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 第 248 页/共 291 页
春同州陈鱣,字仲鱼。强於记诵,喜聚书。州人吴骞拜经楼书亦富,得善木互相钞藏。嘉庆改元,举孝廉方正。又明年,中式举人。计偕入都,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后客吴门,与黄丕烈定交。精校勘之学。尝以硃梁无道,李氏既系赐姓,复奉天祐年号,至十年立庙太原,合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为七庙,唐亡而实存焉;南唐为宪宗五代孙建王之玄孙,祀唐配天,不失旧物,尤宜大书年号,以临诸国:於是撰续唐书七十卷。又有论语古训、石经说、经籍跋文,恆言广证诸书。卒,年六十五。
乔莱,字石林,宝应人。父可聘,明末为御史,有声。莱,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乞养归。十八年,试鸿博,授编修,与修明史。典广西乡试,充实录馆纂修官,迁侍读。时御史奏濬海口,泻积水,而河道总督靳辅言其不便,请於邵伯、高邮间置闸泄水,复筑长堤抵海口束之,使水势高则趋海易,廷议多主河臣言。適莱入直,诏问莱,疏陈四不可行,略谓:“开河筑堤,势必坏陇亩,毁村落,不可行一。淮、扬地卑,多积潦,今取湿土投深渊,工安得成?不可行二。筑丈六之堤,束水高一丈,秋雨骤至,势必溃;即当未溃,潴水屋庐之上,岂能安枕?不可行三。至於七州县之田,向没於水,今更束河使高,则田水岂复能涸?不可行四。”帝是之,议乃寝。二十六年,罢归。久之,召来京。旋卒。
莱著易俟,杂采宋、元诸家易说,推求人事,参以古今治乱得失,盖诚斋易传之支流。诗文有应制、直庐、使粤、归田诸集。孙亿,亦工诗。
汪楫,字舟次,江都人,原籍休宁。性伉直,意气伟然。始以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应鸿博,授检讨,入史馆。言於总裁,先仿宋李焘长编,汇集诏谕、奏议、邸报之属,由是史材皆备。二十一年,充册封琉球正使,宣布威德。濒行,不受例餽,国人建卻金亭志之。归撰使琉球录,载礼仪暨山川景物。又因谕祭故王,入其庙,默识所立主,兼得琉球世缵图,参之明代事实,诠次为中山沿革志。出知河南府,置学田,嵩阳书院聘詹事耿介主讲席。治行为中州最。擢福建按察使,迁布政使。楫少工诗,与三原孙枝蔚、泰州吴嘉纪齐名。有悔斋集、观海集。
同里汪懋麟,字季甪,并有诗名,时称“二汪”。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举鸿博,持服不与试。服阕,复用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为纂修官。懋麟绩学有幹才。为中书时,楚人硃方旦挟邪说动公卿,懋麟作辨道论诋之。熊赐履见其文,与定交。及居刑曹,勤於职事。有武某乘车宿董之贵家,之贵利其赀,杀之。车载而弃於道,鞭马使驰。武父得车马刘氏之门,讼刘杀其子。懋麟曰:“杀人而置其车马於门,非理也。”乃微行,纵其马,马至之贵门,骇跃悲鸣。因收之贵,一讯得实,置於法。其发奸摘伏多类此。懋麟从王士祯学诗,而才气横逸,视士祯为别格。有百尺梧桐阁集。
陆葇,字次友,平湖人。幼时值大军收平湖,父被执,葇诣军前乞代父。军将手诗★M3示之曰:“兒能读是耶?吾赦汝父。”葇朗诵“收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升上将台”,曰;“此宋人赠曹武惠王诗也。将军不嗜杀,即今之武惠王矣!”将军喜,挟与北行,善育之,为议婚。以先问名於杨,辞归。补诸生,入国学,试授中书。康熙六年进士,管内秘书院典藉。再试鸿博,授编修,分纂明史,命直南书房。三十三年,召试翰詹诸臣丰泽园,圣祖亲置第一,谓曰:“连试诗文。无出汝右者。”一岁七迁,至内阁学士。长至,奏句决本,请出矜疑二十馀人。后一年告归。葇性孝友,兄南雄知府世楷前卒,葇教养遗孤,俾成立,有名於时。年七十,卒。著雅坪诗文藁。
奎勋,字聚侯,世楷子也。少随葇京师,以学行为公卿所推重,顾久困诸生中。康熙末,年几六十,始成进士,授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匄疾归,主广西秀峰书院。奎勋笃於经学,忘饥渴寒暑。著陆堂易学,谓说卦一篇,足该全易。其诗学与明何楷诗世本古义相近。尚书说,惟解伏生今文二十八篇、戴礼绪言,纠正汉人穿凿附会之失。春秋义存录,则凡经、传、子、纬所载孔子语尽援为据,力主春秋非以一字褒贬。奎勋说经务新奇,使听者忘倦。最后撰古乐发微,未成而卒。
庞垲,字霁公,任丘人。生有至性。七岁时,父缘事被逮,母每夕祷天。垲即随母泣拜,无或间也。稍长,工为文。康熙十四年举人,试鸿博,授检讨,分修明史。明都御史某谄附魏忠贤,其裔孙私餽金,匄阉党传讳其事勿书,力拒之。大考降补中书,洊擢户部郎中,出知建宁府。浦城民以令严苛激变,夜焚册局,杀吏胥,罢市,令惧而逃。垲闻变即驰至浦城,集士民明伦堂,晓喻祸福,戮一人而事定。民感其德,立书院祀之。九仙山多盗,至掠人索赎。掩捕数十人,境内帖然。未几,告归。
垲嗜吟咏,与同里边汝元以诗学相劘切。其所作醇雅,以自然为宗。有丛碧山房集。
汝元子连宝,字赵珍。世其家学。以诸生贡成均,廷试第一。应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不中选。十四年,复荐经学,辞不赴。或劝之行,曰:“吾自审不能如汉伏胜、董仲舒,安敢幸取哉?”著有随园集。
陆圻,字丽京,钱塘人。少与弟堦、培以文学、志行见重於时,称曰“三陆”。所为诗号西陵体。性颖异,善思误书。尝读韩非子“一从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戏令他人射覆,不得,惟弟廷中之。平生不喜言人过,有语及者,辄曰:“吾与汝,姑自淑。”庄廷鑨史祸作,圻坐逮。以先尝具状自陈,事得白,叹曰:“今幸得不死,奈何不以馀年学道耶!”亲殁,遂弃家远游,不知所终。子寅,成进士。往来万里,寻父不得,竟悒悒以死,时称其孝。培死甲申之难。
丁澎,字飞涛,仁和人。有隽才。嗜饮,一石不乱,弟景鸿、溁并能文,时有“三丁”之目。澎,顺治十二年进士,官礼部郎中。尝典河南乡试,得一卷奇之。同考请置之乙,澎曰:“此名士也!”榜发,乃庐阳李天馥,出语人曰:“吾以世目衡文,几失此士。”坐事谪居塞上五载,躬自饭牛,吟啸自若。所作诗多忠爱,无怨诽之思。有扶荔堂集。
先是陈子龙为登楼社,圻、澎及同里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等并起,世号“西泠十子”。
绍炳,字虎臣。在十子中文名最著。持躬尤端谨。有省轩集。
先舒,字稚黄。尝从刘宗周讲学。其诗音节浏亮,有七子馀风。著思古堂集。
治,字宇台。笃友谊,陆培死,以孤女讬为择婿,得吴任臣。及立嗣,又以甥女嫁焉。有鉴菴集。
丹,字纲孙。美须髯。淡静不乐交游,而嗜山水。其诗悲凉沉远,曰秦亭集。
百朋,字锦雯。以举人令南和,有异政,百姓祠祀之。有襆庵集。
谦,字去矜。工诗,初喜温、李,后乃循汉、魏以窥盛唐。有东江草堂集。谦与绍炳、先舒皆精韵学。绍炳作古韵通,先舒作韵学通指、南曲正韵,谦作东江词韵。陆圻叹曰:“恨孙偭、周德清曾无先觉。”
黄昊,字景明。十岁即善属文。薄柳州乞巧,更作辞巧文,识者知其远到。康熙中举人,终教谕。
孙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少遭闯贼乱,结邑里少年击贼,堕坎埳,幸不死。乃走江都,习贾,屡致千金,辄散之。既乃折节读书,僦居董相祠,高不见之节。王士祯官扬州,以诗先,遂定交,称莫逆焉。时左赞善徐乾学方激扬士类,才俊满门,枝蔚弗屑也。以布衣举鸿博,自陈衰老,乞还山,遂不应试,授内阁中书。著溉堂集,诗词多激壮之音,称其高节。
李念慈,字屺瞻,泾阳人。顺治十五年进士,以河间府推官改知新城县。坐逋赋罢。会有荆襄之役,叙运饷劳,再起,补天门。与枝蔚同举鸿博,试不中选。喜游,好吟咏。有谷口山房集。施闰章称其雄爽之气勃勃眉宇,盖秦风而兼吴、楚者。
丁炜,字瞻汝,晋江人。诸生。工诗,有吏才。顺治十二年,定远大将军济度统师取漳州,诏便宜置郡县吏,得试士幕下,拔炜第一。授漳平教谕,迁知直隶献县,内擢户部主事。时议税闽盐,炜力陈不可,事得寝。由郎中出为赣南分巡道。闽人佃赣者乘乱劫略,号“田贼”,捕治之,民情大洽。迁湖北按察使,脱重囚为盗诬者二十馀人於狱。寻坐事谪官,居武昌,未发,武昌卒夏包子作乱,胁使署。巡抚以死拒,东走安庆,乞师巡抚杨素蕴。事平,降补知府云南。会素蕴移抚湖广,以炜事闻,复按察职。俄以疾归。
炜论诗,以为诗贵合法,然法胜则离;贵近情,然情胜则俚。故其为诗,力追三唐、汉、魏。无诡薄之失。有问山集。
林侗,字同人,闽人也。县贡生。喜金石。卒,年八十八。弟佶,字吉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官中书,工楷法。文师汪琬,诗师陈廷敬、王士祯。此三人集皆佶手缮付雕,精雅为世所重。家多藏书,徐乾学辑经解,硃彝尊选明诗,皆就传钞。有朴学斋集。
黄任,字莘田,永福人。工书。口辩若悬河。有砚癖,以举人令四会,罢官归,惟砚石压装。诗清新刻露,有香草斋集。乾隆二十七年,重宴鹿鸣。卒,年八十馀。
郑方坤,字则厚,建安人。雍正元年进士。为令邯郸,屡擢至山东兗州知府。时禁人口出海,抵奉天而未入籍者,悉勒还本土。方坤適知登州,以为司牧者但当严奸宄之防,不得闭其谋生之路,为白大吏,弛其禁。调武定,能尽心赈务。兗州饥,复移治之。方坤记诵博,诗才凌厉,与兄方城齐名。有蔗尾集,又著经稗、五代诗话、全闽诗话、国朝诗人小传。
黄与坚,字廷表,太仓人。幼有奇慧,八岁,酷好唐人诗,录小本,怀袖中讽诵之。已而究心经术,遍读周、秦古书。性落落,与人交有终始。顺治十六年进士,后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分修明史及一统志。寓居委巷,寂寞著书,如穷愁专一之士。有忍菴集。
吴伟业选“娄东十子”诗,以与坚为冠。十子者,周肇、许旭、王撰、王摅、王昊、王揆、王忭、王曜升、顾湄也。肇诗曰东冈集,旭曰秋水集,撰曰三馀集,摅曰芦中集。
昊,为世贞后,有文藻,下笔如宿构。康熙十八年,召试,授官正字。所著曰硕园集。揆,顺治中进士,所著曰芝廛集。忭曰健菴集,曜升曰东皋集。
湄,字伊人,亦太仓人。事母以孝闻,父梦麟,长於毛、郑之学,湄传其业。尤工诗,清丽婉约,陈瑚以为过元人。其诗曰水乡集。
吴雯,季天章,蒲州人,原籍辽阳。父允升,任蒲州学政,卒官,遂家焉。雯少朗悟,记览甚博,尤长於诗。游京师,父执刘体仁、汪琬皆激赏之。王士祯目为仙才。尝与叶方霭同直,诵其警句,方霭下直即趋访,名大噪。大学士冯溥出扇索诗,雯大书二绝句答之,其坦率类是。卒以不遇,不悔也。试鸿博不中选。后居母忧,以毁卒。雯著莲洋集,诗体峻洁,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风。据名山记莲洋村在华岳下,取以名集。
陶季,宝应人。初名澂,字季深,以字行,复去其一,称曰陶季。负异才,锋颖踔厉。游燕、赵、齐、鲁之郊,逾太行,浮湘、沅,所至皆有诗。士祯删定其客滇南、闽中诸诗,以高、岑、龙标相况。先是诏举鸿博,公卿争欲荐,季辞不就,以布衣终。有湖边草堂集及舟车集。
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尧臣后也。清英伟豁达,自力於学,以淹雅称。顺治十一年举人,试礼部不第。朝士争与之交,王士祯、徐元文尤倾倒焉。诗凡数变,自订天延阁前后集。年七十馀,复合编瞿山诗略。书法仿颜真卿、杨凝式。画尤盘薄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烟云变幻之胜,为当时所重。同族有梅庚者,生后於清。善八分书,亦工诗画,与清齐名。
庚,字耦长。少孤,承其祖鼎祚、父朗中之传,益昌大之。施闰章见其诗,引为忘年交。康熙二十年举人,为硃彝尊所得士。性狷介,客游京师,不妄投一刺。士祯主礼闱,庚复被黜,士祯赠诗引为恨也。后知泰顺县,有惠政,民德之。
冯景,字山公,钱塘人。国子监生。善属文,千言立就。康熙时游京师,侍郎项景襄、金鼐皆遣子弟从受学。会营宫室,求楠木梁不得,有请以他木易国子监彝伦堂梁者。景上书尚书魏象枢,极陈不可,事得寝。由是冯太学生之名盛传京师。大学士索额图召欲见之,谢不往。归馆淮安邱象随家垂十年。宋荦抚江苏,礼致幕府,或纳金求为缓颊,峻卻之,人益钦其品。景笃师友风义,与仁和汪煜、汤右曾交最笃。二人为给事中,多所论列,亦由景数责善有以激厉之也。王士祯转左都御史,景以受知士祯,冀其大有匡济,为书讽之。景虽布衣,不求仕进,而未尝忘当世之务。在淮安时,有水患,汤斌奉诏北上,作书陈灾状及所以致患之由,斌见书嗟赏,又尝称其文为不朽。其著述多佚,今存者解舂集。
邵长蘅,字子湘,武进人。十岁补诸生,因事除名,旋入太学。工诗,尤致力古文辞,陶鍊雅正。与景同客荦幕,长蘅亦觥觥持古义,无所贬损,时论贤之。著有青门稿。
姜宸英,字西溟,慈谿人,明太常卿应麟曾孙。父晋珪,诸生,以孝闻。宸英绩学工文辞,闳博雅健。屡踬於有司,而名达禁中。圣祖目宸英及硃彝尊、严绳孙为海内三布衣。侍读学士叶方霭荐应鸿博,后期而罢。方蔼总裁明史,又荐充纂修,食七品俸,分撰刑法志。极言明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之害,辞甚恺至。尚书徐乾学领一统志事,设局洞庭东山,疏请宸英偕行。久之,举顺天乡试。三十六年,成进士。廷对李蟠第一,严虞惇第二,帝识宸英手书,亲拔置第三人及第,授编修,年七十矣。明年,副蟠典试顺天,蟠被劾遣戍,宸英亦连坐。事未白,卒狱中。
宸英性孝友。与人交,坦夷而不阿。祭酒翁叔元劾汤斌伪学,遽移书责之。著湛园集、苇间集。书法得锺、王遗意,世颇重之。
虞惇,字赞成,常熟人。幼能背诵九经、三史。既官翰林,馆阁文字多出其手。科场狱兴,虞惇诸子是科获隽,考官蟠、宸英皆其同年友。用是罣吏议镌级,閒居数年。起大理寺寺副,平反内务府杀人移狱被诬者,累迁太仆寺少卿,卒官。著有读诗质疑。江南人刻其文曰严太仆集,以继明归太仆云。
黄虞稷,字俞邰,上元人,本籍晋江。七岁能诗。以诸生举鸿博,遭母丧,不与试。左都御史徐元文荐修明史,又修一统志,皆与宸英同。家富藏书。著千顷堂书目,为明史艺文志所本。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尝奉使塞外有所宣抚,卒后,受抚诸部款塞。上自行在遣中官祭告,其眷睐如是。
性德乡试出徐乾学门。与从揅讨学术,尝裒刻宋、元人说经诸书,书为之序,以自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焉,合为通志堂经解。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乾学谓之曰:“尔何似王逸少!”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称之。
贞观,字梁汾,无锡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自定集仅五言三十馀篇,清微婉笃,上睎韦、柳;而世特传其词,与维崧及硃彝尊称词家三绝。清世工词者,往往以诗文兼擅,独性德为专长,仁和谭献尝谓为词人之词。性德后,又得项鸿祚、蒋春霖三家鼎立。
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撷精弃滓,以自名其家。屡应礼部试不第。卒,年三十八。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学者诵而悲之。
春霖,字鹿潭,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官东台场盐大使。工词。时方乱离,傍徨沉郁,高者直逼姜夔。困於卑官,孤介忤时,益侘傺。舟经吴江,一夕暴卒。春霖慕性德饮水、鸿祚忆云,自署水云楼,即以名其词。
宗室文昭,字子晋,饶馀亲王阿巴泰曾孙,镇国公百绶子。辞爵读书,从王士祯游。工诗,才名藉甚。王式丹称其诗以鲍、谢为胚胎,而又兼综众有,撷百家之精华,其味在酸咸之外。著有芗婴居士集、紫幢诗钞。
又宗室以诗名者,蕴端,初名岳端,字正子,号红兰主人,多罗安郡王岳乐子。封贝子。有玉池生稿。
博尔都,字问亭,号东皋渔父,恪僖公拔都海子,蕴端从弟。封辅国将军。有问亭诗集。
永忠,字良辅,又字臞仙,多罗贝勒弘明子。辅国将军。有延芬室集。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遇奇书异籍,必买之归,虽典衣绝食不顾也。
书諴,字实之,号樗仙,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六世孙,辅国将军长恆子。奉国将军。有静虚堂集。性慷慨,不欲婴世俗情。年四十,即讬疾去官。邸有馀隙地,尽种蔬果,手执畚鎛,从事习劳以为乐。
永諲,字嵩山,康修亲王崇安子。镇国将军。诗宗盛唐,书法赵文敏。晚年独居一室,不与人接。诗多散佚。
裕瑞,字思元,豫通亲王多铎裔。封辅国公。工诗善画,通西番语。常画鹦鹉地图,即西洋地球图。又以佛经自唐时流入西藏,近日佛藏皆出一本,无可校雠。乃取唐古特字译校,以复佛经唐本之旧,凡数百卷。著有思元斋集。
赵执信,字仲符,益都人。从祖进美,官福建按察使,诗名甚著。执信承其家学,自少即工吟咏。年十九,登康熙十八年进士,授编修。时方开鸿博科,四方雄文绩学者皆集辇下,执信过从谈宴,一座尽倾。硃彝尊、陈维崧、毛奇龄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出典山西乡试,迁右赞善。二十八年,坐国恤中宴饮观剧,为言者所劾,削籍归。卒,年八十馀。
执信为人峭峻褊衷,独服膺常熟冯班,自称私淑弟子。娶王士祯甥女,初颇相引重。后求士祯序其诗,士祯不时作,遂相诟厉。尝问诗声调於士祯,士祯靳之,乃归取唐人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为声调谱一卷。又以士祯论诗,比之神龙不见首尾,云中所露一鳞一爪而已,遂著谈龙录,云:“诗以言志,诗之中须有人在,诗之外尚有事在。”意盖诋士祯也。说者谓士祯诗尚神韵,其弊也肤;执信以思路劖刻为主,其失也纤。两家才性不同,实足相资济云。执信所著诗文曰饴山堂集。
当是时,海内以诗名者推士祯,以文名者推汪琬。而嘉兴叶燮,字星期,其论文亦与琬不合,往复论难,互讥嘲焉。及琬殁,慨然曰:“吾失一诤友矣!今谁复弹吾文者?”取向所短汪者悉焚之。燮父绍袁,明进士,官工部主事,国亡后为僧。燮生四岁,授以楚辞,即成诵。康熙九年进士,选授宝应令。值三籓乱,又岁饥,民不堪苦。累以伉直失上官意,坐累落职。时嘉定知县陆陇其亦被劾,燮以与陇其同罢为幸。性喜山水,纵游宇内名胜几遍。年七十六,犹以会稽、五泄近在数百里独未游为憾。复裹粮往,归遂疾。逾年卒。寓吴时,以吴中论诗多猎范、陆皮毛,而遗其实,著原诗内外篇,力破其非。吴士始而訾謷,久乃更从其说。著已畦诗文集。士祯谓其镕铸往昔,独立起衰。
冯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幼有奇童之目,读书一览辄记,尤长於诗。尝充湖广副考官,试毕,登黄鹤楼,俯江、汉之流,南望潇湘、洞庭,慨然远想,赋诗百馀篇,识者以为骚之遗也。平生深契者惟执信,其诗孤峭亦相类,殁后散佚。其孙德培搜辑得五百篇,名冯舍人遗诗。
黄仪,字六鸿,常熟人。精舆地之学。尝以班固地志所载诸川,第详水出入,其中间经历之地,备著於水经,然读者非绘图不能了,乃反覆寻究,每水各为一图。凡都邑建署沿革、山川险易皆具焉,条缕分析,各得其理。阎若璩见之,叹曰:“郦道元千古后一知己也!”若璩尝问仪:“后汉志温县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是河南无济矣,何郦氏言之详也?”仪曰:“新莽时虽枯,后复见,郦氏所谓其后水流迳通,津渠势改,寻梁脉水,不与昔同是也。杜君卿乃不信水经,专凭彪志,窃以彪特纪一时灾变耳,非谓永不截河南过也。”徐乾学修一统志,仪与若璩、胡渭、顾祖禹任分纂,皆地学专家。仪又订正晋书地理志。兼工诗词,著有纫兰集。
郑元庆,字芷畦,归安人。通史传,旁及金石文字。李绂、张伯行雅重其学,欲荐於朝未得也。颜鲁公书湖州石柱记,元庆为之笺释,甚博赡。又著湖录百二十卷,七易藁而后成,自谓平生精力殚於是书。平生慕郑子真之为人,自号郑谷口。晚更治经,其著书处名鱼计亭。著有周易集说、诗序传异同、礼记集说参同、官礼经典参同、家礼经典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春王正月考、海运议。
查慎行,字悔馀,海宁人。少受学黄宗羲。於经邃於易。性喜作诗,游览所至,辄有吟咏,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其后圣祖东巡,以大学士陈廷敬荐,诏诣行在赋诗。又诏随入都,直南书房。寻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族子升以谕德直内廷,宫监呼慎行为老查以别之。帝幸南苑,捕鱼赐近臣,命赋诗。慎行有句云:“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俄宫监传呼“烟波钓徒查翰林”。时以比“春城寒食”之韩翃云。充武英殿书局校勘,乞病还。坐弟嗣庭得罪,阖门就逮。世宗识其端谨,特许於归田里,而弟嗣瑮谪遣关西,卒於戍所。
嗣瑮,字德尹。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侍讲。性警敏,数岁即解切韵谐声。诗名与慎行相埒。慎行著敬业堂集、周易玩辞集解,又补注苏诗,行於世。嗣瑮著查浦诗钞、音类通考。
升,字仲韦。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诗笔清丽。尤工书,似董其昌。有澹远堂集。
史申义,字叔时,江都人。少工诗,与同里顾图河齐名,称维扬二妙。康熙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充云南乡试考官,改御史、礼科给事中,乞病归。王士祯以风雅诏后进,尝谓申义及汤右曾足传己衣钵,人称“王门二弟子”。在翰林时,圣祖以后进诗人询大学士陈廷敬,廷敬举申义、周起渭对,故又有“翰苑两诗人”之目。
起渭,字渔塘,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由检讨累迁詹事府詹事。诗才隽逸,尤肆力於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贵州自明始隶版图,清诗人以起渭为冠,而铜仁张元臣、平远潘淳亦并有诗名。
元臣,字志伊。康熙三十六年进士,由检讨累迁左谕德。有豆村诗钞。
淳,字元亮。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官检讨。文安陈仪与同榜,一时咸推潘诗陈笔。有椽林诗集。
顾陈垿,字玉停,镇洋人。少有文名,尝得徐光启历书,精求一月,通其术。康熙五十四年举人,以荐入湛凝斋修书。书成,议叙行人司行人。时外廷送算学三百馀员候试,圣祖亲策之,得七十二人,陈垿为冠。又充乐馆纂修。雍正元年,出使山东、浙江,还督通州仓。三年,以目疾乞归,闭门撰述,四方走书币乞文者踵至。性耿介,敦於内行。居丧不饮酒食肉,不处内。沈起元官河南,延主大梁书院,引范文正忧中掌学睢阳以劝;陈垿执象山责东莱故事,谢不往也。乾隆元年,诏起官,又举鸿博,及六年设乐部,复以洞晓音律宣召,皆辞不赴,时论高之。年七十,卒。
陈垿精字学、算学、乐律,时称三绝。尝造八矢注守图说,谓字学居六艺之末,声音,乐也,形体,书也,而口出耳入,手运目存,则皆有数焉。学士惠士奇、通政孙勷得其书,置酒延陈垿请其说。陈垿为言经声纬音开发收闭之旨,及每矢实义,一矢未发,则声不能出,字有所避,八矢尽而音定字死矣。二人叹为天授。少与同里王时翔为性命交,并工诗。娄东诗人大率宗吴伟业,陈序晚出,乃自辟町畦。著洗桐集、抱桐集。
何焯,字屺瞻,长洲人。通经史百家之学。藏书数万卷,得宋、元旧椠,必手加雠校,粲然盈帙。学者称义门先生,传录其说为义门读书记。
康熙四十一年,直隶巡抚李光地以草泽遗才荐,召入南书房。明年,赐举人,试礼部下第,复赐进士,改庶吉士。仍直南书房,授皇八子读,兼武英殿纂修。连丁内外艰。久之,复以光地荐,召授编修。尚书徐乾学、翁叔元争延致焯。寻遘谗,与乾学失欢,而叔元劾汤斌,焯上书请削门下籍,天下快之。圣祖幸热河,或以蜚语上闻,还京即命收系。尽籍其卷册文字,帝亲览之,曰:“是固读书种子也!”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藁有手简吴县令卻金事,益异之。命还所籍书,解官,仍参书局。六十一年,卒,年六十一。帝深悼惜,特赠侍讲学士。赠金,给符传归丧,命有司存恤其孤。
焯工楷法,手所校书,人争传宝。门人著录者四百人,吴江沈彤、吴县陈景云为尤著。
景云,字少章。博闻彊识,能背诵通鉴。年十七,汤斌抚吴,试士拔第一。应京兆试,不遇。馆籓邸三年,以母老辞归,遂不出,以诸生终。少从焯游,焯殁,独系吴中文献几二十年。著有读书纪闻及纲目、通鉴、两汉书、三国志、文选、韩、柳集皆有订误,共三十馀卷。文集四卷,亦简严有法。
子黄中,字和叔。诸生。父子皆长史学,而黄中尤以才略自负。举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入都上书,论用人、理财、治兵三端。大学士陈世倌韪其言。顷之,诏求骨鲠之士,如古马周、阳城者,世倌欲荐之,谢不应。胡天游傲睨群士,独推服黄中。示以文,每发其瑕璺,未尝有忤也。尝病宋史芜杂,别撰纪传表百七十卷。又著国朝谥法考、阁部督抚年表。其卒也贫不能葬,或赙以金,妻张氏固卻之,曰:“奈何以贫故,伤夫子义!”遂卖所居宅以营葬。
戴名世,字田有,桐城人。生而才辨隽逸,课徒自给。以制举业发名廪生,考得贡,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弃去。自是往来燕、赵、齐、鲁、河、洛、吴、越之间,卖文为活。喜读太史公书,考求前代奇节玮行。时时著文以自抒湮郁,气逸发不可控御。诸公贵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尝遇方苞京师,言曰:“吾非役役求有得於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於人人。然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无所累,未能诱而出之也。”因太息别去。康熙四十八年,年五十七,始中式会试第一,殿试一甲二名及第,授编修。又二年而南山集祸作。
先是门人尤云鹗刻名世所著南山集,集中有与余生书,称明季三王年号,又引及方孝标滇黔纪闻。当是时,文字禁网严,都御史赵申乔奏劾南山集语悖逆,遂逮下狱。孝标已前卒,而苞与之同宗,又序南山集,坐是方氏族人及凡挂名集中者皆获罪,系狱两载。九卿覆奏,名世、云鹗俱论死。亲族当连坐,圣祖矜全之。又以大学士李光地言,宥苞及其全宗。申乔有清节,惟兴此狱获世讥云。名世为文善叙事,又著有孑遗录,纪明末桐城兵变事,皆毁禁,后乃始传云。
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
诸锦沈廷芳 夏之蓉 厉鹗汪沆 符曾 陈撰 赵昱 赵信王峻王延年 何梦瑶 劳孝舆 罗天尺 苏珥 车腾芳 许遂韩海刘大櫆胡宗绪 王灼 李锴 陈景元 戴亨 长海 吴麟 曹寅鲍珍 高鹗 刘文麟 沈炳震 弟炳谦 炳巽 赵一清 曹仁虎吴泰来 黄文莲 胡天游彭兆荪 袁枚程晋芳 张问陶 王又曾子复 祝维诰 万光泰 维诰子喆 邵齐焘王太岳 吴锡麒 杨芳灿杨揆 吴鼒 徐文靖
赵青藜 汪越 硃仕琇 高澍然 蒋士铨汪軔 杨垕 赵由仪 吴嵩梁 乐钧 赵翼 黄景仁 吕星垣杨伦 徐书受 严长明 子观 硃筠 翁方纲 姚鼐吴定 鲁九皋陈用光 吴德旋 宋大樽 钱林 端木国瑚 吴文溥 章学诚章宗源 姚振宗 吴兰庭 祁韵士 张穆
何秋涛 冯敏昌宋湘 赵希璜 法式善孙原湘 郭麟 恽敬赵怀玉 黎简张锦芳
张锦麟黄丹书 吕坚 胡亦常 张士元张海珊 张履
诸锦,字襄七,秀水人。少时家贫陋,辄就读书肆,主人敬其勤学,恣所观览。顾嗣立为之延誉,名大起。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初,试鸿博,授编修。闭门撰述,不诣权要。至左赞善,遂告归。著有毛诗说、飨礼补亡、夏小正注及绛跗阁集。
先是康熙己未徵博学鸿儒,得人称盛。高宗御极,复举行焉,内外荐达二百六十七人,试列一等者五人,锦第三;二等十人。明年补试,续取四人,钱塘陈兆仑、仁和沈廷芳、高邮夏之蓉,皆试列二等者也。兆仑自有传。
廷芳,字畹叔。由监生举鸿博,授编修,迁御史。奏毁都城智化寺内明阉王振造像及李贤所撰颂德碑,报可。出为登莱青道,迁河南按察使。廷芳少从方苞游,为文无纤佻之习。诗学本查慎行。著隐拙斋集及十三经注疏正字、续经义考等书。
之蓉,字芙裳。雍正十一年进士。举鸿博,以检讨典试福建,又督广东、湖南学政。其校士也,必以通经学古为先。
当时试一等者,刘纶居首,次则南城潘安礼、金坛于振、钱塘杭世骏;二等自兆仑等三人外,为无锡杨度汪,菏泽刘玉麟,休宁汪士湟、程恂,钱塘陈士璠,天台齐召南,会稽周长登。其续取者,一等宜兴万松龄,二等桐乡硃荃、南安洪世泽、石屏张汉,凡十九人。惟纶、玉麟官最显,而世骏、召南及兆仑尤知名於世云。
厉鹗,字太鸿,钱塘人。家贫,性孤峭,不苟合。始为诗即得佳句。於学无所不窥,一发之於诗。康熙五十九年,李绂典试浙江,得鹗卷,阅其谢表,曰:“此必诗人也!”亟录之。计偕入都,尤以诗见赏汤右曾。再试礼部不第。乾隆元年,举鸿博,误写论置诗前,又报罢。其后赴都铨,行次天津,留友人查为仁水西庄,觞咏数月,不就选,归。卒,年六十一。
鹗搜奇嗜博。扬州马曰琯小玲珑山馆富藏书,鹗久客其所,多见宋人集,为宋诗纪事一百卷。又南宋画院录、辽史拾遗、东城杂记诸书,皆博洽详赡。诗刻鍊,尤工五言,有自得之趣。诗馀亦擅南宋诸家之长。先世本慈谿,徙居钱塘,故仍以四明山樊榭名其集云。鹗尝与赵信、符曾等人各为南宋杂事诗一百首,自采诸书为之注,徵引浩博,考史事者重之。
汪沆,字师李。少从鹗受诗,亦试鸿博报罢。其后大学士史贻直将以经学荐,以母老辞。
同时浙江举鸿博未录用者,符曾,字幼鲁。官户部郎中。鄞县陈撰最推服其诗。撰,字楞山,毛奇龄弟子。以布衣荐,未就试。仁和赵昱,字功平。贡生。弟信,字辰垣。国学生。兄弟同举。家有池馆之胜,喜购书。连江陈氏世善堂书散出,皆归之。
王峻,字艮斋,常熟人。少与同里宋君玉师事陈祖范,一时并称王宋。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典浙江、贵州、云南乡试。乾隆初,改御史,拜官甫三日,劾左都御史彭维新矫诈苛鄙,直声震都下。以母忧去官,遂不出。主讲安定、云龙、紫阳书院。其学长於史,尤精地理。尝以水经正文及注混淆,欲一一釐定之,而补唐以后水道之迁变,及地名之同异,为水经广注,手自属稿,未暇成也。惟成汉书正误四卷。钱大昕谓驾三刘氏、吴氏刊误上也。书法橅李北海,所书碑碣盛行於时。
王延年,字介眉,钱塘人。雍正四年举人。乾隆初,举鸿博,后官国子监学政。十七年,会试,以耆年晋司业,赐翰林院侍讲衔。延年史学洽熟,尝补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以原书不言田制,则度地居民之法亡;不言漕运,则凿渠引河之利塞;不言府兵,则耕牧战守之功隳。至於耶律鸱张辽海,而陈邦瞻书不究其终;党项虎视河、湟,薛应旂书不详其始。绍建安者又如此,不可不亟正之也。杭世骏序之,比延年於唐杜君卿、宋刘中原父云。晚年,大学士蒋溥、刘统勋皆以经学荐,又自进呈所著书,上嘉许焉。
何梦瑶,字报之,南海人。惠士奇视学广东,一以通经学古为教。梦瑶与同里劳孝舆、吴世忠,顺德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番禺吴秋一时并起,有“惠门八子”之目。雍正八年成进士,出宰粤西,治狱明慎,终奉天辽阳知州。性长於诗,兼通音律算术。谓蔡元定律吕新书,本原九章,为之训释。更取御制律吕正义研究八音协律和声之用,述其大要。参以曹廷栋琴学,为书一编。时称其决择精当。又著算迪,述梅氏之学,兼阐数理精蕴、历象考成之旨。江籓谓近世为此学者,知有法,不知法之所以然;知之者,惟梦瑶也。
孝舆,字阮斋。乾隆元年,召试鸿博,未用。以拔贡生廷试第五,出为黔中令。治古州屯务,足茧万山中。将去,民攀辕曰:“公劳苦以衣食我!”皆泣下。历锦屏、龙泉、镇远诸邑,皆有绩。卒於官。
天尺,字履先。年十七,应学使试。士奇手录其赋、诗示诸生,名大起。徵鸿博,念亲老不就,以举人终。雍正时修一统志,与孝舆同纂粤乘。孝舆忤俗,被口语,天尺力白之。所居里曰石湖,世以前有范石湖,因称后石湖以别之云。
珥,字瑞一。为文长於序记,诗有别趣,书法亦工。惠士奇称之曰“南海明珠”。举鸿博,以母老,辞不试。乾隆初乡举,一试礼部,遂不出。
时粤东举鸿博者,又有番禺车腾芳,字图南。康熙末,与里人许遂同徵。至京后期,即乞终养归。后为海丰学官。学使吴鸿雅重之,尝从容问其诸子颇有应试者乎,腾芳以皆失学对,吴益叹异焉。
遂,字扬云。康熙中举人。为清河令,蠲逋赋,民德之。坐事去职。巡抚荐应鸿博,格於部议,未试归。
韩海,字伟五,亦番禺人也。雍正十一年进士,官封川教谕。大府欲荐应鸿博,海赋诗以见志,大府览诗愕然,遂不复强。海亦旋卒。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桐城人。曾祖日燿,明末官歙县训导,乡里仰其高节。其后累世皆为诸生,至大櫆益有名。始年二十馀入京师,时方苞负海内重望,后生以文谒者不轻许与,独奇赏大櫆。雍正中,两登副榜,竟不获举。乾隆元年,苞荐应词科,大学士张廷玉黜落之,已而悔。十五年,特以经学荐,复不录。久之,选黟县教谕,数年告归。居枞阳江上不复出,年八十三,卒。