音韵表》二卷。(段玉裁。原刻本,苏州重刻本,学海堂本,武昌局本附《段氏汲古阁说文订》一卷。) 《说文段注订》八卷。(钮树玉。原刻本,武昌局本。) 《说文段注匡谬》八卷。(徐承庆。姚氏咫进斋刻本,未毕工。冯桂芬《说文段注考正》十六卷,未见传本。) 《说文释例》二十卷,《说文句读》三十卷。(王筠。自刻本。) 《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钮树玉。原刻本,武昌局本。郑珍《说文新附考》四卷,尤精核,未刊。) 《说文逸字》二卷,(郑珍。)《附录》一卷,《补遗》一卷。(今人。家刻本。) 《说文翼》十六卷。(严可均。姚氏咫进斋本,未毕工。) 《说文正俗辨字》八卷。(李富孙。新刻本。) 《说文声系》十四卷。(姚文田。家刻本,吴刻本,粤雅堂本。钱塘《说文声系》二十卷,未刊。) 《说文声读表》七卷。(苗夔。自刻本。别有《说文声读表》,未刊。) 《说文字原韵表》卷。(胡重。金刻本。《钱侗说文音韵表》五卷、《说文孳乳表》二卷,未刊。) 《说文声类》二卷。(严可均。四录堂本。) 《说文龤声谱》卷。(张惠言。) 《说文通训定声》十八卷,《柬韵》一卷。(朱骏声。原刻本,甚便初学。) 《汉学谐声》二十卷,《古音论》一卷,《附录》一卷。(戚学标。原刻本。) 《六书说》一卷。(江声。琳琅秘室本。) 《转注古义考》一卷。(曹仁虎。《珠尘》本。) 《六书转注说》一卷。(夏炘。景紫堂本。) 《说文引经考》二卷。(吴玉搢。姚氏咫进斋本。) 《说文引经考证》八卷。(陈瑑。武昌局本。臧礼堂《说文引经考》二卷、张澍《说文引经考证》,未见传本。) 《说文古语考》二卷。(程际盛。刻本。钱绎《说文解字读若考》三卷、《说文解字阙疑补》一卷,钱侗《说文重文小笺》二卷:未刊。) 《惠氏读说文记》十四卷。(惠栋。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席氏读说文记》十五卷。(席世昌。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说文管见》三卷。(胡秉虔。家刻本。许桂林《许氏说音》十二卷、《说文后解》十卷,未刊。) 《说文答问疏证》一卷。(钱大昕答,薛传均疏证。原刻本,姚氏咫进斋重刻本,巾箱本。) 《小学考》五十卷。(谢启昆。嘉庆丙子刻本。) 《字通》一卷。(宋李从周。《珠尘》本,知不足斋本。) 《说文字通通释》卷。(刻本。) 《复古编》二卷。(宋张有。张氏刻本。) 《篆韵谱》五卷。(南唐徐锴。苏州冯氏刻本,《小学汇函》本,《函海》本不善。) 《说文通检》十四卷。(今人。同治十二年广州新刻本,附《说文》后。此书为翻检《说文》而设,极便。毛谟《说文检字》二卷,止可检汲古本,原刻重刻两本,皆在成都。) 《说文义证》五十卷。(桂馥。杨氏原刻本,武昌局翻本。宋鉴《说文解字疏》、马宗梿《说文字义广注》,未见传本。) 《说文声订》二卷。(苗夔。自刻本。钱大昭《说文统释》六十卷,未刊。) 《说文疑疑》二卷。(孔广居。家刻本。) 《说文拈字》四卷。(王玉树。原刻本。) 《说文群经正字》二十八卷。(邵瑛。嘉庆丙子刻本。) 《说文提要》一卷。(武昌局本。) 《别雅》五卷。(吴玉搢。刻本。) 《拾雅》二十卷。(夏味堂。原刻本,刘际清刻《青照堂丛书》本。) 以上小学类《说文》之属(元、明人讲《说文》者,多变古臆说,不录。 《说文》兼形、声、义三事,故别为一类。) 《汗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宋郭忠恕。汪启淑刻本,汪立名一隅草堂本。此书多沿误,郑珍《汗简笺正》七卷,极精,未刊。) 《薛氏钟鼎款识》二十卷。(宋薛尚功。阮刻本。) 《积古斋钟鼎款识》十卷。(阮元。通行本。学海堂本,未摹篆文,不便学者。) 《筠清馆金文》卷。(吴荣光。自刻本。) 《缪篆分韵》五卷。(桂馥。自刻本。) 《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宋洪适。汪刻本,江宁洪刻附正误本。又单刻《隶续》二十一卷,曹寅扬州诗局本。) 《隶韵》十卷,《考证》二卷,《碑目考证》一卷。(宋刘球。翁方纲考证。 秦恩复刻本。) 《汉隶字原》六卷。(宋娄机。汲古阁本。) 《隶辨》八卷。(顾蔼吉。通行本。) 《隶篇》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翟云升。自刻本。) 《字林考逸》八卷。(任大椿。燕禧堂本。) 《玉篇》三十卷。(梁顾野王元本。唐孙强增字,宋陈彭年等重修。泽存堂本,《小学汇函》重刻张本,邓显鹤重刻张本附《札记》,《楝亭五种》本,又明经厂大字本。) 《类篇》四十五卷。(宋司马光等。楝亭五种本,姚氏咫进斋本。) 《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四年敕撰。殿本。)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乾隆二十八年敕撰。殿本。国书、汉字、蒙古字、西番字、托忒字、回字。) 《龙龛手鉴》四卷。(辽僧行均。张丹鸣刻本,释藏本。多佛书俗字。宋夏竦《古文四声韵》五卷,汪启淑刻本,全本汗简不录。) 《六书故》三十三卷。(元戴侗。明刻本,《小学汇函》本。) 《佩觿》三卷。(宋郭忠恕。泽存堂本,又单行本。) 《字鉴》五卷。(元李文仲。泽存堂本。) 以上小学类古文、篆、隶、真书、各体书之属(古今各体形属。《康熙字典》道光七年重修,人人皆知,不赘列。) 《广韵》五卷。(隋陆法言《切韵》元本,唐孙愐、宋陈彭年等重修。泽存堂本,邓显鹤重刻张本,曹寅《楝亭五种》本,又明经厂大字本,《小学汇函》重刻张本、明本两本,张本较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